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50节

  成千上万的汴梁百姓蜂拥到了城外去看热闹。

  汴河岸,北面不到百米便是柳永作词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沿岸的杨柳枝叶发黄,随风轻摆,青草也是一片枯色。

  两岸聚集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周围有亭舍、棚户、木屋,家家户户都出来,眺望着这边的情况。

  而在大路中央,一架架囚车关押着大量犯人缓缓出城。

  左右两侧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皇城司禁卫军在旁边看着,里三层外三层地,戒备森严。

  出了外城约一里处,便到了法场上,那是片空旷的草地,皇城司在这里搭建了一些临时帐篷设施,又做高台,圈出一块约两三亩的空地。

  空地外用拒马围起来,士兵们守在拒马后面,禁止一切人员入法场。外面已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看热闹的汴梁市民。

  差不多到晌午时分,囚车上的犯人被捆绑着,戴着脚镣押下了车,一个个背上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满了罪名,每个人都被两名士兵押着,站在高台下。

  这次主斩官是新上任的皇城司副使高继敏,此人是宋初大将高琼的十三子,原是内殿承制,在王世隆被开除后,由曹修举荐进了皇城司。

  随着高继敏拍了一下惊堂木,皇城司押司陈忠拿着个大喇叭走上了台,叉着腰大喊道:“肃静!肃静!肃静!”

  场外原本嘈杂的声音就慢慢平息下来。

  陈忠高喊道:“大宋立国七十余年,汴梁城中,天子脚下,帮会横行。他们欺压良善,为祸地方,让汴梁很多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谓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黑社帮会,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

  “诸位汴梁百姓们想想,你拖家带口,来汴梁讨生活,好不容易发了月禄,手里有几贯钱,想给妻儿安置点衣物,却突然被这些帮会份子抢了,落得身无分文。”

  “所以没有这些黑社帮会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官家得知城中帮匪肆掠,忧心忡忡,特令皇城司及开封府,抓捕城内作奸犯科之众,以正视听。赵知院亲自下令,斩首重犯,明正典刑!”

  “望诸位汴梁百姓,踊跃检举。若是发现匪徒,千万不要害怕,向就近皇城司或者开封府衙役检举,若发现匪首,有重赏!”

  说完之后,陈忠下了台。

  那高继敏是个人狠话不多的类型,等他说完之后,扔出红签,冷声道:“斩!”

  “斩!”

  禁卫军们纷纷高喊。

  顷刻间下面的犯人们顿时吓尿了裤子。

  很多人都瘫软在地上,被禁卫军士兵几乎是强行架到高台上。

  接着四周拒马边上,就数十名文职人员,手里拿着公文,当众向百姓们宣读死刑犯们的罪状。

  赵骏并不是一个嗜杀的人,皇城司抓了两三千人了,目前审判后直接不经过大理寺、刑部审核的死刑犯约二百多人,都是重罪。

  其中就包括当初赵骏遇到的那些人贩子,还有那个国字脸的衙役,都没得跑。

  随着每念一个人的罪状,上面就轮番砍头,下面的百姓们就爆发出一阵惊呼声音,也有咬牙切齿,拍手称快着。

  这里很多过来的人都是被黑帮份子欺压的百姓,今日见到这一幕,知道官府是在动真格的了,顿时情绪沸腾起来,周围百姓竟是山呼海啸一样高喊。

  李三郎他们此刻就夹在人群当中,他们并没有在意周围百姓们的情绪变化,只是目光忌惮地扫了眼附近的皇城司禁卫军,随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场内的情况。

  对于陈忠的话,他们也当耳边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他们是黑帮份子,只会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立场上天然相对,自然也不会因为这几句话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世上本就没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严厉的法律告诉你,一旦你继续为非作歹,那么官府必将严惩。

  所以他们不会去听,也懒得听,只是看着场上被杀的兄弟,眼眸中流露出哀伤的表情。

  “六郎!”

  李三郎一直亲眼看着自己的兄弟被砍下了脑袋,站在原地呆立了好一会儿。

  旁边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大兄,走吧。”

  “唉。”

  李三郎叹了口气,扭过头离开。

  几个人从人群往外钻。

  但人实在是太多了,挤着挤着,竟差点摔倒。

  有人不小心推了一下李三郎,令他踉跄了两步,凶悍性子不改,回头怒斥道:“直娘贼,你想死吗?”

  可他回头一看,才忽然看到一个惊愕的眼神正盯着他,那人似乎有些眼熟。

  李三郎眉头皱了一下,不想节外生枝,便扭过头准备离开。

  人群当中,突然身后的人发出凄厉的呐喊:“禁卫军,我要检举,这人是斧头社的大档头,他还是无忧洞的人,快抓住他,活剐了他!”

  这声惊叫让李三郎顿时惶恐了起来。

  因为他终于想了那个人是谁。

  是原来南街的一个卖布的小老板,姓王,王老板先是经营了摊贩,后来赚了点小钱竟买下了个铺面。

  见到对方赚了钱,李三郎于是设计跟王老板赌博,把对方弄得倾家荡产,还欠了他一百八十多贯利钱,没钱还的时候,他带着人把王老板的妻女抢走,卖去了勾栏。

  他到现在还记得王老板被他打断腿,去报开封府,开封府的衙役来后却跟他称兄道弟时悲愤的眼神。

  那时他就在哈哈大笑,告诉对方,你不过是一头羊。

  一头养肥了就宰的肥羊。

  你能拿我怎么样?

  什么时候羊也能咬死人了?

  现在他忽然觉得。

  原来。

  羊要是不怕死,也有咬死人的一天。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章 大宋不缺官

  九月底,政制院内,赵骏正在桌案上看着公文。

  统计司已经建成了。

  现在天下闲官散官多的是,想抽调人手还是简单。

  政制院发下了最高文件指示,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必须在年底前把所有数据交给统计司。

  并且统计司要求调查各部门数据的时候,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拖延、妨碍,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必定严惩不贷。

  新上任的统计司知司便是那位吴育,此人虽然才三十三岁,但十多岁就中了进士,史料记载他“少奇颖博学,中进士”,而且又考了制科。

  宋代的制科含金量以贤良方正科最高,堪比进士。而科举当中最高含金量是先中进士,再考中贤良方正科。《宋史》说: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苏轼而已。

  所以由于他既是进士出身,又考了制科,含金量蹭蹭涨,升官速度也很快。

  历任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寺丞、地方县令、湖州通判等,现在是从五品太常礼院,历史上四十岁就是枢密副使,四十一岁为参知政事,可以说能力极为出众。

  如今只是担任太常礼院这样的闲散官职,便是当初在河南担任襄城知县时,被当时的御史刘元瑜诬陷,这才没有上位。

  否则以他在地方上出色的政绩,就绝对不是去太常寺这样没实权的部门,而是三司衙门。

  原本吴育是没资格上朝的,但八月不是科举吗?

  十月份就要出成绩,所以最近太常寺以及礼部负责科举的官员都要上朝汇报情况。

  赵骏在朝上虽然被吴育反对,但他看官员名单和资料,看中了对方的政绩以及比较刚直严肃的性格,就调到了统计司来。

  这种人在统计司,才能够把数据统计好,让赵骏把目前大宋的情况摸清楚。

  此时赵骏正在看三司户部送上来的数据。

  户部有左右二曹,左曹设户口案、税赋案、农田案、检法案、知杂案;右曹设有常平案、免役案、坑场案、检法案、知杂案。

  也就是左曹主管人口、赋税、田地、司法、杂务。右曹管仓储、赈灾、徭役、市场、司法、杂务等等。

  这意味着人口和土地目前都是晏殊所在的户部管,所以资料送上来的也最快最全。

  只是他看的数据却是真宗天禧五年的数据,十多年前的东西了。

  记载户口是一千零二十九万六千五百六十五户,壮年男丁有两千六百二十零五千四百四十一人,其余老幼妇孺加起来,总人口超过六千万。

  如今十多年过去,想来人口可能已经到了七千万,难怪到了宋徽宗时期,宋朝的人口就已经到了1.1亿,增长速度非常快。

  然而看到土地统计就让人头大,十多年前统计失地流民达到了三百多万户,也就是接近30的人口没有土地。

  历史上这一数字到王安石变法时期,经过他的统计达到了35以上,可见土地兼并多严重。

  一千多万人口要么流入城市进行手工制造业,要么造反,最终被纳入厢军和禁军体系,造成了北宋严重的冗兵问题。

  也难怪宋朝手工业以及商业发达,这么多人口从事这个行业,又怎么可能不发达得起来呢?

  看着这些数据,赵骏脸色不太好看。

  旁边吕夷简见到他面色不对,问道:“怎么了?”

  “土地兼并比我想象中的还要严重,难怪王安石要变法,一千多万人,接近两千万人没有土地,贫富差距这么大,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赵骏摇摇头。

  其余人就凑了过来,范仲淹上午在政制院当政,便马上接茬道:“那是不是庆历新政的同时还得王安石变法?”

  吕夷简和王曾等人就瞪了他一眼,开玩笑,一个庆历新政就闹得够呛了,再来个王安石变法?

  你老范是要把大宋折腾死是吧。

  “我在想一个问题。”

  赵骏挠挠头,面露难色。

  “什么问题?”

  王曾问。

  赵骏沉吟道:“现在的问题是,北宋是有能力进行资本萌芽,从而催生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其实需要土地兼并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进厂提高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矿产以及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原理我都懂,高中历史上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150/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