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小兵崛起

明末小兵崛起 第161节

这不得不防。

再加上李自成等人本就是诈降,自然要商议好投降之后的安排。

......

崇祯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李自成等十三位流贼首领自缚双手,走出了车厢峡,向陈奇瑜投降。

陈奇瑜先是好生安慰了李自成等人,并言道:“本督知晓你们皆是被逼无奈而起事,非是纯心与朝廷对抗。”

“今日你们能幡然悔悟,愿意主动投降,本督甚是欣慰。”

李自成等人一听,感动的涕零交下,大声的对着陈奇瑜道:“感谢督臣能原谅我等罪民,今日归降,望押还故土,重做顺民。”

至于双方是否心怀鬼胎,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在归降的现场,陈奇瑜与李自成等人都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和谐场面。

至此,被围困在车厢峡近两个月的一千八百多名流贼,全部走出了峡谷,向陈奇瑜投降。

随后,陈奇瑜快马向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报捷,流贼已尽数被招抚,请旨安顿。

在等待崇祯皇帝的圣旨时,陈奇瑜大摆酒宴,招待李自成等十三位流贼首领。

双方把酒言欢,杯来杯往,好不热闹。

殊不知,此时官军大营内的北面营盘。

这里是唐通、李耀等四人的驻地。

而投降的流贼也被安置在了四人驻地的旁边。

至于为何会这样安置。

谁让李自成等流贼出手阔绰,买通了唐通等四人。

不然的话,李自成等流贼又怎么能方便逃跑呢。

趁着官军逐渐放松警惕的时候,众流贼以重金秘密向唐通等人购买粮食、兵器及战马,并偷偷的做好了跑路的准备。

而陈奇瑜却是丝毫不知。

当夜色临到亥时末,双方都喝的酩酊大醉,酒宴这才散去。

当李自成被搀扶着回到营帐后,突然睁开了迷胧的双眼,眼神中透着清明之色,不见丝毫的醉意。

帐内,李过、刘芳亮、高一功及郝摇旗四人已在等候着。

“叔父,粮食、武器、战马都已经准备好了。”李过轻声道。

“嗯!”李自成应了一声,问道:“官军大营的布局都探清楚了?该从哪个方向突围出去?”

李过点头,回道:“叔父放心吧,官军大营的布局,我已经摸清楚了。”

“只待我们召集了所有的老营弟兄,从西北方向突围即可,那里是只有李耀的一千卫所军。”

“好!侄儿做的不错,你速去联络其他的首领,等时间一到,我们立即突围出去。”李自成神色大定的道。

“是!”李过应道。

夜色悄悄来到丑时末。

正当陈奇瑜在熟睡之时,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吵醒。

他立时惊醒,正要唤人问个明白,就见标营统领陈海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流贼,流贼跑了!”

“什么?流贼跑了?”陈奇瑜大惊失色。

“快去传令,命诸将领追击流贼,万不可让流贼逃了!”

陈海当即应是,急忙去传达命令。

......

崇祯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李自成等十三名流贼首领以诈降的方式,逃出了车厢峡。

陈奇瑜率领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希望能再次围困住这股流贼。

然而,由于军中的战马大都被李自成等人购买了去,缺乏战马的官军,哪里追的上疯狂逃窜的李自成等流贼。

眼看着李自成等流贼逃出升天,陈奇瑜不得不再次调集陕西巡抚练国事、三边总督洪承畴,郧阳巡抚卢象升,四川巡抚王维章一起参与围堵李自成等流贼。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剿贼局势逐渐变的崩坏时,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

后金入关了。

......

崇祯七年七月初。

后金可汗皇太极西征察哈尔大胜而归,在班师回沈阳之时,途经山西大同镇。

为弥补西征时没有劫掠到足够的物资,皇太极遂以明朝边将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为由,领八万后金兵攻掠边境。

皇太极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分别破关口而入。

后金兵以“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深入山西中部及河北北部,大肆掠夺钱财与百姓。

一时之间,整个山西一带,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第212章 后金出关,总督易位

当后金入关的消息传到京师时,原本还正为招抚流贼投降而高兴的崇祯皇帝立时大惊失色。

他当即严下旨意,命山西、河北各地方守城官员务必守住城池,如城池被破,地方守官立即重典处死,全家流放。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道旨意,各地方守官却是当做了耳旁风。

等到后金军兵临城下之时,各地方守官无不胆怯怕死,不敢应战,要么紧闭城门发射大炮壮胆,要么直接弃城逃跑。

南山参将毛镔,带部分官军支援永宁,永宁城的守将担心他是后金军假扮的,四门紧闭。

守将在城上与毛镔对话许久,也不敢放毛镔进来。

守城官员惧怕后金兵到如此地步,让人啼笑皆非。

随着后金兵越加深入到山西、河北境内,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越加惊慌起来。

他又一次下令,宣布京师戒严,并急调陈奇瑜领兵前来勤王。

可还没等崇祯皇帝的圣旨发出紫禁城,陈奇瑜快马送来了一封请罪奏折。

崇祯打开折子一看后,脸色再次变得阴沉。

才刚招抚没几天的李自成等流贼竟然复又反叛了。

崇祯盛怒之极,当下旨意,如若一月之内未能剿灭流贼,将严惩不怠。

陈奇瑜的援兵是不指望了,崇祯只好将正在围剿高迎祥的三边总督洪承畴抽调出来,领兵进京勤王。

崇祯的这一昏招,更加使得陈奇瑜围剿流贼的兵力不足,包围流贼的打算也彻底落空了。

崇祯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后金军分兵克灵丘,破保安,突入内长城,越过保定,进至安州。

安州至京师只有两百里之遥,骑兵纵马疾驰也就一日能达。

当崇祯收到保定巡抚的急报后,又一次吓的大惊失色,急下圣旨,令河南、山东总兵领兵进京勤王。

而对于这次后金军入寇之事,被多次受到惊吓的崇祯皇帝自然要找人出来问罪了。

很快,宣大总督张宗衡、宣府巡抚焦源清、大同巡抚胡沾恩、山西巡抚戴君恩均以治疆罔效、御虏无功等罪名被罢斥听候,三镇总兵与监视太监也同样被免,大明官场掀起了一波大地震。

可是,新接任的宣大总督杨嗣昌、宣府巡抚陈新甲、宣府总兵卢抱忠等人在崇祯皇帝的殷殷期盼下,依旧是没有挽回败坏的局势。

后金军在山西及河北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遇到半点的阻碍。

八月初,后金军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时,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明军却不敢发一矢,任后金兵从容过去。

崇祯听到后,更是气的直跺脚,但却又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来到八月初十。

洪承畴率领的五万明军也终于赶到了京师。

崇祯闻讯后大喜,提心吊胆的心也略微安定了一些。

可还没等崇祯安定多久,大同又传来求援急报,皇太极领兵三万,正在猛攻大同。

尽管守卫大同的是总兵曹文诏,也是能征善战的一名猛将。

但面对三万后金军的进攻,曹文诏也只能死守大同。

崇祯无奈,只得从辽东抽调关宁铁骑,日夜兼程奔赴大同救援。

......

崇祯七年八月底。

后金军已是在大明境内劫掠了快两月之久,被后金军攻陷的城池多达十二座,而明军却依旧是按兵不敢战,死守城池。

皇太极见劫掠已是足够,遂挥师向东转进,进攻宣府镇万全左卫,斩杀守备常汝忠,歼灭明军千余人,而后从尚方堡出塞,班师回沈阳。

至此,后金第二次入关结束。

此次,后金共劫掠人口二十万余,牲畜三十多万头,钱财三百万余两,自身损失几乎不计。

而明军却是伤亡三万多人,山西大同及宣府境内可谓是一片残破。

......

就在后金军在大明境内四处劫掠之时,陕西的陈奇瑜也陷入了剿贼困境。

自崇祯召洪承畴领兵进京勤王后,由于剿贼兵力的不足,包围流贼的圈子也出现了漏洞。

尽管陈奇瑜一刻不敢停歇的追击流贼,但奈何流贼的战术撤退着实厉害,任凭陈奇瑜如何的追击,流贼总能逃脱掉。

就这样,陈奇瑜一边追,流贼一边逃。

在逃跑的过程中,李自成等流贼会合了闯王高迎祥,人马再次扩大到二十余万人了。

首节 上一节 161/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