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127节

与此,虞世南进言说:陛下,朝廷内忧外患,百姓风言风语,若出师无名,大唐怕步前隋后尘,连陛下也....。

他的话没有明说,意思却非常明显了。

闻声,武将气急败坏,却不敢多说,毕竟他们嘴皮子不行。

李世民神色渐渐犹豫,若落得穷兵黩武的名声,加上玄武门之变,他的名声彻底毁了。

北伐战败,他也完犊子了。

陛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赵牧说。

说!李世民暴躁的道,

赵牧瞥了眼萧禹,裴寂,虞世南等,直接道:陛下,所谓仁义之师,是边境百姓为代价,大家的命是命,他们的命也是命,不是生来做炮灰的。

至于出师无名,黑骑搭救那么多百姓,当初有借口没实力,现在有实力,可以突厥虐杀边塞百姓为由,总该能出兵。若为鼓舞三军,以大唐荣誉为由,亦能出兵。

赵牧,你故意忽视杨广吗?萧禹道:他攻灭吐谷浑,讨占城,征讨契丹,突厥,征讨琉求,三征高句丽,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杨玄感叛乱,难道你想陛下也落得如此结局吗?

相国,容我说句不当听的话。帝王不论皇帝私德。隋炀帝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当前朝廷享受着运河带来的好处。

若非急于求成,导致民不聊生,否则,他堪称明君。赵牧说:即使陛下,也怕要依他为榜样。

大胆。

长孙无忌闻之呵斥。

萧禹痛心疾首的说:你怎敢把陛下与隋炀帝相提并论呢。

李世民面色阴沉,狠狠瞪向赵牧。

大唐建国以来,有意无意贬低杨广,以表明大唐的法统,

这混蛋皮痒痒了,敢说他效仿隋炀帝,不怕让人想起玄武门之变。

顿时处在爆发的边缘。

殿内鸦雀无声,百官惶恐,生怕惹祸上身。

岂料赵牧无视他动怒的表情,朗声道:隋炀帝被人唾弃,皆因他失败了,沦为亡国之君,若陛下治国有方,国力强盛,自然被称之为明君,反之.....

目前,陛下珍惜自己羽毛,在乎旁人所言,我觉得大可不必。

北伐大捷,突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陛下声望必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至于内政,相国不相信陛下,还是不相信三省六部的官吏。若陛下亲政,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将来再能灭掉高句丽,陛下文治能与文景齐名,武功与汉武争锋,说句不恭维的话,陛下该去泰山封禅。

这....

赵牧的话,分明以成败论英雄,却很有道理啊。

萧禹哑口无言。

龙椅上,李世民怒意散去,情绪激动的询问:你确定?

第155章主动请缨

与始皇,武帝齐名,前往泰山封禅。

此乃他梦寐以求的事儿。

若能封禅,必将消弱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也是对他的认可。

一双热情的眸子死死盯着赵牧。

陛下,曹魏,前隋皆篡位夺取前朝江山,然而没人关你怎样登基,隋文帝单凭平定天下,开皇之治足以碾压曹阿瞒。陛下已经平定天下,渐渐给百姓安定的生活。

若再能开疆辟土,自然有了法统。

百姓之所以提起隐太子,多还是渭水之辱。

他们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扑,侥幸的觉得或许隐太子继位,能避免渭水之辱。

至于陛下私德,靠朝廷文人记录了。

然而,若北伐大捷,他们笔锋一转,即歌颂陛下的英明神武,撰写陛下的丰功伟绩。赵牧侃侃而谈。

也对哈,你都懒得提西晋。李世民听着高兴的点头。

赵牧挑起话题,百官畅所欲言,

杜如晦进言道:陛下,若能重创突厥,陛下在军事上达到隋文帝的高度,若大军侥幸灭了突厥,那就得在两汉找皇帝对比了,论武功自然是武帝了。

没错,经济问题,臣以前坚信陛下能开创贞观之治,有了两熟三熟的粮食,肯定能超过开皇之治。房玄龄进言。

陛下正值盛年,肯定能达到秦皇汉武的高度。长孙无忌赞美。

好!

战!

为了荣耀。

李世民拍案而起,意气风发的说。

这时,一名太监走进来,慌张的汇报:陛下,甘州急报,云中急报。

咯噔。

李世民等内心一跳,该来的终于来了。

不管胜败,该出兵了。

宣。

两名信使匆匆进宫,跪地行礼,一人焦急汇报:陛下,颉利派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猛攻甘州,肃州,张将军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怎奈敌军数量庞大,我军寡不敌众,将军请求朝廷派出援兵。

果然...

与赵牧送来的消息吻合。

李孝恭,程咬金为首的武将,纷纷瞪向萧禹,裴寂等。

前线危机,他们却纠缠出师无名的问题。

今颉利先发制人,错失小半日时间。

李世民瞪了眼萧禹,裴寂,虞世南,急声向信使询问:甘州,肃州,是否沦陷?

陛下,尚未沦陷。

闻声,李世民盯着另一名信使道:你说!

陛下,贺拔雄,贺拔武领军突袭云州,守将战死,云中失守,两路敌军携大胜之势,突飞猛进直扑马邑。

嘶。

百官神情凝重。

消息传来即是噩耗。

云中失守,马邑危矣,突厥攻城略地速度够快啊。

哼。

李世民怒哼,也不知对百官不满,还是对颉利不满,厉声道:几日内,能出兵?

陛下,十日,最。

房玄龄挺身而出汇报,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战,必须筹集粮草。

这...

李世民面色越发阴沉,朝廷早在防备颉利了,结果仍然被对方神不知鬼不觉偷袭得逞。

再等数日,马邑肯定沦陷。

战火燃烧进河东,三年励精图治顷刻间化为乌有。

陛下,末将请求率军北上。李绩抱拳请缨。

陛下,末将请求出征。李孝恭道。

殿内诸将战意浓浓,御敌心切,纷纷出列请战,萧禹,裴寂,虞世南不敢阻挠。

粮草呢?李世民喝问。

一时间,武将面色为难,没有粮草,任何热血之语均是空谈。

陛下,我先去御敌。赵牧请缨。

你有粮草?李世民诧异的询问。

赵牧轻笑:没有粮草。我听说突厥人作战时,天上飞什么、河里游什么、地上跑什么,统统一箭射死烤着吃,神武军并不娇贵,照样也能做到。

若再犹豫,马邑失守,朔州全境危矣,颉利一鼓作气,将要冲到长安了。

好!

李世民冷酷的面孔露出几分笑容,赵牧率神武军能拖住贺拔山,葛荣的话,必将给朝廷争取数日时间,届时六路大军齐出,必报渭水之辱: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朕允许你独自决断。

好。

赵牧犹豫片刻,朗声说:陛下,我建议要么不打,既然决定出兵直接灭了突厥,把颉利囚于长安。即使来日颉利向朝廷求和,朝廷也不能答应。

不然,我怕一失手灭了突厥,而陛下与颉利谈判,那时,功劳没有,反而落得违抗皇命的结局。

他不想做第二个李靖,北伐未归,朝廷监军已经抵达。

最终落得遭人诬陷造反的结局。

一失手把突厥灭了。

李世民君臣惊讶。

这是故事呢,还是事故呢。

然而,这绝非他们首次听到赵牧灭突厥,若非知道赵牧的能耐,他们甚至怀疑赵牧与颉利有什么深仇大恨。

以前李世民不敢这么想,但赵牧多次提起,完全不像在开玩笑,让他有点灭突厥的想法。

李世民满怀憧憬的说:莫说灭突厥,生擒颉利,你率军保住朔州,全歼河东道内敌军,收复马邑,云中,凯旋时,朕把巴陵公主也许配给你。

此事等我凯旋再说。

赵牧不做犹豫,跨步离去。

李世民不敢耽搁,当即与百官商议粮草事宜。

首节 上一节 127/10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