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给昏君当替身

三国:我给昏君当替身 第130节

  “此乃南阳太守府的属吏李严李正方。”蒯良介绍道,“正方颇有才名,只是年纪尚轻,还没有正式功名在身,也没个正经官职,正方,还不见过陛下。”

  李严急忙上前跪倒在地,道:“草民李严拜见陛下。”

  李严?!

  刘明细细的量下跪之人,确实是个年轻人,相貌堂堂,二十岁不到,显得很是干练。

  李严,在演义中那可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是刘备的托孤重臣,能力自然没得说,而且据剻良介绍,颇有才名,如此一个少年英才,埋没在郡守府内跑腿打杂,确实有些屈才了,如果好好培养,日后成为国之栋梁都有可能。

  “很好,张仲景给黄叙治完病之后,你把他带到朕这里来,朕要见见这位神医。”刘明说道。

  “遵旨。”李严答应一声。

  “退下吧。”刘明摆了摆手。

  李严再次行礼后退到蒯良身后。

  一夜无话,第二日上午,刘明正在听蒯良介绍南阳及整个荆州的情况。

  虽然他在前世搜集了不少这个时代的一些资料,但多数都是粗略的,甚至是有误差的,既然接下来要进军整个荆州,那么详细了解此地的情况是必须的。

  而本土的蒯良无疑就是交流的最好对象。

  蒯良一看有机会向陛下展露自己的才华,自然是不遗余力地描述著皇帝想要知道的一切内容。

  不过其话里话外也略微带出来一丝忧虑,蒯家的产业遍布荆州,希望朝廷大军能够早日追击孙坚,彻底将这股力量从荆州清除出去,免得对方知道蒯良投靠朝廷后,对蒯家一族进行报复。

  正在这时,有探马来报,已经探明孙坚昨夜在新野县过夜。

  新野,那不是历史上刘备发迹崛起的地方吗?不过对现在的刘明而言,那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根本不需要当回事。

  “陛下,除恶伤尽,请速派天军追杀孙文台。”蒯良建议道。

  刘明看向旁边的戏志才,戏志才点了点头,道:“子柔太守所言极是。”

  “传高顺、许禇、周仓见朕。”刘明吩咐一声,旗牌官立刻出去传令去了。

  就在这个空档,李严走了进来,道:“陛下真洪福齐天,张神医昨日刚刚回家,草民已请他为黄叙诊治。”

  “哦,那黄叙之病可治吗?”刘明问道。

  李严回禀道:“张神医说可治,但是需要调理半年左右方可恢复。”

  刘明点了点头,如果张仲景能治好黄叙的病,那么还是可以利用这一点去招揽黄忠的。

  这时高顺、许禇、周仓三人走了进来,盔甲齐备,齐齐向刘明行礼。

  “探知孙坚昨夜宿在新野,朕派你们三人率五千人马往新野去捉孙坚。”刘明吩咐道,“孙坚已成丧家之犬,伱们可一直追杀,除非他逃到汉水那一边,否则你们可便宜行事。”

  “遵命!”三人大喜,齐齐领命。

  “朕再给你们派一个向导。”刘明笑道,“李严虽算不上文韬武略,但也颇有才名,而且是南阳本地人士,让他做你们的向导,最为合适。”

  李严一听皇帝又给他指派任务,立刻心中大喜,虽然只是个向导,但那可是皇帝陛下给下的任务,那性质就与众不同了,急忙上前领旨道:“谢陛下厚爱,草民愿为平叛尽绵薄之力。”

  “子柔太守夸你颇有才名。”刘明道,“朕以为,真金还需烈火淬链,有才之人,也需要多方锻链。你可以一边做向导一边学习提升自己的才学,若有真才实学,朕会破格使用。”

  “谢陛下厚爱!”李严再次行礼,然后便随著几员将领高高兴兴走了。

  蒯良看著李严的背影,露出羡慕的神色,这年轻人的机遇实在是太好了,也不知道陛下为何只是见了第一面,就对其如此高看,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夸了其颇有才名?

  不过这样也好,日后李严若真的飞黄腾达了,还要谢我蒯良的提携之恩。

  “让张神医进来。”刘明道。

  很快走进一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四十多岁,满脸风霜,但是面色红润,身后还背著药箱,跪倒在地叩首道:“草民张仲景拜见陛下。”

  刘明起身,亲手将其扶起来,道:“神医请起。”

  蒯良看著刘明的举动感觉有些奇怪,张仲景虽被民间誉为神医,但毕竟只是一名医者,社会地位并不高,与那些名满一域的名士没法比,没想到陛下竟然亲自起身相扶。

  他也不得不跟著站立起来。

  张仲景也是受宠若惊,他四处奔波行医,虽然受过许多人的感激,但是也受过不少责难,包括官府的种种刁难,所以他即便已经被举孝廉也不愿意去当官,而是选择了继续行医救人。

  因为他对目前这个官僚体制失望了,不想跳进这个让人失望的染缸去,而且据他了解,这个染缸的污染源就是朝廷、就是皇宫、就是皇帝。

  今天皇帝召见,他虽然不敢不来,但也很不情愿。

  万万没有想到,陛下会离席亲手将自己搀扶起来。

  “神医辛苦了。”刘明笑道,“快给神医看座倒茶。”

  立刻有仆人上前摆好茶几,倒好一杯茶,刘明示意张仲景入座,道:“神医请坐。”

  张仲景手足无措,感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两手都无处安放,脸上满是慌恐之色,最后只挤出几个字:“陛下先坐。”

  刘明笑了笑落座,戏志才、蒯良入座后,张仲景这才将药箱放在一边,小心翼翼地入座,但是身体挺得笔直,不敢坐实。

  以刘明现在这个身份,想要招揽一个人相当容易,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就能完成,不过他找张仲景却不仅仅是要交好这位神医,方便看病那么简单。

  他知道这个时期有很多名人,都是英年早逝,与这个时期的医学不够发达有著直接关系,虽然有神医,但毕竟神医太少,不能提供那么丰富的医疗资源。

  比如自己身边的戏志才就是英年早逝的代表之一。

  他想让医者这个贱业发扬光大,登堂入室,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敢问神医,黄叙病情如何?”刘明问道。

  张仲景一看皇帝问他,急忙就要起身作答。

  刘明笑著用手往下示意压了压,道:“神医不必拘谨,坐著说话便是。”

  张仲景又看向蒯良,蒯良笑道:“陛下让你坐你就坐著回话吧。”

  “谢陛下垂问。”张仲景这才重新跪坐回去,道,“病情很重,不过草民施药之后已无大碍,只需要调养半年左右便可完全恢复。”

  “什么病需要调养半年之久?”刘明忍不住问道。

  “草民详细问过患者,这是从小落下的病根。”张仲景道,“黄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他们这一枝在黄家较受排挤,他就想让儿子出人头地,于是从小逼他练武,只是黄叙从小身子骨羸弱,难以承受高强度的体力锤链,便落下病根,经常生病,抵抗能力差,前段时间又感染风寒,于是卧病不起,甚至有生命之危。”

  “是风寒还是伤寒?”刘明突然问道。他知道,张仲景的主要医学造诣就是伤寒,积一生所学,后期还著有《伤寒杂病论》,这是伤寒病治疗的重要指南,可以说是中医瑰宝。

  伤害具有一定传染性,在后世可以轻松治愈,但是这个时代却是重症,很容易就要人的命。

  张仲景一怔,诧异地道:“陛下也知伤寒?”

  刘明笑而不语,因为说多了容易露馅。

  张仲景沉吟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道:“陛下明鉴,确实是伤寒,因其有一定传染性,因而草民不敢擅言。”

  蒯良一听紧张起来,立刻起身道:“大胆张机,你刚刚接触过伤寒病人就来见陛下,是何居心!陛下,臣请将张机拿下,严刑拷问,看看是不是孙坚叛贼派来的刺客!”

  张仲景被吓得魂飞天外,立刻起身跪伏于地,道:“陛下开恩,草民乃是奉旨前来,不敢有一丝不敬之意,请陛下明鉴!”

  刘明笑著摆了摆手道:“不必惊慌,既然张神医能治伤寒,那朕还怕什么呢?再说是朕把你招来的,怎么可能是刺客。子柔不必大惊小怪。”

  “谢陛下!”张仲景擦了擦额头的汗,小心翼翼地坐了回去。蒯良则用衣袖捂著口鼻,警惕地盯著张仲景。

  “皇宫之中也有医道高明的御医,但是对于伤寒一症还无法做到药到病除。”刘明继续道,“可见仲景先生的医术已超过朕的御医。”

  刘明先夸赞了其一下,以安其心,继续道:“天下百姓想要求医者众多,可惜没有那么多像仲景先生这样的医术高明者,朕常为之日思夜忧,不得其法,刚才看到仲景先生,突发其想,由朝廷出资开办一座医院。”

  “草民只听说过书院,何为医院?”张仲景不解地问道。

  戏志才与蒯良也都看过来,他们也不知道医院是个什么东西。

  “类似书院。”刘明解释道,“仲景先生便为院长,可以广收门徒,同时也不耽误看病救人,岂不美哉!”

  张仲景想了想突然激动起来,他们惯常的做法中也有收徒一说,但都是经过数年的考察,这才慢慢教授真传,最后就是由其继承衣钵,如此传承太慢而且范围也太窄。

  如果像书院一样,自己收徒,徒弟继续收徒,如此一来,自己的弟子门生岂不是遍布天下?

  “将来天下医者众多,皆出自先生名下,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刘明鼓动道,“最关键的是先生门生遍布天下,天下苍生也因此受益,功德堪比古之先贤!”

  “谢陛下成全!”张仲景伏地大哭起来。

第179章 秦宜禄与杜氏

  古往今来,中国历朝历代,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是平民还是商贾,哪怕是贼寇,都有著极重的青史留名情怀。

  而通常门生满天下、青史留名的,往往是名噪一时的大儒名士,极其受人崇敬。

  医者,作为贱业,怎么可能达到这个高度?想都不敢想,说出来人们都会当作笑话。

  然而,现在刘明就把这个美好的构划摆在了张仲景面前,怎能不让他感动的痛哭流涕!?

  刘明更是直接指出,医院的前期建设费用全部由朝廷来出,而且张仲景这个院长还会比秩千石领取薪俸。

  张仲景仿佛做梦一样,满脸都笑开了花,一辈子见了当官的都是谨小慎微,没想到自己也正式领官俸了,而且还不低,千石已经算是高官厚禄了,虽不及郡守,但是比县令要高出不少。

  靠行医也能吃官俸,除了皇宫中的御医之外,他张仲景是头一个。

  张仲景高兴得北都找不到了。

  刘明当即手书一封,交给张仲景,让他到雒阳直接去找大司徒丞袁隗,就在原西园旧址兴建一座医院。

  西园本来分两块,一块是用来驻军的,也就是西园八校尉的驻地,另一部分是原汉帝刘宏游乐的场所。

  刘明后来为了筹钱,同时也适当收敛奢靡之风,便将游乐设施全部拆除,里面的各种宝物也都拍卖了,人员也是该遣散的遣散,该整顿的整顿,宫女嫔妃们也全部回到皇宫之中。

  可以说西园基本就处于闲置状态了,正好拿来建医院,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表明皇帝对医学事业的大力支持。

  两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一拍即合,当日张仲景便返回涅阳县收拾行囊。

  为了黄叙的后续调治能够及时跟进,刘明特意叮嘱张仲景北上之时一定要把黄叙一起带上,方便及时照料。

  黄忠的夫人听闻之后自然是感激不尽,同时也左右为难,一方面皇帝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关爱,理当感恩,另一方面自己的丈夫却又跟著孙坚造皇帝的反。

  想要写信给黄忠,却也不知道黄忠此刻在哪里,思来想去便给同宗的黄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事情的经过,黄叙已经有张神医带在身边亲自照料,病体正在康复之中。

  黄祖如今在襄阳作官,若是黄忠退到襄阳,必然二人能够相见,便托黄祖见到黄忠时报个平安。

  两日后,张仲景北行之时,专门来宛城向刘明辞行,刘明顺便让他看了看戏志才的身体状况。

  结果还算比较乐观,只是少时家贫,根基差了些,便开了一些滋补之药。

  刘明放下心来,如此推断戏志才之所以早夭倒不是身体本身有什么重症,恐怕还是半路得的病,比如伤寒之类,再加上抵抗力差一些,便一命呜呼了。

  如果张仲景的医院创建起来,那么伤寒一症的治疗效果必然大为改观,应该会少死不少人,至少京城中的大员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刘明亲自将张仲景送出城门,直白地告诉对方伤寒病当前对天下苍生的危害程度,希望他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研究伤寒临床治疗。

  张仲景千恩万谢,如遇知音。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刘明将其引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免得其多走弯路,也使得伤寒治疗的有效手段能够提前得以推广,其经验自然也会提前得到研究总结。

首节 上一节 130/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