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58节

  张观策连忙道:“回丞相,早几天就上去了,按照圣上往常的速度,应该在今日就会下发。”

  “嗯,也好,如此一来,也让他知道,他到底错过了什么。此后,这宝钞提举司,就让另一个副提举做主吧。”

  “是……”张观策连忙答应一声,正要继续说什么、

  突然。

  身后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胡相?”

  张观策看到对方,似乎很是诧异,不禁皱了皱眉。

  胡惟庸听到声音,也不禁问道:“何事?”

  “圣上让您速去文华殿?”

  嗯?

  陡然间。

  胡惟庸猛地转过身来。

  他现在看起来五十多岁,留着短须,脸上已经有了些许皱纹,这位丞相的长相也很平和,双眼沉静,并没有如同官场上传闻,那种凌厉霸道之感。反而自信从容,此刻听到汇报,也只是有些哑然。

  毕竟……

  从刘伯温死后,若非国朝大事,圣上已经很少单独召见他了。

  “还有谁?”

  “就……就您一个…”

  “呵!”胡惟庸轻轻的呵了呵手掌,双掌仔细的搓着,旋即看向身后,绑缚着双脚的猕猴。

  “倒是有趣……”

  “宽衣!”

  ……

  文华殿。

  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讨国事之所。

  相比之下,奉天殿的朝会,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君臣之间的拜见,充满仪式感。

  真正的大事,一般都是在此地,由这位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召集臣子商议。

  而今日,只召见了一个人。

  等到胡惟庸到来的时候,发现朱元璋早已经等着自己。

  他连忙撩起衣摆,就要拜见下去。

  “行了,对咱就不用这样了。这几年,咱把大部分国事都交给你,好些日子没见,你这是又清瘦了……”

  尽管朱元璋如此说。

  但胡惟庸还是立马跪了下去,动作标准,哪怕是礼部的官员来到这里,恐怕也挑不出任何错。

  “臣惶恐,每日殚精竭虑,唯恐有负圣上恩德!”

  “哈哈……你这说的,倒是越发的见外了。”

  朱元璋笑了两声,似乎非常和蔼。

  “今天把你叫过来,就是为了今年的这印发纸钞的事儿。你递上来的这东西咱看过了,倒是巧,按理来说前些日子就该到了,怎么昨天晚上咱才看见?”

  胡惟庸没有起身,只是连忙回答道:“回禀圣上,前些日子您都在忙空印案,兴许没注意。”

  “哦,这倒是咱的疏忽了?”

  “是臣的错,臣应该适当提醒圣上的。”

  朱元璋摆了摆手,“算了,咱也不跟你拐弯,这五百万的宝钞要快印,另外,这空印案的善后方法已经下去,户部说核算损耗……”

  胡惟庸连忙道:“启禀陛下,核算的损耗,是一百二十万贯?”

  “这么多?咱回去自己算了一下大概,不应该七八十万就可以了吗?再压一压让各地自己负责,咱想着五十万就差不多了。”朱元璋诧异问道。

  胡惟庸低着头,“回禀圣上,还有官员去年的岁俸,各地卫所一些士卒的岁俸也应该补足……曹国公又来信,说是又有元兵犯边……急需抚恤将士。”

  这些军国大事,让朱元璋也不禁皱起眉头。

  “看来还是洪武五年那一次,打得憋屈啊。”

  “这世上谁又是常胜将军?魏国公已经打得足够好,只是可惜草原广袤,元兵退入其中,便仿佛鱼入大海。只奔袭,不正面迎战,着实麻烦……”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倒是那钱,确实得印发,那就加两百万贯,争取给将士们吃些好的,穿的也好些,来日再度北伐,咱一定要功成!”

  胡惟庸连忙点头,“有圣上筹谋,定能一举挫败北元,更何况,据上次北伐已经五年,军中将士也等的急啊。”

  “哈哈……都是咱的好儿郎!”朱元璋大笑一声,旋即想到什么又道:“那就公文上,印发五百万贯,私下再印发两百万贯,总共七百万贯!多印发点总是好的。”

  “遵旨!”胡惟庸立刻点头。

  朱元璋随口就加了两百万贯,有了宝钞提举司就是大气,两人也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行了,公事讨论完了,那就起来吧!”

  胡惟庸这才起身。

  而朱元璋见此,这才道:“咱前几日,给那宝钞提举司派了个人过去,你用着怎么样?是不是很实诚?”

  胡惟庸笑着点头,“是足够实诚。”

  “嗯,咱宝钞提举司就要这样的人,这才不会乱来嘛,规规矩矩的听话多好……”朱元璋笑着点头。

  “可圣上……他怕是太规矩了。”胡惟庸欲言又止,最后才说了出来。

  “哦?你说说……”朱元璋似乎全然不知道这段日子,中书省发生的事。

  胡惟庸立刻全盘说出,没有丝毫隐瞒。

  朱元璋听闻后,也不禁一笑,“是得让他吃吃苦头,不过,那苏贵渊咱在空印案上也接触过,这让他小子上国子学,倒还真的是他的执念了。”

  “那你说,他会不会还去中书省找你啊?”

  “臣不知……”胡惟庸如实回答。

  而朱元璋则是摸着下巴,就像是个熟人拉家常一样。

  “唉!说起这小子,咱又是一阵头疼,要不是他,咱也不会搞这些麻烦事,平白无故的,又多出了这么些损耗。”

  “咱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弥补!”

  “还有咱那大孙……”说起朱雄英,朱元璋又是满脸笑容。

  “这孩子没出去见过世道,整天窝在宫里面,冷不丁唉,遇见一个跟他差不多的同龄孩子,还没有宫里的这些顾忌,那真是整天念叨,整天念叨……念叨得咱头疼。”

  “就连皇子皇孙去的大本堂也不去上了,唉,非说要跟着去那什么国子学,他才几岁,这不胡闹吗?”

  “咱这段日子,都没敢回坤宁宫,就怕又遇到他念叨,咱真是怕了。”

  胡惟庸也是莞尔一笑,同时眼神微敛。

  整个大明,现如今能让这位霸道铁血的陛下,露出如此无可奈何之意,却又乐在其中的,怕是仅有那一位了。

  “皇长孙天资聪颖,想来是能明白道理的。”胡惟庸也随便聊着。

  “说的是啊,咱也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说着说着,干脆从皇位上走了下来。

  全然没有大明君主的半点威严。

  最后,索性来到胡惟庸面前。

  “我听说那小子,是去不了国子学了?”

  胡惟庸低着头,“他太小,还是再等等,磨练磨练。”

  “对对对,你说得对,是得磨炼磨炼……”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而后就这么看着胡惟庸。

  居高临下。

  忽然,冷不丁的。

  一道声音脱口而出。

  胡惟庸已经是全身冷汗!

  “那就去大本堂吧!”

第45章 咱的规矩就是规矩!

  大本堂!

  是朱元璋在洪武元年,主要为“皇太子朱标”所设。

  其内藏书万卷,浩如烟海!

  朱元璋虽然是贫民出身,但当政权稳定之后,他第一个做的就是苦学,聘请各路大儒,进入皇宫,教授皇子,连他自己也非常尊重讲学。

  每月有两次经筵,从不缺席。

  而经筵之上,号称百无禁忌,从皇子这段时间的所学反思,到前朝各个朝政“政策”的影响,还有帝王术……均在探讨之列。

  此后,又有诸皇子加入,如同现在已经就藩的秦王、晋王、乃至燕王……等等都曾在“大本堂”之列。

  后来朱元璋再次增扩,开国功勋的子嗣,以及选拔国子学的优秀青年才俊,作为皇子伴读,才能进入。

  如果说……

  国子学是从科举被废之后,大明所有读书人,都梦寐以求要进入的“平步青云”之所。

  那么“大本堂”!

  就真的是青云之上的“皇家特供”。

  不说那最为顶尖的师资力量,就单单说进入之后,基本上都在当朝帝王的“视线”之下。

  是真正的简在帝心!

首节 上一节 58/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听说你老李想收编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