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面向古代的直播

面向古代的直播 第4节

众帝王们都震惊了,还可以这样,你这是多放心太子啊。这朱元璋的心未免也太大了,太子权力太大可不是什么好事。

众太子都羡慕哭了,这种爹他们怎么就遇不到,这种爹给他们多好。

大臣们也羡慕,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在上一个皇帝那干得好,但是不被下一位皇帝喜欢,也容易被贬。若是皇帝不喜欢太子,想要换太子,那朝堂不得争个你死我活,要是站错队,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像这种直接将班底都定好的,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照着走就行了。

【而且朱标也不负他爹的期望,成长成了一位优秀的太子,大臣们信服,弟弟们爱戴。没有意外他就可以顺利登基,为大明创造一个盛世。但是意外为什么叫意外,不就是毫无征兆吗?这要是不发生点意外,朱棣能登基】

洪武君臣“!!!”什么意外,不会都没登基吧!原来不是登基后死太子,后继者压不住藩王,而是压根没登基吗?

别这样,他们可招不住。

第7章 削藩

【由于朱元璋想迁都,所以让太子朱标去巡视,却在回京不久之后染病,在洪武二十五年(即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去世,谥号懿文太子】

朱元璋看到这里也受不了了,抱着朱标痛哭不已,他没有想到自己这般看重的长子竟然早逝。立马叫来太医,“给太子看看,身体可有宿疾,好好治病。”可不能出现像天幕说的那样,不然他如何能承受得了。

朱标:“父皇,这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必太过紧张”

朱元璋:“这如何能不紧张,你可不能讳疾忌医”

朱棣:“是啊,大哥,身体要紧”

【朱标去世了,那么太子就得再立,立谁呢?

古代实行的是立嫡立长,朱标死后,朱樉便是长子,如果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就是立朱樉为太子。但是朱樉这个人吧,那是作恶多端、荒唐无度,朱元璋怎么可能让他即位。

但是除了立嫡长子,也可以立嫡长孙,这个时候朱标的正妻常氏与嫡长子朱雄英也已经去世了,那么立谁好了?】

朱元璋今天受到的刺激实在太大了,听到最重视的长子早死,又得知皇长孙早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由于常氏去世,吕氏被扶正,所以他的儿子朱允炆也由庶子变成了嫡长子。并且由于朱允炆在朱标的葬礼上哭得最是伤心,而且平时朱允炆也是一个比较孝顺的孩子。于是朱元璋就把对长子的爱转移到了长孙身上,最后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最终登基为帝,史称建文帝】

大家都没想到居然是朱允炆当了皇帝。尤其是常遇春、蓝玉这群人,他们觉得朱允炆何德何能,不过是仗着陛下喜爱才能登基。

朱元璋听到这里,他也想到了这一点,允炆是吕氏的儿子,若是他将来登基,能否压得住蓝玉他们一群人,那自己为了让允炆的地位能够更加稳固会做什么。他看了一圈周围静立的大臣们,面上都看不出什么,不过他们心里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

【曾经朱元璋对朱允炆说过这样一句话“ 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也就是说朱元璋设立藩王,让各藩王抵御外族,可以令边疆安稳。但是朱允炆就给他回了一句“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也就是说外敌不安分可以让各位叔叔们抵御,那如果各个叔叔们不安分,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给朱元璋整蒙了,他也无话可说,于是问朱允炆打算怎么做,看看朱允炆的回答,还是挺好的,“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对此朱元璋也表示赞同】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觉得这个孙子说得挺好的。他如果不在了。他的孙子不知道能不能压制住他的叔叔们,如果他们有不臣之心,允炆按照他所说的削藩,完全没有问题。

朱元璋看着他的几个儿子,说“朕觉得允炆说得没错,你们要是有别的想法,肯定是要削藩。你们要是好好待在封地,不出幺蛾子,荣华富贵怎么也少不了。你说是吧,老四!”

朱棣:“是”

朱樉、朱棡倒是也知道未来会削藩,本来他们作为藩王的权力也小,能做什么,以为他们是老四吗,还造反。

【朱允炆即位后要是按照他说的做,那削藩其实挺容易的 。毕竟明朝的藩王权力很小,不像汉朝初期,汉朝初期的藩王那是有军权、铸币权的,权力很大。

而明朝为了避免出现藩王势力过大,已经将藩王势力压制得很小了。】

汉朝初期帝王“.......”都知道他们汉朝藩王势力大,他们能怎么办,又没办法一下解决,只能慢慢削。

【那么即位后得朱允炆是怎么做的呢?一顿骚操作,把自己拉下了帝位。真的,有脑子的皇帝都不会这么干啊!长点心吧!】

朱元璋、朱标、朱棣及总众藩王“他做了什么!”

明朝朱允炆时期

朱允炆“朕的做法怎么会得到天幕如此的评价,可是他四叔不是疯了吗,难道他是装的”

【咱就说,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份病逝于应天,然后七月份削藩大戏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朱元璋:“!!!”

【他那么多叔叔,削藩需要找一个人开始,确定一下削藩的顺序。当时齐泰认为应该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黄子澄则认为应先削实力弱的藩王,燕王朱棣应放在最后。朱允炆比较认同黄子澄的看看法,他们选择削周王,因为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兄弟,削了周王相当于断了燕王一臂。而且当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向建文帝告发父亲谋反,于是周王被废为庶人。

这时候其实还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都被举报造反了。但是还没有一年的时间,在建文元年(即1399年)四月,连续削了齐王、湘王、代王三位亲王。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其中湘王由于无法自正清白,不堪受辱,在府邸放火自焚,全府上下无一人幸免。

两个月后他又削了岷王,真的是一点都不给自己的叔叔留后路】

湘王朱柏:“父皇,这........这.......儿臣绝无异心,允炆怎么能......”

朱元璋也快气死了,这叫什么削藩,这不是逼着人造反吗?难怪老四怎么造反了,这不是没有别的路选了吗?

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看着天幕说着他们悲惨的结局,也在对着朱元璋哭泣。朱元璋虽然喜欢孙子,默认削藩,但不代表他能接受这个孙子把他儿子逼死,无故贬为庶人。而且他现在对这个孙子并没有太深的感情,看着他对自己儿子的做法,怎么能够接受。

【削完了这几个藩王,接下来就轮到燕王朱棣了。当时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在南京,如果以此作为人质,还能让朱棣不敢胡来。但是咱们的建文帝居然将他们放回了北平,想要借此麻痹朱棣。不是,你都已经削了四位藩王了,这个时候就算将人送回去,谁会信你,当人傻吗?】

朱元璋等人对天幕所说的已经麻木了,他倒要看看这个孙子还能干出什么来。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对建文帝的骚操作简直无语,你竟然想削藩,而且人几个儿子都在你手上,送上门的人质居然不要。

【 建文元年(即1399年),朱棣先装病,让建文帝放他的几个儿子回北平。后面为了避免怀疑又装疯,整个人疯疯癫癫的 ,甚至到现在都还有传言说朱棣在装疯期间吃过猪屎。】

朱樉、朱柏等人“咦,好恶心”

朱棣:“我没有”

【最后被发现了,于是只能起兵造反,毕竟不反你就得死。

但是你要起兵得有一个好借口,当初朱元璋为防止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于是朱棣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说朝堂中的齐泰、黄子澄是奸臣,他此举是为了讨伐他儿子,是为了清君侧,靖国难。从此开启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明朝朱元璋时期

虽然他的成法里是需要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但是朱允炆都这样逼迫了,老四肯定得反。就是这仗打了四年,百姓也肯定是苦不堪言。

不过听到这里朱元璋也很疑惑,老四作为藩王,本来就没有多少兵马,而且朱允炆既然削藩肯定也不会毫无准备。他倒是很好奇老四是怎么赢了,他这么想了,也这么问了。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问话,他也不知道啊。不过他倒是想到了一件事,“父皇,这天幕不是说朱允炆骚操作多吗?也许后面他还干了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呢?”

元璋:“.......”

第8章 奉天靖难

【由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强势削藩,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即1399年)七月于北平起兵。由于明朝藩王的权力较小,而且当时为了减少朱允炆的猜忌,所以朱棣开始起兵的时候只有八百兵,与朝廷所拥有的兵力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各个方面都被碾压。

不过由于北方地区的将领都是朱棣的旧部,所以北方那一块很快便投降了,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尽入朱棣手中。所以啊,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士兵、将领们都是听和他们同生共死的上司的,上司的命令大部分时候是大过了皇帝的命令的,所以古往今来军权都是非常重要的,功高盖主,被忌惮也是很正常的,结局如何还是得看皇帝如何,有军权之人的政治觉悟如何】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确实,韩信实在是不知收敛、自视甚高才会落得这么个结果”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是啊,如果周亚夫能够收敛,能够好好辅佐太子,朕也不会想办法弄死他”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和李健成听到这里不约而同地看向了他们的好儿子、好弟弟李世民。论军权,论功高盖主谁能比得过他。

李世民知道他父亲和大哥看向了他,朝堂上甚至没有几个人没看他。可是那又怎样,这些军功都是他自己一战一战打回来的,而且他父皇都能无视他大哥给他下毒害他,他也交过兵权,他们可不打算给他留活路。

【由于朝廷无将可用,当时朱允炆只能派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但是朱棣的军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人确实也不是他的对手。在八月十五那一天,燕军乘其不备,进行偷袭并成功了。然后燕军设计让其渡河,双方发生决战,耿炳文不敌,率军逃入真定城中,闭门固守。

耿炳文本身就是一个擅长守城的将领将领,他虽然逃入了真定城,但他也接收了此地。朱棣多次的进攻都无功而返,只能退回北平】

明朝朱元璋时期

君臣们听到无将可用的时候都心里咯噔了一下,尤其是武将。这更加坐实了他们之前的猜测,太子及其嫡长子去世后,他们这群人是不是都不在了。是自然去世,还是陛下为了让朱允炆安全继位将他们都解决了。可是,他们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了,他们难道还能反了吗?如今太子及皇长孙都健在,就算他们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权力以及威压,谁又能真的造反呢?

他们现在该做的应该是让他们和皇长孙朱雄英好好照顾身体,别让那个朱允炆登基,实在不行让燕王登基也行,至少不会比他们已知的结果差。

朱元璋看着他们,怎么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不过太子和皇长孙都还在,这皇位将来就是他们的,如果现在就想要依附老四,可别怪他不客气。

但为了朝堂的稳定,朱元璋还是向大臣们说明“太子仁慈宽厚,是继承大任者,定要好好保重身体,让太医每天都为太子和皇长孙诊断。至于天幕说的无将可用,现在都已经知道了,朕绝不会再让他出现,我大明王朝武将不可少。”

再又对着老四警告了一通,表示太子还在一日,他就是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其他人不要有非分之想。

朱元璋一套恩威并施拳打下来,也稳了这群大臣们的心。毕竟结果再坏也不会比天幕所说的结果坏。

而那些不稳定,想要向燕王靠拢的人,都被燕王朱棣告诉他老爹了。毕竟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他要敢有这心思,他爹杀是不会杀他,但变相地软禁起来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虽然知道了未来,但他大哥确实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太子,也疼爱他这个弟弟,不会因为这样而对他不满,并且他也无辜啊,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然后朱允炆就临阵换将了!】

朱元璋等人该想通的也都想通了,反正都知道最后是燕王赢了,所以再看天幕也都不震惊了。连皇帝陛下都表示就当看戏了,不要太过在意。

不过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这又再一次了解了这位建文帝的厉害了。咱陛下英勇了这么多年,怎么最终就调了这么个继承者。

【他换了谁呢?换了我们的战神李景隆】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李景隆,此人是谁,竟能被天幕称为战神”

李文忠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说的他儿子,不过名字倒挺像的,可是他儿子完全不了解如何用兵,怎么能配得上战神这一称号。莫不是他在这一方面是个天才?

李文忠不确定不敢说,倒是有与他相熟了人知道他这个儿子,于是禀告了朱元璋,不过也不敢保证,只说看着名字相像,但不敢确定到底是不是。

朱元璋看向李文忠道“若真是爱卿的儿子可得让朕看看,这可是我大明的战神”

李文忠连忙向朱元璋解释他儿子的情况,怀疑可能只是名字相同而已。

而此时在家中的李景隆非常兴奋,听着天幕叫他战神,这是对他具有高度的赞赏了,都能称神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看着天幕称李景隆为战神,李世民想着百官道“这李景隆能被称为战神,不知我大唐有没有得此称号者“

大臣们都表示,我贞观武将这么多,各个能力强,想来定会有此称号者。

至于天幕中稍微怪异的语气,导致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毕竟,他们还不知道还能这样子阴阳怪气。

而至于都有战神了朱允炆为什么还能输,当然是因为他又有骚操作了。有可能是没过多久又将李景隆给换下来了,或者是担心他权力太大,不放心,于是卸了他的军权,完全没有想到是由于李景隆不行。

【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

明朝君臣看向李文忠,看吧,果然没错,就是他儿子。李文忠听到这里也很高兴,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能得到如此的荣誉。太给他们老李家争脸了,看来是他对自己儿子偏见太深了,觉得他不成器,这般看来他是一个用军的天才啊。

【他是一个纨绔子弟,向来不知道如何用兵,缺乏谋略,容易骄傲,这样一个人如何能担起重任】

明朝君臣“!!!”天幕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

【建文元年(即1399年)八月,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通过收集耿炳文之前溃散的兵将以及朱允炆让他调动的兵马,一共有五十万。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的兵马,朱棣对于李景隆依然非常轻视,因为李景隆他是真的不会用兵啊!不该犯的错,他犯了个遍。他不修政令,上下离心,为人刚愎自用,自己本身有没有能力。军队还缺乏粮草的补给,郑村坝(今北京大兴东二十里)会战时大败,给燕军留了大量的军资。

后来白沟河又兵败,导致朝廷攻守形势逆转。而且他这样连续失败的情况也只是被召回朝中,在离开时还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致使南京失守。这样都没有得到朱允炆的处罚,简直不要太爱了】

秦朝

首节 上一节 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