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小兵崛起

明末小兵崛起 第671节

此等目无王法的行为,必当要严重追究。否则的话,日后难免会成为一方军阀。

当中,还将陕西巡抚孙传庭比作一丘之貉,同样要严重处置。

至于这上百名官绅鼓动商人与学生游行,攻占朝廷衙门,鼓噪官军闹饷作乱之事,却是被当做义事,且还是一笔带过。

很快的,这份联名奏折在第一时间送到了内阁。

而一众内阁大臣在看到了奏折内容之后,立时感到事态严重,急忙送到了崇祯皇帝所在的东暖阁。

......

东暖阁内。

崇祯皇看着眼前的这份奏折,神色不由的变得愤怒起来。

“该死的流贼,竟然还敢再次围困洛阳,丁启睿他到底在干什么,为何流贼越剿越多。”

崇祯皇帝低声怒骂,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在今年的年初之时,大明境内的大股流贼都被杨嗣昌所剿灭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了一些小股流窜的贼匪。

可为何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流贼竟又再次死灰复燃,且实力又一次壮大起来。

如今,以李自成为首的流贼大军,竟然又一次围困了洛阳城。

这些参与剿贼的官军,为何如此的不堪。

发泄了一通怒火后,崇祯皇帝紧皱眉头,心中暗道:“哎!这次该调哪支官军去剿贼啊?”

在崇祯皇帝的脑海里,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永昌侯刘博源。

但很快的,崇祯皇帝便否决了刘博源。

先不说能不能调动刘博源的这支兵马,可就算能调动刘博源,崇祯皇帝也不想让其出征。

若是刘博源再次立下大功的话,那崇祯皇帝还不得再次给刘博源加官进爵。

这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最不希望看到的。

因此,在否决了刘博源之后,崇祯皇帝又想到了洪承畴。

可目前的洪承畴正在辽东镇守,防备着清军的袭击,轻易调动不得。

沉思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想到了忠贞伯、宣府镇总兵杨国柱。

“九边之中,忠贞伯的宣府军也是一支强军,若是有忠贞伯领兵出征剿贼,定能大败流贼。”

“除了忠贞伯外,再调动援剿总兵左光先与大同总兵王朴也一同前去,相信有了这两支边军的加入,还怕流贼不灭!”

确定了心中主意之后,崇祯皇帝当即下发圣旨,命兵部调动忠贞伯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援剿总兵左光先领军出征,一起南下河南解围洛阳,剿灭流贼。

处理完洛阳之事后,崇祯皇帝再次拿起一份奏折,开始御批起来。

正在这时,阁门外走进来一门小太监。

“启禀皇上,内阁首辅周大人、兵部尚书陈大人、吏部尚书郑大人、礼部尚书傅大人、户部尚书李大人等诸位大人有紧急之事求见。”

“紧急之事?”

“快宣他们进来吧!”崇祯皇帝放下手中奏折,挥手示意道。

第851章 君臣议对,众臣争论

“微臣周延儒(陈新甲、郑三俊、傅淑训......)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进入东暖阁内,周延儒等一众内阁大臣便立即跪地伏首,向崇祯皇帝山呼万岁。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吧!”崇祯皇帝微抬右手,示意起身。

“来人,赐座!”

“谢皇上隆恩!”周延儒等人再次伏地道谢。

几名侍候的小太监连忙搬来了小锦墩,放到了周延儒等人的面前。

客气的与几名小太监道谢后,周延儒等人小心的挨着小锦墩坐了下来。

“诸位爱卿,不知你们有何紧急之事启奏啊?”崇祯皇帝问道。

一众内阁大臣相互对视了一眼,最后将目光聚集在了内阁首辅周延儒的身上。

周延儒面色微变,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并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折,拱手作揖道:“回禀皇上,这是秦王、瑞王、韩王及陕西各官员联名参奏永昌侯的折子!”

“什么?秦王、瑞王、韩王,还有陕西各官员联名参奏永昌侯?这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顿感震惊。

无需崇祯皇帝的吩咐,侍候在一旁的高起潜急忙走下御阶,接过了周延儒手中的奏折,而后恭敬的递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

崇祯皇帝打开奏折,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崇祯皇帝的脸上再次露出愤怒之色。

“混账!永昌侯这是要干什么?他怎么敢擅杀朝廷命官与当地乡绅?他还有没有将大明律法放在眼里,他还有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擅杀上百名官绅,还抄没这些官绅的家财,这简直就是目无法纪,无法无天啊!”

“还有那孙传庭,竟敢伙同永昌侯一起犯下如此杀戮,实在是罪不容恕,罪不容恕!”

崇祯皇帝拍案而起,手中奏折也被狠狠甩在了御案之上。

“皇上说的极是!永昌侯如此肆意妄为,不经三司会审与皇上御批,就敢擅杀朝廷命官和地方乡绅,这简直就是目无法纪,不将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啊!”兵部尚书陈新甲连忙站起来应和道。

礼部尚书傅淑训已是七十来岁,是个非常恪守名节礼仪之人,对于刘博源这种藐视大明律法、擅杀朝廷命官与地方乡绅的行为,自然是非常的愤怒。

他起身站起,不顾身体的老迈,大声的说道:“皇上,永昌侯此举行为,简直就是军阀作风,根本就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此等罪责,定当要严肃处置,万不可姑息!”

“启禀皇上,永昌侯如此行为,或许其中是另有隐情,切不可以偏概全!”兵部右侍郎张伯鲸站起来辩解道。

“张大人说的是什么话,永昌侯擅杀朝廷命官,就已经是触犯了大明律法,就算是其中另有隐情,那也是难逃罪责。”陈新甲大声的反斥道。

“陈大人,大明律法自然是要遵守,但若是遭遇了特殊的事情,那也可先斩后奏。毕竟,永昌侯的手中还有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周延儒不急不缓的声音响起。

“周大人,我倒是挺好奇的,到底是什么特殊的事情,能让永昌侯可以先斩后奏,擅杀上百名陕西官绅。”陈新甲一脸逼视的问道。

“陈大人所言不错,就算是特殊的事情,那也不可先斩后奏,陕西上百名官绅被永昌侯擅杀,岂能不追究罪责。”傅淑训铿锵有力的道。

“傅大人,若是战场情况危急,难道统兵将领就没有擅自处置之权吗?”周延儒依旧是声音不缓的发问道。

“战场情况哪里能与此事相比?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件事情!”傅淑训摇头道。

“有何不一样?难道永昌侯就没有先斩后奏后之权吗?”周延儒继续发问道。

“周大人,你这是在诡辩!”陈新甲立即出声怒向。

周延儒神色平静的道:“什么事诡辩,这是事实而已。永昌侯有皇上御赐......”

“行了,都肃静!”还不待周延儒说完,崇祯皇帝便脸色阴沉的挥手打断了话语。

“都是内阁重臣,争争吵吵成何体统!”

“微臣圣前失仪,还请皇上恕罪!”周延儒与陈新甲等人急忙跪倒在地,自请罪责。

崇祯皇帝看了周延儒等人一眼,而后坐回了龙椅之上。

过了好一会后,崇祯皇帝才挥手道:“行了,都起来吧!”

“谢皇上隆恩!”

周延儒等人高呼谢恩,这才从地上爬起。

在起身之时,陈新甲还怒视了一眼周延儒,眼中满是怒火。

“周爱卿,你是内阁首辅,且又是百官之首,该如何看待这份奏折啊?”沉默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看向周延儒问道。

周延儒稍稍思索,而后回道:“回禀皇上,虽然永昌侯有擅杀朝廷命官与地方乡绅之过,但这些官绅们鼓动商人与学生游行,并攻占朝廷衙门,且还鼓噪官军闹饷作乱,此等行径,简直就是与叛乱谋逆论同,实在是该杀。”

“所以,依微臣之见,皇上只需下一道圣旨,对永昌侯稍加告诫一番即可!”

“什么?这......”听得周延儒之言,陈新甲当即变得神色愤怒。

“周大人,这些官绅们所为,也是为了反对孙传庭强制推行厘清田亩与加征商税之事。而且孙传庭此举,也是在与民争利,如何不让官绅们反对呢!”

“那陈爱卿,你可有什么看法?”崇祯皇帝看向了陈新甲。

陈新甲急忙拱手作揖,一脸正色的道:“回禀皇上,永昌侯擅杀朝廷命官与地方乡绅,其罪不可恕。虽然陕西官绅们有鼓动商人、学生与官军作乱只罪,但最终的原因也是为了反对孙传庭推行的厘清田亩与加征商税之事。”

“所以,微臣认为,永昌侯之罪,当夺去其爵位,罢免其官职,命锦衣卫捉拿入京问审。”

“陕西巡抚孙传庭作为伙同之罪责,也当一并捉拿入京,押入昭狱问审。”

听完陈新甲之话,崇祯皇帝的眼中闪过一抹意动之色,但很快便隐匿不见,换成了一副皱眉思索之色。

“皇上,万万不可啊!此举恐怕会引起延绥镇与陕西镇的动乱啊!”户部尚书李侍问与礼部左侍郎魏藻德急忙站出来劝道。

“皇上,还请慎重处理啊!”张伯鲸也跟着劝道。

第852章 重拿轻放,阁臣惊骇

看着站出来劝阻的李侍问与魏藻德等三人,陈新甲当即大声的怒问道:“敢问李大人、魏大人、张大人,永昌侯犯下如此之大罪,怎能不严重处置?”

“难道就因为处置了永昌侯,其麾下的威武军就敢跳出来造反吗?若是如此的话,岂不是更加坐实了永昌侯的不臣之心。”

“呵呵!”

周延儒冷笑一声,反问道:“陈大人,若是按你所说的严重处置,一旦引起了威武军的造反,那此等罪责又该由谁来承担,难道你陈大人能承担的起吗?”

“还有,造反的威武军又该派谁去剿灭,是你陈大人吗?还是在座的诸位?亦或者是九边的官军?”

“难道陈大人不知道,威武军可是天下第一的强军,我朝又有几支边军可以比拟,万一剿灭不利,那朝廷还有何颜面可讲。”

“哼!若那刘博源有不臣之心的话,那更不能丝毫姑息,定当要及时处置!”陈新甲依旧是一脸正色,仿佛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着想。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东阁大学士陈演站了起来,对着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皇上,依微臣之见,何不派人前去陕西一趟,向永昌侯、孙传庭与陕西官员们询问一二,详细了解了此事再说。”

陈演此话一出,立即引得周延儒、郑三俊、张伯鲸等人的赞同。

“陈阁臣言之有理,此事皆是奏折所报,具体事情并未知晓,当派人前往陕西一趟,了解其中详细才对!”

“没错!此事实在重大之极,我等岂可听信一份奏折所言,当派人了解详情之后再做处置也不迟。”

“是极!是极!陈阁臣所言甚为妥当,当照此下办。”

崇祯皇帝听到后,也是觉得有些道理。

虽然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想派人将刘博源捉拿入狱。

首节 上一节 671/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