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73节

  而常山的叛军,也很快被赶到的三大营士兵击溃,孟贤被当场斩杀。

  永乐二十二年的这次谋反,就此落下帷幕。

  孟贤等人,尽数被夷灭三族,王俨等人亦被凌迟处死,一时间人头滚滚。

  赵王被叫到皇帝面前严加申斥,本来也要重处,甚至因为叛乱的行径,朱棣大怒,是要把他贬为庶人的。毕竟根据搜查出来的伪诏,他们可是打算立赵王为天子来着,这触犯到了朱棣的逆鳞。

  但是耐不住太子的苦苦哀求,言道定是下人自作主张,并不是朱高燧的本意,再加上也确实没有明确的证据说赵王涉及其中,朱高燧这才免于一难,但是也失去了圣心,供奉等都被重重削减,形同软禁。

  而严铿,因为护驾有功,得到了朱家父子的一致青睐。

  毕竟没有他,说不定皇城便失守了,这样的话,那永乐一家子,指不定还真会陷入危险之中!——

  “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兴州后屯卫指挥高正等叛,赖陈国公力战,太宗、仁宗等得免。”

  “战后,有医官为其疗,计有伤口四十五处,其深可见骨,见者无不骇然!太宗闻之感慨:‘真乃忠义之士也!’遂圣恩愈隆。”

  ——《明史·陈国公列传》

  (这个地方应该用的是本名,但是我想的是后面建国的话,史官应该不敢直呼皇帝祖先的名字,用陈国公不知道对不对,欢迎指出错误。)

第120章 永乐驾崩,一个时代的落幕

  永乐二十二年的年末,朱棣离开了北京,开始了他的南巡。

  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很老了,但是当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好转之后,他依然决定离开北京,南巡江南。

  永乐皇帝一直是一个闲不住的,他不愿意如同其他的皇帝那样被长久地困在皇宫之中。

  再加上自己的儿子也确实能干,所以虽然没有了原时空的五征漠北,但是朱棣依然经常以北巡、南巡为借口,离开京师。

  而这次,是他最后一次离开北京。

  朱棣也仿佛预料到了这一切,他带上了自己的心腹严铿。

  这一次的巡游很慢,但是也很认真。朱棣仔细地巡查了许多要地的防务,也见识了许多地方的名胜古迹。

  他回到了南京,来到了秦淮河之上。

  没有惊动任何人,他就带着严铿与一些亲兵,站在那最高的高楼上,眺望夜幕下的秦淮。

  歌舞升平,画舫艘艘,此时的秦淮已经初具了烟花杨柳之地的气象。

  他就这么远远地看着那灯火。

  “如此大好的河山,真是令人留恋……惜哉,惜哉!”他轻轻地叹了一声,发出了感慨。

  “陛下若是喜欢,不如就长留南京,休养一阵。”严铿感受到了朱棣话语之中那股浓浓的暮年之气,赶忙回答道。

  朱棣闻言却只是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这个时候,他突然感觉,本来无比重视的身后之名,也有些淡了。

  看啊,这是朕的天下,这是朕的大明!如此繁华,如此绚烂!就算后世会有人质疑,会有人抹黑,他们也掩盖不住朕的永乐一朝的璀璨!

  只是,终究还是放不下这江山啊……

  “墨林。”朱棣突然回头,他伸出皱巴巴的手,死死攥住了严铿。

  “你从洪武年就跟着我,随着我南征北讨,立下赫赫功勋,我也向来没有亏待过你,一路让你位极人臣。如今我自己也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唯一放不下的,也只有这大明的河山。”

  “我崩殂之后,伱一定要好好辅佐高炽。这孩子善于处理政务,只是实在太过仁厚,却也难以成就一代明君。你稳重中又有锐意,正好与他相补。”

  “陛下春秋鼎盛,定能长命百岁,岁月还长着呢。”严铿勉强笑了笑回答道。但是他很快便发现永乐皇帝依然紧紧地抓着自己,力道之大,几乎要拉出血痕,依然没有丝毫松手的意思。

  浑浊的眼睛之中,是对江山的与对长子的关怀。

  他要一个准确的答案。

  严铿有些动容,他低声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力辅佐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棣终于笑了,对方的这个回答似乎很令他安心,他松开了严铿,躺回到了椅子上,许久不再说话。

  直到夜深。

  “陛下,已经子时,该歇息了。”

  “陛下?”

  “陛下!”

  ……

  永乐二十三年四月,朱棣驾崩于南京,时年六十四。

  他的怀里放着一份早已拟好的遗诏,令太子高炽即皇帝位,陈国公严铿辅政,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佐之。

  太子闻讯大悲,率百官身着素服,亲自南下迎灵。

  朱棣的尸体被葬于昌平天寿山主峰南麓的长陵之中,与皇后徐氏共同长眠。

  谥曰“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定庙号为太宗。

  一代大帝,就此落下了帷幕。

  在他二十三年的执政时期,他疏通运河、下西洋、修大典、平草原,迁都北京,终其一朝所作所为,皆是万世之功,千秋之后,亦闻其名。

  只是,再英雄的人物,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

  朱高炽于奉天门登基,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严凌来到了北京,目睹了这一时刻。

  这一次,他没有做出伪装。

  已经没有必要了。

  认识他的人已经几乎全部死亡。

  朱高炽虽然也见过他,但是只有老年严凌的一两面而已,更多的时候他不是在中都,就是在北京,根本见不着他。

  认不出的。

  “【吾见证!】”

  “【永乐已逝,洪熙继位,盛世延续,家族荣昌!】”

  “【奖励:观气术】”

  “【人有气,物有气,天地王朝亦有气,且观之……】”

  观气术!居然是技能!

  这倒是令严凌小小的震撼了一把,因为这本质上,其实可以算是一种变相的预知未来,虽然只有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这也够了,严凌的脑子不是超级计算机,虽然他记住了很多大事记之类的,但是也有许多事件被遗忘,观气术在这方面对他是有着极好的帮助。

  他立刻对着身边的人施展。

  身边的士兵身上大多只有一层浓郁的黄气,这是所有人都有的命气,而那些显贵与达官身上,却还有着红色的气,越是显赫,这红色越是鲜艳,他看见了自己的儿子,那层红气浓郁鲜红,简直如同血液一般将要滴下来。

  而高台上那位皇帝,则是浑身萦绕着紫气,但是他那命气已经极其稀薄,其中还夹杂着几缕灰白之气。

  严凌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朱高炽的生命,其实也已经快要到头了。

  想到这里,他顿时有些兴奋,不出意外的话,不久之后自己又能收获一个奖励。

  接着,他对朱高炽丢去一个扫描。

  “【政治:90军事:82经营:94武力:40外交:80】”

  这位皇帝的政治与经营能力倒是出众,尤其是经营,严凌几乎没有见过这么高的能力,只有后期的李善长和朱元璋可以和他一比。

  想来,大明在他的手下,将迎来一个昌盛的时期。

  而这一次的朱棣,是真的把需要打的仗都打完了,除了西部草原还有马哈木带领的区区几千残兵败将之外,大明的边患基本已经平定了,大半个草原被纳入了大明的统治。

  登基大典结束之后,严凌并没有离开北京,而是留了下来。

  朱棣死了。

  束缚着家族的最后一道枷锁,脱落了。

  宁波府的事务被移交给了留在南京的越国公,而严凌则在北京的陈国公府中一座隐蔽的宅子里住了下来。

  毕竟现在大明的中枢在北京,要是在南方遥控的话,未免相距有些太远,容易导致时间差。

  在北京遥控南方,相对就好一些了。

  至少在明朝前中期,北京是家族的重心,暂时是高于东南家族发展的。

  明朝的大事件有许多,一个搞不好,就容易导致几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他可以让自己的子孙在大多数的时间中自由处理事情,但是大方向的舵必须在自己手里。

  哪怕,是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他看了一眼自己道具中的那个杯子。

  希望,用不到吧。

第121章 短暂的洪熙朝

  朱高炽登基之后,遵从了他父亲的命令,重用了陈国公严铿与三杨。

  三杨组成的内阁有着极其高效的运作与默契的配合,在他们的辅助下,政务处理很是高效,大明天下开始了休养生息。

  朱高炽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比如他的仁厚与爱民之心,使得他统治下的朝堂与当年的洪武几乎是两个极端,得到了百官的交口称赞。

  然而,也正是这一系列措施,带来了明显的弊端,需知一个好皇帝不仅要有仁心,更要有狠心。

  比如说,由于他对官员们的宽松态度,使得贪官污吏开始逐渐抬头。

  比如说,他对于百姓的爱惜已经到了很离谱的地步。他停掉了下西洋,哪怕这能够给大明朝带来巨额的利润,他也将其停下,仅仅是因为每次下西洋都要大量的百姓服徭役,这是他眼中的浪费民力。

  虽然遭到了严铿反对,但是在这一点上,朱高炽毫不松口,他直言,沿海百姓受西洋之苦久矣!

  这般强硬的态度,使得严铿也无可奈何。再说对方不下西洋,正好沿海世家可以瓜分皇室的份额,所以只是劝了几句,对方不听,便也由得他。

  但是迁都回南京这个事儿,严铿却是坚定地反对,决然地站在了朱高炽的对立面。

  对于回南京,朱高炽的理由还是:劳民伤财。

首节 上一节 7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