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第22节

杨勇还没停下,心急的大臣们便急忙拍马屁:“太子殿下好文采。”

“当世第一,绝世无双。”

杨坚对此也觉得比较满意,点点头,颇为赞赏。

“太子殿下,做完诗词了,晋王殿下也露一手吧。”

杨广内心不屑,搞哩滴?

就想要让杨勇文采压我一手是吧,开什么玩笑,我虽然不会写诗,还能不会背。

但是杨广还没说话,杨俊先站了出来:“我先来吧。”

杨勇对于出来打岔的三弟有些不满:“三弟怎么急了?”

杨俊是真急了,等着去出恭,开口就说:“我也没什么说的,那就祝父皇的大兴城,开工大吉吧。”

众人哄笑,杨坚只是笑着摇头,就看到杨俊跑开了,所有人的目光又落回了杨广的身上。

“我不善诗词,但是今时今日有感而发,便来上两句。”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仅仅两句,众人无不楞在原地,就算是皇帝本人都傻了,这是什么形容,什么叫九天阊阖开宫殿,什么是万国衣冠拜冕旒。

脑补出的画面简直让人振奋。

畅想着若真能如此,那这大兴城该是怎么样的景象。

只是还来不及夸奖,急切而来的一位禁卫,就在皇帝耳边耳语了几句,皇帝面色一沉,今日所有的兴致一扫而空。

边关千里加急:突厥人沙钵略可汗以为北周千金公主宗师复仇的名义挑起战端,边境战火四起。

杨坚面色铁青,方才还沉浸在杨广诗句的想象中,现在却只得先歇下所有事回宫。

“去宣奉车都尉长孙晟来共商大事。”

第35章 突厥之患

突然出现的突厥之乱,将一切的节奏打断了,杨坚异常重视此事,带着一群人回了皇宫,当即先诏令一部分臣子和将军入宫商议,特别点名了长孙晟前来,并且让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一起入殿商议。

寻常只会叫太子杨勇,这次也让晋王进入,这个微妙的信号群臣都看在眼里,杨勇自然是更加的不开心了,只是这时候杨坚正烦着呢,不能因为这点事情触他眉头,不然一定让杨坚大为光火。

来报的士兵将边境的情况汇报了一遍。

“突厥沙钵略可汗以周朝千金公主的名义带兵犯境,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攻陷临榆关,现有消息其与突厥各部落相约,准备大举南侵大隋,兵锋直指幽州。”

杨坚面色依旧铁青,众人不言,杨坚随即大怒:“这个高宝宁,朕安抚招降他不从,本以为是个有骨气的,没想到居然去当了突厥人的走狗。”

在这年代的人看来,如果高宝宁真的是宁死不降,对北齐忠心耿耿,那就算是敌人自己也敬他是一条好汉,但是和外族混在一起,就是最下等之人,特别是出卖利益的那种。

华夏自古以来瞧不起这样的人,杨广听到这个瞬间想到的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当儿子的石敬瑭,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满朝文武同仇敌忾,只是现在隋朝刚定,按照一贯以来对于北方民族的方式,都是和亲,然后携带一些礼品求和。

从汉朝开始北方一直都是中原的威胁,这些游牧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从匈奴到突厥到后来的蒙古,换了种族,但是不变的是他们的好战,时常威胁劫掠中原,不时的侵扰边关。

此次隋朝刚定,突厥人以北周和亲的千金公主之名发难,并且联合的北齐旧臣,意图染指中原,群臣自然愤慨。

但是愤慨归愤慨,能做什么呢?

一阵激愤之后,无人献策如何对待突厥,讶然无声的朝堂其实已经回答了该怎么做。

杨坚气势也下来了,不经意的一声叹息:“高颎,你有何良策对敌。”

他最信任最倚重的最终还是高熲。

丞相高颎只得走了出来:“陛下,突厥骑兵威力不可小觑,现已占领榆关,兵指幽州,幽州城高墙厚,当可以抵挡,只怕突厥多线攻击,我军抵挡不住,若破了北方方向,突厥骑兵就是南下,届时恐怕……”

杨坚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朕要你出对策,不是要伱危言耸听。”

“微臣知罪,请陛下募兵征调前往北方支援,只要将突厥骑兵挡在幽州城外,应无大事。”

高熲话里行间的意思是主战,他看得出杨坚的心意。

杨勇的另外一个老丈人元孝矩马上站了出来:“请陛下暂停所有制工事,征兵前往抗敌,免中原大地受滋扰,免百姓生灵涂炭。”

随着元孝矩的话,群臣附和。

突厥人的攻击正好成为了他们让杨坚停止大兴城建设的借口。

杨坚大为光火,但是怒而不发,国难当前,理论上确实是应该先停止这种耗时耗力的大项目,全力的支持先打突厥。

杨坚的目光看向了杨广,今日才刚开始,就得停工,难道是天意,他不甘心。

“晋王,你意下如何?”

杨坚最终提问杨广。

杨广看着朝堂,大势所趋,却也无可奈何,自己暂无退敌之策,这种事情得去找李靖谈谈,或许有机会,只是朝堂上自己不能犯了众怒,而且李靖和他的五年计划中就有类似事情的应对之策。

若未成年,当先休养,不能请战,不能参与。

他只知道隋朝在历史上是打退了突厥,还并未延误大兴城的工期,但是具体怎么样的不清楚,只能相信历史了。

“父皇,儿臣万事皆听父皇的。”

杨坚重新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有些不甘心的说:“今日起,大兴城停建,全面支援北线……”

“陛下,不可!”

就在此时大殿外,一个浑雄的声音响了起来,满朝文武循声望去。

一位中等身材的男人大踏步走来,笔挺着并不高大的身躯,跨过大殿的门槛,独自一人走过群臣身侧,一边走向皇帝一边高声呼喊:“万万不可!”

“突厥之害,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应对,突厥小民,对我朝并无大威胁。”

来人言之凿凿,满朝文武便哄然指责。

“人家都打上门了,你说没事?”

“要等到突厥骑兵南下才醒悟吗?”

“荒谬,荒谬。”

……

一时间那人成了众矢之的。

杨坚却很看重他的意见,皇帝伸手,群臣噤声。

“长孙晟,你说说看,何出此言?”

来人正是长孙晟,武艺超群,一箭双雕这个词就是从他身上来的,同时当年北周的时候他就被杨坚器重,后来送北周的千金公主前往突厥和亲,非常熟悉突厥的情况。

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将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他爹。

“陛下,突厥沙钵略可汗此次借口为千金公主报仇,但是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大隋建立对其礼薄,不似周朝时常有赏赐,仅此而已,微臣与突厥人生活一年多,对于他们的情况甚是了解,若真当大战,只要我朝全力一战,突厥人绝非我朝对手。”

满朝主和,只有他一人主战,他自然得面对群臣的口舌之争。

“长孙都尉虽然武艺高强名声在外,但是据我所知都尉军功寥寥,并未有什么大型战争的作战经验。”

“皆说我们文臣纸上谈兵,没想到武将也一样。”

“你知道你随口这么一说,一旦打起来得死多少人,万一打败了,怎么办?”

……

长孙晟面对着满朝的指责,不恼不怒,回过身看着他们。

“我在此问你们,突厥人军队有多少?”

“突厥人的主要将领是谁,擅长打什么战术?”

“突厥人的军事力量分布如何?”

一顿发问,一群人哑口无言,长孙晟一人面对所有臣子,气势不落:“我朝幅员辽阔,人口千万户,北方的突厥逐水草而居,人口实不足我朝十之一二,这还是臣说多了,或许不过百分之四五而已。”

此言一出众人大愕,北方的大患时常侵扰中原的突厥人,总人口不到我们的百分之四五?这个说法太出人预料了。

长孙晟接着说:“为何我们觉得他们的人并不少呢?因为他们全民皆兵,我在突厥见过七八岁的孩子就拿着真刀真枪在对打,他们的父亲教儿子没有的东西就去抢,抢谁的?抢我们的,也抢他们自己人的。”

“北方天气寒凉,一到冬天就可能冻死不少人,所以他们必须得抢,我问诸位,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一群凶悍的突厥人,我们让一次两次,他们来抢一次两次,让的越多,以后来抢的越多。”

杨坚见长孙晟一人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心中略微有了些底气:“长孙晟,你熟悉突厥,你有何良策。”

“回禀陛下,臣认为当打,一边打一边安抚,再进行内部策反。”

“打到他们以后对大隋朝贡为止!”

第36章 天子守国门

听闻要突厥对隋朝朝贡,这可是给朝堂众臣听笑了,甚至觉得有些荒谬,历来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给贡品安抚为主。

北周的时候,为什么千金公主送给突厥可汗?因为和亲就是最高形式的纳贡,皇帝的女儿都送给人家了,随行的还有无数的金银财宝。

这在突厥内部看来就是一种抢劫的形式,隔开一段时间不够了又会来一次。

长孙晟接着说:“汉武帝时打到了匈奴的老巢,冠军侯封狼居胥,汉宣帝时匈奴称臣,我大隋如今兵强马壮,何以不敢战?!”

“长孙都尉还真是不懂军事,汉朝时候中原统一,齐整个中原之力而抗匈奴,这样还耗空了国力,我朝现南方有陈朝虎视眈眈,怎可同日而语?”

长孙晟直视说话之人:“魏武大帝三国之时,中原形势不比现在紧张?但他分化乌桓国,一一击破,终结了匈奴王朝,南陈皇帝他是比的上刘备还是比得上孙权?”

杨坚对于长孙晟的话甚是满意:“长孙晟,你刚才说一边打,一边安抚,一边策反,这是什么计策,你详细说说。”

长孙晟恭敬行礼而后说:“方才微臣说了,我在突厥呆了一年多,见了许多突厥人,突厥人崇尚武力,强者为尊,互相之间也多矛盾,我们总是想象突厥人内部很团结,因为攻打边关的突厥人给了我们这个错觉,那是因为劫掠我朝边关时候匈奴人利益关系一致,但是其实就算是劫掠了东西回去分赃的时候,这群人也经常内斗,他们的内部矛盾远比我们想的大。”

“而且都是争强好胜的人,谁也不服谁。”

这种说法,满朝文武都不了解,他们中真正对突厥有了解的人不多。

长孙晟继续说:“沙钵略可汗叔侄兄弟各统强兵,都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有达头可汗玷厥、阿波可汗大逻便、突利可汗处罗侯等,对他们或许对他们难以力征但是容易离间,沙钵略可汗虽为大可汗,但是真论个人兵力,他并非最强,突厥内部隐忧深重。”

杨广听着就这一连串名字,自己背都得背一段时间,而且读着还拗口,但是长孙晟异常的熟悉,显然是熟稔于心,对于突厥非常的了解。

“突厥人擅劫掠,但是依靠着城墙和补给,打防守战,他们很难攻破我们有充分防御的城池,而且他们打不了持久战,长期的战斗会拖垮他们的补给,北方的草原可不像中原大地可以不断的种植粮食,也没有我朝各地粮仓这样的保险措施,一旦打的久了,没有抢到东西,他们的粮食就告急。”

“所以第一,正面战场要打,而且是拖着打,不和他们在短时间内正面分出胜负,依靠着城防优势打。”

“第二内外分化,沙钵略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处罗侯甚得众心,兄弟之间关系不睦,当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大举赏赐突利可汗,并且其他的突厥势力赏赐,孤立沙钵略可汗,加强突厥内部的矛盾。”

首节 上一节 22/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不知夫人可愿和我共枕席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