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443节

他们本就是“亡命之徒”,这些年刀山火海杀过来,身上更是多了几分嗜血的气息。别说是一般的大户人家护卫,就算是宫庭金吾卫或者大汉将军,气势都无法跟他们比拟。

感受到苍火头等人身上的杀气,贺平彦随行护卫瞬间就有着一股寒意。但是自己身为家丁,靠的就是东家赏饭吃,哪怕心里面再怎么认怂害怕,也只能硬着头皮回道:“我家老爷乃是阁老,你们算什么东西,也配挡路?”

“呵,连殿阁大学士都没有加封,也配叫阁老?”

护卫中郑祥好歹是读过书的,瞬间就说中了贺平彦的痛处,那便是他这个入阁参预机务,虽然为了位列绯袍大员加封了四品官衔,但始终没有殿阁大学士的身份。

没入殿阁,怎配叫阁臣?

“放肆,谁家下人这么没有教养,敢顶撞阁老?”

看着贺平彦脸色几乎要阴沉的滴出水来,车厢内的幕僚立马掀开门帘,朝着外面的苍火头等人训斥了一句。

“貌似首先没有教养的,是你们吧。”

既然对方幕僚已经出面,卞和自然不甘示弱,让东主名声受到侮辱,于是立马进行反击。

作为京师守卫战后首场大朝会,赶赴皇城的过往官员,自然人数不会少。几乎就是在两方互不相让的时候,街道后面就接连来了几辆马车。

本来准备上朝心里着急想着破口大骂,可看到一个是权贵新星贺平彦,另外一个是当朝猛人沈忆宸,立马就把心中的不爽给压制下去了。

别看这两小子年轻,论起身份背景前途来,一个都得罪不起。

眼看着后面围观的官员越来越多,贺平彦可没有沈忆宸豁的出去,他只能隐忍住内心的不忿,掀开门帘站了出来喊道:“沈侍郎,官场规矩阁臣优先,再这般争执下去,岂不是贻笑大方?”

听到贺平彦的喊话,沈忆宸本来凝重的心境,反倒脸上浮现出一抹嘲弄笑容。

他接近着掀开门帘,望着距离自己数步之遥的贺平彦回道:“本官不知道什么官场规矩,只知道《大明会典》有过明文规定,官员隔一品避马,隔三品跪。”

“贺少卿,敢问你是几品官,我又是几品官?”

此话一出,可谓是丝毫没留颜面,贺平彦一张脸瞬间就绿了。

与此同时被堵住的众京官,也是纷纷面面相觑,记忆中沈忆宸在朝堂上表现,还算是温良恭俭让。这几年出镇地方后,远离京师中枢后,那些什么年少轻狂的名声,也慢慢消逝了。

现在看来,依旧是当年那个狂妄至极的沈三元啊!

“贺少卿怎么说也是阁老,少司马这般不留情面吗?”

“情面?当年王振只手遮天,少司马都没有给过面子,选择愤然离京提督福建,贺少卿还差的远!”

“好歹也是科举同年,双方有着师兄弟之谊,朝堂上可以互帮互助,何必弄的这么僵呢?”

“一山不容二虎,当年就传言少司马跟贺少卿水火不容,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等候京官们议论纷纷,毕竟这年头官场讲究一个斗而不破,表面功夫都做的挺足。像沈忆宸跟贺平彦这样争锋相对的极为罕见,恐怕也只有年轻气盛才会如此。

不过就在此时,从后面行驶过来一辆马车,围观的京官们见到这辆马车后,匆忙选择避让,只剩下贺平彦跟沈忆宸两人还堵在路上。

“国家多事之秋,还为这点小事意气之争吗?”

一道浑厚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到见识到来者是谁后,贺平彦跟沈忆宸两人停止了争吵,转而拱手行礼道:“下官见过大冢宰!”

没错,来人正是吏部尚书,贺平彦的舅父王直!

“沈侍郎跟贺少卿都乃国之栋梁,朝会举行在即当议论家国大事,先行后行这些虚礼,何足挂齿?”

“大冢宰教训的是,是下官肤浅了,贺少卿还请先行。”

几乎就是在王直话语落下的瞬间,沈忆宸就换上了另外一副嘴脸,客客气气的朝着贺平彦谦让了一句。

面对沈忆宸这突然的变化,贺平彦仿佛还没有缓过神来,下意识拱手回礼道:“不,是下官孟浪了,少司马理应先行!”

让众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这时候发生了,面对贺平彦的假装谦让,沈忆宸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既然贺少卿如此深明大义,那本官就当仁不让了,大冢宰请。”

吏部天官自然得走在前面,贺平彦还是往后稍稍吧。

见到事已至此,王直也不好过于偏帮自己的外甥,只能点了点头后坐上马车,然后继续朝着皇城方向前行。

至于贺平彦,望着沈忆宸马车的背影,胸膛剧烈的起伏着。旁边幕僚见到这一幕后,朝着他说道:“东主,这些年都忍下来了,何需急于一时。”

“今日朝会,看沈忆宸还能如何猖狂!”

“既生瑜,何生亮,为何我贺平彦就一定落他沈忆宸一头!”

贺平彦恨恨的说了一句,这如同这前行的马车一样,自己永远都在后面!

紫禁城门外,此时已经站满了官员。相比较沈以诚第一次朝会时候,是按照品阶高地站立阵营不同,现在很明显能感受到朝着“党羽”的方向发展。

一方是以礼部尚书胡濙跟靖远伯王骥为首,另外一方是京师边缘勋戚武将,最后是于谦孤身一人站在廊房面前,看着远处即将要升起的晨曦。

“大司马。”

沈忆宸毫不犹豫的朝着于谦走了过去,并且拱手行了一礼。

“向北,你来了。”

于谦抬手回了一礼,脸上神情却有些严肃。

“大司马是在为今日朝会太上皇回京一事担忧吗?”

“不,我是在为你担忧。”

于谦摇了摇头,太上皇回京他心中已有决定,同时他也知道沈忆宸的立场。

“有何好担忧的,无非就是群起而攻之,下官见识过这种场面,不足为奇。”

沈忆宸淡淡笑了笑,单单从胡濙身边的勋戚大臣就能看出来,自己即将要面对怎样的庞大势力。

“向北,大势不可违。”

“大司马,下官更相信人定胜天!”

这一次,沈忆宸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退让,朱祁镇不能回京,至少不能在现在这个阶段回京。

望着沈忆宸这坚决的态度,于谦不好多说什么,他本就不是什么善于说道的人。

就在此时,钟楼的钟声敲响,两扇宫门缓缓推开。本来还在相互寒暄的朝们,赶紧按照文武分列成两行,沿着御道两侧朝着奉天大殿的方向走去。

此时景泰帝朱祁钰正高坐在龙椅之上,透过敞开的殿门,望着正踱步而来的群臣,心中有着一众说不出来的紧张。他的身侧再次多出了一张帘幕,太皇太后孙氏明白此次朝会的重要性,于是选择了垂帘听政。

更为离谱的是,孙太后手中还牵着一位小男孩,从明黄色的服装就能轻易猜测出,这便是当朝太子朱见深。

低品阶的官员们站在殿外长廊上,四品及其以上的绯袍大员,跨过奉天殿的门槛进入殿中,等到全部站整齐之后,朝着朱祁钰与孙太后行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位爱卿平身。”

朱祁钰朝着殿内重臣挥了挥手臂,如今的他相比较当初仓促登基时候,有了身为帝王的威仪跟稳重。

“谢陛下。”

群臣纷纷站起身来,然后等候着上疏议事。

“自土木堡一战之后,鞑虏兵临京师城下,我大明危如累卵。可是靠着诸位爱卿奋勇当先,我们打退了鞑虏的进攻,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恰逢武清伯跟少司马辽东大捷班师回朝,朕今日打算论功行赏,让京师守卫战的功臣们得到应有的嘉奖跟荣誉!”

京师守卫战论起来已经结束月余,朱祁钰早就该在战后论功行赏。只是后续辽东再度催生战云,大军未归的前提下便大肆封赏,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

现在石亨跟沈忆宸班师回朝,北疆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是时候封赏有功之臣。另外景泰帝朱祁钰也打算靠着大肆褒奖群臣,看是否能在朝会之前拉拢一部分人心,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谢陛下!”

听到要战后封赏,很多朝臣眼中都闪现着光芒。毕竟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追求的就是荣华富贵,权势地位,更别说京师守卫战,很多人都是靠着命博取来了功劳!

伴随着群臣的呼喊道谢,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拿着一封圣旨走到了台前,朝着殿内重臣宣读。

“京师守卫战后,诸位大臣劳苦功高,当论功行赏。”

“武清伯石亨,晋爵为武清候!”

封赏的第一句话,便抛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让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要知道几个月之前,石亨仅仅是个九边副总兵,甚至还孤身潜逃问罪下狱。释放后光速提升为京师总兵官,并且晋升为武清伯,已经算是开创大明历史,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了。

结果现在再度晋爵,成为了武清候。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还要几日石亨便能成为武清公?

第393章 于谦封侯

“武清伯数月内就从边关一介武将,晋升为京师公侯世家,这速度是不是有些快了?”

听着成敬念出封赏圣谕,一名官员小声嘀咕了一句。

多少官员忙忙碌碌一辈子,封侯拜相四字却遥不可及,就算石亨守卫京师有功,这封赏着实有些太过了。

“只能说陛下真是出了个大价钱。”

另外一名官员语气讥讽的回了一句。

论战功,让石亨跨入勋戚门坎,已经称得上是天大恩赐。

想当初靖远伯王骥,以兵部尚书这种文官巅峰身份,亲身前往麓川毒虫瘴气之地,耗时五年足足打了两场战役,才被太上皇朱祁镇封为靖远伯。

石亨何德何能,能凌驾于王骥之上,率先步入侯爵的门槛?

毫无疑问,当今圣上这般大肆封赏,就是为了收买石亨,以求掌控他手中的兵权。

“慎言!”

听到这讥讽的话语,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官员提醒了一句,这种话要是被有心人听进去,可是有杀头之祸的。

奉天殿内外群臣的议论纷纷,自然是引起了掌管礼仪的御史注意,只见他立马高声喝止道:“肃静,谁再大声喧哗,按照殿前失仪处置!”

这一声警告下来,之前还小声讨论的群臣们,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成敬继续宣读道:“昌平伯杨洪,晋爵为昌平侯!”

如果说石亨晋爵为武清候,仅仅让朝臣感叹升迁速度过快,引发了一些议论。那么宣府总兵官杨洪晋爵为昌平侯,这下就让在场的文武官员感到群情激愤了。

要知道土木堡之败直接原因之一,就在于杨洪之子杨俊弃城逃亡,从而断了二十万亲征大军的后路,只能困守在土木堡这个绝地。

京师守卫战之前,考虑到九边重镇宣府的重要性,景泰帝朱祁钰赦免了杨洪知情不报的罪责,还晋升他为昌平伯。当时就引发了很多朝臣的不满意,考虑到大敌当前不能内部出现混乱,于是乎就被一笔带过了。

虽说京师守卫战过程中,杨洪奋勇杀敌,起到了些将功补过的作用。但是跟石亨这种大破敌军的功绩相比,还是差的有些点多,凭什么能被封为侯爵。

就算想要收买人心,也不能这般滥用勋戚身份吧?

“陛下,臣斗胆谏言,昌平伯功绩不足以晋爵!”

群情激愤之际,一名年轻身影直接站出队伍,大义禀然的朝着景泰帝朱祁钰谏言。

此人也算得上是沈忆宸的老相识,他便是入阁参预机务,加封大理寺少卿的杨鸿泽!

首节 上一节 443/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