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212节

  即便是有一些儒家士子喊著‘天地万物,各有规律,神明所定.’等等,也不过是有些人嘴硬。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这些的确是神仙制定的规则,但也表示天人感应、五德轮回这一套只是自然规律,而不是所谓的天子失德,上天降下的警示。

  可以说,完全是将天人感应这一套的根基给撅了。伴随著天文学的推广,天人感应这一套就越来越没什么人相信了。

  钦天监对外开放三个月,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每天晚上都会有官员或者士子前来观看月亮或者其他星辰。

  大乾并没有限制天文学的传播,但是天文学研究是需要非常高基础的,数学是必须的,还有各种星图等等,没有传承想要依靠自己学难如登天。

  钦天监的出现让不少人都对天文星象感兴趣了,很多人在通过天文观测镜观测月亮之后,直接向钦天监请求,想要加入钦天监。

  只不过钦天监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加入的,超过九成九的人都被拒绝。

  想要研习天文,必须要精通数学,这个时代精通数学的人可不多,而王氏的数学也不会随意传播,只有那些有天赋的才会传授。

  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后,朝廷也不会只是将他们去观察天文,毕竟数学的用处是非常大的,很多地方都需要他们帮忙计算。

  这些人会接触到大乾皇室最先进的技术,一旦加入,就终身无法退出。因此选拔制度非常严格,并不是谁都能学的。

  别看钦天监现在对外开放,这是有王信诏书,以前根本就没机会进入这里,毕竟这里的也是有大量先进技术必须保密的。

  别的不说,就比如说那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跨时代的产物,只要知道了其中原理,很快就能制作出普通的望远镜。

  望远镜这东西在军事上的价值有多大,只要稍有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

  为了防止望远镜技术泄露,朝廷一直以来都是保密的。当然现在就算官员士子看到这天文望远镜,想要搞明白其中原理也是很难的。

  王氏当年为了制作这台天文望远镜,用了大量白水晶精心研磨出来的。镜片的弧度是非常难把握的,此外白水晶的透光度也需要精心挑选。

  挑选出能够匹配焦距的镜片是非常难的,有时候更是需要靠运气。当然报废的镜片并不是说就不能用了,这些镜片虽然做不了天文望远镜,但是完全可以制作普通的望远镜。

  据说,钦天监准备制作一个巨型望远镜用以观测天文星象。

  自从天人感应这一套学说出现之后,王信在和王氏诸人商议一番之后,决定从钦天监中挑选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然后编纂成一本基础天文学的书籍。

  这本书籍中会详细记录太阳、月亮、大地之间的关系,解释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并且将月亮公转、自转以及大地的公转自转也进行记录。

  年的由来就是地球公转一圈,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圈,月的由来就是月亮公转一圈。同时还有其他星辰的一些简单的介绍。

  钦天监编纂的《天文学》一书并不复杂,甚至还给出了一些天文测算公式,其中最受关注是测算大地的公式。

  正午时分通过测量物体影子长度,以及太阳光线角度,以此来计算大地的周长和直径。

  这套计算方式运用了勾股定理,而勾股定理则是邦周时期,商高发现并证明的,《周髀算经》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并不算难,而这一本《周髀算经》流传的也很广泛,因此很多人在看了之后都知道如何计算。

  皇室将《天文学》这本书编纂出来之后,很多官员和士子都争相抄录,并且开始跟著书中提出的各种定理进行计算。

  其中最受重视的就是大地的半径和周长,一些官员和士子开始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算。洛阳城中的钟楼成了很多人必须光顾的地方。

  不少前来洛阳的商人、士子都看到钟楼处每天都聚集了大量人员,神神叨叨的。当然也有人为了验证准确性,特意前往其他地方进行测算。

  在经历了大量测量,并且计算之后,很快就有人得出了结果,然后在很多人进行比对之后发现,得出的结果误差都是非常之小。

  这种计算方式很快就被大量士子、官员推崇,与此同时,也在侧面印证了大地是一个球的说法。当然伴随著越来越多人的计算,越来越多的佐证都在证明这一点。

  除了计算大地周长之后,甚至还有一些官员、士子们想要推陈出新,举一反三,以这些公式来尝试计算大地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因为这里面有大量计算,需要很多人合力,很多官员和士子都加入其中。朝廷对于这种行为也很支持,甚至还提供了一些计算工具。

  朝廷看到天文学如此受欢迎,于是就顺势将《天文学》加入到了学宫之中,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天文学》正式成了一个显学,朝廷也正式开始了对天文学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之后,才有机会加入钦天监。

  淮国时期,为了测算天文,朝廷在各地修建了很多观星台。自从大乾平定北方之后,就开始在漠北修建了天文台,同时大乾在西域也修建了天文台,从北到南,大乾修建了数十个天文台,这些天文台经过计算之后,汇聚到洛阳进行计算,修订历法。

  天文学的发展也催生出了很多小社团,而在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贤与官员们的撮合之下,这些小团体最后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天文社。

  天文学的这一本书籍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向大乾各地进行传播,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也在这一场天文变革之中被替代,简直就是杀人诛心。

第453章 洛阳风华 假银币

  洛阳城的天文热被带动起来,甚至就连洛阳城的普通百姓也是议论纷纷。钦天监编纂发行的《天文学》一书也渐渐在洛阳城中流传开来。

  百姓们兴致勃勃的讨论著太阳、大地、月亮,但是儒家的心情就不那么美好了。

  朝廷推广天文学,不仅加速了天文学发展,解决了天人感应的问题,也对科技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的发展以及运用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天文学的出现也让很多人开始探索天地万物的规律。

  就比如以前的斤两制度,就从十六进位变成了十进位。

  王信无意间用天文学打击天人感应学说,开启了第二次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而且这一次的探究比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规模更大。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正阳门外已经是热闹非凡。自从朝廷开放宵禁以来,洛阳城几乎变成了不夜城。

  数十年没有经历战火,洛阳城变得非常繁华,如今就连城郭外都有大量百姓居住。大量商人、勋贵、官员们撑起了洛阳城的消费。

  皇室虽然不喜欢奢华享受,一直节俭,但是从来没有去让下面的人也如此。甚至还鼓励勋贵、商人、豪强们去花钱。

  社会风气奢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勋贵、商人、豪强一个个都有钱,与其让他们将钱都存在地窖里面发霉,还不如让他们拿出钱来花销享受。

  若是提倡节俭,那些勋贵、豪强、商人们将钱全部存起来,很有可能就会,不对是一定会造成钱币短缺。

  在这个时代,勋贵、豪强、商人们占有大量资源,钱币只要流通,最后天然性的会流入到他们手中,若是他们还不花钱,随之而来的就是钱荒。

  所以朝廷鼓励这些勋贵、商人、豪强花钱享受,甚至就连很多贡品都默认可以买卖。只要花钱,经济就能运转,流通。

  勋贵、商人、豪强花钱购买各种物资享受,百姓种植的蔬菜水果,工匠制作的物品才会大量售卖,而百姓和工匠也会获得钱财,有了钱财他们才能购买各种生活需要的物品,有了需求才会有更多的生产,从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勋贵、官员、商人享受了奢靡,百姓工匠们赚到了钱,市面变得繁荣,朝廷的税收也提升了。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

  朝廷并不禁止各种奢华,只要在律法范围内就可以。墨家、农家还有一部分儒家都不赞同这种奢华享受,推崇勤俭,但是皇室每次对这种劝谏都是置若罔闻,你劝你的,我干我的。

  倒是齐儒因为受到晏婴管仲的影响对这种奢华享受并不反对。这两位先贤当初都是齐相,齐国商贸繁荣,两人精通经济之学,知道这样做的好处。

  不过朝廷也并不是对所有的奢靡享受都不限制,其中对于厚葬是不推崇的。一直以来,大乾都有死者如生的陪葬仪式,再加上孝道的缘故,一直以来民间都推崇厚葬。

  普通人家倒还罢了,能够陪葬几个钱,可是勋贵豪强富商陪葬可就多了,成车的金银珠宝都进行陪葬,这种行为完全就是在浪费,若是人人都如此,朝廷就是铸造再多的钱都不够用。

  因此为了防止厚葬成风,朝廷特意制定了严格的丧葬制度,严格限定金银铜钱陪葬。对于墓葬的占地,陪葬品的多少有严格限制,一旦超过,就按照僭越处置,该流放流放,该杀头就杀头。

  除了金银铜钱外,陪葬陶器、漆器、丝绸、石雕刻、书简等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青铜器、金器、银币、铜币按照品级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划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稼轩居士的这首《青玉案》用在这里刚刚好。今晚虽然不是元宵,也不是临安,但是神都洛阳的景象比这词更加热闹。

  虽然已是月上中天,但是城中越发欢腾。街道两侧花树林立,各家商铺门前的灯笼五彩缤纷。往来行人如织,叫卖声,欢笑声响彻大街小巷,各式摊贩沿著街道一字排开。

  广场之上,舞龙的,敲锣打鼓,喷火的,各种杂耍卖艺的,热热闹闹。

  “家主,家主,慢一些,这里太混乱了,咱们.”几个大汉护卫著一名衣著华贵的老者在广场上穿行。管家模样的中年人一直在旁边劝说著什么。

  “这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有什么危险,不用如此紧张?”老者不耐烦的摆摆手道。

  “家主,还是小心为好,这洛阳夜景咱们也看过了,您看咱们是不是回去?”

  “回去?这才刚开始,回去什么!”老者满不在乎的说道。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王信。白龙鱼服,大乾自古有之。王信更是经常如此,也是这两年年纪大了,出来的少了。

  看到洛阳城夜景如此璀璨,心中很是欣慰。

  王信一边闲逛,一边跑到商铺摊位上随意买一些小玩意,询问各种物价。自从朝廷发行银币之后,市面上的铜钱就流通的就越来越多。

  因为持续多年不断铸造银币,现在市面上银币流通的也多了。王信特意拿出银币来购买物品,周围的摊贩都很愿意接受。

  朝廷银币只有一种币值,洛阳城的百姓见的多了,连辨别真伪的方式都知道了,对著银币轻轻一吹,在放在耳边就能听到一阵悦耳的声音。

  就在这个时候,前面不远处的广场上突然传来一阵喧嚣声,一队洛阳兵马司的巡检冲了过去,大喊道:“谁在闹事?”

  只见一个摊贩正揪著一个汉子,两人拉扯不放,看到巡检来了,那汉子脸色就是一变,旁边的摊贩立刻高呼道:“军爷,这厮用假钱,快快将他抓起来!”

  “胡说,我没用假钱!你放手!”那汉子趁机一把扯开摊贩,转身就要钻进人群中逃窜。赶来的巡检一看,想都没想,手中铁尺,对著那汉子的腿就打了过去。那汉子疼的抱著退痛呼,然后被剩下几名巡检直接按在了地上。

第454章 假银币案下的暗流

  几名巡检将那汉子摁住,然后从其手中将那枚银币拿过来,为首的巡检拿起银币在手中掂了掂重量,随后又用力吹了一下,放在耳边倾听。

  过了片刻之后,又吹了一下,然后再次倾听,一连倾听了三遍,然后又将这枚银币交给身旁另一位巡检检测。等到这名巡检检测结束之后,冲他点点头,确认到:“是假的!”

  即便是银币发行了好几年,依旧没有大范围流行,只是在神都洛阳,五京以及一些大城市才有。

  领头的巡检冲那汉子说道:“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用假钱,圣人屡次三番严令,敢制假钱都是重罪,这是给哥几个送功劳来了!”

  “三儿,把他捆起来,待会衙署!”

  “好嘞!”

  “军爷,军爷,这钱不是我造的,小人也是被人骗了,军爷您就放小人一马吧”那汉子连声哀求也没用,被强压这进行捆绑。

  “不是你造的那也要带回去调查清楚!捆上!”

  巡检将那汉子捆起来之后这才冲旁边的小贩说道:“你发现此人用假钱是吧,按制有赏,你是跟著一起去衙署领赏还是明天再来?”

  “俺现在就去领赏钱!”那小贩一听领赏,立刻就兴奋了,招呼几个相熟的好友,帮他看著摊子,然后高兴的跟著去领赏钱。

  银币流通多了之后,假钱自然也就出现了。要知道就连碎银子都有造假的,更何况是这些银币?以前铜钱都有大量劣钱,面对银币这种暴利那些人怎么可能忍得住。

  因此为了打击假钱,王信诏令举报假币者有奖,最低奖励一块银币,若是提供线索能够抓住造假银币者,奖励一千银币。

  也是因此,洛阳城的小摊贩们都是瞪大了眼睛,一旦发现有人使用假银币,立刻就会举报。这段时间以来,朝廷各地已经抓捕了上百人使用假银币的人了。

  假银币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因为银币造假难度很高。朝廷的银币并不是像铜钱那样,将铜料融化之后,再倒入模范之中冷却,最后拆了模范将铜钱简单打磨一下边角就可以了。

  银币采用的则是压制,是用水利机械一体压制而成的,因为工艺问题,压币机制造的压力有限,需要将银板加热变软,然后再进行压制。同样因为工艺问题,银币的图案压制的时候并不会特别清晰,所以还需要人工进行简单的雕刻处理。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之后,银币的图案花纹会很清晰漂亮,再经过称重比对之后,这样一枚银币才算制作完成。

  制作银币的主要难度就是压币机,这种机械只有大乾洛阳匠作监才能制作,每一套压币机都是有编号的,根本不可能流传出去,这也是为何假银币为何会在银币发行两三年后才陆续出现。

  朝廷现在发现的假银币并不是一种,而是有好几种,最劣质的一种银币是采用铸造的,这种假银币表面有气泡,看上去差异较大,很容易辨别,其他几种假银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而且假银币中,银的含量远低于真银币。而为了让假银币有足够的重量,就会在其中加入铅和铜,或者锡。加入铅、锡之后,银币加热后更柔软,更容易塑形,而且颜色变化也不是太大。

  所以假银币大多都掺杂了铅和锡,表面上的花纹模糊,远没有真银元的清晰,颜色也较为暗淡,看上去像是流通时间久了磨损导致的,但是只要吹一下,就能分辨真假。

  真银元吹的声音很好听,假银元也有声响,但是掺多了铜声音就会变得尖锐,掺多了铅锡,声音就会变得沉闷。

  朝廷这段时间抓捕了大量使用假银元的人,但是假银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还是没有摸清楚。

  朝廷抓捕的这些使用假银元的人进行审问,得到的消息也不多。这些人有不少人自己也不知道这银元是真是假,而是通过交易买卖等方式从其他人手中得来的。

  等到朝廷带人再去抓捕那些人的时候,那些人直接不承认,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朝廷一时间也没有办法。或者有些人直接就找不到了。

  因为朝廷抓捕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银币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次的交易之后了,所以想要抓捕主谋很难。

  王信在看到抓捕假银元犯罪之后,当天晚上回宫就命人前去询问假银元案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等到内侍将卷宗送来之后,王信翻看了卷宗之后,发现案子进展有些缓慢,眉头紧皱。

  实际上,对于假银元案,不少官员并不怎么重视。毕竟假银元中虽然有一个假字,但是银元中还是有银子的,认真说起来这假银元还是有些价值的。和真实世界后世没有任何价值的假币是不同的。

首节 上一节 212/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