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9节

  察罕帖木儿其实是个文人,还考中了进士。至正十二年,红巾军首次大举北上,他与李思齐组织民兵,先破罗山红巾军,又在河北、河南地区以区区一万人屡败刘福通部红巾军,一口气升到了河北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五年十一月,察罕帖木儿在中牟以劣势兵力大破刘福通北上的三十万大军,追杀十余里。

  至正十六年,元廷急调察罕帖木儿入陕,以挽回糜烂的局势。察罕帖木儿入陕,在短时间内三次击败西路军,并在凤翔城彻底击溃李武、崔德,史载,“贼大溃,斩首数万级,伏尸百余里,关中悉定”。

  至正十八年,察罕帖木儿大破中路军于太行山。

  至正十九年,救火队长察罕帖木儿率军攻汴梁,在不久之前还势不可挡的韩宋政权屡战屡败,竟然在最后被打得只剩数百骑和刘福通一起护卫着韩林儿突围!

  至正二十一年六月,察罕帖木儿进军山东,先后于东河、分齐、好石桥等地大败红巾军,到九月份的时候,红巾军在偌大的山东竟只剩下益都一座孤城!

  作为义军龙头的韩宋竟然转瞬之间几乎崩溃,一时间,天下惧怖!

  本就是墙头草的方国珍与张士诚立刻向元廷俯首称臣,就连朱元璋,也在严凌与李善长的建议下,开始与元廷暗通款曲,悄悄讲和,能屈能伸嘛,不丢人。

  或许只有那个眼神中充满了野心与狠辣的中年人,从始至终没有动过投降的念头。

  “我大汉(陈汉,此时徐寿辉已被杀,天完国结束),绝不降元!”

  ——

  但是元朝终究气数已尽了。

  至正二十二年。

  已经投降的红巾军田丰、王士诚再度准备反叛,邀请察罕帖木儿前往观看他们的营帐,手下劝他不要前往,再不济,也该多带点手下,然而察罕帖木儿说道:“我既然诚心待人,又怎么能人人都防备呢?”(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于是只带了十一个护卫前往。

  被乱刀砍死。

  追封忠襄王,谥献武。

  察罕帖木儿的死去,象征着元廷最后一根擎天之柱的倒下,从此,再无人能当义军的锋芒,义军中最后获胜的无论是陈友谅、朱元璋乃至是张士诚,天下都与元廷再无关系。

  而在得知了察罕帖木儿的死讯后,哪怕是远在南方的朱元璋都松了一口气,说出了那句:“天下无人矣。”

  他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付自己目前的第一大敌了。

  此时的朱文正,已经在洪都苦苦坚守了七十天了。

  感谢“书友20210122220958987”的推荐票

第16章 吉兆?

  至正二十三年,新河口。

  江面上满满当当地铺满了船只,此时竟是如同一座小型的城市,在飞速地航行着。

  这是朱元璋的舰队,上千条船只上装载着足足二十万大军,向洪都驶去,朱文正坚守了洪都足足八十五天,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接下来便要交给他这个当叔叔的了。

  严凌站在船头,享受着扑面而来的风浪,他出生在水乡,对这一切很是适应甚至亲切。

  “鱼,鱼,好大的鱼!”

  “这鱼怎么不对劲……”

  旁边的船只突然传来一阵大呼小叫,本来正在操舵、瞭望的士兵全部纷纷涌到船头,喊声之大,甚至周围几条船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

  只见碧波之中,竟有两条巨大的鱼出没,它们绕着行进中的船只欢快地嬉戏着。令人奇怪的是,这两条鱼的鳞片都是青色的,有着长长的须子,最离谱的点在于,他们的脖子上竟然还生长着一圈鬣毛!

  这确是一奇观,看得严凌都有些目瞪口呆,哪怕是来自后世的他,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物种,估计没机会活到现代就灭绝了。

  “鱼怎生能如此之大,还有鬣毛,莫不是已为精怪?”

  突然,人群中有一个声音传出。

  顿时,所有围观的人都是一静。

  确实,鱼怎么会有毛呢?更何况这鱼都有一只小船大小了,不是妖魔鬼怪,是什么?

  一时间,众人心里都有些恐惧害怕。

  更有人颤声说道:“大战前夕,精怪绕船而行,莫不是料我等此战必败,这是准备在船底吞食人尸?”

  “住口!”此时已有偏将走了出来,他狠狠一巴掌抽在叫得最响亮的那名士兵脸上:“谁给你的胆子,敢在此时乱我军心?”

  这一巴掌当然令那名士兵不敢再多说什么,但是偏将如此作为,不仅没有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反而令众人更加惶恐。

  “胡说!什么怪物,此乃是鱼龙!”

  严凌眼见情况不妙,赶忙开口了。

  “严参议。”“严参议。”众人纷纷见礼,随后迫不及待地问道:

  “参议,这不是精怪?”

  虽然这鱼真的很怪,但是既然和“龙”扯上了边,那肯定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了。

  “当然不是。此战乃是我主鱼跃龙门之契机,鱼龙绕船,这是在追随真龙,此乃祥瑞之兆也!”

  严凌毕竟是军中地位等同李善长的读书人,这些日子负责经营地方,将吴国公地盘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话众将士还是很信服的,在场的气氛顿时一缓。

  更有偏将眼疾手快,大声将严凌的话传了出去,一时间鱼龙绕船,众兵欢呼,视其为必胜之兆,士气大涨。

  严凌暗暗呼了一口气,转过头,正对上朱元璋赞许的目光。

  好小子,给你记一功。

  然而,没走多远,意外又来了。

  江上突兀间刮起了飓风,那风之大,竟然连大将冯国胜的座舰都吹翻了,一时间,一群人在水里扑腾,看得周围的人目瞪口呆。

  这么大的风可不多见,更何况还是如此精准地把同知枢密院事冯国胜的座舰给吹翻,可想而知有多么离谱。

  “不是鱼龙相随嘛,怎么会……”

  “莫非那不是鱼龙,就是精怪,此是天不助我等啊……”士兵们再度议论了起来。

  没办法,古人迷信,特别讲究个祥瑞,大战前出现这种情况,就和大风吹倒帅旗一样,属于大大的不详之兆,很容易弄得人心惶惶。

  舰队里动静之大,一时间诸将都被惊动,不过他们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束手无策,朱元璋手下的文臣几乎都被留在了应天,诸将打仗倒是不含糊,但是这种做心里工作的东西,却是实在不擅长。

  朱元璋倒是有这能耐,但是他却不好站出来“解释”,不然他自吹自擂?

  没有将领的挽救,一时间,士气大跌,若是可以直视的话,那么这个舰队此时应该已经被一层灰雾所笼罩,士兵们垂头丧气的,早没了之前将要建功立业的喜悦。朱元璋和众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二十万对六十万,优势本来就不在我,要是军心再动荡,那就真的输定了。

  “飞龙在天,风雨相随,才有如此之像,诸位,这又是一大吉兆啊。”

  就在军心动摇之际,严凌再次站了出来。

  “此乃是我主即将乘风而起之意,诸位,此战必胜!”

  众将听闻此言,顿时便有了主心骨,立刻附和起来,再有那冯国胜被救起,这也是个机灵的,当即便说道:

  “我本该溺死,却有一鱼,巨大无比,脖生鬣毛,将我托起,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鱼龙救人!

  这无疑为严凌的话提供了佐证,一时间,士气大涨!

  朱元璋远远地站在船头,装作没有听见严凌的话,毕竟他总不能站出来说“没错,我就是真龙”吧?但是心底里却是十分愉悦的。

  此时他都不自觉有些相信严凌的话了。

  难道我真是天命之子?

  “必胜!必胜!”这个时候,严凌带头呼喊了起来。

  随着众将的加入,呼喊声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整个舰队都加入了进来,军心大振!

  这一日,“必胜”的喊声响彻江面,百姓为之震撼,遂言汉军必败。

  ——

  洪都城下。

  陈友谅正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的士兵又一次从城头被吴军赶下来,他的心有着失望,不过这个结局其实他也有所预料。

  他知道,自己的部下并不稳定团结,可以说,自从他杀死徐寿辉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别想有人为自己效死了。

  他不能败,一旦战败,他的势力会在转瞬间分崩离析,所以他才会数次不顾一切地全军压上,比如此次征讨,已是倾国而出。

  攻不下洪都,既有洪都地形狭小不利大军展开、守将强力,也有自己手下人心不齐,不愿出死力的缘故。

  “报……”这时,有士兵跑到他的旁边跪下:“陛下,有大量船只自江而来,打着伪吴国公朱元璋的旗号,请陛下定夺。”

  终于来了吗?

  “传令,停止进攻。命各将整肃大军,全军开拨,兵进……”

  大汉皇帝停顿了一下,视线在地图上逡巡了一会儿,最终定格在一个湖泊之上。

  朱元璋,便将这里作为你最后的坟墓吧。

  “鄱阳湖。”

  累死了,总算是赶完了。

  另外说一句,今天这两个场面可不是我编的,明实录都是有记载的,只不过历史上的结局是“以为不详”,把冯国胜赶回去了。

第17章 初战

  吴军自松门驶入鄱阳湖,此时的陈友谅已经东出鄱阳,两军遥遥相对。

  朱元璋站在船头,面对身后的将领们,他开始了最后的动员。

  “诸位,辗转已久,我们终于要会战敌军的主力了。”

  “陈友谅听闻我军赶到,已从洪都撤围迎面而来,一定将会与我们拼死一战。俗话说得好,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家与我并行攻敌!”

  “此战,当奋勇向前,有进无退!”

  “诸位,请尽全力。此战若胜,半壁江山定矣,大势成矣!”

  朱元璋当着所有将领的面,深深一揖。

  在所有的将领忙不迭的回礼中,他缓缓地直起了身子。

  “出发!”

  陈友谅,我准备好了,你呢?

  薄雾渐渐被吹散,对面陈友谅的舰队逐渐露出了真容。

  而随着对面舰队模样的展现,吴军将士们的心情也从高峰逐渐滑落,向谷底落去。

首节 上一节 9/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