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第181节

“但扩建码头,不免大费周章,劳师动众了。”

“我看直接设立衙门,向那些行商收关税就行了!”

齐德的意思很明显,扩建码头成效太慢了。

他们的比试只有半年时间,等到码头修好,都好几个月了。

大大耽误了功夫。

李茂微微点头,看向其他人:“你们还有何主意,都说来吧。”

其他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

“我大明乃是以农为本!自然该发展农桑!”

“不过,我听说江浦有诸多商贾欺行霸市,盘剥百姓,我们必须严厉打压!”

“我以为,该兴办学校,劝士族孩童全部入学,这可是一件大功啊!”

“另外,还要表彰名士,组织文会,邀请大儒讲学,弘扬儒学!”

“到时候天下学子济济一堂,文风盛盛,必定名传四海!”

李茂在上面听得也是眉飞色舞,仿佛江浦县在他的治理下,已经是儒林圣地,鱼米之乡。

李茂信心满满,优势在我!

陆淮之,根本不足为虑!

........

两支队伍到任已经有三日。

朱元璋早已经派出大量锦衣缇骑扮做各职各业混迹两县,为他传递大量消息。

此时,御书房之中,蒋瓛正在汇报他们收集来的消息。

江宁知县韩策罢免了五位官吏,另外有三人锒铛入狱。此外,韩策掏出五万白银充入府库。

朱元璋捻着胡须,“这个韩策倒是识相,本想着年底直接将其罢免,那便暂且压下吧。”

蒋瓛继续汇报着,听到几位皇子皇孙都各司其职,井井有条,朱元璋颇为满意。

“那么,李家那小子那边如何?”

“回禀陛下,李茂直接将江浦县令、县丞及其一干官员全部以贪污罪入狱,如今县里各职全部由国子监生员代理。”

“李茂自任知县,铁铉为县丞,国子监生齐德为县尉,分管诸事。”

“不止如此,他们还将县中五家富户以欺压乡里的罪名抓获起来,另外惩戒了十名商贾,他们将其罪名公告乡里,一时间百姓拍手称赞。”

朱元璋眼睛微微眯起:“这小子倒是大刀阔斧,与李善长性格截然不同。”

“标儿,你以为两边孰优孰劣?”

“父皇,那李茂初出茅庐,贸然妄为,恐怕很快就会酿成苦果了!”朱标说道。

朱元璋轻笑一声:“这些毛头小子,毫无经验,直接将江浦县的官吏清理一空,现在是痛快了,但这些人真能压服那些小吏,只怕到时候那些人对其阳奉阴违,政令出不了衙门,看其如何收场!”

“父皇所言甚是!”朱标赞同道。

“而陆先生很明白比试的目的,并没有大行整治江宁官场。”

“主要的目的全部放在了民生经济上面,如此才能在半年内尽快发展经济。”

“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第235章 搬救兵

很快,李茂就尝到了苦果。

“什么!那些大户的家产才不过八千两!”李茂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

李茂将那些官员、富商押入监牢,便是立即让人去抄了他们的家。

结果,全部所得才八千两。

更令李茂愤怒的是,县衙府库之中也是光溜溜,钱粮加起来不过数百两,这些钱看着多,但想要发展一县经济,哪里够用!

而比试又不能动用李家钱财,李茂顿时有些麻爪了。

“小公爷,这些官员富商盘踞已久,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么多钱,定然是下面的人欺上瞒下,中饱私囊!”齐德站了出来。

“在下愿意带人查明真相!”

李茂眼睛一亮,“对,就是如此,齐德,你定要将所有钱都查个一清二楚!”

齐德志得意满地带着二十号人去了,但他虽然有些见识,但不过是个毛头小子,眼高手低。

那些小吏盘踞地方,盘根错节,早已经如同一块铁板,这次借着机会吃了个饱,哪里会将钱吐出来。

齐德不但没拿到钱,反而这些人被衙役收买的地痞寻衅暴揍了一顿,十多人鼻青脸肿地回来。

李茂顿时大怒,亲自带人找上了捕头。

捕头连连答应,却是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根本只是派人做做样子。

连续三日,竟然连打人的暴徒都抓不到一个,李茂顿时大怒。

但他也是拿捕头没有办法!

“诸位,现在该当如何是好!”李茂纠集生员,商量对策。

众多生员看着那十多人还脸上带伤,也是十分愤慨,但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现在该如何是好,总不能我们去满大街抓那些歹徒吧!”

“我们人生地不熟的,去哪里找那些家伙!”

“我们一起上门,要求捕头立即去抓人!”

“那有什么用,每次去他们都答应的好好的,但还不是阳奉阴违!”

“就是,我都看到他们天天去勾栏听曲,还说是在卧底探查情况!”

“我有一个办法!”齐德说道。

“齐兄,快快说来!”

“都察院监察事务,肃正纲纪。而国公身为御史台中丞,只要调一些判官调查那些小吏,自然可以将其中的奸猾小人抓出,到时候还怕这些人还敢不听话嘛?”齐德说道。

“此言有理啊!”李茂眼睛一亮。

接着,李茂立即写信给爷爷求救去了。

........

江宁县,赵家村。

一个报童正在村里空地诵读着报纸,大量百姓围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百姓已经习惯了报纸的存在,一天不听,倒像是少了些什么!

这些日子,国子监与公塾的比试,无疑成了报纸的热门事情,两县的近况每天都会登上报纸。

赵家村的百姓听着报纸上的时事,小声议论着。

“我可是看到了县城里铺上了那个水泥里,那个漂亮哦,比起青石路还平整!”

“陛下真是好人呐,还给我们发了鸭崽子,现在我家小娃娃天天割草喂鸭子,等到年底,就能吃鸭肉了。”

“你还想吃鸭肉,我可是要把鸭子卖了,攒钱讨一个婆娘!”

下面百姓议论着,赵初三却是认真地听着报童介绍着衙门派出工匠,教授百姓制作果脯蜜饯。

赵初三家经过报纸的报道,欺压他家的村正与乡绅都入了大狱,赵初三家不但拿回了被侵占的田亩,还获得了三两银子的赔偿,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怎么着,初三,你有想法啊?”旁边的村民问道。

“我家后面还有两亩果林,我准备去试试。”赵初三说道。

“初三,我们都是本份的农民,哪里会做生意,只怕手艺没学会,田也荒废了!”村民劝说道。

赵初三却是坚定了想法:“我想去试试,否则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农民!”

“唉,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劝呢!”

当下,赵初三回到家中把想法与两个哥哥说了。

经过劝说,两个哥哥答应拿出二两银子给他作为本钱。

赵初三怀揣着宝钞,坐着村民的牛车到了县城。

他之前也没来过几次,看着民夫们正在用铁锹挖着地基,另外有人将灰色的泥倾倒在地上,他十分好奇。

江宁县城有许多行商车队经过,也是有许多人驻足看着这一幕。

但这并没有影响商户的情绪,反而有许多摊贩挤在旁边的街道,大声吆喝着。

赵初三边走边打听着,来到了一处院落,这里外面围了许多人,他们围着衙役询问着。

衙役喊了两声,闹哄哄的场面才安静下来。

“大家都别急!都听我说!”

“在这里学习制作果脯,完全不要学费,来了就学,学会就可以走!”

“这是陛下,这是陆先生关怀百姓,想要让家家富足,推出的政策,大家完全不要担心!”

“现在到这里报名!暂时先收三十人!”

“大家都排好队了!”

外面闹哄哄的人群,很快在衙役维持之下,排出了一条队伍来。

赵初三很幸运,排到了最后一个,进入了院子。

陆渊虽然教了两位公主蜜饯的做法,但两人还不熟练,陆渊还是要在场教授。

长桌上摆了一筐筐李子、冬瓜、杨梅等,还有一些调料。

赵初三看到那一大桶的白盐,眼睛都直了,他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盐!

陆渊让他们安静下来:“大家不用担心,包教包会,另外我还可以将做法写成手册,大家也不用担心忘记做法。”

“现在先教大家做李子蜜饯。”

首节 上一节 181/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风流,这假太监不做也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