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39节

  北直隶,大明京师。

  一队队盛装的美丽女子,在宦官的引领下向雄伟的皇宫走去。

  “陛下又选秀女了。”

  街边的百姓看到这一幕,不由地窃窃私语两句。

  很显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已经见惯。

  “果然是皇帝,和我等不同,都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我看可不止这些……”

  “南边的那个严皇帝,听说到现在,才刚刚娶他的皇后,我们的陛下,啧啧……要不说人家年少有为,才十几岁,就这样坐断东南了呢,如同那演义里的小霸王……”

  “嘘,可不敢乱说……”

  在各部之中,大臣们也在讨论着皇帝的又一次选秀女。

  “这倒是无妨。陛下总体还是颇为英明的,许多决策都十分正确,足可见其复兴大明之心。只是有些喜好美色而已,这不足为过,并且如此开枝散叶,皇室血脉昌盛,也是好事。”

  有臣子说道。

  “陛下如今已经召开了三次选秀,并且据我所知,陛下似乎很是爱好饮酒。”

  “贪杯好色,德行有亏,便不可称为明君。”有人说着,义愤填膺:“我等清流,当以天下为己任,一起上书,纠正陛下这些错误才是。”

  一时之间的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也有人大声怒斥道:

  “当此危急之时,尔等不考虑如何剿灭贼寇,稳定江山,反而去纠结着这点小事不放,这是一个合格的臣子该做的吗?陛下登基之后,令后廷节俭、整顿军队,任用清流直臣,都是利国之举啊!这种时候,小德有亏,也是可以接受的。”

  “《礼记》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陛下自身不修道德,又何能够平定天下呢?”又有人辩驳道,竟开始背诵儒家经典的内容。

  人群中超嚷嚷的,又响起了驳斥的声音。

  群臣正在争论间,忽而有官员急匆匆地跑进,大声说道:

  “边境急报,伪顺军兵入陕西!”

  顿时,房间里安静了下来,所有人转身,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北京短暂的和平破碎了,大顺在试探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再度发起了战争。

  弘光二年十月,王崇祖以刘宗敏为将,率军十三万,向北直入陕西境内。

  好在近几年旱情已经有所缓解,陕西也是逐渐发展起来,洪承畴又站在这里经营数年,根基颇为巩固,陕西总兵与巡抚通力合作,调集部队坚守,一时之间双方倒也势均力敌。

  但是很明显,朝廷是处于劣势的。

  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顺军无论是军纪还是战斗力都是极强的,甚至是哪怕是装备,其实都要胜过明军一筹。

  朱由崧这些个时间里,倒也是想着复兴大明。他派遣官员在各地练兵屯田、打造军械,试图提升军力,以备收复山河。

  但是毕竟也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官僚系统以及许多地方出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个官员可以解决的了,这是需要整体上推倒重来的。

  更有剿饷,使得弘光失去了民心。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待到弘光三年的正月之际,竟然有数座城市已经丢失,明军总体呈现出了防守不住的迹象。

  而这个时候,明廷之中,却也出现了分歧。

  刘宇亮主张当即派军驰援陕西。

  但是陈演却是信誓旦旦说道:

  “顺贼的目标,乃是声东击西,一旦直隶大军调动,对方便将长驱直入,如此京畿便危险,因此北直大军,绝不可动。”

  “陛下可令各地边军救之。”

  弘光君臣对比利害之后,决定听从陈演的话。

  可是王崇祖本来就没打算攻击北直隶。

  洪承畴以及明军的勤王部队大量汇聚在北直隶,他脑子抽了才去打。

  边军虽有救援,但是也难抵溃败之势。

  弘光三年二月。

  陕地被大顺攻陷。

  ……

  银川驿。

  驿卒带着一身的尘沙,在夕阳的照耀下奔进了驿站,将马匹拴进马厩,顺手叉了些草料。

  进入驿站,本来应该关心他输送公文是否得力的驿丞此时不知去了哪里,而几个驿卒,则正在讨论着什么。

  见那驿卒过来,便有人招呼道:

  “回来了,鸿基。”

  随后又凑上来说道:

  “听说了吗,大顺皇帝打过来了,官军节节败退,陕西怕是要归大顺了。”

  “哪个皇帝来了,他都要驿站。”李鸿基饮下一口水,不在意地说道。

  “那要是江南的那位皇帝来了呢?我可听说,他们已经用上了一种钢铁怪物,到时候可不需要这么多的驿卒。”

  “我听说那里的驿站被改造成了什么……车站和客栈。反正没听说谁因此吃不上饭。”

  李鸿基想起了前些时候他听来的传闻,江南那位越王终于称帝之后,他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的程度更广。

  那里不说是天堂吧,但是至少如果现在统治这里的是那位皇帝,驿丞绝对不敢欺压他,更不敢贪墨他的薪俸。

  据他所知,大顺,在这一方面和大明没啥区别。

  他忽而有些期望。

  “叔!你回来了,我娘喊我给你带了些衣服,近来天气愈发冷了。”

  门外一个壮汉探过头来呼喊道,那是他的侄子李过。

  见他过来,李鸿基停止了与同僚们的吹水,走到一边,接过了李过手中的包裹。

  “世道越发不太平,顺军到处攻城略地,叔你小心一点。”

  李过一边递过衣物,一边说道。

  “我知道。我已不打算出去了,只要不乱跑,顺贼……顺军没理由杀我们。”

  两人在门槛上坐下,聊起天来。

  “说来不怕你笑话,我前些天做了一个梦,梦中那大顺乃是我的国号,我统御着大半个江山,你,那刘宗敏,都是我的得力将帅,大顺左丞相顾君恩是我的军师。我们一路打进了京师,推翻了朱皇帝,称王做祖,好不威风……那朱皇帝,也不是现在这位。”

  “醒过来的时候,还有些回味。”

  李鸿基说着,挠了挠头,几十岁的大老爷们,脸上却也露出了羞赧的表情,但是依然忍不住想与人分享一番。

  李过闻言,却是大笑一声:

  “叔,你竟也做这种梦!那九五之位,和我们相差不知道多少!似太祖皇帝那般,那是神迹,可不是我们可以奢望的。”

  相差太大了,纵然只是个梦,都令人感觉遥远。

  李鸿基笑了笑,抬头仰望天边的残霞。

  也是。

  梦中那一切,他不敢奢望。

  对于他这个小小驿卒而言,在这个乱世之中,可以保住性命,便已是万幸。

  要是能够吃饱穿暖,偶尔有一壶小酒喝,那就更好了。

第381章 应试三人

  弘光三年,大华元年,四月份。

  南京一处建筑物的广场前挤满了人,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尽都是低着头看着手上的书籍,在背诵着什么。

  那都是准备赴考的学子,现在,已经是大华的新一轮官员考核。

  由于大华近期的扩张,对于官员的缺口已经极大了,现在朝廷采取的措施,便是将有经验与政绩的官员调往新归入的地区进行改革,而这些经验较少的学子们,便在已经基本稳固的地区担任官吏。

  卢象升混迹在人群中,身着一身朴素的衣袍,腋下夹着几本书,显得和其他学子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这乌央乌央的人群之中,有很多人是大学之中培养出的新式学子,但是其中其实也不乏有明廷遗留下来的读书人,他们抱着在新朝里担任个一官半职的想法前来,因此像他这个年纪,倒也不算少见。

  看着眼前的场景,他不由地感叹道:

  “没想到真的就这么让我们出来了,还可以参与官员考核。”

  面前的一幕幕,是那样的熟悉。几十年前,他也曾这样迈上赶考的旅程,如今又重来了一遍。

  只有心中的理想没有变。

  一展抱负,造福苍生。

  那边,陈奇瑜轻笑一声,接口道:

  “这个首辅大人的胸襟,确实是远超我们的想象的啊。”

  以他的眼力,自然可以看出,如今这个朝廷主政的乃是首辅严凌。

  他的眸子中,也是燃起了些许的希望。

  这几个月,他又何尝没有被大华的种种理念所感染,想着大施拳脚呢?

  曹文诏看着眼前的一幕,嘟囔了两句,却是转身便走。

  “你上哪儿去?”陈奇瑜赶忙招呼道。

  “去参军。”他颇有些郁闷地说道:

  “我肯定考不上,去丢人吗?”

  “再说了,某家在战场上砍了半辈子人了,自己也知道不是当官的料子。到时候搞砸了那些个政务可不好。”

  “可是这大华朝的军队,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啊。”陈奇瑜憋着笑说道。

  “……哦。”

  ……

  大华朝的官员考试已经开展过几回了,前来参与的那些旧的读书人也早已经摸清了门道,在考试之前购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自学。

首节 上一节 239/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