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496节

朱元璋微微点头,对于苏璟的这番言论,相当的满意。

能从苏璟嘴里听见夸赞的话语,这可是相当难得的。

一旁的刘伯温脸色却不好看,他轻声道:“陛下,这宝钞不是金银,印的越多,消耗的只是大明的朝廷的信誉而已,此事臣以为并不可取。”

对于经济学原理,刘伯温不甚了解,但没钱就印钱这档子事,刘伯温本能就觉得不对劲。

朱元璋瞥了一眼刘伯温道:“伯温,你放心,这宝钞,朕不会随意乱印的,不是国家大事,朕也不会轻易印制的。”

朱元璋的保证,似乎是有些用处,但刘伯温总觉得还是不对劲,只是他说不上来。

刘伯温侧耳,将耳朵的更近了一些,他觉得,苏璟应该会知道。

“既然这么好,那应该尽快啊!”

朱樉兴奋的说道:“咱们大明这么缺钱,有了宝钞,真是太好了!”

自从上次的肥皂生意之后,朱樉对商业一道产生了兴趣,学了不少,也迫切的想要实践一下。

纸币对于商业的促进,让他对宝钞的发行,分外的支持。

苏璟摇头道:“秦王,我的课还没讲完呢,宝钞是好,但你觉得宝钞的价值是怎么定的呢?”

朱樉当即回答道:“自然是和朝廷定下的金银兑换比例了,或者说宝钞上表明的价值。”

朱樉回答的很果断,他也的的确确是这么想的。

“真的是这样吗?”

苏璟笑着说道:“你们真的觉得,宝钞的价值,是朝廷定的吗?”

这……

书房内的众人顿时呆住,他们有些不太理解苏璟这话的意思。

既然宝钞是朝廷印的,那价值自然是朝廷定下的,这有什么问题吗?

不仅仅书房内的众人,书房外的老朱,也是陷入了思考之中。

“伯温,苏璟这话的意思,你明白吗?”

老朱想不明白,直接求助刘伯温。

刘伯温亦是摇头道:“回禀陛下,臣也不是很明白苏先生的意思,陛下还是挺苏先生如何解答吧。”

第336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苏先生,若宝钞的价值不是朝廷定的,那应当是什么定的呢?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朱棡开口说道。

他自认也算是聪慧之人,但这事,他完全想不懂。

“没错,苏先生,我也想不明白,宝钞是朝廷发的,难道价值多少朝廷还定不了吗?”

朱樉亦是附和道。

朱橚说道:“苏师,学生想不通。”

……

几人对于这个问题,全都是一头雾水,满脸疑惑的看向苏璟。

当然,还有门外的朱元璋和刘伯温,侧耳仔细的听着。

苏璟淡淡道:“这宝钞的价值,真正决定的,其实是整个大明的百姓。”

大明的百姓?

苏璟此言一出,原本懵逼的众人更加的懵逼了。

“苏师,宝钞那不是朝廷发行的么,怎么又和百姓扯上关系了。”

朱标立刻朝着苏璟询问道。

苏璟说道:“太子,刚才我与你们说了半天,主要是提的这宝钞的价值,这价值换个说法,叫‘购买力’你觉得合适吗?”

购买力?

朱标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

他点点头道:“购买的力量,这个说法对于宝钞价值的描述十分的贴切,学生觉得很合适。”

“你们呢?应该不需要我解释购买力的意思吧。”

苏璟又朝着其他的皇子们问道。

“学生明白。”

“购买力一次言简意赅,学生清楚。”

“太合适了,比价值更合适。”

“苏师,很清楚,学生知道了。”

几人迅速的点头,对于这么一个新词汇的出现,没什么理解上的困难。

他们都很轻松,老朱和刘伯温就更轻松了。

苏璟继续道:“好,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就继续说,宝钞的购买力,决定了宝钞的价值,也就是说,宝钞是用来买东西的。”

“我们举个相对简单的例子,现在大明最多的商品是什么?粮食对不对,民以食为天,农民最多,粮食也生产的最多。”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明全年的粮食产量是有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宝钞呢?你们想想,朝廷要是想的话,是不是可以近乎无限的印下去。”

“对于宝钞来说,制作材料都无法限制,因为材料不够的话,增加面额就行了。”

“现在,我们用宝钞去买粮食,宝钞再多,最多也就是把所有的粮食买完对不对,当粮食售空的时候,即便印出再多的宝钞,那也买不到粮食了。”

“其实不仅仅是粮食,其他的东西也一样,任何的物资都是有限的。现在,你们可明白,为什么宝钞的价值,朝廷决定不了了。”

苏璟侃侃而谈,说的内容其实并不算多么的深奥。

但对于大明来说,这样的理论还是蛮先进了。

朱标等几个皇子自是不用多说,平日里肯定没学过也没研究过经济学,这货币更是与他们无关。

老朱给他们的供养,那可太多了。

至于朱元璋,读的书的确不少,近来为了发行大明宝钞,同样研究了不少货币的知识,但终究只是前线的内容,苏璟所言,还是过于深入了。

刘伯温那就是豁然开朗了,他所学驳杂,各方面都有涉猎,同时善于思考,苏璟的话,只是一点,他就通了。

现在的刘伯温已然理解了苏璟为什么要告戒朱元璋,大明宝钞的发行,一定要慎重的原因了。

“伯温,你明白了?”

老朱对刘伯温还是很了解的,只是瞥过一眼刘伯温的表情,便明白刘伯温知道什么了。

刘伯温点头道:“是的,陛下,臣明白了,苏先生之智慧,不管什么时候都令人钦佩。”

“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朱元璋赶忙催促道,他迫切的想明白苏璟所言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刘伯温摇头道:“陛下,老臣只是理解了一点,让我讲给别人听还是差一些,不如咱们继续听苏先生讲,他讲的肯定比我说的透彻。”

刘伯温心里还是念着苏璟的好的,这种时候,他不会抢了苏璟的风头。

朱元璋看了刘伯温一眼,说道:“行吧,那朕就听听苏璟怎么说。”

刘伯温的心思,老朱还是明白的,不过他没点破。

这样不争不抢的刘伯温,老朱很满意。

“苏师,学生有些想法。”

年龄最小的朱橚,这会最先开口。

苏璟立刻道:“你说。”

朱橚说道:“纸币的价值,其实和全部商品的价值是对应的,纸币能买到的东西,最多就是全部的商品,也就是纸币的总价值,最多等于全部商品的价值,所以,纸币的价值只能小于或等于商品总价值,不会因为纸币发行的多少而改变。”

朱橚的年纪小,见识可能最少,不过这在现在却是他的优势。

因为年纪小,在苏璟的身边学习,思维才能更容易的被改变。

苏璟听到朱橚的这番言论,那也是相当的惊讶。

小小年纪,有如此思维,以后不可限量。

“不错,吴王,你说的基本没错。”

苏璟点点头。

此时,朱棡举手道:“苏先生,若是按照五弟所言,那大明的百姓生产的商品,这些商品对应了纸币的价值,如此一来,便是大明百姓决定了纸币的价值了,对不对?”

苏璟笑道:“不错,晋王看来也明白了。”

朱棣说道:“苏先生,即便是这样,纸币的价值不还是那么多么,又会有什么问题呢?”

即便说了这里,对于纸币发行的后果,他们依旧没有想的清楚。

毕竟是没学过的东西,不知道也能理解。

苏璟淡淡道:“燕王的疑惑很有意思,我马上就告诉你们,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简单的举一个例子作为模型来看,假设大明全部商品的总值为一百个,此时纸币发行为一百钱的时候,一钱正好对应一个商品对不对。”

“那么,现在朝廷觉得钱不够用了,又发行了一百钱的纸币。”

“这个时候,纸币一共有两百钱,那么此时就是两钱对应一个商品对不对。”

“好,我们继续发行纸币,再发八百钱,一共有一千钱,对应的就是十钱一个商品,商品涨价了!”

“对于朝廷来说,新发行九百钱,的确可以买到东西,但对于持有原本一百钱的百姓来说,他们啥也没干,手里的一百钱是不是就等于变相缩水了。”

苏璟缓缓道来,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将超发货币的坏处描述了出来。

说白了,其实就是通货膨胀。

这样的例子,苏璟上辈子学经济学的时候,不知道听了多少课了。

只不过,那些例子,大多数都是明朝之后才出现的例子,苏璟在这里也不太好展开的讲,只能自己编一个。

“怎么回事?纸币发行,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首节 上一节 496/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