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穿越到古代,我成了穷酸秀才

穿越到古代,我成了穷酸秀才 第101节

“那太好了,等会儿,我让人写几张告示贴在村里,动员村民们来投资。”

第180章 聘请方老先生

告示很快便贴出,村民开始围观,虽然大多数村民不识字,但也有几个识字的。

有人在认真的读,其他的人在认真的听,很快村民们便知道村里要建设集贸市场,以后村民们买卖东西,就可以不用去镇上了,直接在村里就能进行买卖。

村民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但要拿钱去购买店铺或摊位,这就难倒了他们。

目前大多数村民只是解决了温饱,根本没有什么积蓄,能拿出钱去购买店铺或摊位的人确实不多。

赵贤拿出五百两银子来购买店铺,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村民们知道他做什么事情都能赚钱,既然他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钱购买店铺,那就说明购买店铺一定会赚钱,跟着他准没错。

这就是名人效应,赵老太太这段时间制作泡菜,赚了不少钱,她拿着五十两银子,预计能买到三个店铺。

赵有柱也交钱定购了一个门面,他准备将门店改造为前店后坊的模式,前面销售,后面制作。

村民们也知道一个旺铺养三代的道理,上次朝廷赏赐了水仙村五千亩良田,水仙村开始兴旺起来,如果此时能买到一个好铺子,几代人受益都很难说。

于是村里一些家境不错的人开始交钱买店铺,一些外地的客商到村里来进货,见水仙村建设集贸市场,认为机会难得,纷纷掏钱购买。

这次建设的店铺预计在一百个左右,在外地商人的带动下,所有的店铺很快卖完。

出手慢了一点的人开始后悔,怪自己犹豫不决,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店铺卖完了,还剩下一些摊位,一二两银子就能购买一个,大部分村民都能买得起。

有了摊位,自己就可以在市场上做买卖,也可以租给别人使用,自己赚些租金。

里正没想到建设资金这么快就筹齐了,资金到位,水仙村集贸市场的建设立即启动。

时间飞逝,很快就进入了冬季,天气开始转冷。

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阮芳的学堂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不仅学堂的装修全部完成,教学用的桌椅也添置完毕。

村民们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他们向里正打听,学堂什么时候开学,好将自己家的孩子送过来读书。

里正告诉村民们不要急,还有一个从外地请来的教书先生没有到位, 只要这个先生一到,学堂立即开学。

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方老先生的方氏学堂,只要阮芳的学堂一开学,方氏学堂就要关门。

这样一来,方老先生就断了生计,这一点里正是不愿意看到的,不过阮芳早就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天一大早,里正就陪着阮芳来到方氏学堂,此时学堂里空无一人。

由于新学堂很快就要开学了,这里的几个学生早就离开了,已经在新学堂报名了,他的学堂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学生来上课了。

方老先生教学不行,但他能写得一手好字,学法造诣很深。

他抬头看向门头上“方氏学堂”四个大字,陷入了沉思,这四个字是自己写的,已经挂了二十多年。

方老先生清楚自己教学不行,这么多年来,他没有教出一个秀才,就连童生也只教出两个,基本上是十多年才出一个童生。

他知道自己是在误人子弟,可自己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教学。

由于村里找不到第二个教书先生,所以这么多年来,他还是有几个学生的,随着新学堂的开学,他彻底没有了学生,以后生活都成了问题

方老先生叹了一口气,刚将思绪收回,就看见里正带着一个女孩向他走来。

阮芳在村里已经待了两个多月,村民们都认识她,方老先生也是如此。

他不知道这个时候,里正带阮芳过来找自己干什么。

见到方老先生,阮芳深施一礼,对方老先生非常恭敬。

虽然眼前只是一个女孩,但她却是新学堂的山长,自己必须以礼相待。

方老先生朝阮芳拱了拱手,开口道:“阮山长来此可有要事。”

“听闻方老先生书法造诣极高,新学堂开学在即,不知方老师是否愿意去新学堂任教,为孩子们传授书法。”阮芳开口道。

方老先生心里一喜,他正为自己以后的生计发愁,没想到新学堂想请他去任教,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他没有立即作出表态,而是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

“容我考虑一番,再作答复,二位稍等一会。”

其实阮芳在瞬间就看出了老先生的心思,看来老夫子还要故作深沉。

阮芳只得耐心等待,既然是来请他的,就应该给足他的面子。

过了好一会儿,方老先生才转过头来,似乎作出了非常艰难的选择。

“既然是阮山长和王里正特来相请,那老夫就恭敬不如从命。”

“多谢方老先生,新学堂即将开学,一共请了三位先生,方老先生可以过去与他们认识一下。”

方老先生明白了阮芳请他的目的,一个村级学堂,请一个先生基本上就够了。

而这个新学堂一下子就请了三个先生,还让他专门教学书法,这明显是给他一口饭吃。

自己不能再摆出老夫子的架子了,要学会感恩,在新学堂里,一定要将自己的事情做好。

阮芳见这边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便与里正离开。

新建的学堂是一个四合院的形式,但比四合院要大多了,里面有好几个教室,就是招收两百个学生,都没有压力。

学堂里有先生的宿舍,即便方老先生是本地人,学堂里也为他安排了宿舍。

阮芳走进学堂的院子,看见一个老先生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

“恩师”,阮芳走了过去,朝老先生深施一礼。

“不必多礼,坐下吧。”老先生开口道。

“谢谢恩师”,阮芳在旁边的一个椅子坐了下来。

“方老先生请到了吗,他是否愿意来学堂任教。”

“他答应了,估计明天应该过来。”阮芳开口道。

老先生点了点头,这几天阮芳非常辛苦,老先生满眼都是心疼。

第181章 咱们的事该对娘说了

这位老先生姓伍名浩,新口县人士,家住农村,今年快五十岁了。

早年他在京城教书,得罪了权贵,被迫离开京城,过起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从此再也没有教过书了。

伍浩与阮正刚的父亲关系很好,阮正刚也因此与伍浩经常接触,伍浩生活比较困难,阮正刚就经常接济他,伍浩因此非常感激。

随着阮芳渐渐长大,阮正刚就想给阮芳找个先生,就找到了伍浩,伍浩欣然应允,开始潜心对阮芳教学,这一教就是近十年。

阮芳知道伍老先生才华横溢,这么多年来,只教自己这一个学生,确实是埋没了他的才华。

这次自己在水仙村创建学堂,邀请伍老先生过来教书,伍老先生痛快的答应了。

不仅如此,伍老先生还向自己的一个好友发出邀请。

此人姓房名东流,家住京城,一年前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死了,几个月之后,病情才有所好转。

从那时开始,房东流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如同在家里等死。

得知消息后,伍浩便去京城去看望过他一次,不到一年的时间,房东流好像老了十多岁,这让伍浩吃惊不已。

虽然伍浩不停的开导他,房东流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将自己封闭起来,再这样下去,他的这位好友将命不久矣。

经过房东流家人的同意,伍浩带着房东流离开京城,来到新口县。

由于伍浩住在离县城不远的农村里,这样一来,房东流便在农村住下了。

让伍浩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以后房东流的情况开始好转,心情也渐渐变好,饭量大增,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房东流在这里一住就是两个月,直到家人过来接他回京,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临走时,他告诉伍浩,也许农村才是他的根,这两个月来他过得非常踏实。

他这次回去后,准备说服夫人,在农村买块地,建个房子,种种花,养养草。

如果有可能,自己可以在农村的学堂里教教孩子们读书,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这次阮芳让伍浩帮自己找一个先生,前提是这个先生一定要有学问。

伍浩立即想到了房东流,此人学问比自己要高,他曾经被朝廷请去为皇亲国戚教书,而且一教就是多年。

他想起几个月前房东流离开他时说过的话,便想让他陪自己去学堂教书,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的生活房东流绝对会喜欢。

想到这里,伍浩就向房东流发出邀请,时间不长,房东流便让人捎信回来,告诉伍浩,他已经说服了夫人,夫人已答应随他一同前往,不日将启程,去水仙村找他。

伍浩算算日子,估计再有两三天,房东流就应该到了。

“这次房先生是带着夫人来水仙村,看来是要在水仙村扎根了,这样也好,他一定会潜心教学的。”

“我们这学堂还没有命名,恩师看取什么名字好?”阮芳开口问道。

“你是学堂的山长,名字肯定由你来取,我想你应该是想好了学堂的名字,说出来听听。”

“您看就叫伍房书院怎么样?”

“伍房书院”,伍浩惊得差点椅子上蹦了起来,不过他很快平静了下来,开口问道:

“说说看,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在我们大北朝,恩师和房先生在教育界都是顶尖的人物,没想到你们两人都流落到我们不起眼的小村庄,这也许是老天爷安排的。

我们这个学堂有了恩师和房先生任教,就注定这个学堂不会平凡,以后国之栋梁就有可能来自于我们这个学堂,这个学堂也因此而闻名天下。

我之所以取名伍房学院,是希望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不要忘记他们两位恩师,明天方老先生要过来,我让他将伍房书院四个字写出来,做成牌篇挂在门头上,这样方老先生的墨宝也留了下来。”

伍浩本想说些什么,但此时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得点头应允。

此时李广站在地头埂,看着三百多亩长势良好的冬小麦,满脸喜悦,虽然地里还套种着许多蔬菜,但这并不影响小麦的生长。

目前萝卜和大白菜各有几十亩,家里制作泡菜正好用上。

赵哥让他中午回去吃饭,说给他看一样好东西,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

见时间差不多了,李广就准备回家。

此时陈潇潇已做午饭,饭菜已端上了桌子,赵小圣已经回到农庄,等李广回来,就准备吃饭

李广走进农庄,开口道:

“小圣哥,潇潇姐,赵哥让人叫我回去有事,我中午就不在这边吃饭了。”李广说完便匆匆离开。

首节 上一节 101/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