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初唐:砥砺前行

初唐:砥砺前行 第71节

  武顺眼眸中闪过一丝宠溺,说道:“大郎天资聪慧,文辞大意一点即通,喜爱诗词,先生说他有几分清溪先生的风采。”

  武皇后眉头挑了挑,清溪先生陈青兕,她在深宫都久闻其名,只是萧家女婿的另外一层身份,让她喜欢不起来。

  贺兰敏月这时念道:“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兄长最爱清溪先生的诗,常感慨,若能拜得清溪先生门下,这辈子都是无憾。嘿嘿,皇后姑姑,敏月念的好不好!”

  武皇后强颜欢笑,说道:“好!”

  她摸了摸贺兰敏月的脑袋,再三叮嘱自己的姐姐,让她抓紧贺兰敏之的学业,若有所指的说道:“我武家人才凋敝,常住即有天份,自当好好培养,光耀我家门楣。”

  武顺心中甚是奇怪,自己的儿子姓的可是贺兰,不过她的脑子想不通其中关键,也懒得去想,只是一口应下。

  武皇后还没有让自己的母亲、姐姐、侄女入座,竟下达了逐客令:“今日宫里不便待客,娘与姊姊,改日再来吧。”

  杨姥皱眉道:“稍歇一下都不可?”

  皇宫幽深,天寒地冻的,她们一路行来,又冷又疲。

  “不可!”武皇后一本正经的道:“陛下近来心情极差,女儿不知他何时会来。若是见到我们一家相聚,惹得他的心烦,可是不好。”

  杨姥、武顺一听如此,也不敢待,带着贺兰敏月匆匆离去。

  武皇后见此松了口气,摆出一副忧愁之色。

  武德殿!

  青年的大唐天子手搭着额头,闭目沉思,眉宇微皱,预示着他心情很不好。

  周边待命的内侍宫女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李治蛰伏六年,一朝得势,庙堂皆知他的厉害,上下皆惧他的天子之威。

  李治的心情并非因为江南雪灾,于他而言,这种雪灾,还不足以影响他的心情。

  让他心情不顺的是西方战事,西域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一直不服王化,去年五月,他命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诸将进讨贺鲁。

  开场很顺利,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五百精兵冲击西突厥两万大军,斩杀敌将一千五百多人,风采依旧,杀得西突厥军所丢弃的铠甲兵器、牛马纵横交错地散布在山坡原野上,无法统计。

  可后来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从中挑唆,居然致使西征大军无功而返。

  气得李治都顾不得程知节的开国从龙之功,将之罢去官职。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唐军,打了一场怂战,李治这个皇帝心情哪能好过,加上江南雪灾,那是雪上加霜。

  “陛下!睦州刺史许圉师的奏折到了。”

  李治道:“呈上来吧!”

  李治接过奏折细看,看着一大份奏章,一半都是夸赞陈青兕的话,忍不住啧啧称奇,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李治自登基以后就在跟关东士族斗法,重用科举出身的上官仪,推行科举,打算依靠科举培养可用的人才,以摆脱对士族的依赖。

  关东士族则派族中子弟参加科举作为回击,一举霸占了科举的名额。

  陈青兕的出现,让李治有了新招。

  一个落魄到靠种地打猎为生的寒门,竟有惊世才华,不但编出了《三字经》这样的蒙学文章,还扯起了反对宫体诗的大旗,创盛唐体,自成诗坛一派,成为江南名望极高的大儒。

  李治对于宫体诗并不如他父亲一样热衷,对于诗歌也没有特殊的爱好,秉持中立态度。

  不过盛唐体这三个字很得他的脾胃。

  李治有心提拔陈青兕为寒门表率,告诉天下寒门子弟,依附士族不如依附朝廷。

  士族能给的他能给,士族给不了的,他还是能给。

  不过李治有他的担忧,陈青兕太过年轻。

  初次听他名字的时候才二十一岁,现在过去一年半,也不过二十三。

  没有任何的资历,也没有任何的当官经验。

  这样的人,扛得起大旗?受得住自己的托付?

  李治不太相信,诗写得好的人,往往不会做人。

  他的初步计划是让许圉师入京当宰相,培养自己的势力,然后陈青兕留在江南打磨,郑容、韦暠就是他丢给陈青兕的磨刀石。

  等许圉师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实力,陈青兕也打磨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将他调入京师。

  如此陈青兕有了一定的官场经验,许圉师也有一定的力量,能够庇佑自己的老部下,双管齐下。

  现在许圉师还没来京呢!

  郑容、韦暠一点风浪都没有掀起来,完全就给拿捏住了,老鹰抓小鸡一样。

  李治都忍不住嘀咕,这小子哪里学来的手段?

  莫不真是传说中的奇才?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第120章 县衙外都是人

  李治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重新看起了手中的奏折,看着陈青兕面对风雪的完美表现,心下更是奇怪。

  此方江南雪灾,并不是只有睦州受灾,江南东道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歙州、睦州皆在其中。

  从各州汇报的情况来看,并非没有表现出彩的官员。

  其中湖州乌程县县令、歙州休宁县县令就表现的很好,并不亚于陈青兕。

  原因很简单,这两位县令一个是营州人氏,一个是灵州人氏,两人都在苦寒之地长大,见惯了风雪,甚至见过比此番江南风雪强上数倍的都经历过。

  他们知道如何应对雪灾,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正确的应对方式。加上两地富庶,壮力充足,应对起来毫无压力。

  可陈青兕一个一辈子没有过江北的南方人,面对江南罕见的风雪,竟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最正确的决策,实在让人惊异。

  尤其是睦州处于战后恢复状态,壮力不足,缺乏抗灾的能力。

  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之下,还能做到将伤亡降至最低,还能兼顾其他两县,就有些难能可贵了。

  李治一时间也有些犯了难,本意是让对方磨炼磨炼,然后委以重任,结果完全没有效果……

  是由他在江南养望,还是直接调入京师,加快脚步?

  李治一时间犹豫不决,将手中奏折放在一旁,暂且搁置。

  他将心思重新放在了西方战事上,此番程知节无功而返,非但没有解决西突厥的祸患,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威胁到了朝廷在西域的统治。

  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必须赢回来。

  李治很快就面临一个问题:谁来当主帅?

  李绩!

  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很快李治就否定了,庙堂上长孙无忌余威犹在,还需要李绩制衡。

  程知节这等原来的百战老将,越老胆子越小,靠不住。

  苏定方!

  他或许可以,只是……

  此时的苏定方还没有担任主帅的经历,但他的履历可了不得,二十年前跟着李靖北击突厥,亲率两百骑兵为先锋,纵马直接踏入突厥王庭,杀敌数百人。但因此战纵兵掠夺而受到处罚,埋没了二十载。

  永徽六年春,大唐攻打高句丽,苏定方渡辽水,高句丽半渡而击。程名振、苏定方面对十倍之地,力克胜之,杀俘一千多人,焚毁其外城、村落回师。

  再就是去年,苏定方五百冲击西突厥的两万骑兵队,奠定胜局,都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战役。

  但自身威望不足是他致命缺点,也是由此,他立功之后,引起了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从而导致了大军在大胜之后无功而返。

  若是启用苏定方为帅,一定不能用军中老人。

  苏定方压不住,要选择年轻一辈的后起之秀。

  身为皇帝,面对战争,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进去,已经吃过一次亏的李治,吸取了教训。

  任雅相、萧嗣业、岑利、刘仁愿……

  李治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人,王方翼,此人也是可造之材。

  李治当即招来李绩、来济、崔敦礼、李义府商议出兵大事,人选上也作了商讨。

  李义府听闻王方翼也在其中,心中不免惶恐,自己是踩着王皇后上位的,王方翼是王皇后堂兄,一旦他立战功崛起,对自己只怕不利,当即便道:“王方翼此人刚烈,不服管制,王文度对他有提携之恩,怕坏大局。”

  李治一听也觉得有理,将王方翼从出征人选中划了去。

  接下来三日,李治一直在处理再次出征西突厥的事情,直到这日,收到了一封弹劾王方翼不孝的奏折。

  李治看着手上的奏折,看着弹劾的署名大理正侯善业,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为了对付长孙无忌,为了抵抗关东士族,他提拔了好几位寒族出身的小臣,委以重任,在废王立武之上,他们左右奔波,立功不小,这侯善业就是其中之一。

  李治对于他们也很满意,为首的几人尽皆升官,最得力的李义府更是入庙堂拜相。

  但这伙人最近有些张狂,尤其是李义府,竟惹出了祸事,引发了丑闻。

  若不是在推翻长孙无忌这一事上,李义府有大用,多少得敲他一敲。

  王方翼此次遭受弹劾,绝非偶然,必定是李义府使人所为。

  李义府最近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些过激,让李治这位大唐天子略微膈应。

  李治脑海中出现了四个字“蛇鼠一窝”,细细想来自己提拔的那些寒族,竟没一个好货色,都是人憎狗嫌之辈。用确实好用,可这样下去,寒族的名望都给这群人败坏干净,受万千唾骂,还怎么得天下之望?

  于是乎,李治又想起了远在江南的那位……

  寒族之中论官声之好,名望之隆,无人出其右。

  便在李治纠结的时候,远在江南的陈青兕结束了在桐庐县的行程。

  陈青兕将手上的官印交给了代县丞柳海,说道:“初步的发展规划,便是如此,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来青溪县,修书也行。”

  桐庐县前代县丞严英以及县内主簿、典吏都被许圉师派来的司马高良拿下。

  这一下桐庐县是彻底没有管事的了。

  陈青兕不得已暂时接管桐庐县的事务,他提拔为典吏,又请示许圉师让他兼任代理县丞,处理县内的事务。

  桐庐县此次因雪灾损失严重,县里与周边乡村房屋倒塌严重,眼瞧着冬天一天天过去,若不加紧这最后时间规划发展,桐庐县未来一整年都将陷入困局。

  陈青兕临危受命,趁着身上的职权尚在,为桐庐县定下了来年的方略,他并没有否定姬温重视桑蚕的策略。

  姬温的发展方向是没错的,只是他心胸太小,不知顾全大局,全面发展。

首节 上一节 71/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史前直播:开局成为华夏之神!

下一篇: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