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60节

  虽然以朱常洵的年纪,现在出阁早了一些,但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么,而且天子与藩王的教育是不同的,皇三子也一起出阁读书,那就又绝了群臣一个不可行的理由。

  同时封王,则是让大家慢慢地适应两人身份平等,这样等到册封之时,也不会因为反差太大而引起强烈的反对与不满。

  而且在之前,群臣的气焰已经被打压下去七八分。要是以往这么提出,那肯定是朝野汹涌的坚决不同意,非要将皇长子立储的,但是现在他们刚刚被申时行和严晨昊“救赎”,还处于“留职察看”的阶段,除非是万历真的要册立皇三子这样的大事件,不然是不敢乱来的,生怕自己真就丢了官位。

  二王并封,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万历皇帝在脑子里回想了一遍流程,越想,越觉得可行,于是他微微点头,赞许道:

  “爱卿之言甚好,甚好!便依你之计!”

第246章 封王 出阁读书与日本

  第二天,二王并封的旨意传到了内阁。

  内阁诸臣自然也是看穿了皇帝的意图,他们其实有权力将这旨意封驳回去。

  但是正如严晨昊所预料的那样,刚刚经历过那风波的他们,并不想再多生事端了,也不想与皇帝真正撕破脸皮。

  申时行拢着手,老神在在地品着茶,一副根本不在意的样子。

  而许国和王锡爵对视一眼,最后也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

  后来的事情,就留给后人来解决吧!

  他们也表示了赞同,而赵志皋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意见。

  这封旨意就这么从内阁下发。

  当然还是在群臣之中引起了一阵波澜,好在正如严晨昊所预料的那样,如今群臣因为前些日子的挫败,已经没有那么的同仇敌忾了,很多重臣现在谨言慎行,根本不敢冒头。

  虽然依然有不少人上疏反对,但是远没有之前百臣请辞那般的气势,根本没有什么压迫感。

  于是万历直接无视了那些奏疏。

  二王并封,就此成为定局。

  在恢弘的武英殿之中,万历皇帝宣布了敕令,正式封朱常洛为荣王,朱常洵为福王。

  同时他还下达了两王同时出阁读书的旨意,并安排了二者的讲师。

  朱常洛的讲师,是从翰林院随意选择的一个年轻人,而朱常洵的讲师,正是严晨昊——这当然是郑贵妃向万历吹的枕头风。

  因为目前朝廷里大多数的官员都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郑贵妃自然不放心这些人来教导自己的儿子,而申时行堂堂首辅,也是不可能去当福王的老师的,而严晨昊却是符合要求。

  对于严晨昊,郑贵妃是一万个放心的。

  而严晨昊本人对于这次任免,也持赞成的态度。

  虽然他表面上的官职是降了,但是实际上,他的前途却是更加的不可限量。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那么他将一举升格为帝师,甚至……和自己的那位先祖一样。

  于是刚刚升官的严晨昊,就又换了个位置。

  封王典礼,就这样结束了。

  四岁的朱常洵,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依然遵从母亲的话语,拘谨而认真地站在台上,努力不去看站在皇帝身后,那眼含热泪的母亲。

  昂首挺胸的样子,令许多朝臣侧目。

  八岁的朱常洛,却已经有些懂事,他的眼眸中有着不甘与难过,但是随即便被畏惧与怯懦所代替。

  他的嘴唇嗫嚅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严晨昊在下方看着这一切,感受着两人的区别,嘴角不由地划过一丝笑容。

  “二王并封,皇子出阁读书……种子已经埋下了。”

  “陛下,接下来,我们就慢慢等吧,等它发芽……”

  “这一切,需要时间……”

  ……

  日本。

  一片樱花林中。

  粉色的樱花在风中飘散,显得是那么唯美。

  可是身处樱花林中心的人们,却只感觉到了那紧张的气氛。

  两队人马正分列两旁,中间是一栋木屋,双方的重要人物正在其中谈判。

  虽然护卫们手中的火枪都朝向天上,而长刀也都在鞘中,但是从他们那牢牢握住刀柄、死死盯着对面的姿态来看,他们对对方并不信任。

  好在很快,屋内很快便传来了爽朗的笑声,丰臣秀吉与当代吕宋总督府总督严世仪并肩走出,两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条约。

  这是互不侵犯的条约,吕宋总督府承认丰臣秀吉的地位,并且承诺不再进行扩张,而丰臣秀吉也不会对吕宋总督府动兵。

  丰臣秀吉其实还提出了别的条件,比如把石见银矿的份额拿出一部分给他充作军费,但是被严世仪给坚决拒绝了,同时还摆出了一副不惜为此一战的模样。

  丰臣秀吉想了想吕宋总督府那精良的火枪与火炮,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此时他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也不愿意多生事端,毕竟他也知道吕宋总督府的强大,只要对方不要再对日本的土地有其他的索求,他也愿意就把他们当做一个普通的大名。

  而且,他也已经萌生了更大的野心,实在是不想在这个地方与吕宋纠缠。

  至于他们占据的那两个县……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那两个县里的人已经连日语都不会说了,是完全认为自己是吕宋总督府的人了,他去“收复”不是找不痛快吗?

  两人微笑着互相行礼,随后告别,如同一对老朋友一般。

  只是一分开,严世仪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告诉军部,丰臣秀吉急切地想要统一日本,怕是有所图谋,很有可能意在大明,让他们立刻准备启动一号方案。”

  一旁的幕僚听完,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丰臣秀吉,带兵确实颇有方略,但是想要和大明对抗,这,这未免有些……”

  他没有说下去,但是总督接了他的话:

  “不自量力,对吧?”

  “不知道是哪个江湖骗子跟丰臣秀吉说的,大明如今不堪一击,让他竟然产生了这样大的野心。”

  “鲸吞大明……呵,连我们都不敢想啊!”

  “不过也好,根据我们的调查,日本国内总兵力约有三十万人上下,这个数字还是太多了。”

  严世仪的目光里闪烁着野心,祖果然神机妙算,丰臣秀吉竟然真的对大明动了心思,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就算丰臣秀吉小看了大明,但是没有个十几万人,他也是不会发动战争的。

  这个时候,就是机会,他可早就已经看上日本这多金银的宝地了,光是一个石见,这些年就不知道为家族提供了不知道多少资金,更何况其他的金银矿产。

  只是可惜,日本的军力其实也不差,尤其是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战争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了,直到最后已经达到了十数万人,虽然不敢说战斗力如何,但是至少这个数字确实唬人。

  他曾经尝试着派人趁着战乱进行扩张,但是没想到这些家伙自己打生打死的,面对他们倒还挺团结,一下子动员了十万人压境,那个时候他们正好也在对南洋发动战争,无法两线作战,于是最后也只能退回去。

  而现在,吕宋总督府已经彻底地统一了南洋的诸岛,总兵力也达到了二十万人,他有信心拿下这块大陆。

  丰臣秀吉……当他的野心膨胀到顶点的时候,也将是他灭亡的时候。

第247章 你被强化了,快上

  当严世仪签下那份协议开始,丰臣秀吉的战争图谱终于拼上了最后的一块拼图。

  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兵,实现自己的野心了。

  丰臣秀吉很快便聚兵十五万,分九大兵团发动攻势,同时又聚集十万大军在沿海,随时准备增援。

  战争出乎意料的顺利。

  十九天时间,日军打穿了大半个朝鲜。

  釜山、东莱之战,朝军先后战败,过万朝军阵亡。

  忠州之战,大将申砬战死,所属八千部队全军覆没。

  临津江之战,一万两千朝军惨败。

  光教山之战,五万朝军被胁坂安治以两千人大破。

  朝军战斗力实在太差,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崩溃,日军势如破竹,直抵王京之下,随后又破开城,李昖连夜北逃,一路奔走至平壤。

  可是日军不依不饶,继续北上,李昖没有办法,准备继续向北,并打算直接进入明朝境内。

  现在他之所以还留在这里,是因为他面前来了一个自称来自吕宋总督府的使者。

  吕宋总督府仿照明朝,设置了六部,分别是军部、户部、工部、刑部、吏部与外交部。

  来的,正是外交部的侍郎,严子翀。

  李昖从他宝贵的跑路时间里,抽出一小部分来面见他。

  “如今多道陷落,军队溃败,虽然贵国内仍有许多百姓自发组织义军抵抗,但是局势依然危险,在下的意见是陛下先行渡江,保全贵体,待义军光复国土,再行归国。”

  严子翀的话中含着刺,也有点激将的意味,你身为国王,就这么抛下子民跑啦?

  但是李昖却似乎没有听出来,对他的话语没有丝毫的反应不说,甚至他的表情还隐隐有种“你话说完没,说完我就走了”的意思。

  他顿时感觉自己高估了这位朝鲜国王的水准,也低估了大明对于中华文化圈内各国的影响力。

  他可能真的是想在大明混吃等死一辈子。

  “殿下若是一味逃窜,没有进行像样的反抗,则大明也未必会愿意出兵。”

  严子翀也是早有准备,见一条道行不通,立刻就换了一条:

  “贵国虽是大明之附属,但终究自成一国,如今朝军不战而溃,弃国于人,明军又何苦耗费精兵钱粮,来拯救贵国?”

  闻听此言,本来老神在在的李昖顿时急了,他好似被踩到了脚一般,大叫道:

  “我国侍奉天朝两百年,天朝定然不会抛弃我的!”

  严子翀却是不慌不忙,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那上面写的,正是朝中群臣的上疏,明朝此时已经收到了李昖的求援。

  但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正如同严子翀所说的那样——你们朝军自己都不保卫自己的国家,碰上敌人就想着叫大明,那我们凭什么帮伱?

  一个月时间溃败至此,你要说是认真抵抗了,这鬼都不信。

  甚至还有人提议,拒绝让李昖过江,看得他目眦欲裂。

  而且此时的明朝本来财政就已经有些不大行,明军还一边在收拾宁夏的啺荩蟪济鞘翟诓幌爰绦谄渌胤接帽�

首节 上一节 160/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