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113节
“李信如何?”
嬴政这段时间显然也是思虑过这个问题,于是给出了一个人选。
听到嬴政给出的人选,苏玄由衷无语了起来。
该怎么说呢?
嬴政用人的能力是有的,可惜识人的能力着实不怎么样。
赵高、李斯这两个还好一点,历史上等到他驾崩之后,才开始显露野心。而樊於期、昌平君、李信,则是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各自显露出了问题。
樊於期,完全就是反骨上长了个人。
他曾是吕不韦门客,受吕不韦重用,担任秦国将军,结果呢,却因为憎恨吕不韦吕不韦纳妾盗国一事,鼓吹成蟜作乱,眼看成蟜叛乱不成,又果断出卖了成蟜,借助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得以摆脱罪名。
成蟜伏诛之后,他又继续在吕不韦麾下做事,等到吕不韦倒台,又投效了嬴政,一度受到嬴政重用。
若没有苏玄点出他有问题,他将会承嬴政之命,起兵攻赵,而后被赵将李牧所败,十万秦军,全军覆灭,李牧也会收获到对秦国的最大胜利,战败之后,樊於期不仅没有任何的惭愧之意,相反,还畏罪潜逃,跑到了燕国饰。
等到嬴政诛杀了他满门之后,他不仅不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还认为秦王不仁,遂襄助燕丹,行刺杀一事。
在他的一生之中,唯有最后自刎一事,可以说是有几分风骨,其余的事,实(诺钱赵)在是令人鄙夷。
除去樊於期之外,昌平君熊启,和秦王关系莫逆,却在紧要关头给了嬴政一记背刺,使得李信伐楚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也辜负了嬴政的信任。
相较而言,李信虽然也有着种种缺点,但他却从未想过背叛,就算伐楚失败,那也是因为中了他人的诡计。
眼下嬴政给出的人选,总得来说,比樊於期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但苏玄想了想,还是否决了嬴政的提议,主要是因为昌平君熊启这时候就生出了异心,鬼知道让李信伐赵,他是否会在其中整什么幺蛾子。
“` 」我建议,让王翦将军领兵伐赵!”
苏玄的回复很简单,问就是王翦,谁叫王翦比较稳,从不打无把握的仗呢?他也是秦国诸多将领之中最不会出问题的一个
第一百八十四章 暗谋李牧
秦王政十年,就这样缓缓的过去了。
转眼之间,就来到了秦王政十一年。
过去的一年,对于韩国旧地的人而言,是新奇的一年,他们以秦国人的身份,过上了一整年,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努力的忘记韩国,适应秦国的一切。
律法、规矩乃至文字,都需要他们去重新学习,有人苦不堪言,对故国心怀念想,而对于底层的民众而言,这一年,却是前所未有的幸福年,在韩国还在的时候,无论是丰年还是凶年,他们都需要上缴极重的赋税,上层的官老爷,才懒得理会他们的死活。
秦国则不然,不仅在他们遭受灾情的时候,主动出手,拯救他们,尤其是去年,秦国更是推广新式农具,秦国的官吏主动指导他们播种,使得他们收获了一次大丰收。
更重要的是,秦国免去了他们几年的赋税。
这意味着,这些收获的粮食,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韩国故地的人,慢慢接受起了秦国。
而对于剩余的山东五国来说,这一年,也是倍感煎熬的一年。
因为秦国一战灭韩,使得山东五国,嗯,应该说是赵魏楚三国,这三国对秦国百般戒备了起来,生怕秦国对他们动兵。
燕国和齐国的话,一来,未曾和秦国接壤,二来,一者将太子送到秦国为质,987一者历来和秦国交好,唯秦国马首是瞻,齐王更是亲自来秦国拜会了一番。
就算秦国想要对他们出手,在没有覆灭其余几个国家,打通道路之前,也是难以直接攻打到他们的国境的。
不过到头来,赵、魏、楚三国,却是白紧张了一番。
秦国并没有对他们动兵。
但这一切,在秦王政十一年开春之后,就被打破了。
嬴政以王翦为将,李信为副将,领兵悍然攻赵!
最终,嬴政还是采纳了苏玄的建议,没有让李信为主将攻赵。
虽说他很想培养一番青年将领,但在意识到秦国水深,加之赵国有李牧为将,李信是很难从李牧的手中讨到便宜的,为了稳重起见,还是让王翦来担任将军。
王翦算是秦国老将了,论及资历,虽然比去年去世的王齮等人小上一些,但在王齮死后,已经是军中资历最老的将军了,他打仗向来稳重,让他领兵攻赵,嬴政很是放心。
当然,李信虽不可谓主将,但当做副将,跟随着王翦一道磨砺一番,也是可以的。
像当初的王齮,就是武(aied)安君白起的副将,李信跟随着王翦这等老将一道磨砺,不说他日可以成为武安君白起,能够积攒经验,成为下一个王齮也是可以的。
王翦确实是经验老道的将领,他统率秦军攻赵,虽然行军的速度算不上快,但却当得上一个稳扎稳打,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战,并非是灭赵之战,只是去年秦国大丰收,仓库里的余粮太多了,需要找个地方消耗一些,同时,借助征伐赵国,来磨砺一番秦国的士卒,算是一种变相的练兵。
虽然行军速度不快,但王翦确实是连战连捷,他先攻克了平阳,后取武城,又斩杀了赵将扈辄,斩杀了五万赵军,直到东出上党,攻至太行附近之时,秦军,终于是遭遇到了阻碍。
因为赵国起用了李牧。
李牧以太行为天险,据山为城,虽然知道赵国军队无法力敌秦国大军,但借助山城之势,却是硬生生的将秦军给挡住了。
或许,倾尽秦国之力,在王翦的统率之下,依旧是可以攻破太行山城,全歼李牧大军,但那样一来,秦国也会损伤惨重。
这种冒险的事,如果是李信这等年轻人,或许会去做。
但王翦,却不会去做的。
于是乎,在眼见无法攻破李牧的防御之后,他果断的选择了退兵。
饶是如此,这一战,秦国依旧是取得了极大的优势。
当军报传至咸阳的时候,诸多秦人纷纷激动不已。
章台宫之中,嬴政虽然也很激动,但却在努力的克制着自己。
虽然对赵国的战争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毕竟不是覆灭赵国,而且,此次李牧挡住了王翦的进攻,也间接说明了,李牧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赵国何德何能,能够拥有如此多的名将!”
嬴政忍不住的感叹了起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赵国的名将就层出不穷了起来,以前有廉颇等人,现在又横空出世了一个李牧。
本以为李牧在雁门郡大败匈奴联军,是匈奴无能,眼下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这等将才,若是能够为寡人所用就好了!”
感叹过后,嬴政又说出了自己内心之所想。
“其实,倒是有可能让李牧为王上所用!”苏玄开口,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先生有何高见?”嬴政连忙问道。
此次伐赵之战,能够收获胜利,还得幸亏苏玄事先说出了樊於期的问题,若是以樊於期或者李牧为主将,他们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占得一些便宜,但遇到李牧之后,绝对是讨不到好,还有可能遭遇一场大败。
王翦的能力,他很清楚,连王翦都无法攻破李牧的防守,选择了退兵,意味着,若是急功冒进,可能会担着很大的风险。
王翦能够看出这一点,樊於期和李信,却未必可以。
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在取得大胜的前提下见好收好的。
“我听说赵王病重垂死!”
当今赵王,还不是赵王迁,而是他的父亲赵悼襄王。
“先生想说些什么?”
苏玄道:“赵国原太子乃是赵嘉,但赵王宠幸倡女,倡姬得宠于赵王,阴谋设计构陷赵嘉犯罪,使其被废除太子之位。赵王于是另立倡姬为王后,她的儿子赵迁也得以成为太子,眼下赵王病重垂死,想必要不了多久,赵迁就可继位为王。”
“赵迁此人向来以品行不端闻名于赵国,他继位为赵王,对我们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啊!”
嬴政愣了愣,嘴角也是勾勒起了一丝笑容,“确实是好事!”
虽然秦国国力强于山东几国,但若是山东几国再出现几位昏聩无能之君,那对秦国而言,就更好了。
苏玄继续道:“李牧当初就曾以倡姬出身不正、扰乱宗族血脉能导致社稷倾覆为由劝说赵王不要纳其为姬妾,结果赵王却并没有听从李牧的建议。”
“赵王或许能够因为李牧的才能,容许李牧说出这样的话,但倡姬的儿子,我们的下一任赵王,就不一定了!”
嬴政眸光闪烁,知道该如何收服李牧为己用了。
一个堪称阳谋的计策,反间计!
此计虽然很容易被人给看穿,但有些时候,却是很有用。
赵迁和李牧有旧怨,倒是可以利用一番
第一百八十五章 赵国风云
就在苏玄和嬴政这番闲谈结束没多久。
赵国邯郸,本就病重垂死的赵王,因为和秦国战事的失利,直接一命呜呼。
赵王死后,太子赵迁作为新王,虽未正式继位,但已经如当初的韩国太子一般,以王的身份处理起了国事。
也是在此时,赵国之内,流言四起。
当年赵王迎娶倡姬之时,李牧所说的那些话,不知道被谁又给翻了出来,在民间四下传播,除去了这些话之外,甚至还有人言称,这次赵王病逝,也和李牧有关。
先王不计较李牧当初所说的那些话,甚至还重用李牧,结果李牧却罔顾王恩,此番不仅没能够击败秦军,将那些被秦国所掠夺而来的城池给抢回来,甚至于,秦国会退兵,也和李牧没有任何的关系。
先王,是被李牧之无能,给活活气死的啊!
这句话,就有些其心可诛了。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这是有人在散布谣言~,离间李牧和新王。
但对于新王赵迁来说,他却-偏偏吃这么一套。
在谣言传开之后,赵迁就被他的母后,如今,应该称之为太-后叫到了宫中。
“你母后我已经没有颜面再活下去了!”
见到赵迁之后,倡姬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赵迁面色顿时大变,“母后何出此言?”
倡姬容貌妩媚,哪怕已经是中年人了,依旧有着一抹独特的韵味,这也是当初赵王会不顾群臣劝阻,也要执意迎娶她的缘故。
若她是一个倡女也就罢了,当初的李牧还不至于容不下一个倡女,说出那样的话。
关键是,在此之前,她还嫁了人,嫁给了赵王宗族,可惜的是,嫁给赵王宗族之后没多久,她丈夫就死了,而后她一人寡居,被赵王给看上了,赵王以其貌美,便执意娶之。
一女二嫁算不得什么,但一女先后嫁给同宗之人,就大有问题了。
尤其是,她所嫁的还是王族宗室之人,赵王迎娶这样这样一个女人,对于赵国的颜面,可谓是大损。
某种程度上讲,李牧也是为了赵国着想。
上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下一篇:大秦开局策反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