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67节

  英格兰人的内心充满了惊惧。

  “利缨”号的炮火洗礼还在继续。只见又是六发炮弹袭来,这次只有两发射失,一发击中了船艏的上层建筑,依旧是干脆利落地穿透了墙体,然后一连击毁了房间内数件家具,这才耗尽动能,狠狠撞在了另一侧的墙体上。一发炮弹射中甲板,连续击倒两名水手,随后落入到另一侧的海面,另外两发炮弹则击中了侧舷船身,继续制造了两个恐怖的空洞。很不幸,其中一个空洞位于水线附近。

  底舱的英格兰水手们疯狂地冲了过来,拿着手头一切可以拿到的东西来封堵裂口。咸腥的海水疯狂地涌入,打湿了附近的一切,大量货物泡在了水中,但已经没有人去心疼了,大家的注意力全被水线裂口给吸引住了,千方百计想要将它堵住。

  又一声尖锐的呼啸传来,一发120毫米锥形炮弹撕裂了船体,扎进了底舱之中。海水汹涌着扑入而来,似乎想要湮没这里的所有一切,无论是人还是货物。

  又一队英格兰水手冲了过去,他们拿着、蒙皮甚至是备用船帆来封堵这个巨大的洞口。人力抽水机也运作了起来,水手们拼尽了吃奶的力气,将涌入底舱的海水慢慢地向外排。

  “呵呵,看样子对付没有任何装甲保护的木船,线性炮加实心锥形弹的威力果然巨大,效果不比爆炸弹差。”通过望远镜看到战果后,“利缨”号舰长、翎麾校尉(中校)熊继常感慨地说道。

  没错,尖形弹头在线膛炮射出后,高速旋转下,产生巨大的动能,在碰到木质船壳时,几乎很轻易地就能破开一个缺口,比完全靠动能蛮力撞开缺口的球形弹要有力多了,也有效率多了。

  这就是线膛炮的威力!

  “以后,滑膛炮当应淘汰。”大副、宣节校尉(少校)殷延隽轻声说道。

  “轰!轰!轰!……”

  正说话间,“圣乔治”号发起了猛烈的反击,至少有六发炮弹击中了“利缨”号的侧舷,但厚重的装甲将射来的炮弹轻轻地弹开,除了留下几处弹痕印记外,几乎没有对船体造成任何伤害。

  按照海军的变态要求,重要部位装备了铁甲的“利缨”号具有抵近射击敌军炮台的防护能力,因而,在面对英格兰战舰的炮火反击时,更是无所畏惧。

  “利缨”号仗着自己皮糙肉厚,距离“圣乔治”号仅一百余米,几乎是战舰拼刺刀的位置。在承受了对方两轮炮火反击后,仿佛被激怒了,在船身即将错过“圣乔治”号时,又打出了一轮齐射,这次全部命中,一发击中了舰桥,不知道有没有造成伤亡,其余数发全部打在了侧舷船体上,制造了两个水线上方洞口和两个下方洞口,海水涌入更为汹涌。

  “圣乔治”号,其一侧船体上的洞口密密麻麻,船舱底部的积水已经没过了人的膝盖。被齐国炮弹击毁的酒桶也倒在地上,在水上漂浮滚动着,让正在忙碌抢险的水手们雪上加霜。

  终于,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可能挽救这艘船只了,于是所有人便一哄而散,纷纷冲上甲板,手忙脚乱地解开救生艇,将其放入大海,或者抛下木桶,然后一个接一个跳入海中。

  “圣乔治”号此时的航速已经非常缓慢了,可能不需要几分钟,这艘船就会彻底沉入海底。

  “利缨”号丢下这艘即将沉没的英格兰战舰,喷吐着浓烟,朝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扑去。

第133章 攻守之势异也!

  “舰长,对方打出了白旗,请求投降!”一名信号官兴奋地跑了过来,向舰长熊继常汇报道:“那是一艘物资补给船,没什么武力,面对我们的攻击,立即就怂了!”

  熊继常点了点头,举起望远镜看了过去。

  只见那艘约六百吨的英格兰战补给船上,侧桅上已升起了一面白旗,船舷一侧挤满了英格兰水手,挥动着手臂,似乎在喊着什么。大概是在请求“利樱”号不要再发射炮弹,以免他们所在的船只遭受更大的损伤。

  就在熊继常即将转移视线,准备去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时,那艘船上突然出现了新的变化。一名英格兰军官从舱底冲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把燧发短枪,开始呵斥着那些准备投降的水手。说到激动处,抬手举枪就朝一名正在分说的水手射击。

  可能是被军官的燧发短枪给吓到了,众多水手齐刷刷地朝船艉退去。在那名英格兰军官的身旁,两名军官也下意识地避开一段距离,一边看着现场突变的情形,一边扭头朝“利樱”号张望,显见内心比较纠结。

  皇家海军的荣誉感重要,还是保全自己的性命重要?

  哟呵,想不到英格兰人还是有种的!

  事情很明显了,有人不想投降,试图拼死力战。

  “既然有人寻死,那我们就成全他们。……命令左舷炮开火,送他们去海里喂鱼!”熊继常放下了望远镜,转头朝信号兵冷冷地吩咐道。

  真乃咄咄怪事,一艘并没有什么武力的物资补给船竟然要跟我们铁甲舰硬抗!

  随即,便走到后部的一个窗户边,观察起远方的海平线。那里已经看不到什么了,曾经跟随他们一起出击的战舰已经不见了踪影,但从远方却能看到一道道烟雾,以及隐隐传来的沉闷炮声,他们应该凭借机帆舰的速度优势,正在追击那些星散撤退的英格兰战舰,就是不知道打成什么样了。

  当然,熊继常并不怎么担心己方舰队会落败,或者无功而返。事实上,即便没有他们这艘铁甲战舰参与,就凭那十余艘机帆战舰和风帆轻巡洋舰,依旧可以轻松追上那些逃跑的英格兰战舰,唯一的悬念,大概就是能斩获多少目标。

  这支英格兰舰队舰船数量十二艘,专业战舰大概只有八九艘,另外几艘估计是征用的武装商船,作为他们的物资补给船。若是对上一般的商船队,以他们这般实力,那自然是拥有压倒性的武力优势。而且,瞧他们的航向,大概率是想偷摸到好望角一带,甚至不排除潜行至南非海域,拦截和袭击我齐国商船。

  但他们很倒霉,好巧不巧地在几内亚湾遇到了齐国第二特遣远征舰队,并且还都是一线主力战舰。这要是一战不能将其全歼,那也必须要把这支英格兰舰队给打残了,不使其再有南下威胁黔州(今南非)沿海地区的能力,从而确保后路海运的顺畅。

  那艘英格兰武装运输补给船在“利樱”号面前,就如同一个稚嫩的孩童,以自己的执拗和无知来挑衅它的威权。

  船上仅有的数门火炮,在军官的强逼下,次第打响了,射来的炮弹只有一发击中了“利樱”号,其余的炮弹均越过甲板,落入另一侧的海面上。

  看着己方的炮弹几乎像隔靴搔痒一般,对齐国这艘铁甲舰没有造成任何伤害,惊惧之余,数名英格兰军官怒吼着,命令炮手们继续装填炮弹,进行下一轮的火炮射击。

  大概是使用锥形炮弹成功击沉了一艘英格兰战舰,已证明了线膛炮和锥形炮弹的威力,因而“利樱”号便放弃了继续使用这种炮弹,转而将数发爆炸弹塞入了炮膛,在枪炮长的命令下,依次开炮射击,准备让对方享受一番船体被炸烂,自己的身体也被炮火撕裂的痛苦。

  接连两发开弹击中了这艘英格兰补给船,巨大的爆炸,将船上的操作台炸开一处破洞,碎裂的木屑四下迸溅,瞬间掀翻了数名水手。随即,船身冒起熊熊大火,笼罩了三分之一的甲板。

  英格兰军官声嘶力竭地呼喝着,命令附近的水手立即扑灭船上的大火。

  然而,又一轮炮击过后,数发炮弹再次击中船身,在带走了几名水手的生命后,也使得火势更加不可抑制,甚至几团火苗卷上了风帆,将整艘船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把。

  也许是慌乱,也许是急不择路,接连有数名水手栽入海中。仿佛是受此启发,船上的水手们不顾军官的阻拦,纷纷开始争抢船上的那艘唯一的交通艇,以便逃离火海。

  这艘船没救了!

  水手们争夺得是如此激烈,以至于有人对身边的同袍挥拳相向,甚至拔出利刃,阻止更多的水手与自己抢夺逃生的机会。

  至于刚才那位英勇无比的英格兰军官这会也不见了身影,或许已经在士兵的护持下逃到了交通艇上,或者被人推倒在甲板上,葬身于火海,不过这个时候,谁在乎他呢?

  反正这艘物资补给船要沉没了,他们这几十号人哪里也去不了,且注定有部分人要葬身海底,谁还会对此投注太多的注意力。

  “利樱”号铁甲舰游曳在这片混乱的海域,仿佛就是一头饱食后的黑鲨,冷冷地注视着眼前的猎物,看着他们在垂死的挣扎,无谓的哀嚎,以及无助地在水中沉沉浮浮。

  不过,此时“利樱”号盯上了数百米外另外一艘英格兰战舰。它似乎被某艘机帆船打断了主桅,速度已经降到一个很低的位置。可能是不怎么担心这艘船会跑远,己方战舰便将它丢下,继续追杀其他目标去了。

  当“利樱”号那威武的炮管对准了那艘速度缓慢的英格兰战舰时,对方非常识趣地挂出了白旗。

  尼玛的,接连看到了两艘船被眼前这个铁甲巨兽轻松击沉,而自身几乎毫发无损,哪还有什么战意。

  这根本就是一场极为不对等的战斗!

  这艘齐国铁甲舰在击沉己方战舰时所表现出的强大战力,以及它冰冷无情的击杀,这几乎击碎了他们任何一丝逃跑的侥幸。呃,好像也跑不掉,即使他们的主桅没有被打断,也无法躲过这艘铁甲舰的追杀。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这确定无疑,抵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白白送掉性命。

  “利樱”号铁甲舰缓缓靠近这艘主动投降的英格兰战舰,要求船上所有人扔掉武器,降下所有风帆,随后,便派了几名水手上船,接收这艘战利品。

  英格兰军官和水手们非常有幸地近距离“观赏”这艘齐国铁甲舰,在两个小时的战斗,它看起来什么事也没有,船上的油漆甚至都没有脱落多少。虽然在它的舷边,隐隐约约有几处弹痕,但似乎根本没对它造成严重的伤害,仅为微不足道的“皮毛伤”。

  真是一艘令人生畏的海上钢铁巨兽!

  傍晚7时,天边的太阳已经摇摇欲坠,将晚霞印染得一片通红,衬托着海面上零零星星散落着的船板、杂物,有种骄阳残血般的凄凉感。陆续有齐国战舰返回,聚集于最初交战的海面上。随同他们而来的,还有几艘被俘获的英格兰战舰和运输船,其状无不可怜兮兮,船损帆破,伤者甚众。

  即便逃跑的英格兰战舰足够机灵,分散朝各个方向逃跑。但以齐国机帆战舰所展现出的高航速和火炮打击力,最终能逃脱的舰船可能会很少。若是拒不投降、顽抗到底,齐国人肯定不会心慈手软,大概率会将其击沉。

  至晚上9点许,这片海域陷入了沉寂。这个时候,交战了半天的齐英两国舰队已经脱离接触,结束了战斗。

  此战,十二艘齐国主力战舰对阵十艘英格兰战舰,双方在大海上激战了数小时,最终以英格兰战舰五艘战沉、三艘被俘、两艘带伤远遁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另外,英格兰舰队随行的补给船,也被击沉一艘,俘虏一艘,可以说几乎团灭了这支准备摸到齐国身后的舰队。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场典型的海上战斗,双方没有展开传统的线列对轰。事实上在整个交战过程中,因为自感实力严重不足,英格兰人的战舰并没有与齐国人硬拼。他们在稍事缠斗片刻后,立即避战游走,不断朝远处撤退。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战斗过程被极大拉长,让齐国战舰不得不跟在身后,费许多时间对其展开一场艰难的追击。

  当然,齐国舰队也不是没有损伤,铁甲舰固然因为其厚实的装甲而安然无恙,但其他战舰却有多艘受损,其中有两艘风帆战舰受创不轻,船体两侧布满了弹孔,还有侧桅也被打断了两根。

  最让人感到尴尬的是,一艘机帆船的烟囱被击毁,还有一颗实心炮弹神奇般地落入了动力系统之内,成功地瘫痪了这艘战舰的蒸汽动力系统。考虑到海上航行时不便于维修,怕是要抵达太华岛(今加纳利群岛特内里费岛)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限的修复。至于接下来的航程,也只能依赖船上的几面风帆了。

  “说来也是惋惜呀!这支英格兰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却在战斗中没给我们的人造成多大伤亡。早知如此,他们还不如干脆点,上来就直接和我们战列线对轰,不要浪费时间,那样可能还会多杀伤一些我方人员。结果呢,在追击过程中,几乎是全程被动地被我们火力压制,毫无还手之力,以至于损失惨重!”一名军官在统计完敌我双方损失后,不由为英格兰人抱以深深的“同情”。

  “他们估计是有点措手不及吧!”另一名军官笑着说道:“在战斗中我们就发现了,英格兰军官和水手表现得还是很英勇,作战技能也较为专业。但他们的指挥官或许有些迟疑不决,想着避开我们的追击,尽可能地要保存实力。他们多半还想着继续前往南非海域,骚扰我们的后方。”

  “嗯,不错。作为军人,不论对手有多强,都应该敢于迎面直上,不能软弱,明知技不如人,也要不畏牺牲,勇于执刃,予敌人最大的杀伤。如此,方能塑造军人气魄,从而建立军人信念。要是一味选择避战、畏战,把自己士气都给搞没了,那还打个屁呀!”

  “专业、勇毅、敢战的海军军官,是整个海军战斗力之魂,要是一下子都打没了,顶个屁用!我琢磨着,英格兰人在战斗一开始,就选择四散避走,多半是想暂时保存实力,以待后续。话说,这要跟我们硬抗,就不相当于拿鸡蛋硬要往石头上碰吧?”

  “嘿,你这么说,是要为英格兰人开脱呀!”一名军官打趣地说道:“在刺刀相拼之时,由不得任何畏惧退缩。打仗,总得有股一往无前的气势才行。”

  “可是,英格兰人的本钱并不厚实,想拼也没那个实力吧。据说,英格兰海军人数规模不到一万五千人,就算是战争爆发后,进行全面动员,估计最多也只能凑出两三万海军出来。这要是损失太多了,可没法获得足够的补充。”

  此战,这支规模不大的英格兰舰队近乎全灭,一次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即便是家业不小的英格兰海军多半也会感到有些肉痛。

  在战场上损失一些陆军士兵和作战物资倒是无所谓,大不了在国内再次筹集,但损失的海军战舰短时间内却很难恢复,尤其是水手和具备专业素质的军官,尤其难得。

  毕竟海军不像陆军,一个农民训练十天半个月就能上战场,打上几仗,就能变成经验丰富的老兵。海军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堪称核心的各个岗位的军官,培养非常不易。

  以齐国海军的标准,一个海军军官需要学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弹道、管理等课程,甚至还要学点外语。在实习阶段,你要掌握气候知识,了解各片海域的洋流信息,熟悉多个港口的资料,会操作船上所有的武器。若是机帆船,你还要懂一点蒸汽设备的运作原理,会简单排除一些机械故障……

  瞧瞧,培养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是多么的不容易,周期长、成本高、成材率低。海军在某些时候看不起陆军也不是没理由的,他们确实比陆军糙汉子们要高级得多!

  英格兰海军虽然比不上齐国,但其军官同样需要掌握大量知识。他们的海军委员会虽然模仿齐国创办了一所海军学校,但大部分军官的成长依然要靠口口相传或学徒制来传授知识,培养起来只会比齐国更难。

  齐国远征舰队(第一特遣舰队)在北大西洋海域作战接近一年时间,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击沉击伤英格兰战舰四十余艘,大量杀伤其海军官兵,不仅大大锻炼了齐国海军跨区作战的能力,使得舰队基本上适应了北大西洋海况、洋流和气候,还严重削弱了英格兰海军的作战实力。

  如今,第二特遣舰队即将抵达欧洲,想必接下来的齐英战争的形势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是的,攻守之势异也!

  可以预见,齐国海军必将在合适的时间,主动寻求与英格兰皇家海军进行一场宏大的海上决战。

  ——

第134章 计议

  5月15日,太华岛,致远港(今特内里费岛圣克鲁斯港)。

  一群身形憔悴的英格兰战俘在几名武装护卫队的监督下,费力地将马车上的物资卸下,然后再转移到停靠在码头上的一艘物资补给船上。

  长久的苦役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糟糕的伙食,还有时不时地虐打体罚,已经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的身体。但在齐国人的刺刀和皮鞭威逼下,所有人都不敢发出一丝怨言,佝偻着身子,默默地劳作着。

  偶尔停下来喘口气休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瞄了一眼那艘停泊在码头的铁甲舰,幽冷的锻造装甲、威风凛凛的炮管、粗大的烟囱,还有舰上骄傲而专业的水手,都让他们脸上充满了羡慕的神情,同时内心深处也生出一丝惊惧和骇然。

  哦,上帝,齐国人不仅又调集了大批舰船前来欧洲,而且还派来了这么一艘武力强大的铁甲舰!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钢铁制造的战舰,竟然可以如同木质帆船一样漂浮在海上,齐国人是如何做到的?

  齐国人的舰队是在五天前抵达这座岛屿,除了他们自己的十余艘战舰外,还有数艘被俘获的英格兰战舰和商船,为这座岛上又新增添了数百名英格兰同胞,将会同他们一样承受繁重的苦役。

  最近几个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数艘机帆船运来大量的物资,煤炭、火药、枪炮、船材、帆布、粮食、罐头、牛羊、被服、药品、水泥、建材、钢条、蔗、咖啡、可可等,将码头附近的几座大型仓库塞得满满当当。

  为此,齐国人征发了许多岛上的原西班牙居民和柏柏尔人,开始大兴土木,扩建码头泊位,新增仓储设施,修筑堡垒,还将圣克鲁斯城——哦,齐国人称之为致远城--的基础设施进行一番大规模的改造,以便使该地的居民和来此休整齐国海军官兵居住得更加舒适。

  而作为战时俘虏,他们英格兰人承担了此间最为繁重的工作,天色微微亮起时,就会被武装护卫粗暴地驱赶到工地上,进行一天的艰辛劳作。许多可怜的同胞,在长达数月的苦役中,已经不堪折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众多苦力的努力建设下,整个岛屿已经被打造成一座完美的海军后勤补给基地,这里不仅有机帆船所需的燃煤、淡水、食品和武器,还有一座能容纳四百人入住的临时医护所,可以为齐国远征舰队中生病受伤的人员实施就地医治和护理。

  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在耗费了无数的物资和苦力的人生命后,齐国人俨然已将这座圣克鲁斯小城建设成了一座正儿八经的小城市,一个足以提供各种战争物资补给的海上基地。

  众所周知,后勤补给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远洋作战能力至关重要。此前,包括英格兰在内的欧洲人总觉得隔着个大西洋和印度洋,齐国海军对他们的威胁不是特别大,因为劳师远征既耗国力又危险,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非智者所为也。

  他们这么想当然没错,因为在这个时期,跨海远征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在后世直到20世纪初,一支舰队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补给与休整,远洋航行后其战斗力也会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俄对马海战,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劳师远征,从波罗的海,跨越大西洋,经好望角驶入印度洋,然后再辗转直抵太平洋东海岸,整个行程达三万公里,耗时七个多月。结果在对马海峡一战被日本海军全歼,还几乎没对日本人造成任何一点伤害。

  其实当初舰队出发前,沙俄国内就有众多的反对者,但沙皇一意孤行,结果途中大部分港口都不向其开放,以至于航行到东亚海域时,俄国水兵身上的麻布衣服都破烂成了布条,人员的精神状态也是糟糕到极点,士气全无,战舰设备的运行状况更是惨不忍睹。这样的情况,就是大罗金仙来了也没办法,使得日俄海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白白成就了日本海军的威名。

  当然,齐国远征舰队还不至于混到如此凄惨的地步。他们在通往欧洲的航道上拥有众多的中途补给点,昌宁(今德班)、会宁(今开普敦)、太华岛、丹吉尔,以及天门(今西班牙北非城市休达)等数个海上据点,使得舰队和人员在长途行驶过程中可以获得必要的休整和物资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臆想齐国海军劳师远征后战力会大幅度下降有些过于乐观了。当然,跨越这么远的距离,对舰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官兵士气不高、水土不服、存在大量非战斗减员,还有船只缺乏足够的大修能力等等。但整体战斗力绝不会下降太多,当不至于造成另外一场对马海战。

首节 上一节 6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