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52节

  5月28日,斯德哥尔摩。

  刚刚结束未久的大北方战争,给瑞典王国带来了最为沉重的灾难,一百多年来,数代君王励精图治而打下的海外领地,几乎丧失殆尽,可以说是在欧洲已然失去了大国地位。

  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因格里亚、凯克斯霍姆和卡累利阿大部割让给俄国,王国还放弃了对荷尔斯坦因-戈托普的支持,使得该地归丹麦控制,成为他们的附庸。另外,在英格兰和丹麦的威胁下,王国还放弃了卡特加特海峡通行税的豁免权,从而失去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作为大北方战争最大的赢家,俄国已经将他们的军队遍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举取代了瑞典王国,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地位,并且还对芬兰虎视眈眈,以图进一步削弱瑞典王国。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则不甘失败(受历史时空的影响,此君没有在挪威战役中殒命),在战争结束后,虽然迫于各国压力,把军队规模从11万缩减至3万余,但他参照齐国模式,将其打造为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并开始建立军官培训体系。

  不过,按照瑞典王国总人口规模只有200万,三万的军队仍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瑞典王国的贵族拥有大量土地,而且几乎垄断了军官和国家行政官员的职位,从而掌控了整个王国的权力。同样,王国的经济活动也是由贵族控制。卡尔十二世因为大北方战争的失败,被迫对贵族议会做出大幅让步,授予其更多的权利,使得议会得以在财政和司法政策上施加很大的影响,形成对王权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瑞典早在古斯塔夫一世时期,就创立了一种不同于欧洲国家的强制征兵制度,这个制度对农民和贵族一视同仁,只要他们入伍服役,就可以换取国王对其拥有的土地自治权的承认。因而,在瑞典,大量的农民借此守住了自己的土地,并获得一定的政治话语权。

  很难想象,这个时期的瑞典是欧洲各国中唯一一个承认农民是一个独立阶层,并在国家议会给予农民代表权的国家。

  然而,这个制度对促进工业制造业和商业活动毫无用处。因为,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根本不愿意投入到风险巨大的商业活动,而过度依赖土地的产出,维持他们富贵豪奢的生活。故而,瑞典王国的税收基础非常薄弱,经常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获得急需的资金,王国不得不依赖出口铜和铁为主的矿产资源,日子过得甚为苦逼。

  “你们齐国要在我们瑞典投资建设一家钢铁厂?”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亲自接见了来访的齐国驻普鲁士公使苏维山,闻知对方允诺要在瑞典投资兴建一系列工厂,尤其是要在斯德哥尔摩建设一家年产量达五万吨的钢铁厂后,立时惊讶不止。

  “若是贵国政府愿意的话,我齐国还可为你们瑞典王国提供一笔一百万元的低息贷款,以促进贵我两国之间的商贸发展。”苏维山微笑着说道:“同时,为了支持贵国抵抗俄国的入侵,我们齐国也可以为你们提供一揽子军事援助。”

  “你们齐国付出这么多,想要从我们瑞典王国获得什么回报?”卡尔十二世沉默半响,随后沉声问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白得的好处!

  “我们希望你们瑞典王国在我们齐国与英格兰之间的战争中,保持应有的中立。”苏维山说道:“另外,我们还希望在战争期间,我齐国海军舰船可以在贵国沿海港口获得物资补给的便利。”

  “公使先生,若是在战争期间,允许你们海军舰船停靠于我们的沿海港口,很容易使得我们瑞典王国卷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卡尔十二世郑重地说道:“目前,我们王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基调,就是和平中立,不参与任何地区战争和冲突当中。我非常遗憾,不能应允你们的条件。”

  “陛下,你们瑞典王国虽然保有和平中立的意愿,但某些国家未必会愿意看到你们所处的立场。”苏维山说道:“据我所知,英格兰在八年前与丹麦王国签订了一份军事同盟合约,好像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废止。另外,英格兰皇家海军还在丹麦的西茨海尔斯港常年驻有一支分舰队。陛下认为,英格兰此举是针对哪个国家呢?”

  卡尔十二世闻言,立时默然无语。

  近十几年来,随着英国实力的增长,不仅完全控制了北海地区,还不断向波罗的海渗透。自汉诺威王朝入主伦敦后,英国更是凭借汉诺威为支点,开始介入北德意志地区事务,不断挤压和排除瑞典的影响力。

  大北方战争期间,他们瑞典人和俄国人打得不可开交,英国则在两者之间首鼠两端,不断更换立场。瑞典王国惨败于俄国后,失去了东方大片的领土,于是想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打算完全拿下挪威找找补。1716年,国王卡尔十二世亲自率领大军开向挪威,未曾想到,毫不相干的英国却立刻拉着丹麦向瑞典宣战了。

  后来,作为报复,瑞典也积极和詹姆斯党人谈判,以寻求盟友,并试图在英国内部造成混乱。

  随着大北方战争落下帷幕,瑞典屈辱地与英格兰-汉诺威、丹麦和普鲁士签订了《斯德哥尔摩条约》,三国瓜分了瑞典在北德意志地区的大部分领土,汉诺威得到了瑞属的不莱梅-费尔登,丹麦取得了荷尔斯坦因,勃兰登堡-普鲁士则合并了瑞属波美拉尼亚的南部地区。

  要不是法国为了阻止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势力的彻底崩溃,在和谈过程中使了一点力,进行有力调停,成功使瑞典保有维斯马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北部两块地盘,那么瑞典很可能会丢失更多的领土,损失更多的利益。

  两国因此便结下了很深的梁子,恨不得要弄死对方。要不是瑞典海军经过与俄国一战后,损失惨重,已无法掌控波罗的海制海权,它也不会隐忍至此,保持所谓的“中立和平”。

  齐国驻普鲁士公使苏维山受命出使斯德哥尔摩,就是想极力说服瑞典王国在战争期间能站在齐国这边,并给予齐国海军舰船停靠补给的便利。即使无法完成此项任务,那也要保证瑞典王国不要倒向英国。最好是以中立原则,阻止瑞典向英国出口战略物资,尤其是铜和铁。

  只要英国无法获得足够的战略物资,就凭它所据的破岛,能有多少战略储备?

  要打消耗,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能拼得过我大齐帝国!

  “我们瑞典王国囿于中立原则,在战时确实无法为你们齐国海军舰船提供相应的停靠和补给服务。但同时,我们也承诺不会向英国出口铜和铁等战争物资。”卡尔十二世盘桓良久,最终还是拒绝了明确的选边站队。

  毕竟,齐国距离太远,而英国距离太近。

  就在苏维山准备告辞离去时,卡尔十二世礼貌地起身相送,走到王宫门口时,貌似不经意地说道:“为了增加王国的财政收入,近期,我会说服议会,准备将哥德堡附近的几座小岛或者租借,或者售卖,以换取一些必要资金。……不知道齐国对那些小岛有没有兴趣?”

第107章 欧陆风云(五)

  1725年6月15日,普鲁士,柏林。

  “5月10日,下午一时,英格兰皇家海军与齐国海军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阿尔赫西拉斯湾爆发了两国宣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是役,英格兰皇家海军调集了大小战舰二十八艘,登陆官兵两千五百余,意图一举攻占齐国所据的休达港,彻底控扼直布罗陀海峡,封锁地中海。据悉,齐国海军部署于地中海的战舰数量仅八艘,驻防陆军官兵更是不足五百人,双方实力相差甚大。”

  “然而,两国海军经过半日激战,英格兰皇家海军的登陆计划被齐国海军成功阻止。英格兰舰船损失十余艘,其中四艘战沉,三艘受损严重,官兵伤亡一千二百余。令人惊讶的是,处于弱势的齐国海军仅两艘战沉,两艘受创严重,官兵伤亡不到五百人。至夜晚,双方海军舰船脱离接触,返回各自港口。”

  “5月14日,英格兰皇家海军特遣舰队在格兰特将军的率领下,进抵原西属加纳利群岛,向驻守于此的齐国军队和摩洛哥军队发起进攻。经过五日苦战,英格兰登陆部队成功夺取大加纳利岛和图拉岛,歼灭摩洛哥驻守官兵五百余。但在随后攻击齐国所据的特内里费岛时,遭到齐国驻军的强烈阻击,四艘战舰被齐国岸防火炮击伤,最终未能实现登陆夺岛。”

  “……”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将手中的战报轻轻地放在桌上,然后起身来到大厅一侧墙壁,认真观察着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还是数年前齐国驻柏林武官赠送给他的,一直被视为珍宝地张挂在这间独属于他的作战办公室内。

  “你们预计,齐国派出的远征舰队何时会抵达欧洲?”威廉一世看着独处于大洋中间的汉洲,又看了看欧洲的地缘位置,不禁摇了摇头。

  “陛下,齐国是于3月15日,正式向英格兰王国宣战,距今已有三个月。”王国总参谋部总监阿尔弗雷德·胡根伯格伯爵上前一步,站在威廉一世的身后,看着墙上那幅世界地图,“若是齐国提前做好了战争准备,他们的远征舰队应该会在7月上旬进抵欧洲。”

  “若是,齐国没有提前做好战争准备呢?”

  “那么,齐国的远征舰队可能会推迟至八月或者九月抵达北大西洋海域。”阿尔弗雷德·胡根伯格伯爵想了想,微笑着说道:“不过,以齐国总参谋部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他们不可能不做任何战争准备。我相信,在齐国向英格兰宣战时,他们一定在南非地区已经集结了一支特遣舰队,并且正在向欧洲进发。或许,他们已经隐蔽在西非某个不为人知的海岸,伺机向英格兰发起凶猛的进攻。”

  “英格兰准备趁齐国远征舰队抵达欧洲前,试图攻占他们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的海军基地,如今却都被对方所瓦解,没有达成任何战略目标。”威廉一世转过头来,看着屋内的几名宫廷重臣和将军,“那么,待齐国人聚集更多的战舰抵达欧洲时,英格兰人有几分胜算?”

  “英格兰人应该有五成胜算。”胡根伯格伯爵说道:“毕竟,英格兰坐拥地利之便,可以调集更多的舰船和更多的物资与齐国进行一场或者几场战略决战。若是,英格兰在初期开战后就能重挫远道而来的齐国舰队,那么英格兰很可能会取得一定的先手优势,置齐国于被动的局面。”

  “若是英格兰在战争初期,无法歼灭齐国远征舰队,那么接下来战争走向又是怎样的?”

  “齐国相较于英格兰而言,不论是海军规模,还是综合国力,都据有绝对的优势。若是英格兰无法在战争初期,重创齐国远征舰队,这就意味着这场战争将进入长期相持状态。齐国人可以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优势的战舰数量,不断与英格兰拼消耗,同时打击英格兰的海上贸易,截断英格兰的进出口渠道。如果时间拖得长久,三年或者五年,英格兰很可能无法坚持下去,最终只能向齐国求和。”

  “也就是说,英格兰人必须速战速决,在齐国远征舰队进抵欧洲时,就要发起一场海上战略决战,不仅要击败他们,还要予以重创,如此,便能迫使齐国结束这场战争?”

  “是的,陛下。”

  “若是,在初期海上决战时,被击败的是英格兰人,那会是什么结果?”威廉一世轻声问道。

  “陛下,若是真的出现陛下所说的这种结果。那么,英格兰将会陷入严重的国家危机当中。很有可能,英格兰会迫于军事压力,很快向齐国求和。”胡根伯格伯爵想了想,摇头笑着说道:“不过,我认为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据悉,英格兰为了应对这场战争,已经动员集结了多达一百三十多艘战舰,而且他们还拥有本岛的人员和物资补充优势,对北大西洋的海况和气候也更为熟悉。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应该不会遭受巨大的失败。”

  “……除非,齐国人也从印度洋地区调集一百多艘战舰前来欧洲,与英格兰人来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不过,我认为,齐国海军应该不会主动寻求主动决战,这不符合他们的战略目的。因为,他们需要对印度洋以及东印度群岛等核心利益地区进行有效管控,这不允许他们抽调太多的舰船前往欧洲。”

  “可是,我听说齐国的战舰有半数以上是加装了蒸汽动力,在海上的机动性要远远超过普通风帆战舰。你们说,齐国会不会仅凭少量的战舰便能一举击败英格兰皇家海军?”

  “陛下,齐国虽然装备了大量蒸汽战舰,但毕竟这种新型动力舰船还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实战,尚不能证明其强大的战斗力。再者而言,海上广阔无垠,即使蒸汽战舰的机动性稍优于风帆战舰,但在数十艘乃至上百艘战舰规模的海战当中,效果未必会增强多少。况且,蒸汽战舰行驶过程中,冒出的滚滚浓烟,也使得这种舰船很远便被对手侦知,缺乏必要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会让敌方提前做好战斗准备,从而失了先机。”

  威廉一世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双手抱胸,一边在大厅里来回踱着步,一边静静地思索着,似乎在考虑某项重大的决定。

  “齐国公使从瑞典回来了吗?”威廉一世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自己的国务大臣弗朗茨·古特纳男爵。

  “陛下,齐国公使在两日前已经返回柏林。”弗朗茨·古特纳男爵立即应道:“从斯德哥摩尔传来的消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将哥德堡附近的两座小岛和上面的附属设施,以一个极为低廉的价格卖给了齐国。哦,对了,瑞典还获得了齐国提供的一笔高达一百万克朗的低息贷款。”

  “齐国人可真有钱!”威廉一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看样子,瑞典已经站到了齐国人那边了。”

  “是的,陛下,齐国人确实非常有钱。”弗朗茨·古特纳男爵附和道:“他们完美的利用了瑞典和英格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提供一笔急需的资金,卡尔十二世立即就转向了齐国。可以预见,齐国一定会利用从瑞典获得的海上基地,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发起对英格兰商船的袭击。”

  “奥地利是不是已经开始准备发起对奥斯曼人的进攻了?”

  “是的,陛下。奥地利人正在不断动员和集结军队,向瓦拉几亚方向开进。”

  “那么俄国人的目标确定没有?是随同奥地利人一起进攻奥斯曼,还是从高加索地区进攻波斯?”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俄国人将进攻的方向定为高加索。”

  “波兰人呢?”

  “波兰议会仍旧在争吵,是否授权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领兵进攻奥斯曼。”弗朗茨·古特纳男爵笑着说道:“可能是预见议会的争论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出最终的结果,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已经从华沙离开,返回了德累斯顿(萨克森选侯国首府),继续督造茨温格宫。”

  “那么,我们普鲁士周边的邻居都开始忙于各自手头上的事务,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所行动了?”威廉一世再次看了一眼墙壁上的地图,然后转头看着自己的臣子和将军。

  “陛下,英格兰与齐国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我们应该继续安静地等待。”胡根伯格伯爵劝阻道。

  “一场战争,往往面临着一场不可测的危机,但同时,也会酝酿着某种不可多得的机会。”威廉一世沉声说道:“在战争出现明朗化的结果时,再做出正确的选择,自然是最为稳妥的方法。但是,我们必然会在其中收获得很少。”

  “十几年前,我们联合俄国、丹麦、波兰,以及英格兰,通过一系列战争,最终将瑞典逐出了北德意志地区。但是,野心勃勃的乔治一世(英格兰国王、汉诺威选帝侯)和弗里德里克四世(丹麦国王)却都在继瑞典之后,渴望能在北德意志建立他们各自的霸权,而奥古斯特二世则对我们向波罗的海东南海岸的扩张,抱以深深的戒心。我认为,现在是打破这一切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趁着英格兰、瑞典、波兰无暇他顾的时候,在北德意志地区确立我们的优势。”

  威廉一世自继位后,便施行极端的军国主义政策。在农村地区,建立了以约5000户为单位分配服役名额的征兵体制。入伍的士兵每年必须接受12周的训练,并在政府征召时应召,但是在其他时间仍旧从事各自的农、工职业。而军官,则模仿齐国军校培训机制,对其进行专门的军事训练。

  威廉一世在国内大大加重赋税,把普鲁士军队从不足4万人迅速增加至7万人(这个时期,普鲁士人口约为170万,使军队占人口的4%),在欧洲仅次于法国、俄国和奥地利。不仅如此,他还明智地保存军队实力,避免与其他大国联盟,以免使普鲁士陷入目的不明、费甚巨的战争中。

  虽然,威廉一世参加了反对瑞典霸权的大北方战争,但战后,在英格兰和丹麦的压制下,所得甚微,仅获得了奥得河河口的南波美拉尼亚。他为此,对两国一直耿耿于怀,关系也是渐趋疏远。

  而普鲁士和奥地利虽然同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强大的两个邦国,但囿于争夺帝国话语权的,关系也是一直比较冷淡。在奥地利多次被奥斯曼人暴揍的时候,普鲁士全都选择了作壁上观,乐见哈布斯堡王朝的笑话。

  齐国在向英格兰王国宣战前,他们的公使曾几度游说威廉一世,希望普鲁士能站在他们一边,结成军事同盟。齐国海军负责进攻英格兰皇家海军,普鲁士则对汉诺威发起进攻,夺取英格兰这处位于北德意志地区的领土(因汉诺威王朝入主英格兰王国,汉诺威选侯国便与英格兰结成共主邦联)。

  不过,威廉一世对此不置可否,既没有拒绝齐国人的建议,也没有动员集结军队向汉诺威开进,似乎打算要先观望一段时间。

  其实,普鲁士算是齐国在欧洲地区为数不多的传统友好国家,两国早在1679年,齐国首次组织特遣舰队访问欧洲时,便顺势建立了外交和贸易联系。要知道,那个时候,普鲁士还仅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德意志小邦国,在经过残酷的三十年战争蹂躏后,境内一片凋零,百废待兴,国力不要说跟奥地利相比,就连吕讷堡(汉诺威的前身)、萨克森、波希米亚等邦国也是大为不如。

  可那个时候,齐国却偏偏对普鲁士另眼相看,不仅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项目,还在柏林修建了公使馆,派驻了全权公使。此后,两国不断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往来,也获得了齐国大量的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普鲁士工商业的发展。

  可是,要基于两国友好关系,就贸然随同齐国发起对英格兰王国的战争,普鲁士却是慎之又慎,不敢轻易做出决定。英格兰可是欧洲位居前列的大国,人口在七百多万,还有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再加上汉诺威选侯国,实力数倍于普鲁士。

  “我们现在要将军队集结在沃尔夫斯堡。”威廉一世命令道:“不过,在没有得到统帅部的命令下,不得向汉诺威发动进攻。我们需要在边境地区制造足够紧张的战争气氛,让汉诺威和英格兰感到我们普鲁士王国的军事威胁。我相信,此举一定可以获得齐国人的满意,从而将那笔延迟许久的两百万马克(1两白银约等于3.1-3.2马克)的贷款及时交付给我们。”

  “遵命,我的陛下!”胡根伯格伯爵稍稍松了一口气。

  嗯,只是制造战争气氛,暂时不卷入这场战争,这对普鲁士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哦,对了,法国人在做什么?难道只是在积极准备他们国王的婚礼,而对这场战争不闻不问吗?”

第108章 欧陆风云(六)

  1725年6月28日,凡尔赛宫。

  就在齐英战争爆发,使得欧洲局势立时陷入波云诡谲之际,整个凡尔赛宫里面的三万多名官员、侍从以及仆人却正在为一场宏大的皇室婚礼而奔走忙碌着,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大事都暂时搁置在一边。

  是的,今年才满十五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即将迎娶自己的王后,并要努力地为这个强大的国家诞下新的继承人,从而蜕变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说起来,路易十五的王后人选极具争议性,差点引起一场法西两国间的战争。因为,早在1721年,路易十五曾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的女儿、他的堂妹玛丽安娜·维多利亚订婚。然而,十一岁的国王却对这位仅三岁的未婚妻没有什么兴趣,觉得这个只会吵闹啼哭的“小萝莉”太过乏味。

  正好,王国新任首相波旁公爵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也在为法兰西王国的继承人问题而忧心忡忡。他担心,体弱多病的路易十五随时会无嗣而终,那么国王的位置就会落到奥尔良亲王头上,那么他就有可能丢掉好不容易得到的首相位子。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毕竟还是个孩子,要等她为法国王室生儿育女那得猴年马月了。

  并且,这位未来王后具有的西班牙公主身份以及她与国王的堂兄妹关系都令波旁公爵感到这桩婚姻对自己以及对王室有太多隐忧。波旁公爵希望路易十五能够马上与一位能够生育的成年公主结婚,并且这位公主的娘家还不能太大的势力,不会影响到波旁公爵自己的地位与法兰西的外交政策。

  对于波旁公爵来说,要为国王路易十五找一位适合的王后还真不容易,首先这位王后要在生育年龄,因为截止到目前,法国王太子的位子已经悬空了整整10年,多数法国人都为王室的香火凋零感到不安。

  其次,政治上这位王后的娘家势力还不能破坏法国的内外的政治环境,在欧洲王室联姻往往伴随着军事联盟与外交上的讨价还价,还会影响到国内的党派之争。宗教上还必须是天主教徒,因为法国国王一直以世间最虔诚天主教国王自居。

  最后这位王后最好与法国王室没有血缘关系,法国王室如今的凋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伟大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与妻子玛丽亚·特蕾莎王后的近亲婚姻所致。

  考虑到上述几个因素,波旁公爵心中的的候选人便被一个个淘汰了。不过,到了二月份,王后的人选突然有了转机。

  波旁公爵的情妇向这位烦恼的首相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人选,那便是波兰退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之女玛丽·莱辛斯卡。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已经去世,次女玛丽.莱琴什斯卡此时芳龄二十二,正处在最佳的生育年龄。父女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与法国王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位退位国王在法国没有任何势力,国际影响力也很小,拥有的仅仅是个国王的虚衔,换句话说这位未来的王后与国丈完全依附于法国政府。

  波旁公爵听完后,立时敏锐地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最佳的王后人选。

  于是首相决定当机立断,此事必须从速。首先法国政府以不能及时为王室产子为由,将路易十五原定的未婚妻,已经在法国宫廷里生活数年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退回了母国。

  对于西班牙王室的抗议与不满,波旁公爵则充耳不闻。接着法国王室便向此时正隐居在法国阿尔萨斯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赠送聘礼,为国王路易十五向其女儿求婚。

  这位没有国家的国王在收到聘礼后一度震惊地无以复加,简直不敢相信,天上掉下来的金蛋——而且还是一枚巨大的金蛋——竟然会幸福地砸到他的头上。于是,对于法国王室的求婚,在第一时间便应允下来。

  作为法兰西王后人选的玛丽.莱琴什斯卡在父亲告诉她这个情况后,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与父亲曾经受到法国王室的款待,也曾见过路易十五,在她眼中,这位年轻的法兰西国王是一位富有四海,高不可攀,难以触及的顶级权贵。

  法国王室的聘礼一应俱全,全都是最奢华的服装、首饰、珠宝,波旁公爵向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许诺,只要婚事敲定,女方就将得到一笔25万利弗尔的财产,作为国丈的自己也能得到一笔2万利弗尔的年金外加一份昂贵的地产。波旁公爵不希望横生枝节,因此希望尽快敲定婚事。

首节 上一节 52/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