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160节

郭安无奈问道:“殿下可知,倭国有多少百姓?”

朱棣回道:“咱曾听过,倭国好像有数百万百姓。”

郭安再问:“那殿下可知,每年来劫掠高丽与我大明的倭寇有多少人?”

“最多两三万人…嗯?”

朱棣察觉到不对劲,一脸惊诧的看向郭安。

“郭卿这是何意?”

郭安说道:“殿下,倭国要是真的贫瘠不堪,每年怎么会只有两三万倭寇劫掠我大明或是高丽?”

朱棣神色微动,“郭卿之意,那倭国并非我大明官员所想的那般贫瘠?”

“这是自然。”

郭安微微点头:“殿下,倭国相比我大明来说是有些贫瘠,但倭国相比我北平府来说,微臣便不敢保证了。”

朱棣一惊,“郭卿是说,那倭国竟比咱北平府还要富裕?可是,这怎么可能?”

一旁,邱福与李旺等人,也都满是不信。

这个时候的大明上下,所有人都只相信,大明地大物博,是整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

周边的高丽、倭国、真腊国、安南国这些小国都贫瘠不堪,哪怕是派兵前去征讨,都是费力不讨好,得不偿失。

郭安也知大明这些人的心思,也没过多解释。

“殿下恕罪,这些都是微臣推断而出,微臣也从未去过倭国。”

随即,话题一转,便继续说道:“当前最主要之事,还是抓紧制造燃烧弹,将胆敢在渤海觊觎我燕王府捕鱼船的那些倭寇都给烧成灰烬。”

朱棣深深看了郭安一眼,也没继续追问。

而是微微点头,“郭卿所言极是。”

随后,扭头看向陶逸平与杨廷二人,“你二位研制燃烧弹有功,可有何想要之物,咱便赏赐尔等。”

陶逸平与杨廷眼中闪过一丝惊诧,随即便连连摇头。

“多谢殿下厚爱,此燃烧弹配方为夫子提供,所有配料为殿下提供,在此之前还有一众匠师的研究试验,我二人能制作出燃烧弹来,只能算是出一分力而已。”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一分力也算功劳,既然尔等二人没有什么需求,那咱便按照规矩赏赐。

制作出燃烧弹,你二人当为首功,每人赏赐一百两银子。至于协助你二人的那些工匠们,每人赏十两银子。”

“多谢殿下!”

陶逸平与杨廷连忙感谢道。

“既然你二人入了咱燕王府,咱便绝对不会亏待尔等。只要尔等能再研制出更好的火器,或是如同透明玻璃、水泥那般利国利民的好物件,咱赏赐更为丰厚。”

朱棣再次说道。

陶逸平与杨廷连忙回道,“还请燕王殿下放心,我二人定不会辜负殿下厚爱。”

“嗯!”

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旁,郭安补充道:“此火药作坊内所有事物都是保密之物,你二人绝对不能向外透露出一丝一毫。”

“夫子放心,我二人日后都会待在作坊内研究新物件,绝不会向外透露。”

陶逸平与杨廷再次保证道。

郭安微微点头,“你二人心中有保密概念便可,尤其是燃烧弹配方。

此燃烧弹的威力有多大,你二人也当最为清楚。此配方一旦泄露出去,被贼人利用,那大明可是要出大乱的。”

听此,朱棣与邱福等人的神情都不由一肃。

至于陶逸平与杨廷二人,则是直接打了个寒颤,只有亲自制作出燃烧弹的他二人,才能明白,要是一旦燃烧弹配方泄露出去,那将会产生多大的危害。

“还请夫子与殿下放心,我二人回去之后,立即将所有关于燃烧弹的配方都烧毁掉……”

“此事不必告知咱,如何保密,尔等与殿下,或是邱福将军商议便可。”

……

回去的路上。

朱棣在马车内向郭安问道:“如何保密燃烧弹,不知郭卿可有何良策?”

郭安说道:“殿下,不论是要保密何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因此,在此事上,微臣不便参与。

不过,微臣觉得,此燃烧弹有些阴狠,还请殿下掌控在自己手中,切莫交给任何人。”

“嗯?”

朱棣一愣,半晌后缓缓点头。

“咱知道了!”

“殿下英明!”郭安回道。

朱棣则是皱眉思索,燃烧弹的威力他也见识到了,确实不能让任何人掌控此物。

而且……

嗯?

突然,朱棣两眼一张,怒瞪着对面正朝窗户外看个不停的郭安。

此燃烧弹的配方可是郭安所提供,对他来说,便存不存在保密之说……

这贼官!

……

第160章 大海上的大战

虽然朱棣对郭安那种懒散性格很是不满,但一想到王府内又多了一件利器,整个人心情便是大好。

回到王府,便迅速下令,让和忠给火药作坊一众工匠送去赏赐。

甚至于,就连看守火药作坊的邱福与一众护卫也都发了赏钱,虽然不多,但也让邱福等一众护卫满心欢喜,巡查起来更积极。

接着,朱棣想到郭安在马车上谏言的,要铺建从北平府城往上庄村铁冶所而去的水泥道路,便将郭安给召了过来。

却是没想到,郭安听完之后,直接是连连摇头。

朱棣疑惑道:“此事乃是郭卿所谏言,而宛平县与张家湾码头水泥道路也是郭卿所铺建,郭卿为何不愿铺建此道路?”

郭安轻轻一叹,“殿下,铺建道路小事尔,上次随微臣铺建道路的那些官吏都可行之。

殿下怎么能用这种小事来耽搁微臣研究呢?”

朱棣虎躯一震,紧紧盯着郭安,满眼期待:“郭卿之意,郭卿还能研制出更多的好物件来?”

郭安嘴角微翘,一脸自信道:“殿下恕罪,毫不夸大之说,微臣的思绪犹如黄河之水,根本耗不尽。”

“甚好!”

朱棣大喜,“铺建道路之事,便不需郭卿烦心,咱交给朱卿。”

郭安微微点头,“多谢殿下理解,不过朱长史也不一定懂铺建道路之事,殿下不妨直接交给工正所一众官吏,由他们铺建。

殿下时不时前去督查一番便可,防止有人弄虚作假,贪污钱粮便可。”

“善。”

朱棣微微点头,随后想起什么,话题一转,便再次问道:“郭卿所言建造工匠学堂之事,此事当由郭卿去开办吧。”

郭安又是缓缓摇头,“殿下,开设书院之事,微臣从未有过经验。

而那陶逸平与杨廷二人,可是陶万户的幼子与弟子,他们二人经验最为丰富,理应由他们肩负。”

闻言,朱棣不由一阵气急,“郭卿可是忘记了,郭卿给咱那些武将讲课之事?

那些武将对郭卿讲课评价可是十分之高,如今才过去半年,那些武将一个个都已经识得四五百个字。

如今,他们还经常在咱跟前念叨,想要郭卿闲暇之时,再去给他们讲讲课……”

郭安不由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殿下莫要再说了,微臣此生都不愿再去教人读书识字。”

朱棣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可惜了。”

郭安急忙说道:“殿下莫要如此,殿下请来的那些夫子才是真正有学识之人。”

说完,郭安便直接起身,向朱棣告退。

“还请殿下恕罪,微臣脑中突然冒出一个特好玩的物件,急需前去公房内静心思考,并将其绘制出来……微臣先行告退。”

说罢,郭安便急匆匆离去。

看着郭安的背影,朱棣一脸无奈。

不过,郭安确实没有欺瞒朱棣,他脑海中的想法确实不少。

只不过,并不是他突然想出来的而已。

到了第二日,郭安便亲自前往玻璃作坊,将两张图纸交给了玻璃作坊管事。

至于工匠学堂,朱棣也只能与朱复商议一番,并将工匠学堂交给陶逸平与杨廷两人负责。

听此,陶逸平与杨廷两人顿时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立即抛下手中的活,亲自挑选工匠与匠户子嗣,将北平府工匠学堂办成他们陶家那般。

好在,朱棣一声令下,燕王府内所有工匠与匠户子嗣皆可读书,但是每家只能出一人,除非特别优异者。

陶逸平与杨廷两人才消停了下来。

学堂地点,便在火药作坊之旁的玻璃作坊内。

朱棣还下令在火药作坊之旁,建造出一所新的学堂,至于学堂图纸布局,则是由郭安亲自绘制。

同时,关于燕王建造工匠学堂,教导工匠与匠户子嗣识字之事,又在北平府内引起轩然大波。

并快速向应天城传去。

很快,便是引起很多士绅大儒们的不满。

北平府内,很多士绅或是官员,都向朱棣谏言,将那学堂改为儒家学堂,工匠子嗣岂配入学堂识字?

首节 上一节 160/5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