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面向古代的直播

面向古代的直播 第18节

刘邦:“好!好!好!朕的好子孙,这是谁的儿子,一定要夸夸!”刘邦怎么也没想到他大汉居然还有人上榜,居然还是第三名,太有面子了。这下其他人就是真的掀不起风浪了。

而刘邦也忍不住发了条弹幕称赞他的好子孙。

这些大臣们也实在是没想到还能再来一次,而且天幕给了评价如此之高。他们当年跟随陛下可真是件无比正确的事。他们也没忍住发起了弹幕。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彻儿!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大汉之幸!”

刘彻:“父皇,儿子就说儿子不是之前评论区所说的这样,评论区误我。”

刘启:“那评论区是说你后期有做错的地方,想来这天幕也会提出来。你不可骄傲自满,须得及时改正。”

刘彻:“儿臣知道了。”

刘彻:“可是,这天幕怎么能叫我小猪。”

刘启看着刘彻的脸庞,感到无比的开心。他当初逼死刘荣,就是希望刘彻将来能够彻底坐稳皇位。如今看到他交出来一份极度满意的答案,心里实在是......这种心情实在没法表达出来。

而此时的王夫人看到他的儿子排在你第三名,同样很是骄傲,这是他的儿子。

此时的弹幕也都是欢迎汉世宗孝武皇帝,而且弹幕也是各种花样都有,从弹幕上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开心。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小猪!天幕怎么能如此称呼朕。虽然朕将来立下了丰功伟业,天幕也在称赞朕,但如此称呼极为不妥!不妥!”刘彻如果不是笑容满面,那他这话可能还会有点信任度了。

【首先,恭喜我们大汉完成三杀成就,十个人里面就占了三个。

然后咱们就要说到咱们的小猪了,首先说明,虽然UP主称呼刘彻为小猪,但他的小名真的不叫小猪。所以在说他的文治武功之前,咱们先来打假,首先破谣言。】

刘彻“怎么到朕这就先破谣言了,应该先说说功绩啊,朕要听这个。”

【许多喜欢刘彻的人都叫他小猪,因为他以前叫刘彘,彘也就是猪。】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朕怎么不知道到彻儿以前叫刘彘?不过这名字也挺不错的。”

刘彻:“父皇!”

刘启:“哈哈!”

刘彻:“果然,就是需要打假,别导致传播谣言。”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刘彘?朕一直就叫刘彻,哪里来的谣言,就是需要先打假。”

瞬间打脸,啪啪啪。

【但这是假的!假的!他一直就叫刘彻。至于为什么都说他叫刘彘,主要还是因为那本《汉武故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作者已不可考,在历史上应该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他自己的这本小说确流传几千年,他也可以安息了】

刘彻“他倒是安息了,朕呢?朕的名声不重要吗?”

他要是知道他干的其他事,他后宫那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不会觉得这点有辱他的名声了。

【汉武故事记载:相工姚翁善相人,千百弗失,见后而叹曰:“天下贵人也,当生天子!”田氏乃夺后归纳太子宫,得幸,有娠,梦日入其怀,景帝亦梦高。高祖谓己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为武帝。

也就是说汉武帝他老妈王娡在怀他的时候梦见太阳投入她的怀中,他将此事告诉了当时作为太子的刘启。而且刘启也做了一个梦,梦见高祖刘邦对他说“王美人的这个儿子,可以起名叫做彘”,于是刘彻就得了这么个名字。

而彘也就是猪,所以,我们现在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猪。】

此时的弹幕也都是什么“小猪多可爱”“不管,他就叫刘彘”“原来是假的吗?我一直以为就是叫刘彘”“我还以为是贱名好养活呢”“小猪是没有办法拜托这个名字了”

就连刘邦和刘启也发表了弹幕,更不要说其他刘氏子弟了。

刘启看到这里也哈哈大笑,他倒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觉得还挺可爱的,彘可是很重要的动物。

刘彻“什么是贱名好养活,彘是多么重要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吗?怎么能称为贱。而且朕的名字就叫刘彻”,刘彻气愤不已,并将其发在了弹幕上。

其他人看到这天消息,自然笑得更欢乐了。尤其是与刘彻带着一起的刘启。他旁边这个儿子只是倒是没看到他发消息,他那当了皇帝的儿子倒是气愤地发了弹幕。看着倒是比现在还脾气大,哈哈!

【还有一个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也是《汉武故事》里的。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在《汉武故事》也是因为刘彻与阿娇的婚事,才让长公主决定帮助刘彻夺得太子之位。于是经常对汉景帝吹耳旁风,对汉景帝贬低刘荣,夸奖刘彻,才让汉景帝废立太子。

而在《史记》、《汉书》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长公主刘嫖经常在刘启旁边吹耳旁风,夸奖刘启,这应该是真的,但刘嫖决定了太子的废立实在是太假了,刘启就不是那种听之任之的人,看看他干的事就知道。

而金屋藏娇就更没有史料可以证明,所以这也是假的。

而《汉武故事》为什么不可信,是因为里面的很多事情都和现实有出入。比如《汉武故事》中长公主刘嫖请求景帝,阿娇与刘彻成婚是在薄皇后和刘荣被废之前。但是《史记》中记载两人成婚是在刘彻被立为太子之后。

再比如其中的“太子年十四即位,改号建元。”而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是十六岁,他连登基的时间都是错的,怎么有可信度呢?所以它只能当小说看,不能全信。就比如三国演义是小说,它与历史也有出入,不能全信。

弹幕“汉武故事编的故事很多人都相信了”“打假了”“但是我还是要叫小猪,就叫小猪”“什么都不能阻止我叫它小猪”“彘儿是他的名,小猪是他的命”】

刘彻“都够了!”

【弹幕“金屋藏娇我信了这么多年呢?”“写汉武故事的人也是个人才,他肯定没想到他的小说拒绝比正史还让人记忆深刻”“这点故事在小猪的后宫就是洒洒水啦”“刘彻,一个后宫比前朝丰富的皇帝”】

刘彻实在忍不住发了个弹幕“我没有”

不过,他这个弹幕淹没在了满屏的调侃之中,没有掀起一点水花,有点可怜了。

【打完假之后我们就得到汉武帝的功绩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奇怪我们在说时间的时候,有时候有年号,比如永乐、洪武等,有时候有没有年号,比如刘邦时期我们称呼的是汉二年、汉五年之类的。】

刘邦“确实注意到了这件事,而且那位朱棣还被称为永乐大帝。”

【这是因为年号是在汉武帝时首次使用,此后才形成一个制度,而且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

弹幕“年号这个东西真的太难记了”“搞不懂那些皇帝频繁换年号干嘛,真的记得头痛”】

【说回正题,本来汉朝男子20岁加冠,一般来说刘彻需要等到20岁加冠之后才能亲政。然而刘启病重,为了能够让刘彻能够亲政,一直拖着病体,硬生生扛着,在病中为刘彻加冠,不久后病死于长安未央宫。

弹幕“真就父爱如山了”“对比刘彻,刘荣不是一丁点的惨”“刘彻是真幸福,他爹疼他,他妈又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不会出现窦太后更疼爱小儿子的情况”】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他都不知道她怎么想的。”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母后真的想得挺美。”

【于是十六岁的刘彻登基为帝,可以亲政,不过此时大权基本掌握在窦太后手中。刘彻处理国家政务也必须向她汇报。

刘彻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命令荐举贤能、良善、刚直、敢于直言进谏的人。

此时丞相是卫绾,御史大夫是直不疑,而直不疑是黄老之学的爱好者,这与刘彻的观点完全不同,所以在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六月便被罢免了御史大夫一职。

而丞相卫绾对于汉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的行为则是提出在所举的贤良文学方正之中罢除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的学者,但是这引起了窦太后的不满,汉武帝无法抗衡老太太,于是他与直不疑一起被罢免了。

但是汉武帝任命了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这两位一个是他奶奶窦太后家的人,一个是他妈王娡的兄弟,都任命这两人了,这两位也无话可说。不过有一点值得说的是窦婴和田蚡都喜好儒术,,刘彻本人也喜欢儒术,而窦太后则喜欢黄老之术。

所以在这一点上窦婴和田蚡是站在刘彻这边的。同时刘彻也还分别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领导班子搞定了刘彻就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改革,议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不过遇见了老太太的阻挠。而且赵绾胆子很大地上奏请求刘彻不再将政务汇报给太后,直接惹怒了窦太后。窦太后派人直接赵绾、王臧他们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给他们治罪,最后二人死于狱中。窦婴、田蚡也被罢免了。然后窦太后又任命了她的人补上去。

刘彻只能被窦太后压着,所以他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了。刘彻就如同浇了一盘冷水一样,瞬间清醒了,他知道自己还不能与窦太后抗衡,所以此后的刘彻就只能偷摸摸地搞事,不敢让太后知道。

第26章 两张SSR卡

【弹幕“如果汉景帝多活几年就好了,活到窦太后去世,刘彻直接接手最好”“刘彻就这么被压制了几年”“感觉刘彻被压几年也是件好事吧,照他那性子,没人压着他会上天”“窦太后压着他好歹把他的心性磨了磨“”刘彻不被磨练他也是那个性子,直接接手更好”

“其实窦太后挺好的,他只是不能让事情超出她的掌控,刘彻不反对她,不要搞事就行”“窦太后只是掌大权,刘彻亲政,处理朝政之事他也不管的,对比那些什么都想要的算好的了”“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谁能受得了呢?”

“其他皇帝被太后压,那是没办法。刘彻,你看窦太后不在之后,谁还压得住他,他可不会把权力给其他人。”】

刘启看着天幕上众人的争吵,他也知道自己死之后,彻儿会受外戚压制。可他的身体自己知道,要扛到母后去死太难了。可他也会为彻儿想尽办法,彻儿是一代雄主,想必母后知道后也不会多加阻挠。

【在此期间,刘彻经常外出游玩,经常扮作平阳侯曹寿,驰射鹿猪狐兔,徒手格击熊熊,甚至奔驰在禾地稻田裹,导致农民们大声呼喊叫骂。最终农民们向雩县、杜县县令告状,后面得知是皇帝微服私访出来射猎。

除了微行和狩猎,刘彻还得知了当时匈奴攻破月氏王,用月氏的头作酒杯,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而刘彻也想要消灭匈奴,便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联合月氏共同击败匈奴,而这位出使的人便是张骞,被称为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

刘彻“张骞居然还活着,这么多年没消息,朕还以为他人已经不在了。”

【直至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而在第二年汉武帝又下招贤令,希望天下贤良能够将自己治理国家的见解上书朝廷,能够让自己看到。天下才子趋之若鹜,在这一次选拔中也出现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

弹幕“董仲舒来了”“划重点了。”】

刘启“看来此人很重要!”

【在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匈奴派人来和亲,但是汉武帝让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到底该不该和亲。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汉武帝根本就不想和亲,他就是想开打。因为自汉朝白登之围后汉朝与匈奴一直采取的是和亲政策,如果汉武帝想和亲,这种事就可以直接按照之前的流程来,根本就不需要讨论。

弹幕“猪猪:和亲!和亲是什么?在朕眼里就没有这种事”“小猪:和亲,做梦呢?”

而匈奴挑这个时间点来,也是想知道窦太后去世后,如今掌权的皇帝对匈奴的态度。

而这次的讨论,大行王恢,提议发兵攻打匈奴,但是韩安国反对,建议继续和亲,并且朝臣大都附和韩安国,希望与匈奴继续和亲。

除了多年的和亲,这批大臣已经毫无血性以外,也可以知道此时的汉武帝对于朝堂并没有办法完全掌控,他们与汉武帝的思想没有保持一致。

通过这次讨论汉武帝也就知道到底谁和自己一条心,哪些是朋友,哪些可以争取,这就是一场政治的博弈。最后,汉武帝同意和亲。同时也加深了他要彻底掌控朝堂的想法。

汉武帝一直没有消灭过想要打败匈奴的想法,在元光二年(即公元前133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向王恢,说可以趁着他做买卖的由头,假装将马邑献给单于。而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大汉则可以在马邑附近埋伏,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

王恢将此事告知汉武帝,又在朝堂上进行商议。御史大夫韩安国依然反对,觉得汉高祖刘邦当年都被围七日之久,而且胜负难料,不建议出兵。王恢也同样进行反驳,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但汉武帝肯定是想打的,而且这种机会非常难得,最终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建议。

弹幕“马邑之围可惜了”“太多人知道了,消息都泄露了,失败是难免的”“主要还是不严谨吧”“没办法,光有物资没有人,谁看了不怀疑,单于又不傻”

汉武帝就希望一次将匈奴给一锅端了,你们之前说大汉将领、士兵不了解匈奴地形,现在将他们引过来,在咱们自己的地方对付他们总没错吧,

于是汉武帝派遣30万精兵,并命令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王恢与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说他能斩杀马邑县令,将举城而降,匈奴同意了。

而且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自率领了10万大军前往。然而在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时,却发现沿途有牲畜,但是无人放牧,这就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

军臣单于俘虏了雁门尉史,从而了解了汉军的阴谋,直接撤退。然而在撤退过程中,王恢看见了匈奴的军队,但不敢硬碰硬,直接放跑了他们。马邑之围以失败告终,汉武帝第一次对匈奴的作战,消耗了己方大量的资源,却什么都没得到。

而且此事一出,汉朝与匈奴彻底撕破脸皮。

弹幕“连个雁门尉史都知道”】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看来大汉和匈奴要开战了”

马邑之围失败,总得有人为此事负责,你总不能让皇帝负责吧。于是汉武帝以王恢提出战争却临阵脱逃为由,将王恢下狱,准备判处死刑。然而王恢怕死,于是贿赂田蚡,通过王太后求情,不过也没什么用,最终还是被迫自杀谢罪了。

弹幕“不求请还好,求情你是不死也得死了。”“不求请你还是刘彻的人,可能还好良心发现保一保你,求情,那你是谁的人。”“还是认不清现实啊”“猪猪别急,你的好运气还没开始”】

汉朝刘启时期

刘彻“你们能不能别这么称呼”

【由于马邑之围,匈奴更加频繁地侵犯大汉的边境,而刘彻压根就不想和亲,不想对匈奴让步、一直在积蓄力量,想与匈奴打上一战。

而刘彻也是运气爆棚,抽中了两张“SSR”,卫青和霍去病。

首节 上一节 18/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