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305节

  这些官员很清楚寺庙的一些勾当,毕竟不少官员出身世家豪强,他们在当地也是这么干的,只不过没有这些和尚干的狠罢了。

  看到王玄景最后裁撤一千多个和尚,只给了五十个度牒,萧瑀当即大怒道:“王内史懂佛经吗?禅定寺高僧众多,怎么才会只有五十人通过考核?”

  “本官不懂佛经。”王玄景淡淡道。

  “不懂佛经如何能够考核佛门高僧?”萧瑀觉得这一下抓住了王玄景的命门当即冲李世民道:“陛下,内史不懂佛经,胡乱考核,臣恳请重新找精通佛经的大臣进行考核。”

  “陛下,内史虽然不懂佛经,但是臣精通佛经,所有的考核是臣进行的,内史并未参与。”还没等萧瑀说完,旁边的傅奕直接出列道。

  看到出列的人是傅奕,萧瑀脸色顿时就黑了,如果说这朝堂之上他最讨厌的是谁,那非傅奕莫属。

  当初在得知傅奕同样精通佛经的时候,萧瑀还以为傅奕和他一样崇信佛教,想要引为知己,但是只简单交流,知晓了一些他干的事情,萧瑀就直接断绝交往,并且视其为敌人,甚至恨不得傅奕去死。

  “陛下,佛教徒乃是不忠不孝之辈,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其不缴纳钱粮,却侵占数万良田,乃朝廷大患!”

  “方今天下,田亩有数,若是不限制寺庙道观,只怕数十年后,朝廷赋税枯竭也!”

  “布施一钱,希万倍之报;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贪得无厌也!”

  “以寺庙道观为掩护,百姓不惧朝廷法令,为非作歹,却于寺庙礼佛忏悔,以求免罪,褒姒一女,魅惑幽王一至周室沦丧,平王东迁,而今天下僧尼,数盈十万,若有僧人趁机以佛为名,迷惑百姓,其众何止万人乎?此天下霍乱之源也!”

  听到傅奕之言,萧瑀更为愤怒,当即道:“佛,圣人也。奕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

  “佛,圣人?”王玄景突然冷冷开口道:“谁给你的权利去封圣人了?”

  “不过一番邦杂胡,安敢称圣人!问过我昊天文王同意了吗?”

  王玄景突然间怒气勃发,须发皆张,双眼炯炯有神的瞪著萧瑀。

  “圣人乃道德高尚,有大智慧,于天下有大功之人,或是先淮诸子,或是上古圣君,如此才能称圣人,那佛有何德何能,敢称圣人!”

  王玄景指著萧瑀一番痛骂,萧瑀几次想要还口,都被王玄景打断。

  周围的官员在王玄景气势逼迫下,皆不敢言语。萧瑀气急,直接以佛经要和王玄景辩论。

  王玄景冷笑一声,然后说道:“天竺之国,如今有数百番邦,你那佛祖诞生之地尚且战乱不多,贵族醉生梦死,小民无立锥之地,连自己国家都无力治理,还言导俗训民,致治兴风,匡时救弊?”

  “他们不过是想要让底层百姓信奉佛教,然后忍耐顺从那些人的压迫,不去反抗,以求得来生投胎富贵!而他们好肆意享受,压榨百姓罢了!”

  王氏在西域有不少人手,自然是去过天竺的,并且和天竺发展了商贸,经常有商队前往,自然清楚天竺的情况。

  萧瑀和他辩论佛经,王玄景根本不理,直接将佛教的发源地,天竺的情况拿了出来。

  你不是说佛祖救苦救难,佛法无边吗?那作为佛祖的降生之地,为何还是这般鬼样子?

  什么人间佛土,极乐世界,天竺之地,百姓崇善之类的东西,王玄景直接将他们的老底子给掀了。

  你说佛教好,那佛教发源地的天竺自然也好。王玄景直接来了一次降维打击。根本不和你争论什么佛经中的思想,佛经中的禅机。

  而是直接摆事实,任你口吐金莲,说的天花乱坠,天竺现在的鬼样子你如何来解释?

  萧瑀一番辩驳,在王玄景拿出来的东西面前,根本无力抵挡,这个人更是脸色苍白如纸。

  这样一番争论,如何会是王玄景的对手?

  李世民在得知天竺居然是这样一幅鬼样子之后,对佛教再没有了半分敬畏之色。

  直接下令道,让关中佛门依照王玄景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让官员清查各地寺庙道观,所有的寺庙道观若是敢侵吞土地,全部收回,所有寺庙道观最多只能留下五百亩土地。

  佛道弟子获得度牒之后方能免于劳役,没有度牒的佛道弟子,满十八岁之后,同样要服劳役。

  至于说寺庙所留田产,依旧需要向朝廷缴税。

  本来李世民想著,留给寺庙道观两三百亩土地,就让这些和尚用土地产出供养神佛,但是王玄景强烈反对。

  王玄景直接说道,若是陛下免于佛道寺庙道观土地征税,只怕要不了多久,天下百姓、贵族世家皆要将田产逼托于寺庙道观之中,用来免税,到时候就会再次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李世民听了之后,脸色微变,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常年带兵打仗,知晓民间疾苦,知道若是给出了免税后,王玄景所言必然成真。

  因此修改诏令,所有佛道寺庙道观之田,不免除税赋,同样需要缴税。

  同时各地寺庙田产必须全部登记造册,若是敢于隐没,罪加一等。

  王玄景接著说道:“陛下,从各地佛道寺庙道观中收缴的田亩,先不要分配给百姓。”

  “这是为何?”李世民问道。

  “陛下,这些田产分给百姓,也只能分给当地的百姓,或者迁徙一些百姓前往这里居住,这些百姓生活在寺庙旁边,用不了多久,那些和尚们就能够用各种方式侵占这些田产!”

  “嗯?”李世民有些疑惑。

  “陛下,就算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他们也守不住!”王玄景叹了口气道。

  “不仅仅是寺庙,各地豪强,勋贵,世家,都会去侵占。”

  “臣以为,将这些田产充当朝廷官田,然后租给各地百姓,田产不许买卖,每年收取少许租税即可。”

第659章 改革田制

  天下各地门阀士族即便是碍于朝廷法令,不敢明目张胆的侵占百姓的良田,但是依旧有各种方式可以用。

  对于这些门阀士族来说,他们掌握了大量农田,掌握了大量财富还有销售渠道,那些百姓根本无力和他们对抗。

  以前在大干的时候,朝廷会特意限制豪强土地,并且压制了大量大乾银币用来交易,还有朝廷推行的底价制度等等,极大的约束了门阀士族豪强勋贵。

  让百姓不至于出现粮食丰收,却谷贱伤农的事情。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不会出现粮食价格疯涨数倍的情况。

  但是自从大乾崩毁之后,这套制度就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即便是后来的皇帝们创建了类似的常平仓制度,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这个时期,天下间人少地多,百姓过得还不错,但是等到几十年之后,这些问题就要大量暴露出来了。

  “陛下,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授予百姓的田产分为永业田河口分田,成年男丁授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一百亩农田足以让百姓一家六口生活下去。这其中二十亩永业田是永久授予百姓的,但是八十亩口分田是需要在六十岁后交还官府。”

  “这个制度看上去很好,但实际上却极难推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百姓并不愿意将口分田还回去。”

  李世民询问道:“这是朝廷分的田,百姓如何敢不还?”

  “陛下,一个县城才多少官吏?需要管理多少事情?而一个县足有十余万百姓,他们怎么知道那些百姓到六十岁没有?”

  “到时候,必然是难以监督的,而且地方官员有时候会嫌麻烦,直接将这口分田分给他们的孙子。所以基本上这些分下去的口分田是收不回来的。”唐朝推行的和隋朝的田制大同小异。

  都是均田制度,只不过唐朝又改进了一些,王氏一族对隋朝的田制进行过大量研究,发现朝廷授予的口分田十有八九是收不回来的。

  “看来,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李世民眉头紧皱,他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朝廷在县一级的力量并不强,一个县城才百十号官吏,不是朝廷不想要扩大,而是扩大了之后,需要付出的行政成本远不是一个农业国家所能够承受的起的。

  当年王氏的方法是采用大量退役士卒来充当底层管理者,让他们掌控乡里,替代乡老制度。

  但是这种情况也只能用一段时间,伴随著天下人口增加,百十年后就撑不住了。

  而且这种行为是在和地方勋贵、世家、豪强来争夺空间,唐朝朝廷中勋贵世家门阀的力量很强。特别是关陇贵族集团。

  想要推动大干的方式阻力太大。

  “陛下,依臣之见,还是取消口分田吧,将所有的口分田划归朝廷,然后朝廷再将这口分田以低价租给百姓,如此一来,这些百姓除了农税之外,还需要支付少许佃租。”

  “这些佃租可以作为地方官吏的收入,有了这些收入外,地方官吏自然也会对这些官田上心。”王玄景将他的解决办法讲了出来。

  说实话,王玄景这个官田制与均田制结合的怪胎的确不错,但是这其中依旧有大量缺点。

  最突出的一点,地方官员若是贪图钱财,对那些租种官田的百姓肆意压榨,亦或者直接倒卖,都是麻烦问题。当然这些事情就是吏治的问题了,到时候派遣巡察御史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监督便是。

  李世民并没有直接同意王玄景的建议,但是心中已经很认同了。

  他同样清楚,若是不给底层官员一些好处,他们自然会从其他方面来捞钱。王玄景的这种做法,给了这些底层官吏好处,只要监督的严一些,更容易推行,贪腐即便有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几天之后,李世民下发了新的田亩政策,王玄景的官田制加入了其中。

  官田制度也只有在开国初期,天下有大量闲置空地、荒地、农田的时候才能推行,一旦过了王朝初期,天下人口滋长,朝廷再想要去找大量田亩,可就不容易了。

  而且因为朝廷限制佛道的制度也开始推行,可以预见到,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朝廷会从各地寺院道观中没收大量田产。

  这些田产正好可以充当官田,甚至就连这些农田上耕种的百姓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最差最差也不过是给和尚们种田变成了给官府种田,而且佃租还要降低一些。

  朝廷毕竟还是要脸面的,吃相不会太难看,而那些和尚可就没这个顾忌了,收取的佃租不是一般的高。

  伴随著王玄景朝堂上的一番辩论,并且将天竺国的真实情况讲述了一遍后,朝堂之上的再没有人和王玄景顶著干了,这些人现在正一门心思的去查看天竺佛教的情况。

  王氏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将佛教老家的皮彻底扒了下来,原本不少信奉佛教的官员甚至出现了信仰崩溃的征兆。

  没有了这些人的反对,朝廷限制佛道的法令推行的很顺利。从长安开始,不断向周围延伸。

  关中的佛道寺庙一座一座的进行审查,不断有大量佛道信徒被迫还俗。

  王玄景推测,整个关中差不多可以清退数万佛道信徒,这些佛道信徒基本上都会被重新编为民户,然后开始耕种土地。

  现在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增加了这么多人耕种,明年的税收只会更多。

  除了这些僧众被清退,寺庙中被查抄出来的大量铜器、钱财也让朝廷国库充裕。

  王玄景命人将那些佛像、铜器重新熔炼,然后与其他铜料混合后,铸造铜钱。

  自从刘宋中期之后,天下币制就变得一片混乱,各地宗王都大肆铸造铜钱,结果就导致了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足有数十种之多。

  很多铜钱因为材质、铜料不足,价值难以兑换,对朝廷税收和百姓日常使用造成了很大影响,一直以来朝廷都想要铸造铜钱,只不过铜料缺乏,现在有了这么多铜器,自然是要铸造一批新钱。

第660章 改革货币

  刘宋中期因为各地宗王作乱,天下一片混乱,各地宗王铸造了大量不足铜的铜钱和小钱。

  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整顿钱币,铸造了五铢钱,这些五铢钱被称为开皇五铢,制作的精美,铜料也不错,但是很多钱都被那些世家大族门阀收藏了。

  后来杨广又瞎搞一通,因为三征辽东铸造了大量不足铜的五铢钱,导致天下钱币更为混乱了。

  王玄景在收缴了大量铜器、铜像后,又派人在南阳、岭南运送来了大量铜料,还有朝廷收上来的大量杂钱,将这些钱按照比例和铜料混合之后,开始铸造铜币。

  至于说银币,现在天下初定,人口不足商贸也不够繁荣,银币还不著急。

  更何况经过几百年的时光,大乾当初铸造的大量银币现在几乎已经不在市面上流通了,都被各地勋贵、门阀世家给藏进地窖里面了。

  想要让那些人将地窖里面的钱取出来可不容易,这片土地上有太多这样的守财奴了。

  不过王玄景并不怎么担心,即便是这些不将银币拿出来,他也有办法,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被发现的最大的银矿还在王氏手上呢。

  朝廷完全可以用物资和王氏换取银锭来铸造银币。

  铸造铜钱需要确定铜钱的重量,以及其币值,要不然出了问题,朝廷是要亏本的。就像五铢钱,说是五铢,但实际上重量是三铢。

  王玄景和众人商议之后,将唐朝的铜钱改为每文重约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也就是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首节 上一节 305/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