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687节

  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毕竟永乐皇帝将皇位禅让给武德皇帝,那就完全确立了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的法统合法性,任何人都不能从中挑出任何过错之处。

  这也就意味着,今日这场禅位大典结束,朱高煦这一脉就会成为真正的帝室嫡脉,大明王朝的皇帝天子也只会从他朱高煦这一脉中诞生!

  除非朱高煦这一脉彻底死绝了,才有可能会按照就近原则,从旁系遴选合格的帝王。

  但是,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或者说完全没有可能。

  据朱瞻基所知,他这个二叔现在就有十一个儿子,大部分还都是正宫皇后韦后所出,全都具备嫡脉身份。

  至于嫡长子朱瞻壑,随着太子朱高煦即位称帝,那他这位皇太孙自然也随之升格晋升为皇太子,大明王朝的储君。

  朱瞻壑膝下也育有两个儿子,都是太孙妃孙若微所生。

  一想到孙若微,朱瞻基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道倩影,更是令他心情苦涩无比。

  赵王朱高燧早就察觉到了朱瞻基的异样,或者说这段时间他一直明里暗里地盯着这个小子。

  没得办法,朱高燧的利益,早就与朱高煦捆绑在了一起。

  只有二哥朱高煦即位称帝,才能确保朱高燧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朱高燧一直都在盯着朱瞻基,以防这场禅位大典出现任何变数。

  好在,朱高燧担心的情况没有发生,他那位父皇虽然老了,但不是疯了,没有给朱瞻基任何翻盘的机会。

  禅位大典结束,朱高煦正式即位称帝,年号武德。

  自此,大明江山换了一个主人,而前太子朱高炽这一脉,也彻底与帝室皇位无缘,成为了北美藩王一脉。

  朱高燧也彻底放下了心。

  眼见朱瞻基神色凄苦,朱高燧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想起了好大哥朱高炽,听说朱瞻基这次准备带走好大哥去北美,这一走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

  一想到这儿,朱高燧就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

  “行了,大侄儿,禅位大典结束了,陪三叔去喝两盅!”

  面对赵王朱高燧释放出的善意,朱瞻基也没有拒绝。

  现在他确实需要大醉一场,来排解心中的凄苦,从而彻底斩断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叔侄二人略显落寞的离去,这一幕落到了不少朝臣眼里。

  按照宗法礼制,赵王朱高燧与北美王朱瞻基,其实都具备储君资格。

  朱高燧乃是永乐皇帝的嫡三子,而朱瞻基则是永乐皇帝的嫡长孙,如若不是因为当年那场变故,不是因为汉王朱高煦横空出世,或许如今坐上龙椅之人,不会是这位武德皇帝了。

  奈何木已成舟,除非武德皇帝子嗣断绝全部死尽,否则帝室一脉只会是朱高煦子孙。

  这两位藩王,也断然没有入主中央朝廷的可能!

  朱高煦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因为禅位大典结束,他正式即位称帝,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其实按照正常的即位仪式,一般都是上任皇帝病逝,太子于灵前即位。

  先帝崩逝,新帝即位,需要走三个流程。

  第一步,灵前即位,这是权力交接过程,太子成为“代理皇帝”,一边忙着筹备登基大典,一边主持先帝的葬礼。

  第二步,举行登基大典,这是身份合法过程,只要登基大典完成,那太子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帝,彻底坐稳了皇位龙椅。

  第三步,改元建新,这是打出政治旗号,向整个天下宣告,从此旧时代结束,大明进入一个新帝执掌的新时代!

  按照既定流程制度,一般即位的太子都要走第一个流程,于灵前即位,成为代理皇帝,以正君臣之名。

  至于登基大典,那不过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天下,这个国家换了主子的仪式,相当于小孩子的满月酒或者抓周仪式。

  其实在登基大典以前,新帝就已经受百官参拜,奉为大明新帝了。

  比如当年朱棣成功攻破帝都金陵,大军直入紫禁城,建文帝不知所踪后,那些燕军将士对他的称呼便不再是“王爷”,而是“皇上”、“陛下”!

  先贤有云: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只要太子殿下堂而皇之地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之上,百官随即进行三拜九叩之礼,如此过后,这方江山便换了主人。

  偏偏永乐皇帝还没死,而是举行了禅位大典,所以朱高煦这是直接一次性把前两步就都给走完了。

  如此一来,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可远非那些刚刚即位的新帝可比。

  其一,太上皇还在,足以镇压任何不臣,那些心思叵测之人,也决计不敢作乱。

  其二,朱高煦即位称帝之前,做了整整五年的太子爷,而且还是监国太子爷!

  相比于那些刚刚即位称帝的新帝,朱高煦对朝堂的掌控程度,远非那些新帝可比。

  看看七部百司那些朝堂公卿,不是朱高煦的心腹亲信,就是已经向朱高煦妥协。

  再看看军部一众大将,都是早年追随支持汉王朱高煦夺嫡之人,堪称朱高煦的绝对心腹。

  这就导致,此刻龙椅上面坐着的这位武德皇帝,并不是什么在朝堂之上毫无根基的新天子,而是一位大权在握的真正帝王!

  想要做到这一步,那些刚刚即位的新帝,不知道要耗时多久,或者说要费多少心计!

  但是朱高煦并不需要,或者说这场禅位大典的根本目的,就是朱棣想要把权力全部过渡给朱高煦,以支持他推行摊丁入亩这项新政!

  换句话说,武德皇帝朱高煦与永乐皇帝朱棣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权力过渡!

  永乐皇帝已经走了,黯然返回了西宫。

  这方朝堂,这个王朝,这个大明,将彻底属于新帝朱高煦!

  原来,这就是天子!

  原来,这就是皇帝!

  原来,这就是九五之尊!

  天子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狩!

  天子受命于天,一切礼乐(政令)征伐(军令)自天子出,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第794章 父子谈心!永乐皇帝暗下决心!

  禅位大典结束。

  朱高煦并没有闲着,而是立马赶去了东宫。

  毕竟永乐皇帝可还没死呢,不管朱高煦想做什么,都得给朱棣打好招呼。

  尤其是今日禅位大典的时候,朱高煦明显察觉到了,朱棣的情绪不佳。

  细细想来,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毕竟朱棣可是永乐大帝,一辈子征战沙场的铁血帝王,就这么让渡出了所有的权力,甚至连皇位都禅让了,骤然间失去了一切,朱棣心里面肯定不好受。

  作为一个聪明的新帝,这个时候自然要稳住太上皇的情绪,以免发生不该有的猜疑与忌惮。

  就比如满清乾隆帝和嘉庆帝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们之间的故事复杂幽深,充满了猜忌、博弈和争斗。

  当年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之后,选择主动禅位,将皇帝的宝座传给了嘉庆帝,自己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然而乾隆皇帝虽然退位了,但其实他仍然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权人。毕竟养尊处优、指点江山了这么多年,任谁都不会如此轻易干脆地将自己的权力全部让出。

  因此,在嘉庆帝继位的时候,乾隆皇帝颁布了一道谕旨,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退位,但不会就这样不管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他在谕旨中明确写到,治理国家并非易事,而自己治理国家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他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嘉庆帝,让其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个国家。

  换句话说,乾隆帝这道谕旨表明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嘉庆帝只是一个空壳皇帝,自己虽然身不在皇位,但是实际的权力仍然掌控在手中。谕旨上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乾隆皇帝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掌管大权。

  以致于嘉庆帝没有实权,不过是一个挂着皇帝头衔的傀儡罢了,被乾隆帝的一纸谕旨死死限制,没有任何机会,在刚登基的几年可以说是毫无作为,一直当了几年的傀儡皇帝,这种忍气吞声的生活一直到乾隆驾崩才结束。

  朱高煦可不想成为嘉庆第二,所以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至少得稳住朱棣的情绪。

  永乐皇帝的一众妃嫔与宫人,全都搬迁来了西宫。

  但是即便如此,西宫还是略显孤寂清幽。

  在小鼻涕的带领之下,朱高煦很快来到了朱棣寝宫。

  进门之前,朱高煦扫了一眼略显清幽的西宫,主动开了口。

  “西宫毕竟是太上皇居住之地,太过清幽冷寂了些。”

  “明日朕会让内廷多调一批宫人过来,以充实西宫内廷。”

  对于这个建议,小鼻涕自然是欢欣鼓舞。

  随着永乐皇帝禅位给武德皇帝,完成了大明王朝的皇位更迭,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就比如说小鼻涕,以前他是内廷总管,御前第一太监。

  但是现在,因为永乐皇帝成了太上皇,搬离乾清宫来了西宫居住,小鼻涕自然要跟随,也失去了内廷总管的位置,成了一个养老太监。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是外朝,内廷同样如此。

  现在新帝主动提出迁徙宫人过来,释放出了善意,小鼻涕自然是颇为欣喜。

  进门之后,朱棣正戴着一副老花镜,不知道在看着什么书。

  这副老花镜,是朱高煦命皇家制造局专门打造的,送给朱棣的生日礼物。

  以皇家制造局目前的制造水平,打造这样一副老花镜,根本不成困难。

  而且这副老花镜可是镶金戴玉,一看就昂贵到了极点,足以配得上朱棣的身份,因此朱棣也很是喜欢。

  毕竟这人年纪大了,眼神就不好了,连东西都看不清。

  这也是朱棣为何一心想要的禅位的原因之一。

  当他悲哀地发现,自己别说处理政务了,就连奏章都看不清楚,那等无奈和绝望可想而知。

  朱棣是一位英明的帝王,所以他不愿自己成为大明王朝的拖累。

  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太子朱高煦都做得极为出色,甚至比他这个永乐皇帝还要出色,再加上太子朱高煦有心推行摊丁入亩新政,向天下士绅缙绅宣战,所以朱棣这才终于下定决心,直接禅位给太子,助他打赢这场战争。

  “咦,皇帝,你怎么还有时间过来?”

  朱棣笑呵呵地抬头,看着一身龙袍的朱高煦,满脸都是欣慰之色。

  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最是像他,穿上这身龙袍之后,也显得英武至极。

  朱高煦笑呵呵地坐下,主动给朱棣斟茶倒水。

首节 上一节 687/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