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41节

  朱高煦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从洪武朝到建文朝,朝廷一直严格施行‘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国策,直到永乐朝打破这禁令,老头子命你们冲破这块坚冰,率大明船队巡戈异域,教化四夷,以此拉动永乐新政改革!”

  郑和与王景宏连连点头,他们身为天子内臣,又是下西洋的正副使者,这些隐秘还是心中有数。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从洪武朝到建文朝,海外藩国就没有获得过我大明的特产吗?”

  从洪武朝到建文朝,当时正严格执行海禁国策,海外藩国如何获得我大明特产……

  不!

  不对!

  郑和陡然惊醒,一张脸阴沉如水!

  “汉王殿下的意思是……走私?”

  “对,就是走私,建文朝沿海走私可谓是大行其道!”

  朱高煦给出了准确回答,脑海中思绪万千。

  华商出海贸易,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时期,在汉朝甚至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华商出海贸易更是络绎不绝,出现了一大批通商口岸。

  到了前宋,仅是凭借着海上贸易的惊天利润,弱宋都能抵抗辽金蒙古百年,足以见海上贸易背后的利润之恐怖!

  但是到了大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屡屡颁布禁止和限制华商出海贸易的法令,还上升到“祖训”的高度,使得后世之君不得不遵守。

  朱允炆在建文三年时还颁布诏令禁止华商出海贸易,其诏令中给出了一个可笑的理由:沿海的百姓出海贸易容易引诱蛮夷为盗,伤害良民。

  即便是到了永乐朝,朱老四在登基的第一年就昭告天下民间百姓不得私自出海,继续遵行洪武事例。

  永乐朝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然而因为这海禁国策,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

  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沿海子民除起来进行斗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在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活不下去的沿海百姓只能选择违法乱纪,为盗为匪,与沿海地区的商贾合作,靠走私中原特产而谋取暴利,得以苟活。

  这种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正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甚至发展到成大明中后期那等与朝廷争锋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

  沿海走私泛滥成灾,满朝文武难道都不知情吗?

  不,他们知情,至少半数之上!

  文臣集团当然知道海上贸易的惊天利润,可是好处都让皇帝给占了,郑和下西洋运回来的宝贝也都进了内帑,即便这回运回来的番货也变现成银子进了国库,他们可是什么都没有捞到!

  想着,朱高煦再次冷声道:“要知道前宋的海上贸易异常兴盛,号称‘万国衣冠,络绎不绝’,光是朝廷从海上贸易征收的税,约相当于国家一年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那个时候,什么‘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说白了就是帝与士大夫分肥天下,皇室赚了个盆满钵满,文人士大夫们也吃了个满嘴流油,所以他们竭力推进航运贸易和市舶管理,甚至支持某些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豪家大姓,以私商身份前往海外经营贸易,一切都不过是为了银钱。”

  “蒙古入主中原,读书人换了个主子,地位虽不如在赵宋时期,也还算是过得去,蒙古朝廷要倚仗这些读书人治国,所以对他们也颇为优待,靠着海上贸易同样吃的肥头大耳!”

  “可惜到了我大明,高皇帝制定出了海禁国策,可怜这些肥头大耳的士大夫们,现在却是吃不饱了,只能靠走私来赚赚小钱……”

  挺到此处,吴宣直接吐出一口老痰。

  “我呸!这些个文人士大夫,真是有够无耻的!”

  郑和与王景宏同样异常愤怒,到了现在他们哪里还看不明白。

  洪武朝律法严峻,他们还不敢,但是到了刑律宽仁的建文朝,这些狗东西胆子就大了,利用沿海百姓走私倒卖谋取暴利。

  而永乐朝后,下西洋一开始,他们这走私买卖就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难怪,从一开始,这些无耻的文人就极力反对下西洋一事!

  一想到这儿,郑和就恨得咬牙切齿。

  朱高煦见状笑道:“我那位好大哥耳根子软,他身边又都是些文人士大夫,说句不好听的,等我家老头子驾鹤西去,你们还想下西洋,那就是想屁吃!”

  “本王得提醒你们一句,想要继续远航下西洋,想要为大明建功立业,必须在永乐朝完成革新,将一切著为令!”

  “即便我那好大哥坐上了龙椅,他也不敢去改革,二位明白了吗?”

  郑和深深地看了汉王一眼,他知道这话不是在危言耸听。

  太子爷是个只关心仁政民生的主儿,一旦他上位,北伐下西洋这些项目只怕立马就会叫停,他郑和也会被打回原形,去给当今天子看守皇陵!

  想着,郑和长叹了口气,起身跪倒在地。

  “郑和愿尊殿下之命,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王景宏面色大变,因为这是认主之礼啊!

  但事到如今,他也没有其他选择,除非他想死在汉王手中!

  “王景宏愿尊殿下之命,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吴宣见状一摸脑门,索性有样学样,也跪在地上来了一句。

  “吴宣愿尊殿下之命,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朱高煦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上前将三人扶了起来。

  “你我四人,不为其他,只为后世子孙!”

  “殿下高义!”

第170章 郑和:火炮还能安在海船上?

  刘家港。

  朱高煦在三人的陪同下,准备检阅大明水师。

  前几回他因为品鉴会的事情,也曾到过此地远远地观望大明水师。

  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大明水师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纵观整个世界,此刻的大明水师,是整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之一!

  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这样一支无敌水师,后面在文人的干预之下,竟逐渐没落了下去,甚至都未绽放出它应有的耀人光彩!

  好在朱高煦来到了大明朝,他不会允许这种可笑的事情发生。

  大明水师将会在他手中,绽放出无敌水师的耀眼光芒!

  朱高煦在后世的时候,就是个军事爱好迷,先进战舰也见过不少。

  尽管如此,当他走近宝船后,还是被眼前这大海船给震撼住了。

  光是浮在水面上的部分,都足有四五层楼之高,水下部分有多深,根本就看不清楚。

  要知道这可是大明,朱高煦根本无法想象,那些匠人是如何造出这样震撼人心的辉煌杰作!

  一艘宝船就如同一座水上堡垒,带给他人无与伦比的巨大压迫感与窒息感!

  可想而知,当海外诸国那些没见识的蛮夷见到这郑和宝船,不用郑和开打,就足以吓得他们跪地求饶了。

  想着,朱高煦又有些心惊,下意识地问道:“郑和,你这宝船上哪儿找这么长的龙骨去?”

  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它位于船的底部,这就意味着一条船能造多大,完全取决于龙骨的长度。

  眼前这艘宝船跟他娘的海上堡垒一样,那得用多长的龙骨作为架构?

  郑和倒是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王爷,哪有没有这么长的龙骨?宝船龙骨都是用榫卯结构拼接起来的……”

  朱高煦:“???”

  啥?

  榫卯结构?

  你大爷的,这有点坑啊!

  所谓“榫卯结构”,就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这可是在海上啊,面对那些狂风巨浪,这玩意儿不会散架吗?

  “郑和啊,拼接龙骨会不会有风险?要知道你们船队最大的敌人,就是海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王爷放心,这宝船乃是龙江船厂所造,质量上而言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臣在海上远航了这么久,也从未出现过……”

  “那你们开炮的时候,这拼接龙骨不会裂开吗?”

  朱高煦摆了摆手,满脸狐疑地看着郑和三人。

  不料三人一愣,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吴宣见气氛有些诡异,急忙问道:“咳咳,汉王殿下,开什么炮?在宝船上不需要开炮啊!”

  朱高煦:“???”

  嗯?

  是我落伍了?

  你他娘的坚船利炮合着就占了前面俩字啊?

  “等会儿,我现在血压有点高,你们说说在船东在海上爆发了战斗,都是怎么打的?”

  朱高煦抚着额头,一屁股坐在了甲板上。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大明朝的海上强国梦瞬间破灭了。

  尼玛啊!

  这么大一条船!

  你竟然不安火炮在上面!

  大明朝这水师舰队,是来搞笑的吧?

  吴宣负责船队武备,当即解释道:“王爷,船上也有不少火炮,但不是为了海战而用,而是为了两栖部队用于登陆时在陆地上用。”

  “我大明水师的海上作战方式,还是以弩箭、火铳等武器为主,采取‘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的作战方针……”

  听到这个解释,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

  合着这些大明朝的航海家们,就没有想过直接在船上开炮吗?

  明明有着像模像样的火炮,却是非要运到陆地上使用,这不是蠢吗?

  “老吴啊,你们三人就没有想过,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可以直接把火炮安在战船上,发现敌情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开炮将其摧毁?”

首节 上一节 141/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