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11节

  王禀立即表态道:“有官家御驾亲征东南,坐镇于杭~州城内,对我军士气鼓舞空前之大。臣定会竭尽全力,力保杭~州城不失……”

  “甚好!”赵吉道:“爱卿,屏退你左右侍卫,朕有话要与你单独说一说。”

  “臣遵旨。”王禀一挥手,他身边站着的方庚和其余三名侍卫,都退出了数丈远。

  现在,赵官家身边除了最值得信任的皇城司亲从官在护驾外,就剩下王禀将军一人了。

  赵吉将他出城到杭~州码头,见到了领枢密院事、新任两浙路宣抚使童贯、刘延庆和杨惟忠两位将军之事,说与王禀听……

  王禀震惊,他听到,赵官家在御驾出京之前,便早有谋划,抽调了西北军中的刘延庆部和杨惟忠部的精锐兵将,南下剿匪……

  王禀发自内心地钦佩赵官家,居然能有如此先见之明!

  王禀激动得声音颤抖,无比钦佩地说道:

  “官家无比圣明啊!

  东南厢军之兵卒,大部分为朝廷为了安抚灾区饥民招入军中的,平日里训练松散,武备废驰,故此,才会给方腊匪军有可趁之机,连连攻打下了数座州县。

  而臣王禀,在新任两浙制置使谭大人麾下,虽然能统领南下万名禁军和溃退入杭~州城的万余人厢军,然则,这些兵马用于守城有余,出城决战而不足。

  如令,官家早有谋划,调来了童大人、刘将军和杨将军统领万余能征善战之西北军精锐,定能将方腊匪军剿灭于于杭~州城下!”

  此时,赵吉并没有告诉王禀,他想出并交待给童贯、刘延庆和杨惟忠的灭敌之计。

  赵吉微笑着,要考一考王禀将军的军事才能,便问道:

  “王将军,你看刘延庆和杨惟忠部兵马,是进城来助你守城好呢?

  还是留在城外,侍机而动,去冲杀方腊匪军好呢?”

  王禀立即躬身抱拳,道:

  “回官家的话,依臣王禀看来,刘延庆和杨惟忠部兵马,应留在城外,可分为左右两部,侍机而动。

  等到方腊匪军攻城不下、敌军疲敝之时,刘、杨二部兵马,从左右杀出,直击方腊匪军的左右两侧翼,敌军必然大乱!此战可胜矣。”

  “哈哈哈……好!英雄所见略同!”赵吉高兴道:

  “朕也是如此吩咐刘延庆和杨惟忠二位将军的。等到方腊匪军攻城不下时,刘杨二位将军领本部兵马,杀出直击方腊匪军的左右两侧翼!”

  王禀再次震惊,这位以前擅长于书画、喜欢酒色、修道求仙、不理朝政的皇帝,如今怎么可能有如此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呢?!

  而且,他王禀,属实也知道赵官家是出城去运河码头,迎接童贯、刘延庆和杨惟忠所领南下的西北大军的。

  如今,腹心内烂未见西北军的一兵一马跟着赵官家回城来。

  看来,臣王禀所想出的计策,赵官家还真的是先于吾想出来的,并已经交待给了此次南下的西北军主要将领了!

  赵吉拍了拍王禀的肩膀,道:“王将军,只要守好城,方腊匪军攻不下这城池,把敌军消耗得士气低落之时,朕已经命令刘延庆和杨惟忠,以杭州城上敲起战鼓为号,他二将便会率领其部杀出,直击方腊匪军的左右两侧翼……”

  王禀激动万分,单膝跪地抱拳,赞佩道:“官家圣明啊!官家所设之计甚好,定能大败方腊匪军!”

  ……

  赵吉起驾,从南城回往杭州城内的府衙休息……

  一批又一批的探马,不停地在城外的几条主要道路上,奔走探查着军情……

  每批探马,探听回来军情后,并不入杭州城,而是汇报于城楼上的守将和在这里等候着的报事小宦官们……

  数批传事官官,骑快马来往反复于城门与府衙之间,不停地向赵官家汇报着当下军情……

  “报!据探马回报,方腊匪军主力,约有七八万人,已经于今日丑时,从富春城外开拔,行军至富春至杭~州的官路上……”

  ……

  “报!据探马回报,今日巳时初,方腊匪军已绕过新登县城,距离杭州城,只有近二十余里了……”

  ……

  “报!据探马回报,午时末,方腊匪军绕过新登县城,距离杭州城六余里的旷野,埋锅烧饭,匪部轮番守备,暂作休整……”

  “报!前几批,共有我军五名探马,因距离方腊匪军过近,被匪军弓弩手射杀而死……”

  这,是另一批探马,在较远处山岭上,所探察到的军情……

  赵吉在得到这些军情的同时,杭州守城主将及其部将,甚至是城外留作侍机而动的西北军两位主将刘延庆和杨惟忠,也都同时分享到了这些情报……

  赵吉知道,因为朕不能将防御西夏的西北军调来太多,故此只抽调了西北军中最精锐的万余人马,不然的话,在方腊匪军距些六里多地之外的旷野,用午饭和休整期间,便可以派大军去发起进攻。

  不过,赵吉觉得这样也好,先让方腊匪军攻打防守森严的杭~州城,把敌军先消耗一波后,再反击,会事半功倍。

  “报!据探马回报,未时末,方腊匪军重新上路,距离杭州城越来越近了。”

  ……

  “报!据探马回报,方腊匪军中有数千名骑兵,其马匹应为从沦陷于匪军的州县抢夺而来,

  其部还有从州城兵库内,抢来的十余辆冲车、三十余辆投石车、近百架【云梯】、数十架渡濠所用的折迭濠桥……”

  “报!据探马回报,方腊匪军继续前行,距离杭~州南城,越来越近了。”

  ……

  “报!据探马回报,申时末,方腊匪军已至杭州城外,距离南城一里多地外的旷野和树林内,安营扎寨、进行修整……”

  坐在杭~州府衙内的赵吉,听到数批传事宦官的禀报探马探听来的军情后,他知道方腊匪军应该是准备攻打杭州的南城。

  赵吉看了看身边的两位皇子赵楷和小赵构,问道:

  “楷儿,构儿,可敢陪朕登南城,督战守城,为我大宋军兵擂鼓助威否?”

  郓王赵楷,高声道:“儿臣赵楷愿陪父皇登南城,督战守城。”

  康王小赵构,面露些许畏惧之色,不过,他听到三哥都如此说了,加上父皇刚才虽然是在征询,不过,他能从父皇的口中听到不置可否可的坚定语气。

  小赵构咬了咬牙,心中暗道:

  “富贵险中求,只是陪父皇登上南城,督战守城,为我大宋军兵鼓舞士兵,又不是上阵冲锋,吾若不去必失宠于父皇。”

  小赵构咬紧牙关,模样坚定,惧色全无,目光凛然,高声回奏道:

  “儿臣赵构,愿陪父皇登上南城,督战守城,鼓舞士气。

  儿臣赵构还习得弓马骑射,可在城上弯弓射箭,击杀方腊匪军,亦敢上马提枪,出城杀敌!”

  “呵!构儿,好生勇武啊!”赵吉口中赞扬着。

  郓王赵楷听到九弟的豪言壮语,以及父皇的夸赞后,他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赵楷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像九弟那般会自吹自擂,以博得父皇开心呢?

  按理来说,本王可比九弟赵构的武功和弓马骑射技艺,要强得太多了……

  郓王赵楷急忙补充道:“儿臣赵楷,亦可在城上弯弓射箭,投抛石头,击杀方腊匪军!当父皇命令全军出城追杀方腊匪军时,儿臣亦敢催马挥刀,出城砍下那贼首方腊的项上人头!”

  “呵!楷儿也好生勇武啊!朕心甚慰”赵吉也赞扬了一下郓王赵楷。

  当然,赵吉是知道这个两个皇子,是一个比一个能吹牛皮。

  不过,要想让这两个皇子真的勇武硬气起来,首先要树立他俩的自信之心。

  敢于吹如此勇敢的牛皮,就是离真的勇敢更近了一步!

  其实,赵吉刚才通过对小赵构的察言观色,明显能看得出小赵构初闻朕要带他登上南城观战时,其脸上乍露惧色,而后面色才恢复如常,才说出如此豪言壮语的。

  赵吉发现,小赵构会以他自己年龄略小的优秀,故意说出大丈夫般的话,来博朕开心一笑。

  比如,小赵构说能在城上射杀敌军还勉强能相信,不过他又说“敢上马提枪出城杀敌”,这不就是吹牛皮了吗?

  小赵构有如此心机,也证明了其智商是挺高的。

  赵吉对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道:“安排御驾,朕要亲临南城督战守城!”

  ……

第154章 攻守,大战

  赵吉对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道:“安排御驾,朕要亲临南城督战守城!”

  梁师成立即紧张兮兮地劝道:“官家,这方腊匪军的乱箭可不长眼睛啊!

  老奴劝官家,还要以安危为重。南城有王禀将军指挥,官家在这府衙内,就等着捷报频传而来吧!”

  赵吉没有话说,只是双目圆瞪,盯着正在劝自己的梁师成。

  擅于察言观色、工于心计的大大宦官,看到了赵吉的目光不善良,他立即住口。

  梁师成讪讪道:“老奴这就去为官家安排御驾和皇城司护卫。”

  “如此,甚好。”赵吉由怒转笑,还不忘安慰一下梁师成,道:

  “朕知梁大官爱朕之忠心!朕决意要亲临南城督战守城,这是朕甚想做之事。

  朕也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

  然则,想我大宋,在百年前的景德元年,当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我宋境内。

  彼时,真宗皇帝在位,有误国之臣主张应避敌南逃,真宗皇帝虽也心生南退之意,然则,因宰相寇准力劝之,真宗皇帝例御驾亲临澶州,进行督战。

  我大宋兵将见皇帝御驾亲征,顿时,军心振奋、士气大涨。我宋军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强弩,射杀辽将萧挞凛,辽军受此大挫后,不得不派遣降辽原宋将王继忠出使宋营,商谈议和之事。

  若宰相寇准力劝,若无真宗皇帝敢于御驾亲征、亲临澶州城督战,岂能换来大宋与辽这百年边境无战事呢?”

  梁师成听后顿悟,觉得赵官家所言极有道理。

  梁师成立即心悦诚服地下去准备御驾,传旨皇城司亲从官,准备护驾登南城……

  赵吉对梁师成说那么多,一来是为了安抚一下朕身边的大宦官,毕竟朕要做到没有想好何时对其动刀子之前,必须要安抚好朕的身边人。

  二来,赵吉也是借此番言语,要考一下郓王赵楷和康王小赵构。

  朕要把出类拔萃的皇子,都培养成才。

  虽然,朕也没有想好以后到底会传位给谁,但是,朕的皇子中多出些有勇有谋的帅才,总比出一群怕死的废材要好得多吧!

  赵吉趁着梁师成出去准备御驾这个空当,对两个皇子问道:

  “楷儿、构儿,朕方才的话,你俩都听到了吧?有何见解?”

  赵楷奏禀道:“儿臣觉得当大敌当前,关乎江山社稷之时,上至天子下至吾等儿臣与兵将,皆应奋勇向前,绝不对退缩。

  退缩并非解决有麻烦之良策。”

  赵构道:“儿臣所想,与三哥皆同……”

首节 上一节 111/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