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33节

  齐侯当即同意,然后欺骗鲁侯让其将管仲送回齐国问罪。

  鲁国不是对手,只得答应杀死公子纠,然后将管仲送了回去。

  管仲本以为这次必死无疑,结果到了齐国却看到自己的好友鲍叔牙。鲍叔牙当即向管仲说到,自己已经向齐侯举荐管仲,因为担心鲁侯不放人,这才用要将其带回国杀死的借口要人。

  齐侯见了管仲之后,向其请教了一番治国问题,管仲都一一作答。齐侯大喜,于是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为大谏。

  桓公即位,欲拜叔牙为相,叔牙拒,荐管仲,曰:此王佐之才,用之可成霸业。——《史记·齐世家》

第68章 管仲改革

  齐国经过数位齐侯肆意妄为,公室相残,以及襄王屡次对外用兵,整个齐国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特别是齐国的财政问题,因为几代齐侯挥霍无度,早就变得入不敷出。

  齐侯询问管仲如何改革,管仲曰:富国强兵耳。

  如何富国?

  仲曰:圣人治吏而不治民。

  “有三乱,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

  这三种情况一旦出现,国家就要出现动乱。无德之人居于高位,无功之人享用爵禄,无能之人做官,天下定然大乱。

  管仲集成了齐国混乱不堪的行政体制,将国家划分‘叁其国而伍其鄙’。叁其国指的是将国都划分成二十一个乡,然后分设三官管理。

  ‘伍其鄙’就是将国都之外的鄙野分为五个属,设立五个大夫,五个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同时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将部落这种落后的体制彻底清理掉,明确的行政体制让齐国的管理更加有效精细,并且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管仲对体制的改革很全面,同时其对军事和经济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军事征召士兵和行政结合起来,规定每一个乡、卒、邑征召的数量,让齐国可以动员的人力增加。

  经济上推行富民,按照土地好坏来征收赋税,并且将杂乱的货币收回,再统一进行铸造。接下来管仲根据淮国律法来编纂齐国的法律。

  一系列的改革对于齐国来说可谓是一记猛药。这么多改革也触犯到了齐国很多人的利益。但是在得到齐侯的支持后,这些改革也都一点点的推行下去。

  齐国的改革刚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注意,但是这些改革很快就被淮国注意到了。

  因为齐国的改革和淮国居然有七成相似,王晟在看到这些改革的章程之后,就明白齐国这是要崛起了。

  齐国君臣都有改革之心,这是挡不住的。除非他现在就发动一场伐齐之战,打败齐国,换一个齐侯上位。但他也不能保证换一个齐侯就不推行改革了?

  齐国不同于吴国,乃是邦周重要国家。淮国攻齐,最后很可能会引来周围国家的围攻。更重要的是,淮国刚刚吞并吴国,需要时间将吴国的人口土地消化掉。

  淮国吞并吴国这块大肥肉,至少需要十余年的时间才能彻底消化,这段时间,王晟并不想发动战争。

  淮国的学宫自从改革之后,就开始招收了大量国人,并且国人的比例比贵族卿士还要高,这些国人会得到淮国公室的供养。等到其学成之后,经过考核后,再进行任命。

  王晟在吞并吴国之后,就抽到了大量基层官员前往吴国任职,准备花费十年功夫将吴国牢牢掌控。

  同时为了防备楚国,王晟又在吴地长江边上修建了一座城池。此地东侧有山川可依,西面北面有长江水道,南面有河流蜿蜒,可谓是易守难攻。又因为这里靠近楚国,楚国大军不管是乘船而下,还是走陆路,这里都是必经之路。

  王晟在此修筑城池,曰金陵邑,驻兵三千,从金陵之后,沿江修筑烽燧,以防止楚国水军偷袭。与此同时,又在扬州对岸修筑城邑,镇守大江,曰镇江,同样驻兵三千。

  扬州与镇江一南一北,扼守长江水道。只要这里不被攻破,吴地无忧也。

  楚国位于吴地上游,对于吴地来说优势太大了,水军顺流而下,就能将吴地和淮南一分为二。

  为了防备楚国,王晟又扩张了水军,囤兵镇江。楚国两次战败,损失不小,因此并不敢继续和淮国对阵。齐国也在改革,没有了外部干扰之后,淮国开始也开始快速消化吴国。

  大量基层官员被派往吴地,这些基层官员带来了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通过传授农耕技术,让吴地百姓不再抗拒淮国,同时改革原本吴国繁杂的税收。

  让百姓对淮国有归属感,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虽然缓慢,但是效果非常不错。王晟将吴地划分成十二个县,六十个乡,让学宫的弟子前去管理,同时为了防止吴地有人不服王化,王晟将大量立功的士卒分封在每一个乡中。

  每一名士卒最少也有百亩之田,同时大多会担任各地卒帅,维持地方治安,帮助税吏收取赋税。战时会帮助征调民壮兵员。

  淮国施行的是募兵制,半募兵制和农兵制,募兵制则是完全脱产的士兵,这一部分士兵是精锐中的精锐,藤甲兵,羽林军(骁果军改成羽林军了)都是这种,其中多是父子都在军中,家中有赏赐土地,凝聚力极高。

  这些职业士兵中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校尉一人。战时以千人为一个作战单位。这种编制可以让战士们在指挥中灵活作战,如臂驱使。

  而且即便是战败了,也可以很快重新组成军阵。但是代价极高,以淮国之富裕,也不过是养了一万五千余人。

  剩下的半募兵制则是半脱产的士兵,每月训练一旬,同时分发武器盔甲弓弩,同样有赏赐土地,农兵就是全民皆兵了,只是在闲暇时间训练,平时务农,一个月只是训练两三天。

  吴国这里的士兵大多都是半募兵制和农兵。只有表现优异,或者立下大功的才能晋升。当然农兵因为战力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辅兵,这个时代中,诸侯的军队大多都是农兵,只有精锐才是半募兵制。

  按照现实历史上的发展,要等到战国时期的魏武卒才是募兵制。淮国的出现,让募兵制早了几百年时间。

  吴地有人口五十余万,只要完成了这一番改制,整个吴地就能被淮国掌控,到时候仅仅是吴地就能组建数万大军。

  也正是有完全脱产的藤甲军在,配合上淮国的其他士兵,淮国大军才能所向披靡。淮国这种跨时代的军制也是当初子珏根据前世魏武卒来创立出来的。

第69章 尊王攘夷

  管仲相齐两年,齐国国力日渐兴盛。齐侯决定再一次进攻鲁国,想要让鲁国屈服。鲍叔牙领兵于鲁军战于长勺。

  自鲍叔牙以下齐军将士轻视鲁军,认为其不堪一击,小觑鲁国大军。结果鲁庄公任用曹刿之策,示敌以弱,齐国三鼓而衰,鲁国防御反击,一举击败强大的齐国。

  齐国战败,很不甘心,又联合宋国攻鲁,结果再次被鲁国击败。鲁国声威日涨。

  连续两次战败,齐侯就算是心中不爽,也只得暂时和鲁国罢兵。然后在管仲的辅佐之下进行改革。

  管仲相齐五年,他在齐国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改革初显成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临淄的人流量增加了一倍。国人的生活水准提升了。

  现在的齐国称得上是府库充盈,兵精粮足,百姓安乐,路不拾遗。如此盛世让齐国百姓对他很是信服。

  与此同时,不仅仅是齐国的百姓富足了,就连齐国的税收也在日渐增长。

  齐王宫大殿中,齐侯正在和管仲商讨国事,等到国事处理完之后,齐侯对管仲说到。

  “仲相,三年前,你劝孤和鲁国罢兵,当初孤未听,执意与鲁一战,败北。此时我齐国三年修养,可谓是兵强马壮,孤欲要再战,仲相意下如何?”

  管仲拱手道:“君上,齐国五年积累,国势渐胜,的确可以出兵。只是君上若想要威临天下,就应该施行尊王攘夷。”

  “而如今攻打鲁国,并不符合。”

  “那出兵攻打哪里?淮国吗?”齐侯问道。

  管仲看了一眼齐侯道:“君上,淮国强盛,非齐国一国可敌也。”

  齐侯有些尴尬道:“那淮国盘踞南方,如何可治?”自从淮国创建起来之后,历代齐侯都将淮国视为心腹大患,特别是淮国兴盛之后,齐国就只能被动防御了。

  “君上,淮国虽盛,但并非不可胜,它能胜过齐国,但是能胜过邦周诸国吗?”

  “不能!”齐侯摇摇头道:“淮国虽强,但东方诸国若是联手,非其可胜也!”

  “所以,君上若是想要战胜淮国,当号令诸侯,举诸国之兵战之!”管仲道。

  齐侯听到此言,眼中一亮问道:“如何才能做到号令诸侯?”

  管仲道:“尊王攘夷!”

  “请仲相为孤解惑。”

  “君上,尊王攘夷可以让你获得很高的声望,如今周天子暗弱,诸国已经不将天子放在眼中,若是您能尊奉天子,获得声望,再配合自身实力,就能号令其他小诸侯国。”

  “但是仅仅尊奉天子还不足以获取巨大的声望,这就需要您攘除夷狄来积累声望,并且还可以通过此举来增强实力。”

  “如今齐国变法图强,实力大增,周围的夷人实力却没什么变化,君上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击败、吞并夷狄部落,同时也是向天下展示武力!”

  “至于说淮国,当齐国尊王攘夷,会盟诸侯之后,集合诸侯各国实力,再与之一战,淮国如何能挡?”

  齐侯听管仲所言,眼中神光连连,似乎迫不及待的就想要按照管仲的策略施行。

  “还请仲相教我!”齐侯激动的连孤都不说了。

  “君上,我齐国强盛,周围有淮夷、东夷、北狄等等,君上可派遣大军征讨,同时,我齐国强盛,一些诸侯国却衰落,被夷狄攻击,到时君上可率大军相助,施以恩情。”

  “君上再携大胜之威,邀请诸侯会盟,定然无往不利。”

  “仲相,若是有人不愿服从呢?”齐侯问道。

  “到时候君上以不尊天子,不朝贡天子为名,率领联军讨伐之。到时候其自然会恳请加入,奉君上为盟主!”

  “那就按仲相说的办,不过在大军征讨的对象,孤想要换一下。”齐侯笑著说道。

  “君上可是想要讨伐纪国?”管仲笑道。

  “正是!”齐侯冷哼道。

  齐国和纪国可谓是老冤家了,当初纪侯进谗言,导致齐哀公被烹杀,从此之后,齐国公室厮杀上百年,可谓是损失惨重。除此之外,纪国所处的位置刚好挡在齐国扩张的路线上。

  若是不将纪国解决掉,齐国如何扩张?

  “那君上打出复仇的名号,征讨纪国!”管仲同意道。

  纪国的地理位置对于齐国来说很重要,正顶在齐国的咽喉之上,若是齐国征讨夷狄,万一纪国起了什么坏心思,直接就能出兵截断齐国的退路。这如何能让齐国放心?

  在决定了攻打纪国之后,齐国君臣开始制定战争计划。与此同时,整个齐国也被动员起来,按照管仲制定的县、乡、卒、邑进行征调兵员。

  齐国施行的是农兵合一,以及部分半募兵制。这些半募兵制的国人每月要训练一旬,战斗力比那些临时征调的民兵强多了,同时齐国的著甲率也提升了很多。

  齐国人口众多,经过管仲改制之后,动员能力提升了好几倍,可以征调的大军数量也非常多。

  没过多久,齐国就集合了整整十万大军,而且这十万大军之中,民兵的数量比以前少了很多,精锐的数量大幅度提升,再不是以前那种一触即溃的军队了。

  齐国为了降低纪国的警惕,特意宣称,这十万大军是用来征讨淮夷、东夷的。等十万大军完成集合,粮草齐备之后,齐国这才开始出动。

  齐国出动十万大军战车千乘,以王成父为将,率军出征。王成父,乃是姬姓王氏,勇武过人,又有谋略,是齐侯为一雪前耻,特意提拔的大将。

  齐侯将十万大军交给王成父统帅,名义上这是征伐淮夷,东夷,实际上是要灭纪国。

  在得知此战目的之后,王成父点头表示明白,然后统帅大军出发。纪国在听闻齐国征发大军的时候,很是紧张,纪侯也下令集合大军于都城,防备齐国攻击。后来在听到齐国是要征讨夷狄后,顿时放下心来,竟然将大军返回各地,只留下一部分守护国都。

  纪国相比齐国,实力弱小很多,当初就是借助鲁国和王畿的力量才能抗衡齐国,现在没了鲁国和王畿的支持,纪国的实力落后很多。

  纪侯将军队返回,其中一位大臣谏言道:“齐国十万大军出征,名为讨伐夷狄,可君我纪国与齐国有大仇,不可不防,请留大军守护。”

第70章 吞并纪国

  纪侯对于大臣的提醒并不怎么在意,十年前,齐国当时想要攻打纪国,拉著宋国和卫国一起,然后就被鲁国纪国郑国合力暴打了一顿。三年前,齐国再次和宋国一起攻打鲁国,然后再次战败。

  连续的战败让纪国觉得,齐国实力日渐衰微。因此纪侯在得知齐国征讨淮夷、东夷之后,就放下心了。遣散了士兵,只留下一部分守卫都城。

  王成父率领大军出征,很快淮夷和东夷、莱国都得到了消息,纷纷开始征召士兵,准备与齐国大战。

  淮夷、东夷、莱国和齐国之间的纷争已经有两百年了,两百年来,双方可谓是互有胜负,不过总体上来讲,相差不多。当然,这是表面上看,实际上经过改革之后的齐国,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他们了。

  只是就在淮夷、东夷、莱国在准备的时候,齐国大军突然中途北上,直接攻入了纪国。

  面对齐国的进攻,纪国猝不及防,不过短短三天,就有十几座城邑被攻破,齐国大军直接来到纪都。

  得到齐国进攻的第一时间,纪侯就连忙召集大军抵抗。只可惜时间已经太迟了,等到齐国大军到来的时候,纪侯也只召集了一半左右的军队。

首节 上一节 33/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