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120节

众人这才完全明白,朱棣和徐妙云的考虑。

有女娃家的,还的确没想过给女娃做儒衫。

“做!”

“对!做!”

“大丫,不是俺们偏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很多时候,实在是人穷志短,只能先紧着男娃,可今年咱们的日子,也不差,叔不敢保证,往后都能这样,但今年,俺肯定给采绿做一身儒衫!”

……

看着有女娃在学堂上学的叔伯婶子,纷纷表态,徐妙云眼睛有些发酸,笑着点头。

“各位叔伯,事情商量完了,那咱们回家吧。”朱棣笑道。

“四郎,还有件事情。”八叔开口,看了看乡亲们,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启口……

朱棣笑了,“八叔,你可是上过战场的大老爷们儿,怎么还吞吞吐吐的?”

八叔讪笑,一咬牙,说道:“前些天,官府入村收田税时,俺们听周浪和几个衙役聊天。”

“聊到了蒋青天说过的一些话。”

“蒋青天说:土桥村会慢慢和其他村儿拉开距离,把其他村儿远远甩在后面。”

“俺们好奇,就跟周浪打听,蒋青天为何这样说。”

“当时周浪和很多官府的人,都说,蒋青天说:因为咱们土桥村有四郎你指点。”

“那天后,俺们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今天来,就是厚着脸皮,请四郎当咱们村儿的带头人。”

“带着我们,把日子过的再好一点。”

八叔用最快的速度,把话说完后,就马上把头低下。

毕竟,他们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得寸进尺了。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人家四郎,凭什么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这群除了种地,啥都不懂,啥都不会的累赘!

其他乡亲,也全都不好意思的把头低下。

朱棣则愣怔了。

当带头人?

这份信任,太沉重了!

徐妙云则含笑,用余光偷偷看着朱棣。

朱棣好一会儿才回神,看着不好意思的乡亲们,笑着询问:“八叔,你们大家就这么相信我?”

“就因为蒋进忠说的几句话?”

蒋胖子,什么时候,都有这种影响力了?

朱棣哭笑不得。

八叔连忙摇头:“当然不是了,蒋青天那些话,只是给俺们提了个醒,没听到这些话,俺们这些人的脑子,就想不到让四郎你当带头人。”

“俺们相信四郎你的本事,并不是因为蒋青天几句话!”

是他们用眼睛、用心感受做出的判断!

四郎做事认真、处事公平,能力更是没的说!

就连蒋进忠都巴巴的往土桥村跑,求四郎指点。

徭役期间,四郎卖鱼,更是证明了四郎的能力!

‘土桥村会慢慢和其他村拉开距离,把其他村儿远远甩在后面!’

作为土桥村人,谁不想!

四郎就有这个能力!

乡亲们眼巴巴,紧张期盼看着朱棣。

徐妙云没说话,只是静静坐在旁边。

她不会干涉四郎的决定。

无论四郎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97章 大明,四十七户!

当晚。

吃过晚饭后,天色已经很暗了。

雨淅淅沥沥下着,还没停的意思。

徐妙云去忙着收拾。

朱棣站在门口,出神盯着外面。

屋中的灯烛,是个活跃的积极分子,十分喜欢表现,透过一切可以穿透的缝隙,想要照亮更大的地方。

照的更远。

借着光线,朱棣看着蒙蒙雨滴密密落下。

打在屋顶的茅草上,发出沙沙声。

无论什么情况,什么天气,都无法影响大黄、小黑的胃口,两个吃货争先恐后抢夺着马槽中的鲜草。

满树的金杏已经消失,只剩下浓密绿意,在雨水冲刷中,抓紧最后的时机,绽放这一年,最后的光彩。

每一种事物,都有独属自己的姿态。

在这个小庭院中,展现着独属自己的姿态。

某刻。

朱棣忽然感觉腰被人从后环住,低头,看着洗碗后,微微泛红的手,笑着用手轻轻覆盖住。

徐妙云从后环抱着朱棣,下巴压在朱棣背脊上,笑问:“想什么呢?我走到你身后,都没听到动静,我可没有刻意轻拿轻放。”

朱棣笑着说:“我在想,要不要答应八叔他们。”

“答应了,我又能不能担起这个责任。”

“还有,带着乡亲们怎么做,才能过上好日子。”

“是不是还担心,答应了八叔他们,还会引起金陵方面的过激反应?”

朱棣笑笑,拍了拍徐妙云的手,算是默认了。

继续说道:“其实,我是个不喜欢多管闲事的。”

“初春挖水渠时,我之所以挖公渠,是因为,咱们家水渠紧邻干渠,我就想,闲着也是闲着,清理通公渠,我什么时候想浇咱们家的田,就什么时候,不用等来等去。”

“八叔他们看到后,就加入进来,还把我好一通夸。”

……

“后来办学堂的初衷,也不是做善举……”

徐妙云莞尔一笑,接过话茬儿,“知道,你的初衷是不想让我下地干活,不干赔本买卖。”

朱棣笑笑,“我以前听一位长辈说过,人敷衍着敷衍着,就会慢慢形成习惯。”

“不知不觉,敷衍了一生,到老回望人生,再想弥补,已经晚了……”

徐妙云认真听着。

“所以,办学堂的初衷虽然是不让你下地干活,可既然办了,就要认真对待。”

“和这些孩子,处着处着,他们叫我们一声师傅师娘,就处出感情了。”

“所以,替这些孩子,安排规划未来,也只是因为这份私心私情。”

……

朱棣说了很多。

从挖公渠开始,讲到了服役期间,和乡亲们一起做生意,以及后面的利益分配。

徐妙云一直含笑,认真听着……

最终,朱棣又说回了乡亲们请他做带头人这件事,“看似身边这些事,都向好发展,结果喜人。”

“可我的出发点,并不是那种大公无私,只是为了自己好。”

“我带大家卖鱼,事后给大家分配,也是按照贡献,进行了我认为,不亏心的合理分配罢了。”

“给孩子谋一个未来,是出于相处产生的私人情感。”

“伱说,我这样,能当这个带头人吗?能带好这个头吗?”

徐妙云终于明白朱棣为何没有当时答应。

饭后,又为何站在门口出神了。

环抱的手不由紧了紧,下巴调皮的用力压了压朱棣背脊,笑道:“原来是在纠结这个问题。”

“那我问你,和乡亲们一起努力,对咱们家有没有好处?”

“有啊。”

朱棣笑道:“人对于一个国家,是一种资源,对于一个村儿来说,同样是一种资源。”

“国家能把人组织的多么高效有序,这个国家的力量就有多大。”

“相反,一个村儿也是这样。”

“那我再问:当了带头人后,设计分配、分工,你还能不能做到徭役期间的标准,问心无愧!”

朱棣转身,含笑低头,“瞧不起谁!”

徐妙云含笑抬头,挑衅看着,“那你还害怕什么?”

“一个人,做事的出发点,当然首先是为自己好了,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即没想过做圣人,也做不了圣人。”

首节 上一节 120/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宋梦华,迎娶赵盼儿曝光英雄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