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440节

“啧,你这厮怎的也跟着那道衍和尚学会神神叨叨了,好不利索……”

……

几日后。

终于有消息从京师传来。

“启禀殿下,前几日突然有官员状告主考官刘三吾,副主考官白信蹈等人,曾暗中嘱咐前去调查此次科举舞弊案的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官员,故意将我北方士子之中的陋卷,呈献给陛下!”

朱棣大怒:“什么?刘三吾、白信蹈这几个贼官好大的胆子!”

郭安则是眼孔一缩,问道:“可有证据?”

那人神情一怔,不过还是连忙禀报道:“启禀郭长史,好像有证据,但又好像没有提及证据!”

郭安微微点头,“之后呢?”

那人连忙再次禀报道:“陛下查明真相之后,突然下诏,斥责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蹈信等人为蓝玉余党!”

“蓝玉余党?”

朱棣与郭安两人,顿时脸色大变。

涉及蓝玉这种大案,必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那人再次继续说:“翰林学士刘三吾被发配西北,王府纪善白信蹈与侍读张信、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则是被陛下凌迟处死。

其余涉及此案的官员,皆是被发配流放!

只有侍讲戴彝、尹昌隆二人,因没有与刘三吾等人同流合污,且在复试之上,公正严明,被陛下免罪!”

朱棣冷哼道:“哼,南方士林之中,还算有几个良善之人!”

郭安则是听的心中一颤,那那么多官员,虽然罪有应得,但说凌迟处死,便凌迟。

凭空,便让郭安鼻孔闻到一股血腥味。

京师那位老杀神,现在还能杀人啊!

不过,朱棣却是听的津津有味。

随后,再次询问了一番之后。

朱棣让马和将那人带下去,赏赐了五十两银子。

几日后。

京师的消息,便传到北平府。

北平府内,所有士绅与读书人,都是满脸大喜,纷纷叫好。

同时。

朱棣又听到一个消息。

东宫皇太孙好像被朱元璋给训斥了。

原因则是,东宫涉及到此案。

朱棣又是满脸大喜。

现在,随着皇太孙朱允炆一直在打压燕王府,朱棣对朱允炆的不满,已经不加以掩饰。

也不怕,朱元璋在燕王府的眼线,将此事告知上去。

而在京师。

皇太孙朱允炆确实被朱元璋给训斥了一番。

因为,授意张信的人,其实是皇太孙朱允炆。

东宫一间大殿内。

伴读黄子澄满脸感激的对着朱允炆行礼,同时满脸后怕道:“此次多亏太孙殿下相救,要不然微臣也必然要与那张信一般,被凌迟处死!”

……

第369章 北平府士绅再次投效

朱允炆嘴角上扬,一脸正色的说道:“黄先生切莫这般说,在整个大明,黄先生才是对孤最忠心的臣子,如若孤连黄先生都护不住,谈何让别的官员效忠孤!”

“太孙殿下如此爱护臣下,朝堂上下有目共睹!”

黄子澄一脸兴奋道:“日后,如微臣这般忠于殿下之人,将会更多!”

朱允炆一脸喜色的点了点头,随即想起什么,看着黄子澄,眼中满是期待。

“黄先生,此次皇爷爷居然只是责骂了孤一番!如此说来,孤可否再做一些举动?”

听此,黄子澄顿时一惊,急忙劝道。

“太孙殿下,我等刚刚被陛下饶恕,万万不可再惹怒陛下!”

“黄先生所言有理!”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不过目光闪烁,内心却不是这般想。

他这次壮着胆子,顶着朱元璋的责骂,救下伴读黄子澄之后,心中宛若打开一个魔盒。

是啊,他才是大明储君。

而他那位皇爷爷,好像时日不多。

只要他不做一些大逆不道之事,皇爷爷最多像是今日这般,斥骂他几句。

甚至,连责打他都舍不得。

不过,他这种心理,并没告知黄子澄。

到了六月。

大明皇帝朱元璋,因科举舞弊一事,亲自在奉天殿内策问。

随后,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

同时,还另外录取五十八个北方读书人,为一甲进士。

又被称为夏榜,也做北榜!

南方士林得不偿失,不仅损失了十数个南方籍贯的官员,而且还让北方士林,直接多了六十一个进士。

……

燕王府再一次热闹起来。

一众北平府的各大士绅,在得知朱元璋另立夏榜之后,便再次齐刷刷的聚在北平府,向朱元璋表示感谢。

那夏榜之中的六十一个进士,其中便是有十六人,就是他们北平府籍贯的士子。

“此次,多亏了燕王殿下,要不然,我等北方士子就真的被那些南方士林,给狠狠的欺辱了!”

“是极,是极!”

“这次,我北方士子直接出来六十一个进士,还让那些南方籍贯官吏直接死了数十个,真是大快人心!”

“偷鸡不成蚀把米,那群奸邪小人……”

说着,说着,这些士绅们,便又忍不住开始骂起那些南方士林来。

朱棣连连摆手,丝毫不居功。

“此事,咱并未出多大力气,全是那些北方士子在京师上下奔走,自我伸冤,再加上朝中那些北方籍贯官员们,给他们上奏喊冤的结果!”

一个士绅连忙道:“殿下此言差异,如若没有殿下给陛下上奏……”

“行了!”

朱棣直接大声道:“如若咱不是在北平府,那便没有人会这般刻意针对那些北方士子!”

听此,一众士绅脸色都不由微变。

他们自是知道,朱棣所指的是何人!

又一个胖乎乎的士绅急忙说道:“如若没有燕王殿下,我等北平府便不会有书院存在,也不会有那么多大儒与典籍教导我等北方学子。

恐怕,我北方士子更是不堪……”

这话一出,一众士绅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不论如何,燕王殿下都是我等北方士子的恩人!”

说着,一个士绅直接说出来意。

“殿下,我等发现,只有燕王殿下才会善待我等北方读书人,不知殿下府上可还缺少官吏?”

顿时,所有士绅,都眼巴巴的看向朱棣。

“殿下,我等家中那些被陛下录为进士的不孝子,不敢辜负圣恩。

但是,我等家中还有很多有着真才实学的子弟。”

“是啊,殿下,我等家中的那些子弟,虽然在科举写文之上,没有多大的才华。

但是,他们现在一个个对于水利、匠造、耕种这些农事,也都十分了解。”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嗯?你们这些士绅家中的子弟,也都肯弯下腰,去关注这些农事了?”

听此,一旁的郭安不由两眼一亮,这些北平府的士绅们也这般开卷了?

那些士绅不由满脸讪笑。

“殿下说笑了,家中那些逆子既然不能写好文章,那便去研究水利、匠造与耕种这些关乎万千百姓之事。

如此,他们才可为殿下效力。”

“要不是那些逆子实在是吃不了什么苦楚,我等还想让那些小子,去从军呢!”

听到从军,朱棣不由精神一震。。

随即,便嗤笑的微微摇头。

让这些往日高傲于王公贵族的士绅家中子弟,去研究那些水利、匠造、耕种之事,已经算是开窍了。

至于从军,那便是太为难他们了。

不过,他现在的燕王府,还真是太缺这些读书人了,而且还是懂水利、匠造与耕种的士绅子弟。

首节 上一节 440/5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