首页 > 军事历史 > 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第378节

群臣心中已经是一片震撼,

看到朱棣和刘秀站在一起,他们瞬间就明白了眼下是什么情况,

不由得面色迟疑,

毕竟大家也不是傻子,看起来朱棣这副要摄政的样子,如果朱棣来位不正的话,

等到陛下事后翻旧账的话,自己这时若是先表了忠心,

必然会被陛下揪出来砍掉了头,

所以殿内一时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百官只是木然的看向朱棣,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朱棣也是看着百官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着跟随父亲征战的淮西老人,如今只剩下了汤和郭英几人站在那里,

朱棣心中也是一阵怅然若失,在看到文官那片行列之中,只剩下了零蹦的六七个人。

不难想出,应该是一个部门里就剩下了一两个人,其余的人都已经被朱元璋给杀光了。

可以说,眼前的局面比朱棣要想的更加糟糕,

完全就是一大堆的烂摊子!

朱棣叹了口气,最先开口说道,

“各位...”

听到朱棣开口之后,众人不由得提起耳朵,想要听听朱棣到底要说些什么,

朱棣看向汤和说道,

“可否请信国公大人向前一步?”

汤和眼睛一闪,上前了一步,随后朱棣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皇榜,递给汤和,说道,

“还请国公大人替本王念一下圣旨上的内容。”

汤和接过圣旨,一眼扫了过去,

皇榜上的字定然是朱元璋的真迹,汤和与朱元璋待在一起这么长时间,

朱元璋的字,汤和不可能认不出来,

这让汤和不由得心中落下了一个巨大的石头,

也就是说,朱元璋虽然不露面,但他还是活着的,最起码还能写下东西来,

那么燕王站在这里也定然是陛下的决断。

汤和看向朱棣的眼神不由得友善了不少,开口读起手上的圣旨,圣旨的语气也很像朱元璋所说的话,

“咱最近突然病倒了,起都起不来来,让你们担心了,

但是这天下还是咱大明的天下,咱把老四从燕地叫来,就是为了稳重京中的局面,

咱不在的时候,一切都交给老四处理,你们若是打什么歪主意老四便替咱直接砍了你们!”

听到熟悉的语气之后,众人心中如释负重,长舒了一口气,

脸上也有了神色,见到圣旨将群臣稳住之后,

朱棣在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这张圣旨定然不可能是朱元璋写的,

朱元璋此刻昏迷不醒,哪里能写得出这张圣旨,

这张圣旨是出自马皇后之手,可以说马皇后对于朱元璋极其了解,就连字迹都能模仿的分毫不差,

而且其上内内容也与朱元璋的语气一模一样,

这也叫群臣丝毫分不出真假,毫不犹豫的相信圣旨是出自朱元璋之手,

汤和将圣旨恭敬地交回朱棣手中,随后朝着朱棣行了一礼,退回到了武官行列之中。

朱棣抬眼扫过众人,开口说道,

“天吊大明,如今大明风雨漂泊,本王也知你们众人心中都有微词,虽说京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是都已经过去了,

如今草原已被大明彻底征服,元人尽降,大明边境再无外患,我们只需要把大明内部的事情处理好就行!”

朱棣的一番话,让群臣不由得心生振奋。

京中还没有传来草原投降的消息,一想到与大明斗了几十年的元人被彻底打垮了,

朝上不由得一片欢呼,再加上倭岛、朝鲜尽在大明掌握,

也确实如朱棣所说,大明最起码在未来的几十年,再也没有外患了,

那么与之相比,朝中的这些事情不过是小事情,只要众人能团结起来,将大明局势稳定下来,未来还是一片光明!

J朱棣的话语稳住了人心,瞬间就让众人对于大明未来该何去何从的怀疑消散了许多。

朱棣点了点头,看向文官的行列,说道,

“李善长造反肆虐,罪加一等,其余官员也都被我父皇诛杀,这些人该死!

吃着大明的皇粮,却做败坏大明的事情,就像我父皇说的,三条腿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儿的官员却到处都是!”

这些文官听到这朱棣的话后,不由得面露苦涩,就算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此时也说不出什么,

可以说大明的文运,完全就被朱元璋一人给杀光了,

只剩下的这零星几人,到底兴不起什么风浪,

朱棣开口继续说道,

“你们不必如此,大明的文运还在,本王要把所有的待科进士都补进来,

不出几日,大明朝堂的官员定然与之前无异,甚至会尤有过之,

不!不是!而是肯定要比之前的那些文官要强!

那些官官各个心怀鬼胎,我要提拔的这些人,却都是以大明社稷为重的忠臣,能臣!”

朱棣说完这番话之后顿了顿,百官的反应,全然没有方才听到草原投降消息时,反应的那么强烈,

显然对于朱棣所说的话,他们只当是孩子,什么都不懂,说着玩儿的,

因为光是听起来太无法让人信服了,虽说之前那些文官牵扯到了李善长造反案中,

但是这些文官都出身于世家,具备才干,况且还在朝中经过了常年的政事打磨,

不说别的,最起码他们很有能力呀!

可是朱棣说要提拔起的待科进士,不出几日功夫就能赶上,甚至是超过之前的文官阵容?

这在众人看来完全就是安慰众人的话语,

是当不得真的!

不要说你随便提上来的人才上手就能处理政事吧,恐怕连基本的事务都处理不明白,

不光是文官行列中这几人是那么想的,武官那边的众将也是如此想的,

虽然他们与李善长不对路,但是不得不承认李善长此人很有能力,最起码在他的领导下,淮西集团的那些文官把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

丝毫找不出一司破绽,

所以才能打压了武官这么多年,对于这一点,武官们是心服口服的,

汤和不由的皱眉,看向朱棣。

朱棣对于众人的怀疑不以为意,又是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单,招呼着吏部尚书上前,吏部尚书上前一步,

朱棣开口念道,

“将夏元吉,杨荣、杨士奇,齐泰,黄子澄,解缙.....”

朱棣一连念出了三十几个名字,随后开口说道,

“叫这些人明日来入朝为官,我等着..”

吏部尚书,愣在原地,刚才听朱棣所说的话,只以为朱棣是安慰众人,

但是全然没有想到,朱棣竟然真就准备好了一大张名单,

这就是朱棣口中的那些人才?

其中有些名字,吏部尚书自然也听到过,例如说谢缙,

吏部尚书也承认,在殿试之上,谢缙此人极其的有才华,

但是有才华和当官完全就是两码事,有才并不并不代表能当个好官,

而其余的齐泰,黄子澄之流大多都是今年殿试的进士,

按理说他们要在宫中沉淀几年再入朝为官,但是朱棣直接越级提拔,而且提拔的还不是一人,而是将整整三十几人安排在了朝中,

这是何等大胆的行为?

难道朱棣就不怕其中有什么心术不正又手段无能的人吗?

就真就那么确定这三十几人都能马上入朝为官,上手处理政事,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

最起码吏部尚书是不信的,

吏部尚书并没有接过朱棣手中的那张名单,朱棣眼睛一寒,看向吏部尚书,问道,

“怎么?你有意见吗?”

吏部尚书行礼说道,

“殿下,微臣以为不如从各州府上,按级别提拔官员进入朝廷之内,陛下的这份名单请恕为臣不能认同。”

朱棣点了点头,看向了吏部尚书,可以说吏部尚书虽然顶撞了他,

但是吏部尚书所说的话,都是老成谋国之言,相较于随手提拔起的待科进士,显然是在各地方州府历练过的地方官员入朝为官更加的可靠,

但是相比于这一切,显然朱棣要更加信任刘秀,这份名单是刘秀亲手写给朱棣的,

朱棣拿过来也就没有怀疑,深信不疑这些年轻人在朝上就能发挥巨大的能量,

而刘秀在一旁则是闭目养神,这份名单上的人才不说全部用起来,只要有一半能进入朝堂之内,

那就是历经三朝的全明星阵容,不管大明烂成了什么样,这群人都能给大明救过来 ,

首节 上一节 378/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亮剑倒卖军火

下一篇: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