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第568节

这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在东南的布局?

李绚心中的思绪一闪而过,整个人随即就放松了下来。

因为这件事情,第一个需要紧张的不是他,是皇帝。

皇帝必定有手段制衡的。

如果皇帝没有手段制衡,那么李绚就只能相信瞎了眼,到时,他再使用手段也来得及。

“如此,二十七郎,回去之后,便让新罗国使派使者传信新罗国内吧,马上就三月了。”李治转头看向李绚,神色肃然起来。

李绚立刻肃然拱手道:“臣遵旨。”

李治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二十七郎这鸿胪寺少卿做的还是不错的,一招联姻便让大唐和新罗的关系缓和。”

“陛下,臣这也是无奈之举,倭国看似恭敬谦卑,但真要让其派出大军和新罗开战,臣看其也未必愿意。”李绚抬头看了李贤一眼,微微拱手。

“无妨,这些都是小事,太子不会在意的。”李治侧身看了李贤一眼,脸上带着笑意。

李贤立刻无奈的躬身,然而,他在躬身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李治眼中的一丝冷意。

转过身,李治肃然的看向李绚,问道:“二十七郎,新罗倭国之事如此抵定,那么吐蕃之事呢,朕看的出来,你是想要找寻吐蕃国使在大唐更深的眼线。”

“是!”李绚浅浅躬身,神色凝重的说道:“吐蕃建国多年,太宗朝时,便与我朝建交,更有文成公主之事,但后来松赞干布病逝,其子芒松芒赞即位,与我朝关系转为恶劣,窥伺安西西镇,吞并吐谷浑,控制于阗,龟兹,焉耆,疏勒,其在大唐用心之久,不可小视。”

稍作停顿,李绚紧跟着说道:“近来,虽有东海王之事,但那不过是吐蕃窥伺朝中,多条眼线当中其中的一条,其在长安,必有更多隐秘的眼线存在,或为吐蕃国使掌握,或不为吐蕃国使掌握,一旦泄密,立刻便是芒刺在背。”

李治郑重的点点头,说道:“不错,所言有理,如此,你便去查吧,反正察查此事,也在鸿胪寺职权之列,朕会遣千牛卫相助。”

“多谢陛下。”李绚长长的松了口气。

“但在大军出发之前,你得将人找出来。”武后突然间补了一句,卡死了李绚的退路。

李绚身形微顿,随即肃然的拱手道:“天后放心,臣必定不负所望。”

“嗯!”李治笑起来,打散了殿内凝重的气氛,摆摆手说道:“你去吧,二十七郎。贤儿,送送你二十七王叔。”

“喏!”李贤立刻躬身,然后走下台阶,对着李绚拱手道:“王叔,请!”

“不敢。”李绚赶紧拱手,然后对着武后和皇帝拱手道:“陛下,天后,臣告退。”

……

大殿之内,李治微微闭眼,同时轻声说道:“二十七郎这是看出来了。”

“是的,陛下。”武后轻叹一声,说道:“明卿查了许久,但朝中泄密之人依旧未能找到,真是奇哉怪也。”

东海王手下无生道在长安的人手,基本上都被清除一空。

和隐太子有关的朝中大臣,几乎多在外州,少有的几个在朝堂的,经过严查之后,已经确定他们和东海王无关。

那么问题便来了,多年以来,东海王对朝中之事知之甚多,甚至有些事就连李绚和明崇俨一类的都无法予闻,这样的人,究竟藏在哪里。

“查吧,这些人如今想要发挥作用,总要和吐蕃人联系,从这条线上查,或许真的能查出什么来。”李治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随后,李治轻声叹息说道:“二十七郎用心甚多,甚至还不愿意让人看出来,贤儿啊!”

“都说新罗婢温柔,或许能够拉住贤儿的心也说不定。”武后轻轻的拍拍手。

一国的太子,除了治国之能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传国之能。

李贤虽然年少,但成婚亦有数年,如果说是努力不见成效的话,那倒也罢了,找名医药补便是。

可如果连努力都不愿意努力,那么他这个太子,就算将来当了皇帝又有何用。

“还有前线之事,论钦陵如果真到了前线,那么前线立刻就要紧张起来了。”李治重新翻开了李绚的奏本,看着上面他对论钦陵的猜测,神色凝重。

武后坐在一旁,脸色同样肃然。

第693章 李贤,你个蠢货!

大明宫长墙之下,两侧侍卫林立,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守护,只有李绚和李贤走在中央。

出了西内苑,过兴安门,踏足东宫地界,李贤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李绚落后半步,看到李贤这幅模样,李绚皱了皱眉头,低声问道:“殿下近日和天后之间又有所争了?”

李贤脚步一顿,前后众人同时停下。

李贤脸色沉冷的朝着四周摆摆手,四下的护卫立刻退开了几十米。

李贤这才轻叹一声,说道:“不瞒王叔,贤近日来所奏之事,多与母后有所别,甚至直接相悖,但有的时候,又不得不争,才弄成现在这幅模样。”

李绚轻轻点头,他知道李贤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在效仿孝敬皇帝李弘,但李贤做事太直,不够圆润,所以总和武后相互对立。

这是没办法的事,李贤太年轻,阅历不足,手段也难以柔和起来。

当然,这里面也难免有东宫那班臣子鼓捣的原因。

李贤的身体比李弘强太多了,所以很多人下意识的想要帮助李贤掌控更多的权力。

很多对武后不满的朝臣,在李弘做太子时期,因为知晓他身体真实状况,所以对他并不亲近,但现在李贤做太子,这些人一股脑的就全涌了过来。

他们一直都在针对武后,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针对的从来就是皇帝。

李绚略做思索,然后拱手开口道:“殿下,不知道殿下可还记得张仪。”

“秦相张仪,纵横高手,连横而破诸强。”李贤瞬间就说出来张仪之事。

李绚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臣还以为殿下会说秦相远交近攻之策呢?”

李贤诧异的看了李绚一眼,说道:“王叔说笑了,远交近攻是范雎之策,彼时秦国已经强大,自然可以从远交近攻之策。”

李绚点点头,拱手,继续问道:“那么请问殿下,在张仪之时,秦国对外采用何种策略?”

“秦剑攻伐,辅以张仪口舌之利。”李贤眉头微微一挑,忍不住的说道:“王叔是在说吐蕃之事吗?”

“看来殿下是真的长进了,竟然看出我朝和吐蕃之间的差距没有他人说的那么大,不错,这一点,如果陛下知道了,一定会无比欣慰的。”李绚淡笑的点点头,不过随后说道:“不,臣所说并非此事。”

“还请王叔教诲。”李贤立刻郑重起来。

对于李绚,李贤向来敬重。

因为李绚总是提出一些和东宫诸师不同的意见,而且偏偏到最后,李绚总能用他自己的方法,得到胜算。

李贤通读史书,当然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典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点,李贤自问还是能做得到的。

“当年秦相张仪,初仕秦国,曾经对秦惠文王提出一策,天下邦交之时,进五寸,退两寸,则有三寸之地,可尽握于手;与吐蕃相争亦是同样,攻五寸,退两寸,守三寸,如此便有三寸之地,紧握掌中,此为蚕食之策。”李绚话语说完,李贤似乎明白了什么,下意识的点头。

“殿下和天后,毕竟母子。岂有时刻与母亲相争的儿子,故而进五寸,退两寸,守三寸,则有三寸之地,握于手中,而且无有后患,此才适合为殿下的处事之道。殿下,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李绚再度对着李贤深深躬身。

李贤伸手将李绚托起,然后点头说道:“寡人明白王叔用心良苦,日后必会谨慎小心。行事进退分寸,不会再多多惹母后不快。”

“殿下心中有数也好。”李绚稍微提点一句,然后直接转头问道:“臣听闻殿下正在注译《后汉书》?”

李贤神色顿时肃然了起来,然后躬身问道:“不知王叔有何指教?”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编写,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末年,共195年的史事。”

李绚抬头看着李贤,叹声说道:“殿下切入点不错。但在臣看来,却多有偏颇之嫌。

殿下若真的要注译《后汉书》,则需眼界更宽阔一些,何妨将《前汉书》一起编译完成……

不能只盯着东汉那点家务事,大汉开国初年,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乃至于汉武帝史书,一一注译,尤其是几位太后,请殿下直面以待。”

听完李绚的话,李贤的脸色忍不住的微微一变。

前汉和后汉,西汉和东汉,差别过大。

后汉太后虽多有出场,废立皇帝也在指掌之间,但手中的权力,真论起来,依旧寡淡至极。

尤其后汉末年,即便是何太后的那样的人物,单看其兄何进被世家大族玩弄在鼓掌之间,便晓其人之可怜。

纵观整个东汉,除了汉光武帝和汉明帝算是壮年即位、暮年逝世以外,其他十二位皇帝,都是未成年即位,甚至还有好四位是幼年即位;活过成年的,也只有七位,还有四位,甚至没活到十岁。

剩下的那个,是汉少帝刘辩,十八岁即位,只在位五个月,就被人逼杀。

东汉幼儿园,何其惨烈。

后汉书,太敏感了。

……

“大汉前期,除了有汉高祖刘邦,还有吕后和窦太后,以及卫皇后,这其中诸事,都需正面应对,殿下若是看不透这其中的厉害得失,那么就请殿下,暂时的放弃处理朝政,专心读书,由此才能有所成就。”

看到李贤面色凝重,但仔细聆听的模样,李绚微微点头,然后才接着说道:“卫皇后暂且不提,但窦太后,虽与皇帝争权,但不管景帝之时,还是武帝之时,终究未造成祸乱,一切全在皇帝掌控之中,即便是吕后,殿下,谨记;

即便是吕后,当政之时,亦曾稳固朝政,为子嗣计,为大汉计,至于后来祸乱,亦非吕后所愿意亲见。

殿下若要分明,观看后来汉文帝如何对待天下功臣,便知情况如何。

殿下需要警惕的,该是何人,用何种手段,前汉,才是殿下真正应该学习的。

文皇帝,景皇帝,武帝,才是陛下应当效仿的。”

李绚算是掏心掏肺了,他这个检校太子右赞赏大夫,做到如此,可以说是完全无愧皇帝信重。

李贤天资聪颖,通读史书,但通读归通读,他自己相信多少,认知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李绚这番言辞之恳切,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他府中的臣僚所说多有差异。

李贤对着李绚沉沉躬身道:“多谢王叔教诲。”

李绚赶紧扶起李贤,低声说道:“今日之言,出的臣口,入的殿下耳中,千万勿要让他人知晓,否则殿下和臣都要不了要有一番麻烦……若是有人相询,殿下不妨对外说,臣建议殿下修隋志。”

“隋志?”李绚站起来,有些愕然,低声说道:“王叔,隋志不是当年魏相曾经修撰过了吗?”

李绚微微摇头,轻声说道:“当年先帝诏修梁、齐、陈、周、隋五代史,以魏相修隋史,并与房相总监诸史。对梁、陈、齐史各为总论,对隋史总加撰定,经史子集礼乐历法食地等十志,几乎囊尽,但今时不比当初,大唐繁华,时势异也,对人物的看法,天文地理的看法已经多有不同,最关键的,是此事不需大费周折,且容易形成定规。”

“定规?”李贤似乎敏锐的捕捉到了什么,但是却没有弄清楚。

“先帝!”李绚极低的两个字,仿佛带有特殊魔力一直不停的在李贤耳边回荡。

“先帝,定规。”李贤不停的在琢磨着这两个字,神色越发的严肃起来。

突然,李贤猛地眼皮一跳,立刻想明白了什么,无比惊骇的看着李绚。

李绚摆摆手,说道:“先帝曾经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常保三镜,以防己过。殿下若再修隋志,可以得其一境。”

李贤依旧有些震惊的点点头。

李绚继续说道:“还有便是地理,东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吐蕃,西域,甚至西域往西,白衣大食,波斯,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拜占廷,罗马,西哥特,法兰克,还有更往西的七大王国,都可以加述其中。”

首节 上一节 568/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从新兵连长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