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有一个恋爱模拟器

三国:我有一个恋爱模拟器 第165节

  “所言有理”,王允点点头,“子茂继续说。”

  沙场宿将,首推平定黄巾的汉末三杰,也就是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

  皇甫嵩在朝中做御史中丞、朱俊正屯兵中牟县、卢植则早就辞官回乡,隐居在上谷,都是可用的人选,只是这三人都与董氏有过节,不一定能得到任命,暂且做个备选吧。

  “除此之外,还必须名重海内”,徐嘉树想了想继续道:“此去乃是要和袁本初抢夺冀州牧之位,若是无名小卒,恐怕难以让韩文节信服。”

  “嗯。”,王允示意他继续。

  “最后,此人还必须行事果断,智勇兼备,否则不能在群雄手下虎口夺食”,徐嘉树摇头叹道:“名望、智勇、治军缺一不可,此等人物天下寥寥无几,司徒必然已经有了人选,就不用在下多嘴了。”

  光是想想任务的难度就令人抓狂:要昼夜兼程,抢在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之前赶到邺城,还要说服韩馥交出州牧印信,再尽快集成冀州的人心,击退四面八方来犯的敌人.

  不仅困难,而且容错率极低,任何一环都不能出错。

  去晚了,冀州就是袁绍的囊中之物,说不动韩馥更是白搭——就算前两者都能做到,有谁能以空降领导的身份使得冀州上下信服,把袁绍公孙瓒这些当世豪杰全部击退?

  便是把此刻的曹操拉过来都无法做到吧?

  “皇甫义真、朱公伟、卢子干”,王允张口说出三个名字,“子茂以为这三人如何?”

  “大善!”

  徐嘉树精神为之一振——怎么把这三位大佬给忘了。

  到了董卓掌权的这个时间点,天下英雄辈出,比起袁绍曹操之类的后起之秀,汉末三杰却是渐渐地淡出了舞台中央,显得有些碌碌无为了。

  以至于在演义里,卢植宛如刘备和公孙瓒的背景人物,皇甫嵩和朱俊更是戏份少得可怜,几乎到了查无此人的程度,而在大部分三国游戏中,三人也只在前期剧本露个面,如果开了史实寿命更是过不了多久就会相继去世。

  因为这些原因,不知道算不算穿越者思维惯性的一种,论起天下英雄的时候,总是容易忽视这几位前三国时代的天下名将。

  “三人之中,皇甫义真乃是正经的凉州武人,恐怕无法得到冀州大族支持”,有了现成人选,徐嘉树的思路更加顺畅,先排除掉皇甫嵩之后道:“其余二人,朱公伟出身江东,而且手里有兵,卢子干河北人士,又是海内大儒,都是不错的选择。”

  “朱公伟未必听从朝廷诏命”,王允插了一句,“董卓还在雒阳之时,他便是联军的一员了,如今董旻登上大将军之位,怕是更不会理睬朝廷。”

  两人一顿分析下来,卢植已经成了唯一的人选。

  卢植这人吧,什么都好,能文能武,威望也高,甚至住的还近,就在河北当地,但是唯一的问题在于:人家在董卓废立之时便已经告老还乡,如今据说在上谷郡隐居,不再过问世事。

  怎么把他老人家请出山,是个很大的问题。

  王允却是懒得想这些——什么都要自己想办法,那还要下属干嘛?

  “子茂可愿意作为使者,前往幽州请卢子干出山,接任冀州牧之位?”,老登缓缓问道:“子茂在关东颇有人脉,应该不难做到吧?”

  哪有什么人脉,这些事都是一个叫罗贯中的人告诉我的,徐嘉树暗自腹诽,却始终记得自己上门拜访的目的。

  “在下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腊日那天,在下嫌庭院太过冷清,邀请了做尚书郎之时的一些亲朋故旧,其中就有貂蝉姑娘一家,听说她回去得迟了些,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

  “子茂若是答应去一趟幽州,便是将貂蝉送给你又何妨?”,王允一点也不惊讶,“只是冀州牧之事关乎河北归属,万万不能出岔子。”

  这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卢植的事情办成了,貂蝉才能送给他,不然还是洗洗睡吧,而且王允的话颇为模棱两可,并没有明说是说服卢植出山就可以,还是要卢植成功占下冀州才可以。

  “一言为定”,徐嘉树答道:“在下愿出使幽州,请卢公出山!”

  扩张势力这种东西就像滚雪球,等袁绍拿到冀州之后,便再也难以压制他的发育,对自己来说,这种机会不容错过,而且必须亲自出马,否则难以完成。

  历史上李傕郭汜二人掌握的长安朝廷也曾派出冀州牧,倒霉蛋名叫壶寿,不过他出发的时候,袁绍已经占有冀州半年之久,其人最后与黑山贼的首领于毒一起死在袁绍手中。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袁绍尚未得到冀州,朝廷也不是李郭之乱后颜面扫地的朝廷,不管能不能顺利摘下桃子,总之不能让袁本初舒舒服服地坐上河北之主的位子!

第189章 以沉默,以眼泪

  不出意料地,任命卢植为新任冀州牧的提议在朝堂上得到了一致通过。

  外朝诸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要当场弹冠相庆,纷纷表示还是人家王司徒有水平,这么快就拿出了一个完美的人选,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虽然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朝廷的真实目的是摘桃子,但至少在明面上,撤换州牧的理由依然十分冠冕堂皇——青州黄巾肆虐,威胁到冀州的安全,天子忧心百姓的安危才不得不另选贤能。

  而说到贤能,卢植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早在当初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他便是负责北方战线的主将,镇压由张角本人亲自率领的冀州黄巾主力。所以正经论起来,卢植对冀州当地的世族高门是有过大恩的,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并不困难。

  除了军事上专业对口之外,卢子干早年也有过好几任太守的履历,治理民政的成绩有口皆碑,所谓“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就是搞第三产业,卢植也一点都不虚,作为海内大儒,师承名家马融,门下弟子众多,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还参与过《东观汉记》的修订。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即便用最高的标准去衡量,卢植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士人楷模!

  眼下除了这种等级的大佬之外,其他人也确实没有资格去冀州火中取栗,和那袁本初碰一碰。

  面对众人的吹捧,王允面上笑得一团和气,心中却是颇为不屑——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只要这差事不落到他们自己头上,谁去都能说出个一三五来。

  嗯,也不想想他王司徒带头投靠董氏,跟著他的能是什么有骨气的人

  考虑到当初董卓欲行废立之时,卢植曾站出来抗辩,两边算是有些过节,董旻很有可能不同意让他复出,所以尽管大将军府的原话是让外朝自己商议人选,王允依然不忘把结果送去过目一番。

  人家给你面子,你也得心里有数,不能蹬鼻子上脸,如此才能长久。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王允的一种试探。

  简单来说,他想试探现在的董氏比起以前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转变——若是连一个与董卓发生过口头争论的卢植都容不下,恐怕也很难想像他们以后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规矩办事。

  董仲颖生前横行一世,留给继任者的却多是负面资产。背著这么沉重的包袱,且不论关东诸侯的态度,便是想要顺利融入长安朝廷,他们都必须与董卓做出明确的切割才行,这个道理,想必李儒不会不懂。

  “竟然是卢子干!”

  看到外朝商议出的人选,李儒揉了揉眉心,开始陷入纠结之中。

  推出已经退隐许久的卢植,就表明外朝的野心比自己想像中要大得多——他们竟然真的存著从袁绍手中抢下冀州的想法。

  如果是卢植的话,还真有那么一丝可能做到.

  暂且假设卢植成功夺下冀州,那么清流士人立刻就会崛起一位实力派领袖,而且在冀州卢植与幽州刘虞彼此呼应配合之下,整个河北四州都将稳如泰山!

  这样一来,毫不夸张地说,原本已经一盘死棋的汉室,瞬间就活过来了!

  若是到时候卢植和刘虞兵合一处,西进关中勤王,即便已经身为外戚,等待董氏的,也大概率会是一场彻底的清算

  李儒拿起毛笔,悬在竹简上,却是不知道该如何批注。

  以上种种毕竟创建在卢植取得完全胜利的前提上,可是转念一想,与坐视袁绍这等人物崛起比起来,担心这些好像又显得杞人忧天。

  毕竟有了朝廷的任命,卢植不一定能夺下冀州,但肯定能给袁绍带来不小的麻烦。

  思来想去,李儒还是同意了外朝的提议,不过有一些细节要稍作修改。

  他要往使节团里塞一个人。

  为了摘到冀州这颗桃子,朝廷内的各方都没有耽误时间,撤换州牧的奏疏很快交由天子批准,然后在台阁中迅速走完流程。

  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冀州法理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就从邺城的韩馥变成了还在上谷隐居的卢植了。

  下一个问题就是,谁去把诏书和任命传达给远在幽州的卢子干呢?

  王允这回没有给公卿们推脱扯皮的机会,直接开口指定了刚成为郎官不久的孙资作为朝廷使节,一来是为了提携这位同乡后生,二来是为了方便暗箱操作。

  他也要往使节团里塞一个人。

  嗯?

  王允摸著花白的头发,心想奇怪,我为什么要说也?

  出发的日子,灞城门下。

  董白没有在马上等著,而是趴在灞桥的栏杆上,脑袋左摇右晃,眼睛死死盯著冰面,试图找到冰下若隐若现的鱼。

  最近难得没有下雪,没准能看到它们出来吐泡泡呢.

  她穿著一身白色的狐裘,从背影看上去就像个小巧而精致的娃娃。

  桥上的行人冒著冷风来去匆匆,偶尔看向这个奇怪的女孩,却又被她身旁凶神恶煞的护卫所吓退,只好把头埋得低低的,专心看著脚下的路。

  李儒塞进来使节团的人正是董白。

  为了保证对这次行动及时施加影响,需要有一个绝对忠诚,地位又不低的自己人参与其中,董氏里面可堪大用的人本就寥寥无几,少有的几个也都占著要害的位置,不可轻动。

  综合智谋,地位,立场,李儒第一时间只能想到董白,反正自从董氏与士人集团进入蜜月期之后,自家小公主也清闲了不少,正适合出使关东,见识见识天下英雄。

  但是以什么名义,如何安排她进入使团,却是一个大有讲究的事情。

  说起来,西汉时其实有过女性担任使节的先例——为联合匈奴,武帝派遣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陪嫁的侍女中有一位名叫冯嫽的,《汉书》称其:“能史书,习事,常持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不过归根结底,那是在西域才能这么玩,若是李儒敢明目张胆地把董白安排进使团里甚至让她直接担任正使,只怕会引来诸侯的围攻和卢植的疑心。

  作为折中方案,李儒主动提出使节团的护卫工作由西凉军负责,王允那边只需要出派出使节即可。

  如此一来,董白就能藏在幕后,通过武力把使节的小命握在手里,行使类似监军的角色,还能不动声色地观察卢植的所作所为,关键时刻指挥护卫们见机行事。

  万一卢植真的成了事,甚至可以从背后突然发难,控制住这个已经告老还乡好几年的老头子;若是卢植功败垂成,也就当去关东玩了一趟,只要不暴露身份,近百精锐骑士保护一个小女孩还是绰绰有余的。

  此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也。

  而李儒之所以敢做出这样大胆的决策,最大的倚仗,便是关东诸侯还不清楚渭阳君董白到底是何等人物,全程参与了李儒的一系列决策,不管是眼界还是手段,董白都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

  渐渐地太阳升到高处,随著马蹄声动,城内三骑并排而出,顿时吸引了附近所有的目光。

  没办法,任谁看了马上的三人,都要感叹一句哪里来的英武少年。

  为首的便是此次使节团名义上的正使孙资,少年一身合身的郎官朝服,嘴唇上隐隐可见青色的胡茬,脸上兴奋的表情难以自抑,出了城门口便毫无顾忌地扬鞭纵马,披风在身后狂舞。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外如是。

  而身后两人却要沉稳得多,不慌不忙地赶路,与前面的孙资很快拉开了距离,慢慢靠近说起了悄悄话。

  “子茂,孙资这小子是不是太得意忘形了?”,吕大小姐一身红色劲装,英姿飒爽,微微撇著嘴吐槽道:“还真把自己当成什么正使了不成”

  “换成是我,没准比他还兴奋”,徐嘉树一副过来人的样子,笑著答道:“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谁都能碰上的。”

  朝廷缺人,这一批太学生本就受到重用,孙资更是实力与人脉兼备,堪称平步青云——入仕的起点便是尚书郎,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遍历台阁,再外放做上一任两千石,保底就是个九卿的前程。

  若是机缘到了,三公也不是什么妄想!

  没错,徐嘉树和吕玲绮便是王允塞进去的副使。

  同样是为了掩人耳目,为了防止董氏发现徐子茂这个家伙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回长安,王允便安排两人以孙资侍从的名义加入了使节团。

  原本徐嘉树还想带上长公主殿下和蔡大小姐的,但是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没法用马车赶路,终于还是忍痛作罢,只带著弓马娴熟的吕玲绮一起。

  孙资一马当先,刚冲到灞桥上,便被十几名魁梧精干的汉子拦住,似乎起了口角,徐嘉树远远地看了一眼他们的衣著装备,便认出这些人是西凉军的精锐,赶紧与吕大小姐跟了上去。

  护卫队长看著这个嘴上没毛的小子,显然不太相信这么个少年人就是朝廷派出的正使,又重复一遍问道:“伱便是孙资?”

  是老子我!

  孙资猝不及防被他们拦住,胯下坐骑受惊,差点被掀翻在地,赶紧安抚住马匹,对拦下他的护卫们怒目而视,“何人胆敢阻拦朝廷使节?”

首节 上一节 165/2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大明春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