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第602节

  一来,刘邦才刚刚被他消灭不久,他才在不久前才全踞了整个幽州的地盘,他还要一些时间来稳定和梳理这里。地盘这种东西,从来不是仅仅光是用武力打下就结束的,甚至用武力打下之后,也才只是开始罢了,得真正治理好才能对自己起到真正的帮助。

  二来,秦政东面和李唐之间,那是老毛病了。秦政刚好堵在了李唐唯一的扩张路线之上,李世民也只能不停地追着秦政打,如果无法将秦政打趴下的话,他就根本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确实,李唐和北面的草原接壤的。可是,对待草原,偶尔打一把秋风抢一批战马还行,以李唐现在的情况,想占领人家的地盘,实在是不现实。

  李唐说到底和大汉一样是农耕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是农耕文明,而不是游牧文明。

  李唐就算可以打下一点草原的地盘,但想要稳固这点打下的地盘势必要建立城池,而是想要建立一座城池难道不花钱吗?在这一过程之中,又得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

  李唐真要是这么做的话,那秦政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李唐这么做,那秦政东面的威胁将会直接下降到最低点,那到时候他就可以放心地谋夺冀州了。

  在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不仅在这一过程之中需要耗费巨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等到这些被占领的地区可以反哺整个势力,这中间还指不定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呢!

  别说是李唐了,就算是李翔在平定天下之前都不会对草原下手!现在主动抢草原的地盘,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拖慢自己统一天下的步伐!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不是没有主动和草原争过地盘,可与草原之间的对战,基本都是成本大于收益,无论是汉朝还是明初的时候都是如此。

  而且,从古至今,也都是处于大一统的情况下,中原势力才会主动进攻草原。要不然,中原本身都处于诸侯混战的状态,那个时候哪有精力进攻草原!

  因此,李翔一直以来的战略目标也是先将大汉全部之后再来集中解决草原问题。而且到了那个时候的时候,李翔才能够调动起充足的人力物力来解决草原问题。

  在此之前,草原要是真敢惹他的话,他大不了就在草原上放上一把火罢了!

  好在,这个时候的草原实力也在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北边虽然当然不可能是处于安定的状态,但也基本是小打小闹,草原人偶尔来大汉这边去打打秋风,而大汉这边有偶尔悄悄派人去草原上抢一批战马回来,暂时并没有出现大的争端。

  除此之外,秦政之所以抽调不出多余的力量针对倭国出手,还有一方面就是袁绍的原因了。

  在刘邦还没有灭亡的时候,袁绍当时倒是非常沉得住气,麾下好几个谋士劝说都被他给搪塞了回去,真真正正做到了“稳坐钓鱼台”。

  可如今,刘邦都被秦政给灭了,袁绍反而才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虽然还没有出兵,但有一丝火药味却已经开始酝酿了。

  当然,李世民在得知大汉诸侯在倭国抢夺了大量的金银之后,他同样是属于眼热的那一方。只不过,他这个时候却并没有实力和大汉五位诸侯争夺倭国!

  大汉五位诸侯联手,别说是李世民还有秦政这么一个对手在,就算是没有秦政,他也没有那个实力一次性刚五路诸侯。

  不过,既然实力不够,无法和大汉族候直接在倭国上开抢,而李世民对于那些金银又实在眼热的不行,那他干脆反其道而行之……

第1459章 中间商李世民

  不过,既然实力不够,无法和大汉那几位诸侯直接在倭国上开抢,而李世民对于那些金银又实在眼热的不行,那他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和倭国“结盟”,换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只是大汉的一位两位诸侯的话,说不定李世民还会存在正面刚一波的想法,直接用武力强抢,谁的拳头大,那利益就属于谁!

  但人家可是有五路诸侯,五路诸侯联手,况且这五路诸侯之中,还有晋军这个老大哥在,李世民就算再有自信,也不认为这种情况下,他正面刚会有多大的胜算。因此,换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就相当重要了。

  事实上,当倭国入侵大汉徐州之后,李世民同样注意到了倭国这一块地方。在秦政那里短时间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侵占这里来扩充实力。

  只不过,事情也不是光想就可以办到的,必须要提前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才行。而就在李世民派出人手不断收集倭国有关的信息的时候,大汉这一边,却已经抢先动手了。

  而在大汉众位诸侯东征东瀛后不久,李世民当时就已经开始和倭国接触了。只不过当时仅仅只是初步的接触,并没有涉及到太多的利益。

  而且,最开始,李世民还不知道倭国有关金银的消息,更准确的来说,和那些大汉诸侯一样,虽然听说过那些传言,但毕竟那些传言还没有证实那些传言的真假。那个时候的接触,也只是出于有枣没枣,但要先打一杆子的态度。

  可随着倭国那些大名们接连失败,这也让李世民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倭国现在是处于个什么情况呢,武田信玄与织田信长都已经大败,就剩下上杉谦信保持良好,而且,由于大汉的水师有了更重要的事情,也懒得继续和上杉谦信玩了,因此,以上杉谦信为首的那几位大名的这一路兵力才保存了下来。

  如来,倭国将近四分之三的兵力都已经埋葬在了这几场大战之中。现在的倭国虽然也依然有大量的兵马,但那却是刚刚招募起来的新兵,战斗力着实感人。

  但就算这些新兵的战斗力再感人,这些倭国的大名们也只能叫他们招募起来,招募起这些新兵,至少他们所底下还有兵用,如果不招募这些新兵的话,他们哪来的力量来抵御大汉的兵马!

  如果连这些兵马都没有的话,那等到大汉诸侯打过来的时候,他们恐怕就真得洗洗脖子,准备挨人家的刀了!

  倭国的情况都已经恶化到了这种程度,那对于李世民来说,可不就是一个最好的用来趁火打劫的时候,稍微美化一点,那就是一个最好的用来“结盟”的时候!

  因此,李世民派遣麾下谋士严庄主动联络起了倭国的那些大名。

  严庄,这个人的名字虽然或许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但他却是一个绝世级别的谋士,是李世民现在手底下最为得力的几个谋士之一。

  在历史之中,他先是蛊惑安禄山起兵,又谋杀了安禄山,等到大势已去就投了唐朝,最后竟然是善终。

  不得不说,这人就是乱世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把聪明才智、机敏果决、大势判断等方面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乘势而起,又能全身而退。在历史之中,能够像他这样搞风搞水,但最后还能够全身而退的都没有几个!

  李世民刚开始想做的也只是当初李翔、秦政、刘邦他们当初对草原所做的事情,向他们出售军火,当一个军火贩子。当然,在兵甲武器这方面李唐也不富裕,李世民最主要出售的则是战马!

  而李唐本身也没有什么战马,那李世民的战马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努尔哈赤和拓跋焘那里来的。李世民花费一倍的价钱从努尔哈赤和拓跋焘那里购来战马,而后转身又以十倍的价钱卖给了倭国的那些大名们!

  这中间的利润,别说是李世民了,恐怕是李翔看到之后都会眼热不已了。

  当然,努尔哈赤与拓跋焘他们也不是傻子,虽然草原上不缺战吗,但不代表他们就会愿意将这些战马运输出去!游牧民族相对于农耕民族的优势就是战马,他们当然会控制战马外流的数量。

  而且,李世民这一次要的战马的数量又是如此之大,虽然李世民愿意付出一定的利益,但努尔哈赤与拓跋焘的要价却依然高的离谱!

  战马在草原之上并不算什么值钱的东西,要不然那些马贩子从草原上购进,再转卖到中原,或者是南方,也不会赚的瓢满钵满了。

  而努尔哈赤与拓跋焘这一次对于李世民的战马的要价虽然还没有达到战马在南方的价格,但甚至已经超出战马在中原的价格了。

  可是,就算是这么一批“天价马”,李世民却依然乐意,并且大批购进!

  毕竟,李世民虽然购进的时候花了大价钱,但奈何他的卖家人傻钱多,他的进价就算再高,但他依然有办法以十倍的价格卖出去。

  一来,李世民这些战马可是真正的北方的高头大马,倭国本土的那些马和这些马可没得比,这些马的身高基本都在倭国本土马的1倍半以上,甚至是两倍。

  倭国那些大名们在倭国本土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高头大马,自然不知道这些马的真正行情,虽然从李世民手中买进的时候肯定知道自己做了冤大头,但到底做了多大的冤大头他们却并不清楚。

  二来,倭国的这些大名也确实需要这些战马,这一次,倭国的这些大名们在骑兵算可是吃了大亏了。他们自己的骑兵面对大汉的骑兵一个个就像一群弟弟一样,被人当菜一般砍。

  现在他们这边的情况,也需要他们从李世民手中购进这批战马,以实现对于自己麾下骑兵的换装。

  于是,李世民初次和倭国接触,完美地充当了一个中间商,几乎用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就赚取了大量的利益。可偏偏,无论是努尔哈赤和拓跋焘那一方,亦或者是倭国大名这一方,还都相当满意!

  而随着倭国那些大名们开始和李世民接触,也在刻意地打听李世民那边的消息,而随着倭国的这些大名们对于李世民,对于李唐那边的情况了解的越来越多,产生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多。

  由此,这也就给了他们双方一个结盟的机会,或者更为准确的说,给了李世民趁机宰他们一次的机会!

第1460章 京都条约

  李世民的履历还是非常好看的,曾经与草原势力一起组成联盟和大汉诸侯开战,之后又和秦政交战多年,双方之间也是互有胜负。

  因此,李唐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况且,倭人的敌人是大汉诸侯,李世民的敌人同样是大汉诸侯,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对于李世民有了足够多的了解之后,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就有了和李唐联盟,共同对抗大汉诸侯的想法。

  当然,说是联盟,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罢了。毕竟,现在大汉最后打的是倭国,而不是李唐。现在情况危急的也不是李唐,而是倭国。现在着急的更不是李世民,而是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

  因此,表面上说是联盟,但实际上却是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花钱请“李唐雇佣兵”来帮他们打仗罢了。

  而面对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李世民当然会选择狮子大张口了。倭国现在可是生死存亡之际,一个不好甚至日后说不定都没有这个民族了,此时不坑他们,那什么时候坑他们?这个时候不狮子大张口的话,那什么时候才会再有这么一个狮子大张口的机会?

  而李世民一开口就是割地,将北海道岛和九州岛割给李唐!

  尚严庄向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险州没有将严庄直接乱棍打出去。

  倭国总共才四个岛,虽然剩下的三个加起来都没有一个本州岛大,可李世民一开口就要其中的两个,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愿意答应那就奇怪了!

  不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个道理那些倭国大名们还是懂得的,他们也很清楚,很可能李世民自己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条件,但李世民本人或许都没指望过他们可以答应这个条件。

  之所以李世民提出这么高的一个条件,不过是为了给他们压价的余地,从而更好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终,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双方最终达成的交易条件,倭国割北海道岛于李唐,并承认北海鸟道从今往后归属李唐所有,而“李唐雇佣兵”则要帮助倭国对抗大汉。

  因此项条约为李唐与倭国于山城国平安京(京都)所立,故后世称之为京都条约。

  而这一则京都条约,事实上,也基本达成了李世民的预期目标,虽然李世民狮子大开口提出的是两个岛的割让条件,但事实上他的真正目标一直都只是北海道岛。

  距离李唐最近的一个岛虽然是九州岛,不过九州岛也非常不好地卡在了大汉众诸侯来往大汉和倭国之间的重要关口,这种重要的地区,就算是倭国真的愿意给李世民,李世民都不见得会要。

  李世民要是真的拿了这个地区的话,恐怕大汉那几位诸侯就得调转枪口先对他出开战了。

  至于北海道岛的距离也不错,虽然并没有九州岛距离李唐的地盘近,但李唐多向东行驶一点路程也就到了。

  况且,北海道岛之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倭国势力,北海道岛的那些所谓的大名如果放在其他三个岛之上,基本也算不得什么,放在那三个岛之上,顶多也只能算是最末流的大名,都是一群上不得台面的家伙。

  如果李世民想要收拾这些家伙的话,倒也是简单的很。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所有人的固有印象之中,倭国的四岛之中,北海道岛是最贫瘠最落后的一个,为了这么一块地方,大汉的那些诸侯不见得会因此而和李唐大动干戈。

  毕竟,大汉那几位诸侯的目标是倭国,而不是李唐。况且,大汉自己为诸侯对付李唐,他们本身不见得会有多少利益,但秦政绝对会从中得利。这几位诸侯对付李唐对付的越狠,秦政可以从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这几位诸侯可都不是做慈善的,更加不可能是慈善家,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平白折损兵力去帮秦政的大忙,尤其是刘备和窦建德这两位诸侯,就更加不愿意了。

  如果说朱元璋和刘彻他们争夺的是南方四州,赵匡胤、曹操和蚩尤争夺的是中原三州,而秦政、袁绍、刘备、窦建德他们争夺的就是北方。

  只有拿下了整个南方,整个中原,或者是整个北方,才有资格着眼于天下,向统一天下的路程发起冲击。

  而将北海道岛割让给李唐,这也是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一个可以勉强接受的地方了。如果换成割让其他地方,他们恐怕就绝对不会答应了。

  毕竟,九州州之名还有几位大名势力,现在就在他们的联盟之内,如果真的将九州道割让给李唐的话,那他们这个对抗大汉的倭国联盟恐怕也就威胁不了多长时间了,他们自己就得因为内部冲突而解体了。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倭国就真的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反而是北海道岛那个贫瘠的地方,人口最少,也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而且距离其他三个岛距离又远,因此暂时也并没有什么势力加入他们的联盟之内,割让这个地方,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也不是不可以忍耐。

  再则,虽然在京都条约之中,倭国一方承认北海道岛自此属于李唐所有,可是,盟约这种东西,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被撕毁的。只要你有强大的实力,就可以将其撕毁。

  在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德川家康等倭国大名们看来,等到借助李唐的力量击退大汉之后,在等到他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变得强大起来之后,未必不可以再将北海道岛强行抢回来,甚至只要他们的力量足够,还可以将李唐的地盘纳入手中。

第1461章 强袭二岛

  李唐可非倭国可比,李唐向大汉学习十多年,已经经历了一阵快速发展期,摆托了曾经的落后蛮夷状态。

  并且,李唐由于曾经和草原势力结盟的关系,这些年来一直互通有无,和草原之间大力发展贸易,也因此国力和军力迅速强盛起来。

  而且,李唐能够和幽州秦政交战这么多年,其麾下将士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经过李世民这么多年的呕心沥血,李唐军队的综合素质不在大汉任何一位诸侯的军队素质之下。

  特别是经过扩建之后的玄甲铁骑,这支部队就连秦政也是头疼无比,轻易之间不愿意和这一支部队正面交锋。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倭国距离李唐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李唐与倭国结盟,也必然会给战局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的。对付李唐,也绝对不可能像对付倭军那么轻松。

  也正是因为如此,以白起为首的汉军众将暂时放弃了之前的战略,放弃了先攻倭国实力最为集中的本州岛的想法,转而攻打倭国之中实力较弱的九州岛与四国岛。

  一来,九州岛与四国岛这两地的大名现在也在倭国的联盟之内,他们治下兵力于此前也进入到联盟之中来对抗汉军,这个时候这两个地方正是空虚的时候。

  二来,之前在交战之中殒落的三好氏大名与大友氏大名便是九州岛与四国岛实力顶尖的大名,这两个大名势力的家将损失惨重,其内部正是混乱不堪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攻打的话,必然是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就是出于兵力和时间之间关系的考虑了。

  在这接连激烈的几场大战之中,虽然汉军杀伤了倭军将近四分之三的主力部队,可是,他们本身的伤亡也绝对不小。

  接连的几场大战,再加上这一路上攻城掠地,已经付出了将近四万的汉军伤亡。二十万兵力,去除掉已经损伤的四万,再加上四万水军也必须有一部分来执行护航任务,无法全部兵力都用在作战之中。

首节 上一节 602/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