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74节

  ..................

  深夜。

  京城。

  皇宫,太和殿。

  朱元璋躺靠在卧榻上,双眼紧闭,手中还死死拿着一封奏折。

  从刚才到现在,他已经保持这个动作很久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王景弘见此,小心摆了摆手屏退殿内宫女太监,最后自己也跟着轻手轻脚退了出去,距离把握的很微妙,既离开朱元璋的视线,却又随时能够听到他的通传。

  就在前一刻钟,朱元璋还在看奏折,可看着看着就眯着眼睛睡着了。

  因为这些日子他实在是太累了。

  睡梦中的他,恍惚间,好像又梦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场景。

  那一年,也是一个大灾之年。

  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小朱元璋和往日一样给刘财主家放完牛,跑回了家,然后就看到了自己父母吊死在家中的场景。

  朱元璋父母死前,他们家被元廷官吏强征走家里仅剩的最后一小袋稻种。

  看到朱元璋回来,他二哥从地上捡起十三颗稻种,放入碗里交给了朱元璋。

  “这是咱们家最后剩下的一点稻种了,八弟,你把它做成粥喝了吧。”

  朱元璋眼里满是愤怒,他看着周围人群中的刘财主刚要开口,画面忽然又是一转。

  朱元璋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奉天殿,高居在那龙庭之上。

  下头两个人身上披枷带锁,虽然跪着,身形却好似无比高大。

  “和你差不多,都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我也当过要饭和尚,哼,就是运气没你好。”其中一人大笑道。

  “你造反的时候,为什么不告官呢?”另一人则是高声反问着。

  ......

  啪嗒!

  养心殿。

  朱元璋手中的奏折掉到了地上,发出啪嗒一声响。

  而睡梦中的朱元璋,也猛然惊醒,醒过来的他大口喘着粗气,身后已满是汗水。

  半天,才缓过神来。

  朱元璋一只手扶着卧榻扶手,一只手按着额头,低沉的声音从他喉咙里发出。

  “太子的奏章,或是扬州的奏章,到了没有?”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站在殿外等候的太监王景弘这才走了进来,低着脑袋,回禀道:“回禀陛下,都还未到。”

  “再催!”

  这次灾情爆发,三晋之地,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那个将赈灾稻米换成麸糠的山西省布政使司左参政,这些日子经过刘伯温暗中调查。

  果然没有将三百斤粮食换成九百斤麸糠,还是贪污了两百斤粮食,然后拿剩下的一百斤粮食又换做三百斤麸糠进行发放赈灾。

  一想到这,朱元璋就恨得直咬牙。

  “吃咱大明俸禄却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情,咱迟早活剐了他。”

  人员已经秘密控制住,只等着朱元璋处置。

  至于救灾的消息,朱元璋仍止步之前杨宪提的生命缓冲区计划,以及徐州方面朱标传回来的信息。

  最后,这个生命缓冲区是否将此次灾情彻底挡下来,此刻朱元璋仍不知晓。

  要是扬州这最后这一道屏障也被冲破了,这些灾民便会直奔应天府而来,到时候,一边是京城的安危,一边是这些灾民,事情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朱元璋绝不愿意见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可朱元璋心中也没有底,因为根据消息,此次灾民人数多达四十余万人!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当年他投靠郭子兴时,对方也就才3w多人马。

  整个红巾军加起来,也就这个数字。

  朱元璋站起身来,正想要出去透透气。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快步朝着养心殿方向而来,双手捧着一份奏章。

  “陛下,扬州有奏章来报。”

  “快拿上来。”朱元璋开口道。

  太监王景弘从小太监手中接过奏章,交到了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打开一看,紧皱的眉头立马舒展开来,脸上露出笑意,大笑道:“好,好,好啊!”

  “不愧是老大,不愧是杨宪。”

  “他们俩个,这次干得好啊。”

  奏章里的内容很简单,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

  那就是灾情已解。

  要知道因为这个灾情,朱元璋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睡好觉了。

  如今得到杨宪这个消息,他又如何能够不高兴,如何能够不兴奋。

  “景弘,去吩咐尚膳监那边准备些点心,朕饿了。”

  开心过后,朱元璋这才想起自己好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是,陛下。”太监王景弘开口道。

  “还有,把太子与杨宪救灾成功的消息散出去吧。”

  “是,陛下!”

  太子朱标和神侯杨宪救灾成功的消息传的很快。

  这一夜,注定有人开心。

  也注定有人要睡不着觉。

  早已经回到京城的刘伯温,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他看来,杨宪这个学生,已经完全超越了他,差不多也是时候将一切交到他手中了。

  而另一边,对于这件事,胡惟庸怎么也想不通。

  这事怎么真就给他们办成了呢?

第102章 你是好人

  京城。

  魏国公府。

  “福伯,爹回来了吗?”

  “老爷刚回府,此刻应该是在书房。”

  徐妙云在听到管家的话后,放下手中的事情,快速迈着小碎步,朝着书房方向走去。

  “爹,有关于扬州那边救灾的最新消息吗?”

  徐达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很是头疼,这些日子一直抓着问灾情问题。

  前段时间,竟然还想要直接去扬州,他好说歹说,最后拿出他身为一家之主的权威,用接下来一年时间不吃烧鹅为代价,好不容易才将这个主给留下来。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这个女儿这么关心灾情干嘛。

  像今天,他前脚才刚回府,后脚这丫头就跑过来了。

  “灾情彻底解决了。”

  徐达开口将早朝上,朱元璋刚宣布的事情,和徐妙云讲了一遍,然后感慨道:“谁也想不到,太子殿下和杨宪真的做到了。”

  要知道这可是整整四五十万名灾民啊。

  他是如何做到的?

  徐妙云双眼瞪大,嘴巴微张,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此次救灾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土豆,之前谁也没想到,这世上竟然真有亩产四五千斤重的主粮。”徐达开口道。

  要知道这几个月,以胡惟庸为首的一众官员,可是一直没有停止对之前杨宪推广种土豆一事发出质疑。

  “当然了,杨宪编写的赈灾防疫手册,同样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疫情总是会伴随着灾情发生,而这一次,徐州、凤阳各地按照杨宪的防疫手册施行,竟然真的将疫情给完全杜绝了,简直不可思议。”

  徐达再次感叹道:“杨宪这家伙,确实是经世之才。”

  .....................

  另一边,扬州。

  杨宪利用这一波青壮免费劳动力,开始以扬州为中心,疯狂往四周辐射沥青公路,于此同时不断在城内,以及城外郊区建造一个个小区,一幢幢小洋楼,大搞房地产。

  首先竣工的是,扬州城通往自己府内七县的沥青路。

  这项工程之前便一直有在做,如今多了这么多人手,因此很快就完成。

  这样一来,整个扬州一府七县彻底打通,百姓们来往再无阻碍。

  至于那条通往京城的京扬公路,也已经修了好长一段路。

  现在由于人口暴增,整个扬州变得更加热闹。

  街上人很多,幸亏城里修建了宽敞的沥青路,要是换做以前那种小破路,要同时容纳这么多人,简直无法想象。

  这时一辆马车行驶在大街上,径直往城外方向而去。

  路上行人看到驾车的人,会忍不住看上几眼。

首节 上一节 74/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