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第16节

但除了这些嘉靖朝中后期的名将外,嘉靖朝可是还有平定了宁王之乱的王阳明、王琼,还有定安化王之乱,在蒙古进犯之时率轻骑昼夜行军,发动奇袭大破蒙古的杨一清。

而一旁的朱元璋倒是没有开口,只是浅笑吟吟地看着朱厚熜,越看越觉得这后代是优秀得很。

也不知道老四那个腌臜货色是如何有如此俊雅的后代。

不过对于郝摇旗,朱元璋倒是没怎么当回事儿。

明初的名将更多了,虽然郝摇旗在明末的历史上有些名堂,但放在明初的舞台之中,却十分的不够看。

听到了朱厚熜的话语,郝摇旗有些犹豫,最终沉默片刻后,将兵刃直接丢弃在地上,下拜而降:“罪将郝摇旗,愿降大明皇帝陛下!”

抵抗了这么久,也算是对得起闯王了。

对方乃是皇明正统,乃是大明的历代先帝,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皇帝,如此一来,郝摇旗还是愿意归降的。倘若是建奴,那么就算是将郝摇旗千刀万剐,他也不会吭一声!

而郝摇旗身边的亲兵们见此情况,面面相觑一阵后,也是纷纷下拜而降。

对于他们而言,投降大明也不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毕竟几年前的他们也是陕甘地区的明朝边军,只是因为崇祯皇帝发不起军饷,所以他们才会进行武装讨债的。

朱厚熜点了点头:“善,朕命你随锦衣卫一起,在战场之上招降闯逆士卒,随后往北京城,于崇祯帝帐下听命。”

“诺!”

郝摇旗下拜听令,接着便在陆炳的带领之下,与锦衣卫一同,前去劝降四散逃离的大顺军队了。

有着如郝摇旗这般大顺将领的存在,劝降之路,也不算是过于艰难。

如今朱由检有了大笔大笔的白银,朱厚熜相信,就算朱由检是个傻子,他也应该知道怎么用钱砸出一支军队来。

“笃!”

而就在郝摇旗被劝降,前往招纳残兵败将之时,远处忽然奔驰来数百精骑,为首之将正是豪迈的永乐帝朱棣。

他如今的精神状态极为不错,脸上带着极为潇洒的笑意,看样子似乎心情大好,周身隐隐浮现出的杀气,倒是令人有些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爹、厚熜。”

朱棣策马而来,立马就勒马于龙撵之前,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对着两人开口道:“方才我率军,冲散了叛军一个竖

着‘刘’字旗帜的骑兵营,战力倒是剽悍,与鞑靼部相似,只不过缺了些经验,因此胜的轻松。”

说罢,朱棣又看向朱元璋,半是邀功半是炫耀的开口:“爹,没想到我如今都这个岁数了,竟然还能斩将夺旗,万军取首!真是让人没想到啊。”

“伱小子!”

朱元璋见朱棣如此,不由冷哼一声,接着便嚷道:“便是这般勇武,让你夺了侄子的皇位吧?咱早知道你是这副德行,当初就该让你就藩近一些、兵将少一些,看你有何本领!”

虽然依旧有几分叱责,但朱棣也听出朱元璋的话语之中有很大的缓和,不由心中一喜,进而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认真开口道:“爹、厚熜,既然京师保卫胜利,击退了李自成,我也该带着兵马回营了。此番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我那边正处于征伐漠北的关键时刻,因此倒是不能掉以轻心。”

确实如此。

不同于洪武朝和嘉靖朝,永乐朝此刻正处于二征漠北时期。

二征漠北,是五次征讨漠北中,规模最大、战果最为丰盛的一次,这一战,神机营火炮逞威,直接在大战之中击败瓦剌军,一路追杀数十里,歼灭数千人,俘虏十几位瓦剌王子,瓦剌部遭受重创,实力大减后,遂班师回朝。

如今历史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节奏,本应抵达忽兰忽失温的朱棣因为驰援崇祯朝的事情,耽误了行程,亦是不知会对着二征漠北产生什么不一样的后果。

朱元璋见此情况,不由道:“老四,若是打不赢,倒是可以向咱和厚熜小子申请援助,咱和厚熜小子也不会看着你被瓦剌打败的。”

“爹,区区马哈木,我还没有放在眼中。”

朱棣摇了摇头,十分自信。

援助?

他永乐大帝一生遭遇过重重困难,带兵打仗几十年,又怎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需要援助的危难险境之中?!

“方才击败了这李自成后,突然出现了一道奖励声,说是给朕准备了五千匹良驹,只待朕回归本位面后取用了。”

朱棣自信满满,接着便轻笑道:“与马哈木的战争,朕倒是自信,定然取胜!”

“成祖爷爷专心打仗便可,这里有我与太祖爷爷的的六万兵马相持,自会无事。”朱厚熜笑道。

听到了朱厚熜和朱元璋的话语之后,朱棣点了点头,紧接着便操作了起来,很快,朱棣的身影渐渐变得虚幻,在一阵奇异绚烂的光芒之后,朱棣便消失在了朱元璋与朱厚熜的面前。

【永乐帝朱棣已结束本次援助。】

朱厚熜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行小字,而周围的士兵也在这一瞬间消失了不少,似乎跟随着朱棣一同回去了。

朱棣正处于和瓦剌交手的关键时刻,每一支部队,都能够为自己增添一份胜算,既然崇祯朝这边暂时解了燃眉之急,自然也可以先行离开了,待事情严峻之后,再行驰援之策。

而朱厚熜见此,不由感叹一声之后,也迅速吩咐道:“清点伤员,将我朝伤员全都集中起来,朕把他们送回家乡休养,阵亡将士者抚恤白银八十两,妻子后裔可入学京营,若是从文便可习文、若想从武,亦可习武!其余有功之臣,一一皆有赏!”

吩咐之后,朱厚熜又复问道:“王阁老何在?”

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安张口禀报道:“启禀陛下,王阁老一直待在京师之内,督运箭矢、甲胄以及安护伤员,此刻已是妥善处置。”

“可,关于封赏之事,也交给王阁老去操办吧。”

朱厚熜点了点头,对王阳明的行为不由大为赞赏,接着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骆安:“骆养性呢?”

“皇爷,后辈不孝,令我骆家蒙羞,臣已责令其自缢殉国,不可得生!”

骆安的声音振振,但朱厚熜脸色却有几分古怪。

自缢?

怕是被自缢吧。

不过无所谓了,这等小事,朱厚熜也懒得关心。

第23章 空谈误国,实干方能兴邦!

战事已定,接下来便是清理战场的事宜。

作为皇帝,朱厚熜与朱元璋自然不会在战场上停留多久,而是转身又回到了京师,准备安排下一步的动作。

朱由检已经提前一步返回京师安稳局势,整理物资以及军备手段。

朱厚熜身为晚辈,倒是与朱元璋虚心请教一些问题,周围的护卫两帝的锦衣卫及骁勇营无数,倒也并不担心这杂乱的战场上会出现什么刺王杀驾的反贼。

忽然间,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片刻后,开口询问道:“这些天来事端紧急,倒是忘了不少的事情,你说咱的大明传承了十六代,这十六个皇帝都怎么样,百姓是否安居乐业?”

“额……”

听到朱元璋这么询问,朱厚熜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呢。

明朝的历史足足有二百八十余年,很长。

如果顺着说,一时之间倒是不知从何处说起。

见朱厚熜似乎被一时语塞卡住,朱元璋也明白自己要求的过多,便开口道:“你就说说老四造反的事儿吧,他说他是被逼无奈,不过都是他一面之词,咱可不能全信。”

“大体之上倒是没什么错误,您共在位三十一年,在您驾崩的一年后,永乐帝从北平起兵,同建文帝的大将军李景隆交战数次,皆胜,李景隆败逃,永乐帝打至南京城下,李景隆率众归降,城破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

朱厚熜倒也没有藏着掖着,当即与朱元璋说起了靖难之役的大致经过。

毕竟这个事儿在大明太过于知名了,整个明朝功臣集中爆发的,也就只有大明的开国元勋和奉天靖难功臣了,除此之外,勋贵基本上都是零星增加,再无大规模增加的例子。

就连堡宗送了一波后,于少保组织的北京保卫战,勋贵数量都没有增多几位。

听到朱厚熜的话语之后,朱元璋竟大脑一时宕机。

缓了一阵后,似乎才想起来这李景隆是谁,当即诧异地问道:“李景隆……文忠家的那个小子?他怎么混上了大明大将军,允炆无人可用了吗?我大明朝的开国功勋呢?”

他那边尚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就算是知道了自己将在十六年后亡故也没有任何惧色,而是反问道:“虽然随咱开国的将军们年迈,但还是有人能够带兵打仗的,怎么就沦落到曹国公家的小子呢?”

“洪武十二年的胡惟庸案,您杀了少量开国武将与大量开国文臣;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您杀了大量的开国武将和少量开国文臣……”

朱厚熜深深地吸了口气,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提了这么一句话来。

而听到朱厚熜的话语之后,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一切。

胡惟庸案便不提了,那是他三年办完的案子,自然知晓是什么情况,废黜丞相制度,加强专制皇

权的手段。

而蓝玉案……

听到‘蓝玉’这个名字,朱元璋便已经知道了一切。

肯定是因为标儿病逝之后,自己担心蓝玉居功自傲、张扬跋扈,皇孙朱允炆恐怕无法御下,因此才发动‘蓝玉案’,将蓝玉及其部将党羽尽数捕杀,只为了给皇孙朱允炆铺路……

现在看来,朱元璋对于自己目前眼下年仅五岁的孙子只有一个评价:

给你机会伱不中用啊!

朱元璋深深地叹息一声,接着便问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标儿究竟如何病逝?可否有救?厚熜,若是标儿得病,你可还能给予咱一粒灵丹妙药?放心,咱绝对不会白要,你若是需要咱洪武朝做什么事来,咱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立马发兵,举全国之力为你办事!”

虽然,朱厚熜是自己血缘上的后代。

但朱元璋也很清楚,自己与朱厚熜已经隔了好几代,面也不过是见过几天而已。

那灵丹妙药确实是仙家丹药,恐怕自己的这位优秀的后人也没有几粒,先前已经给过身为老祖宗的自己一粒,如今再讨要第二粒……确实有点过分了,就算是狠辣如老朱,也有些过意不去,只能做出如此承诺。

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标则是他的希望,也是他最喜爱的孩子,就算是病逝,皇位的继承人也是会考虑朱标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其他皇子。

之所以对老四篡位的怒意不大,也是因为现在的朱元璋尚且在洪武十五年,朱标未曾病逝、朱允炆年近五岁,没什么太大的感触。

“太祖爷言重了,懿文太子乃我大明先辈,若是有恙,晚辈自然会尽心竭力救援。”朱厚熜笑道。

就算是朱标真的如同历史上那般染病,也是七八年后的事情了。

自己穿越十余年,在嘉靖朝就能炼制出五枚这般的丹药。

如今有了聊天群,各种各样的群任务颁布之下,那岂不是手拿把掐?朱厚熜根本就不怎么担心这个议题。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正准备夸耀一番时,却忽然听到了不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声响。

这声响不禁吸引了朱厚熜与朱元璋的目光。

只见得紫禁城的朱红城墙外,千余名学子正襟危坐,齐声高喊着什么,似乎正在对皇帝施压。

“东林诸公如今中正盈朝,陛下不分曲直便妄杀东林君子,实乃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兆,望陛下停止荒唐的行为,下诏罪己,为东林诸公追赠!”

带头的学子高声喊着,倒是让朱元璋和朱厚熜都听了个明白。

一瞬间,朱元璋的眼神充满了杀意:“这东林党是何党派,厚熜,你如何看待这东林党的?”

朱厚熜闻言,目光有些阴冷,看向这些在皇城外齐齐拜倒的东林学子,不由冷笑道:“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方能兴邦!”

倒不是说东林党内没有能人,只不过眼前这些学子,通通都是误国之辈!

“阉党魏忠贤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他在时,尚能为朝廷搞来军饷,这些东林党上台之后,却只能一死以报君王,更有甚者,能做出头皮痒、水太凉这等事来!”

首节 上一节 16/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你管这叫文弱谋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