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84节
准确的说,是这世上,是否真的有长生不老。
在嬴政看来,苏玄手段高妙,乃是真正的得道之士,世上是否有长生,他应该再清楚不过。
苏玄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答复秦王。”
“这样啊!”
嬴政神情平静,看不出失望之意。
苏玄又道:“不过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或许可以回答秦王这个问题。”
嬴政讶然的看了一眼苏玄,没有想到苏玄会说出这样的话。
苏玄也没有过多去解释。
地煞道术七十二,天罡道法三十六,其中,不说天罡三十六法这些大神通,若是地煞术修炼到极致,足以一窥长生之道。
可惜的是,眼下的苏玄,并未修炼到那种境界,因为未曾达到,故而,也无法回答嬴政这个问题。
0 ········求鲜花···· ···
没有过度穷究长生不老的事,还是那句话,眼下的嬴政年轻力壮,暂时还不需要那种东西。
“若非苏先生告知,我还真不知道阴阳家竟然有着这等野心。”
放眼天下,阴阳家名头虽然也很大,但终究是不及道家、儒家、墨家等派,唯一值得称道也仅仅是神秘而已。
可如果按照苏玄所言,他们先是在其陷入困境之时主动相助,获得他的好感,而后,在在他的权势达到顶峰之时,以长生不老药为说辞,他显然会有所意动,而是以秦国之力,来全力帮助阴阳家收集苍龙七宿。
阴阳家明面上是为他办事,但暗中,却是借此来达成自己的野心,完成自己的目的。
不过,那也是以往了。
嬴政虽然因为苏玄的话,对阴阳家生出了一些看法,却也没有忘记苏玄早先所说的那句话,阴阳家,已经为苏玄所掌了。
原本嬴政是不准备问这个问题的,但现在,他还是问了出来,“苏先生究竟是怎么将阴阳家收为己用的?”
苏玄平静道:“阴阳家以强者为尊,想要收服阴阳家,并不难,我将他们的掌教给击败了,自然就成为了他们新任掌教!”
“竟是如此?!”
嬴政没有想到阴阳家还有这种传统。
他又道:“不过,先生就算成为了阴阳家掌教,想要让那些阴阳家之人听从你的命令,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此事慢慢来便是,统率一个阴阳家,总比秦王统率秦国要简单不少。”
嬴政点头,这句话倒是说得没错。
闲聊完毕之后,嬴政方才说起了此番的正事。
“在新郑的时候,先生曾于寡人面前,纵论了一番天下形势,今日,寡人邀先生来此,正是准备再论一论天下!”
新郑那会儿,他尚未正式亲政,虽有野心,但却难以实现。
如今,他正式亲政,大权在握,可以着手实现心底之野心了乞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再论天下
章台宫中,虽是白天,然宫廷深邃幽暗,依旧是点着昼夜不熄的灯火,灯火摇曳之间。
嬴政低沉的声音响起,“当日在新郑,先生曾为寡人分析了一番天下的形势,道出了我秦国之优势,眼下,郑国渠将成,关中之地,将会凭空多出万顷良田,今年因为播种的时节已经过去,所以,最早后年,差不多就可以开始灭国之战了!”
对于郑国渠,嬴政原本并不是很放在心上。
虽说是一个在他继位之初,就开始动工修炼的大工程,但那时候,主导此工程的乃是吕不韦,虽然嬴政也同意了,却也仅仅是走个过场而已,那时候他又未曾亲政,这项水利工程和他的关系并不大,在其后,更是查出了郑国渠乃是han国所施展的““八八零”疲秦计”,此工程一度停了下来,虽然因为郑国的一番话,继续进行了下去,但嬴政,也没有将它太过放在心上。
直到新郑一役,在苏玄的口中,他得知了郑国渠的战略价值。
在斗倒吕不韦,正式执掌国政后,他第一时间,就派人去将郑国渠的详细资料给他送了过来,亲自研究了一番郑国渠,嬴政意识到,苏玄真的没有说谎,郑国渠若成,其战略价值,确实是不同寻常。
秦国虽然拥有着蜀中这等粮仓,但单靠蜀中之地的粮食,依旧还是不足以支撑秦国进行灭国之战,若关中也变成一个不逊色于蜀中的巨大粮仓,有这两大粮仓支撑,秦国覆灭他国,粮草这一方面,是不用担心了。
而更让他激动的是,郑国渠已经差不多完工了,今天,就可以完工,年底差不多就可以投入使用。
等到明天春天完成播种,若年景还行,秋天的时候,将会是一个大丰收的时节,所以,最早后年,就可以尝试性的进行灭国之战。
看起来,等到后年,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但要知道,这是灭国之战。
自春秋战国至今,虽然也有很多的国家被强国给鲸吞,但自从七国并立以来,这七个大国相争的局势,就维持了很多年,从未有人打破过这一局面。
同时,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他们也进行了数次联合。
秦国一旦掀起灭国之战,在覆灭任何一国之后,都会使得秦国成为其余几个国家的众矢之的,灭国的危机,将会迫使那几个国家联合起来。
所以,必须得多做一些准备才行。
“秦王既然已经做好了打算,那么,可曾想过,以何等名义去覆灭六国?”苏玄向着嬴政淡淡问道。
“此事还有说法?”嬴政向着苏玄请教了起来。
苏玄淡淡道:“自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大国鲸吞小国,占据其土地、子民,数百年间,不知道多少小国为之覆灭,所以,我是想知道,秦国覆灭六国,是否也是准备这么做?”
“此事难道不妥吗?”嬴政眉头微微挑起。
“倒不是说不妥,而是秦王若想要统一天下,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国家,那么,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
“灭国之战,并非是为了占据他国之土地,掠夺其子民,而是将属于六国土地、子民,全部化为秦国所有,等到六国覆灭之后,将不再有六国之人,有的,只有秦国子民!”
“在灭国之战进行之前,秦王必须得明白这一点,若是不明白这一点,等到六国覆灭之后,依旧将六国子民视为六国之余孽,优待秦人,苛刻六国之人,将他们区别对待,长此以往,难免会使得他们心生怨憎之意……这并不利于统一之后,秦国的稳定。”
“甚至于,若秦国陷入危机,他们随时可能在某些野心家的号召之下,揭竿而起,复辟六国!”
嬴政下意识的就想说‘他们岂敢?’
但话到嘴边,又顿住了。
眼下毕竟还未进行灭国之战,不过苏玄的这番话,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他想要建立的乃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非如春秋战国之世,只是单纯的掠夺他国城池、子民,以他国来供养己国。
若天下统一,则再无六国,那个时候,如果再区别对待秦人和六国遗民,反倒是等同于告诉他们,六国还未覆灭,难免会让他们生出反抗之心0
哪怕嬴政自认,就算彼时有野心者想要反抗秦国,复辟六国,他也可以轻易的将其镇压。
但这终究算是一处隐患。
“先生放心,等到覆灭六国之后,六国之人,皆是我大秦之子民,寡人自会一视同仁,当然,如果六国之人不遵守我秦国之律法,寡人也不会轻饶!”
听到这话,苏玄其实还想说上几句。
比如,六国之法松散,而秦法苛刻,想要六国之人遵守秦国的法律,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难受的事情,长此以往,恐怕也会滋生他们的不满之心。
但这种话,眼下却有些不合时宜。
毕竟,秦国之所以能够覆灭六国,正是因为秦法严苛,这也不准做,那也不准做,等若是将全民都训练成了各司其职的士卒,将整个秦国变成了战争机器。
真要变法,也得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而非现在。
不过,有一番话倒是现在就可以说。
苏玄又道:“真要消除六国之人的仇恨之心,又何须等到覆灭六国之后,其实,现在就可以。”
“此言何解?”嬴政等待着苏玄的回答。
“秦若灭六国,影响最大的,其实是那些上层的贵族之流43,他们生活豪奢,享受惯了,秦国灭了六国,他们将会失去眼下所拥有的一切,故而,对秦国心生怨恨之心,无时无刻的都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其次受到影响的,则是那些普通的民众,原本生活本就艰难,而战争的兴起,使得他们家破人亡,变得更加艰难了,当有朝一日,他们活不下去之后,在那些上层贵族的号召之下,为了一线活路,会选择和秦国对抗到底。”
苏玄先分析了一番战争之时,受到最大影响的两个群体。
又继续道:“上层的那些贵族,我们可以不予理会,但下层的这些民众,我们却可以争取一番,使得他们活得没有那么艰难。”
“若真有活路,谁又愿意去造反呢?”
第一百三十二章 伐无道,诛不仁,济苍生!
“对于最底层的民众来说,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活下去。”
“但同样的,若有朝一日,谁不想让他活下去,他们也会舍弃一切,同断绝他们生路的人同归于尽,正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帝王拖下马!”
嬴政听着苏玄的话,不由暗自感叹,苏先生着实是一个妙人,总能够在他的口中听到一些妙言妙语,有的话,玄妙至极,有的话,看似是世俗俚语,但却颇有道理。
一如眼下这句一般。
短短一句话,就将那些最底层民众在面对绝境之后的想法给道了出来。
或许,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都是胆小畏事的愚民,但就算是愚民,也总归是有些胆大的。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嬴政突08兀的想起了一句《荀子-王制篇》中的话,这句话,所道出的道理,和苏玄眼前所说的这番话,是何等的相似。
当年荀子曾经造访过秦国,但却因为某些缘故,未曾待在秦国,而今,居于齐国境内,在那边教学。
李斯和韩非,就是出自荀子的门下。
莫名的,嬴政突兀想要见一见这位儒家的当代圣贤,向对方讨教一番。
感慨了一番之后,嬴政神情又变得认真起来,向着苏玄问道:“苏先生,你还没有说,寡人该如何争取那些六国的底层民众?”
“答案,其实很简单!”
苏玄淡淡道,“秦灭六国之后,显然是不可能让那些六国贵族,继续过那等豪奢生活,但我们却可以让那些六国底层民众,过得比现在更好。”
苏玄语气一转,又道出了另一件事,“当日在紫兰轩之中,我曾给秦王分析了一番天下的局势,道出了秦国的优势,也道出了六国的劣势。”
“六国等贵族豪强,只知一味养士,士要求优裕的生活,却看不起劳动食力。他们投奔富贵人门下,不仅得衣食,而且得好衣食,得车马,得养活全家。他们不做工而得食。孟子虽说过,有学问的人是应该受养的,但并非是所有所有人都拥有孟子那等才学,而在山东六国呢?似乎所有的士人都是这么想的。”
“因为不想劳作,为了投机取巧,享受豪奢的生活,士人们可以通过投效某位主君,获得这一切,殊不知,他们在享受之余,最终是将诸多苦痛转嫁给了最底层的民众,底层民众,需要为他们的享受来承担后果。”
“秦国则不然,秦国子民只有多斩敌首,才能得到爵赏。不像山东各国,说空话,当食客,有侥幸的途径。”
当日紫兰轩的时候,苏玄就给嬴政讲述了一番秦国和六国之间的优劣之处,眼下又详细的说了一番,嬴政忍不住感叹道:“想不到,养士之风,竟然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他又不禁想到了那位被其罢免了相位的吕不韦,吕不韦在巅峰之时,效仿山东六国的四公子之流,也养了不少门客,如今想来,大多数都是些于国无益之人。
不过,因为吕不韦比起历史上早早的就被罢免了相位,嬴政和吕不韦的冲突,也未曾达到历史上那种程度,所以,嬴政虽然有此感慨,却没有生出逐客之心。
所以李斯的那篇《谏逐客书》只能够胎死腹中。
“战争的破坏、粮食的征发、贵族的奢侈、游士的供养,这种巨大的耗费,尽皆需要人民尤其是农民来负担。”
上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下一篇:大秦开局策反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