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泼皮

大宋泼皮 第224节

  又聊了几句,交代了事宜后,韩桢起身离去。

  临出大堂时,韩桢忽地顿住脚步,转身拍了拍常知县的肩膀,意味深长道:“高托山坚持不了多久,最多两个月,西军便会南下。”

  说罢,韩桢大步出了县衙。

  刘勇眨了眨眼睛,面色茫然,他不明白韩桢为何突然要说这样一番话。

  但常知县却听出言外之意。

  西军南下,往哪来?

  自然是山东。

  届时,韩桢势必会趁势起兵。

  方才这番话是在提醒他,留给他思考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是去还是留?

  ……

  ……

  相比起前段日子,小王村又有了些变化。

  首先是多了数条宽大的水渠,将数百米外的河水,引到村子各处。

  既方便灌溉农田,也方便了生活用水。

  毕竟,整个村子只有三五口水井,而人口却暴增到了七八千人。

  这么多人,水井自然不够用。

  其次,便是集市更加繁闹了,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

  细数之下,足有十八间。

  而早晚摆摊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繁闹程度丝毫不输于县城中的东西市子。

  数道滚滚浓烟,如同一条条黑龙,直冲天际。

  田间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农夫。

  如今大旱,粟米每日都要浇水灌溉,否则就过上两个月,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更何况,还要开垦荒田。

  开垦的荒田,三年免税哩。

  严格意义来说,小王村已经不能算做村,而是镇。

  事实上,常知县也有此打算。

  今日与韩桢闲聊时,便提出建议,将小王村设为镇,以镇辖村。

  古时的县镇便是这么来的,比如某个县城遭了水灾,没法子住了,一众官吏便将县衙搬迁至下辖内某个人口密集的镇子上,然后进行上报。

  时间一久,这个镇子也就变成了新的县城。

  原本往上数几百年,临淄县还是整个山东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呢。

  结果,随着时间与政权的更迭变迁,没落成了青州境内一个不起眼的中县。

  下午,是一天中集市最清闲的时刻,不少店铺都关了门。

  位于集市位置最好的杂货铺子,同样大门紧闭。

  只是若凑近些,隐隐能听到一声声小猫般的呢喃。

  “你……伱这死鬼,到底……积攒了多少火气,怎地这般猴急。”

  安娘伏在柜台上,额头上浸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韩桢一边推着磨,一边答道:“从去郡城,一直到今日。”

  “你在郡城没找小娘子?”

  安娘一愣,好奇地问道:“你那小嫂嫂也没帮你?”

  “她倒是想,但没机会。”

  韩桢将麻舒窈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闻言,安娘直笑的花枝乱颤。

  啪!

  韩桢抬手在丰润雪白上拍了一巴掌,顿时荡起一层层波纹。

  安娘轻呼一声,转过头,那双桃花眼亦嗔亦喜。

  韩桢抱着磨盘,猛地加快磨豆浆的速度。

  许久之后,杂货铺重归安静。

  安娘趴在柜台上,微微喘息。

  “过几日随我去益都罢。”

  韩桢整理好衣裳,拿起一个陶罐,大口大口灌着凉茶,随后长出一口气。

  舒坦!

  去益都?

  安娘面色犹豫,迟疑道:“若去了益都,村里的铺子怎么办?”

  韩桢不由摇头失笑:“交予方三三就是,你若喜欢做生意,到了益都也能做。况且小豆子也不小了,到了该进学的年纪了。”

  他当初开这些铺子,初衷是为了方便村民,压根就没想过赚钱。

  在韩桢的认知里,整个临淄县和益都郡俱都是自己的家业,会在乎几间铺子的利益?

  刘邦早年是个浪荡子,没有家业,时常遭父亲打骂。

  后来建立大汉后,刘邦指着万里江山问父亲:父亲以前总说我是无赖,不如二哥会置办家业,而今我与二哥的家业孰大?

  刘父羞愧的说,你的家业大。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家天下的思想,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那好罢。”

  安娘沉吟片刻,点头应下。

  韩桢吩咐道:“今日你把事情交代一些,收拾收拾,明日便随我回益都。”

  “好。”

  安娘点了点头,无力的站起身。

  看着缓缓流淌的豆浆,她先是白了一眼韩桢,随即想到了什么,面色担忧道:“二郎,奴家与闰娘服侍你也有段时间了,却迟迟没有动静……”

  话没说完,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

  每次都毫无措施,这么久了,她和韩张氏的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关键又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都没动静,况且她自己还有孩子,那么问题自然出在韩桢身上。

  韩桢满不在意地摆摆手,笑打趣道:“怎么,你就这么想给小豆子添个弟弟妹妹?”

  安娘在他腰间轻轻掐了一把:“你这死鬼,奴家和你说正事呢。”

  韩桢安慰道:“放心,我的身子我自己清楚,好的很。”

  这就是个几率问题,除开危险期之外,正常情况下,受孕的几率只有不到20%。

  而他每次又都避开危险期……

  主要是韩桢不想这么早就有孩子,一旦有了孩子,就需多分一份心。

  孩子什么的,还是等稳定下来再说。

  待到安娘整理好之后,韩桢这才打开杂货铺的大门。

  半山腰的宅子里。

  韩桢端坐在大厅首位,里长、朱正则、猴子以及一众书吏均都在场。

  单是看阵仗,众人心头都知晓,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果不其然,只见韩桢缓缓开口道:“我与常知县商议过,准备将小王村升为镇市!”

  在宋朝之前,是没有镇这个概念,只有郡县。

  直到宋神宗时期,京畿周边商业过于发达,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镇市。

  熙宁四年,宋神宗发布《天下州府县县地图》,这是一幅“镇”图,也是这一刻起,朝廷认可了镇市的存在。

  当时,朝廷对镇市的定义是:其人虽不设郡县,但其所赋,则为镇,或受其管治。

  代收赋税,帮忙管理下辖村落,这便是镇市的作用。

  小王村不单单是人口多,最关键的是工商业发展迅猛。

  众人心头一凛,目光期盼的看着韩桢。

  由村升镇,说明他们很有可能也要往上升一升了。

  环顾一圈,韩桢开始任命:“朱正则任监镇,知全镇事,受知县节制。”

  监镇,也就是镇市的一把手,这是一个很暧昧的职务。

  是官,又不是官。

  说它是官,是因为绝大多数监镇,都是由朝堂上被贬的文武官员担任。

  说它不是,则是监镇之职不入流,未在九流之列。

  哪怕是刘勇这个九流末位的县尉,都是正儿八经的流内官,可想而知监镇有多尴尬。

  “多谢县长!”

  朱正则却不在乎,满心欢喜的道谢。

  他本是一介落魄书生,连个举人都不曾考上,如今能当上监镇,已是祖坟冒青烟了。

  韩桢继续任命道:“张农任押司,掌文书赋税。王里长任户司,掌婚嫁诉讼。其余人等为两司书吏,一应俸禄待遇,与县衙平齐。”

  张农是当初随他从松山岭来的识文断字者,因能办事,为人勤勉,被韩桢所看重。

首节 上一节 224/7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