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68节

  如那元末明初的江南巨富沈万三,富甲江南甚至富可敌国,结果还不是被朝廷想收拾就给收拾了。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这些士大夫们,那可是谁都看不起!

  “老铁啊,看在你这么上道的份儿上,本王教你个乖。”

  “天下商贾虽然在你们眼中,都是不知忠义、看重利益的卑鄙小人,但是先贤不是也说过一句话吗?”

  周忱静静地听了良久,立马举起小手补充道:“法家先驱管仲有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朱高煦扫了他一眼,继续道:“恂如说的不错,士农工商,乃是国家柱石,缺一不可。”

  “国家要兴旺,社会要繁荣,工、农、商的发展,同样缺一不可!”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你们要铭记于心!”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响彻在三人耳畔。

  毕竟这话意思粗浅易懂,没有农业,王朝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足;没有商业,经济生活就不活跃。

  周忱眼睛一亮,暗自赞叹王爷这话精辟。

  夏元吉兀自呢喃了几遍,同样琢磨出了些许味道。

  倒是鲁穆鲁铁面,有些不太能接受。

  毕竟他从未接触过财政方面的工作,与其纠结汉王爷这话有没有道理,不如继续商讨自己的工作。

  “汉王殿下,您刚才说让通政司于各地州府设立分部,还要设置什么‘宣政吏’游走乡野,这方案看似没什么问题,可是……”

  “可是什么?但说无妨!本王不是在于你商议嘛!”

  对于这位刚正不阿的铁面御史,朱高煦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鲁穆也没有迟疑,索性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如此设置官吏,地方官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这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负担!”

  “而且这样大肆扩编地方官员队伍,仓促之下极易造成某些人投机取巧,给了他们入仕为官的机会,届时只怕我大明将会有前宋的三冗之患啊!”

  所谓“三冗”,通俗点讲就是就是“冗兵”、“冗费”、“冗员”。

  北宋的军队因为防止军队作乱,所以时长调任主帅,而最高的指挥权则在枢密院的文官手中,又因为正规军也就是禁军被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开管理,所以各个分开的衙门也就在各自扩张。

  而且除去禁军外还有厢兵,这些地方上的武装依然快速扩张,虽然兵员越来越多,但财政还是依靠中央的。

  长此以往下去,兵员的战斗力低下,装备也越来越差,但他们上报的军费却是越来越多。

  朝廷如果想要裁军,就会侵害一些靠着当兵吃饭的军户的利益,激起将士哗变,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守旧派的不满。

  这就是前宋的“冗兵”。

  “冗员”指的就是文官,北宋的行政体系其实比较先进,职能部门众多,而且被层层细化,每一个部门都有好几个官员,几乎与后世相似。

  例如如有的负责审批,但盖章不属于他管,得着其他人。

  这样细化的衙门带来的问题就是办事拖沓,且互相推诿踢皮球,与后世极其相似。

  而且前宋是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越来越多的官员士大夫互相抱团,形成了朋党派系党同伐异,最终结果就是尾大不掉,吏治腐败!

  “冗费”就简单多了,就是“冗兵”、“冗员”等诸多原因下来产生的经费越来越多。

  前宋的GDP在整个封建王朝那都可以说是惊为天人,虽然支付了周围蛮夷外爹大哥的岁币,但这点钱通过海上贸易是可以赚回来的。

  然而前宋末年依然国库空虚,其根本原因就是冗费。

  鲁穆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这样做还真有可能导致“冗员”的问题。

  “这事儿可以放到明日的朝会上议一议,本王只是有这个想法,到时候让朝臣们拿出个章程来。”

  听到这话,鲁穆总算是放心了。

  二人继续兴致勃勃地大明新报的细节,夏元吉在一旁越听越觉得心慌,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汉王殿下,当真打算开启民智?”

  “对啊老下头,你有意见?保留!”

  夏元吉:“???”

  你大爷!

  你未免太霸道了吧?

  “汉王,一旦开启民智,朝廷没了威严,皇上没了威严,那百姓自然就会不满于现状!”

  “老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语,凭什么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不是他们自己?”

  “这种想法一旦蔓延开来,那我大明危矣,天下乱矣啊……”

  夏元吉这话意思很简单,人人都开启了民智,那些老百姓意识到你老朱家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为何还要听你号令服从于你?

  心如沟壑,后土难填!

  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

  朱高煦闻言也不发怒,而是笑问道:“老下头,我老朱家是如何坐上九五之尊这个位置的?”

  小机灵鬼周忱又跳了出来,慷慨激昂地高喝道:“当然是因为太祖高皇帝驱逐勒虏、恢复中华,救万民于水火,拯救黎民于倾倒!”

  “自古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

  这句话,是对朱元璋一生功绩最大的肯定!

  “既然如此,我老朱家还需要怕什么?”

  “鲁穆,大明新报的头版头条,就刊登太祖高皇帝的生平与功绩,堂堂正正地告诉天下百姓,我老朱家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面,从来不是因为什么‘君权天授’,而是因为我老朱家驱逐勒虏、恢复中华,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自古得国之正,唯我泱泱大明,无出其右者!”

  “这一点,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要让整个大明都知道!”

第202章 本王就喜欢污人清白!

  正月初五,朝会!

  文武百官难得过了个好年,喜气洋洋地聚集在午门之外。

  不得不说,汉王爷虽然嚣张跋扈,蛮横霸道,不当人子……

  但是自他监国理政以来,大明朝还真是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新气象。

  原本朝廷规定的休沐日是自正月十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十日。

  然而监国汉王爷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自腊月三十开始就命百官休沐。

  直到今日,才举行一次朝会。

  而且最令百官感到高兴的是,他们的俸禄终于涨了,不必再向以往那般,整日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为了生计还得昧着良心收受贿赂……

  一想到这儿,众多官员都是感慨莫名,纷纷聚拢在一起议论纷纷。

  现在时间尚早,他们小声议论,倒也不至于受到惩处。

  今儿个是永乐十一年第一次朝会,意义非同凡响。

  虽然皇上御驾亲征北伐瓦剌去了,但是监国汉王爷还在,太子爷也在。

  今日朝会宣布的重大国策,很有可能决定大明朝这一年的走向。

  所以在京的文武官员全都来了,老老实实地准备上朝。

  事关切身利益,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连侥幸熬过寒冬的金忠金老爷子都赶来上朝,更何况其他那些在京官员。

  户部尚书夏元吉忧心忡忡地走来,无视了向他打招呼的群臣,默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昨日汉王府的谈话,至今盘旋在他脑海之中。

  夏元吉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汉王朱高煦究竟有什么办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是,你是监国汉王爷,你嚣张跋扈,蛮横霸道。

  但是土地农桑乃是王朝根基命脉,就算你想阻止士绅兼并土地,那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天下官员集体抵制,你连政令都出不了朝堂,拿什么制止兼并?

  朝堂是皇帝的一言堂,但出了朝堂之后,那可不一定啊!

  老夏头正想着,杨荣杨溥等人走了过来,脸色有些难看。

  “夏大人,我等听闻您昨日去了汉王府,可有什么收获?”

  几人满怀希冀地看着夏元吉,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

  毕竟夏元吉资历太老,乃是历经三朝的元老,连杨荣都曾得过他的举荐,众人自然不敢在他面前托大。

  然而老夏头心情本就不好,正思索间被人惊扰,那心情更是不好了。

  “老夫也不知道汉王意欲何为,但是老夫可以告诉你们一句,要出大事了!”

  话音一落,夏元吉便闭口不言,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

  杨荣等人见了一脸懵逼,不知道究竟要发生什么事情。

  很快午门大开,百官当即噤声,列队入朝。

  等他们来到乾清宫正殿,却见汉王爷与太子爷正一左一右地坐在龙椅两侧,只是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瞧见这一幕,不少朝臣心中一凛,生出了不妙之感。

  太子与汉王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了啊!

  这私底下就开始争吵了,等会朝堂之上,他们的党羽还不知道吵成什么样呢!

  “都来了,那就开始吧,繁文缛节就去掉了。”

  朱高煦一手托着下巴,环顾群臣,冷声开口道:“第一件事,宣布一项人事任命!”

  人事任命?

  听到这话,群臣下意识地看向了吏部尚书蹇义。

首节 上一节 168/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