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第80节

学习数学这些小术没法做官,自然就少有人研究了。

而这些大儒自以为学问高深,更是不屑于这等小术,视之为奇淫巧技。

“这,请恕老臣不知。”李夫子片刻之后才摇摇头,接着又道,“老臣以为,殿下要多将心思放在正途之上。”

“李夫子所言甚是,正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王夫子也是捻着胡须说道。

朱椿眉头微皱,莫名感觉到一阵厌烦:“本王晓得了,两位夫子请回吧。”

“微臣告退。”

看着两人走远,朱椿一阵皱眉。

他感觉算学并非是这些夫子口中所说的奇技淫巧,而是上达朝廷,下到黎民皆可使用的东西。

而不像是儒学那般,只是那些大儒口中的至理名言,与天下百姓毫不相干。

试图开挂失败的朱椿十分郁闷地往回走着,却是看到几个小太监提着一堆笼子,里面满是鸡和兔子!

朱椿顿时眼睛睁大:“好你个老十七!说好的不答题呢,回去就偷偷学习!”

朱椿顿时大怒,浑然忘记了自己也是想要走捷径,可惜没有成功。

朱椿也是赶回寝宫立即让小太监去抓鸡和兔子!

而在魏国公府邸上,徐敬祖伏案苦读。

他不断书写着,又不时将纸张揉成纸团。

“不对,还是不对!答案究竟是什么?”

徐敬祖没法像是两个皇子一般开挂直接弄来鸡和兔子,但他很快也想出了办法。

那就是画出兔子和鸡,这样一个个试验过去,也是能得出答案的。

徐敬祖顿时埋头画起了动物来。

陆渊完全没有想到,他随手布置的一道题目,就让大明的小学生卷了起来。

........

翌日,前往常宁县的官道上,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而行。

“陆先生,你真要将五成的份子交给我?”朱标有些难以置信。

“确实如此,那片矿石,我会分为三份,五成份子交给殿下,或者说朝廷,而我拿三成,魏国公府拿两成。”陆渊道。

“但这块地不是在你名下吗,为何要如此,就算关乎利益,拿出两成来分给朝廷和魏国公府就行了。”朱标不太明白。

“不,这里面利益牵扯太大。”陆渊微微摇头。

“殿下以为,一年千万两的收益,我这样一个无职无权的闲人能守住吗?”

“千万两!”朱标瞪大了眼睛。

朱标原本以为,那地方价值不过百万两便是顶天了。

哪里想到他竟然听到千万两,还是每年!

那块地下面莫非埋着黄金?

第103章 三角测量法与科学技术

这地下面莫非埋着黄金?朱标十分吃惊。

“殿下莫要小看了,那下面石炭储存量十分丰富,至少万万石,殿下以为这一年能否赚到千万两?”陆渊笑着问道。

“万万石!?”朱标又一次惊着了。

应天虽是京城,富贵繁华之地,但百姓做饭取暖都是要靠着木材。

如此一来自然木材紧张。

皇宫内有‘惜薪司’,专管宫中所用柴、炭及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官用柴炭的供应。

而百姓就不好受了。

京城周边大片地方的树木都是被砍光了,甚至一些刁民想要上孝陵去砍树,要不是有禁军把守,差点就让他们得逞了。

原本京城百姓都是靠着外地运来柴火烧火,一捆柴火也要两文,这让一些贫困百姓,根本烧不起柴,更不用说烧炭了。

甚至冬天就靠着身体硬抗,每年间总会冻死一些人。

是以,朱标之前才大力推行蜂窝煤。

但京城周围没有石炭矿,从外地调拨来石炭,这价钱也就不便宜了。

这事也是一度让朱标有些为难。

如今却是听说京城周围便有这么大量的石炭矿,他很是激动。

如此一来,百姓就不用担心柴火木炭贵了,他们也能用得起便宜的蜂窝煤了。

“陆先生,要真是如此,那你可是惠及京城百姓数十万百姓啊!”朱标道。

“不知道先生是如何得知这矿脉的储藏量的?”朱标问道。

他还是十分好奇的,毕竟这石炭矿还没开挖,陆渊便是说这里有万万石的石炭。

当然,朱标不会认为陆渊是信口开河,只是以为他有什么自己不为所知的神奇方法。

“这很简单。”陆渊笑道。

“我之前已经测量了山中矿脉的大概范围,只要知道这山的高度和宽度,那么便可以知道大概的矿藏数。”

“莫非陆先生派人测量了此山的高度?”朱标惊讶道。

“不必这么麻烦,只需要简单地做个题,便知道这山的数据了。”陆渊道。

“请先生教我!”朱标顿时激动起来。

要是他也知晓这个方法,便可以将之运用到军事等方面,若是使用得当,又是一把利器!

陆渊去找了几根树枝,将其绑成了一个三角型。

按照三点一线的原理,将三角形的斜边与山峰重合。陆渊再用木棍在这条线上延伸,直到与地面相交。

接着又用木棍在地面上写写画画起来,一盏茶的功夫,地面上已经写满了三角函数的公式,而陆渊也丢掉木棍拍了拍手,站了起来。

“这就算好了?”朱标十分吃惊。

陆渊微微一笑:“当然,利用三角函数公式,便可以知道这座山的高度在一百五十米到一百六十米左右。而宽度则在六百米左右。”

朱标想到之前想要测量一座山,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陆渊如今一个人,还不用半个时辰便是算出了山峰的高度和宽度,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陆先生,之前听你提起算学足以改变大明,改变百姓的生活,我还有些不信,如今一见却是服了。”朱标心悦诚服地拱手说道。

“算学可以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的费用的计算,到天文地理,火炮兵器,都需要用到算学。”

“张衡发明地动仪、改进浑天仪;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撰写的《大明历》,发明指南车、千里船,这些都是需要极深的算学底蕴。”陆渊说道。

“后世人人通算学,车无马而动,日行五千里。船无帆而行,可远航数十万里。”

朱标震惊了,他根本无法想象那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这也是第一次陆渊向他描绘后世的世界。

“这算学真的这么厉害?”朱标问道。

“我只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陆渊道。

“数理化?数是算学,那其他两个又是什么?”朱标奇道。

“一个是物理,另外一个是化学。”陆渊解释道,“物理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比如为什么苹果会落地,马车如何跑得更快。”

“而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陆渊考虑到朱标可能难以听懂,又换了个方式:“言物各有质,自有变化,精诚之上,条分缕析,知有六十四元,此物未成之质也。”

“从酿酒、染布、炼丹到火器火药,这些都涉及到了化学。”

“而我之前制作的青霉素和大蒜素也是化学的一种应用。”

“这便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朱标光听陆渊的描述有些似懂非懂,但听到这些学科的应用,他便开始明白了一些。

“那学习了数理化,便可以造出日行五千里的大车,远航数十万里的大船?”朱标希冀地问道。

“这个还太过遥远,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积累。”陆渊说道。

“就像是原始人最开始使用石斧、骨刀,而后面懂得了冶铁,开始使用红铜与银锡熔炼青铜兵器。”

“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开始替代青铜武器,一直沿用至今。”

“而接下来是火器的时代,长枪大炮将会碾压横扫大陆的骑兵,铁船坚炮可以轻易轰开大国的国门!”

“后世的火器甚至可以远隔重洋而一击将城池夷为平地!”

陆渊说着,却也是回忆起这片大地那百年的屈辱史。

如今他穿越大明,务要让大明横扫八荒,用先进的武器大炮打开那些列强的国门!!

朱标自然是不知道陆渊内心所想,更不知道那段悲惨的历史。

他只是震惊于后世武器之威力,竟然恐怖如斯。

片刻之后,陆渊才回过神来:“咳,有些扯远了,殿下只有知道这科技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就行,不过想要在大明推广这些学科,却也是不容易。”

“此事还是等恰当的时机,再与殿下细说。”陆渊说道。

陆渊之所以没有现在说这些,便是因为此时的大明上下都深受儒家封建思想的荼毒。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封建思想烙印在百姓骨子里,这制约了百姓的发明创造力。

而八股文的科举选拔制度更是又给百姓思想加上了一层枷锁,让他们脱不开身。

只有先解放了百姓的思想,进行文化复兴,才能让百姓接受这些新思想,让百姓能够进行技术和工业上面的革新。

第104章 宫中茶会

“还是继续说这矿山吧。”陆渊说道。

“殿下,这事情我只是开个头,真正实施还是要靠魏国公府和您。”陆渊道。

“能惠及百姓,本宫义不容辞。”朱标道。

首节 上一节 80/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风流,这假太监不做也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