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16节

  你张邦昌还赐曾经朕的嫔妃李春燕,为你大楚的皇后!

  史书中有所记载,你张邦昌搂着裸~露双臂李春燕,一起夜宿福宁殿……

  特么的!

  虽然,赵吉是穿越者,不过因为脑海里有原主残留着的记忆,古今所知,如此一结合之后,赵吉恨得咬牙切齿。

  张邦昌你叛宋窃国,甘愿为金国当狗,未来的你还敢睡朕的女人?!

  方才,你还不知忏悔,先是高喊讽刺朕要害你!

  如今,你还主动让匪军盾手保护着你,好回去见你的新主子方腊那厮!

  真是罪该万死!

  赵吉愤怒了,并没有再考虑那些极少数赞美褒扬张邦昌的狗屁史学家的观点!

  去死吧!

  赵吉凭着原主练就的弓马骑射高超技艺,快速地弯弓搭箭,瞄向了由那群贫民出身的不专业持盾手们保护下的张邦昌……

  此时,赵吉看到,转过身要撤回匪军那里的张邦昌,共后背已经被方腊匪军持盾手保护得更加严密了。

  毕竟,有刘豫和刘麟父子皆被射杀而死。由于有那血的教训,这些不太专业的匪军执盾手们,还真的很卖力气,已经高举盾牌,很尽心地簇拥着、保护着张邦昌一步一步地向回撤去。

  这些匪军执盾手不敢向回去之路跑得太快,主要是他们面朝南城,皆举着盾牌做保护状,一步步地向退着走,不像张邦昌那样不管不顾地转身向后方圣公那里走去……

  赵吉瞄了两次,也没有找到箭杀张邦昌的好机会。

  不过,赵吉知道,被缓缓向回退去的匪军执盾手们保护着的张邦昌,即便朕射杀不了,那么,只要朕一声令下,南城的弓箭手、弩手、砲手一齐动手,成百上千的箭矢以及从城向下抛射出的大石头,也能弄死张邦昌。

  只不过,赵吉觉得,若能朕亲手送张邦昌到人生最后的一站,能一扫自己身体原主宋徽宗那种憋闷的心情,自己这个穿越者也一定能感觉很爽!

  所以,赵吉看到张邦昌等众匪,还没有退出他手中弓箭的射程范围这外。

  赵吉也没有放弃,继续左手持弓,右手的箭矢搭在弓弦上,右手拇指拉满弓,瞄向城下……

  突然,在张邦昌身后,一名举着盾牌护其后背的匪军看盾手,在后退的过程中,脚下被石头绊得一趔趄,他虽然没有摔倒,但是,护在张邦昌后背的那块盾牌,明显地往旁边倾斜了挺大的角度。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张邦昌露出了左则的半个后背。

  张邦昌那身醒目的紫色官袍,非常醒目。

  赵吉抓住了这个机会,立即瞄向了张邦昌的左后心,开弓放箭……

  “嗖!”

  离弦箭矢,俯射向下,迅疾无比。

  “噗!”赵吉射出的这支箭矢,正中张邦昌左后心……

  ……

第158章 砲轰敌军,杀伤极大

  第一百五十七章砲轰敌军,杀伤极大

  “噗!”赵吉射出的这支箭矢,正中张邦昌的左后心。

  “啊!!”张邦昌疼得惨叫一声.

  他低头一看,自己的左胸前,一支带血的箭头露了出来,鲜血从箭杆处,止不停地向外流淌,将他身上穿着的那件官家亲赐的大紫官袍,染得殷红可怖……

  就在此时,那名被脚下石头绊得的趔趄的匪军执盾手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城楼之上的赵官家,居然抓到这个眨眼间的漏洞之机,就如此轻松地射中了这位归降义军的紫袍高官张邦昌?!

  守在杭~州南城上面的全体兵将,再次高呼起来,一时之间,军心大振,士气极盛!

  张邦昌踉蹡着,没走上三步,便栽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心中有太多的不甘,他将死之前的那一瞬,已经猜到他后心中的这一箭,应该就是赵官家亲手射出的。

  张邦昌曾经想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然则,他终究没有狠下心来,杀死他自己,便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向反贼方腊妥协、并一再妥协,出卖了大宋军情、出卖了曾经厚待他的赵官家……

  张邦昌在死之前,嘴角却微微上扬,

  好似在微笑,

  好似在感谢赵官家帮他解脱了,

  又好似在嘲讽曾经苦读圣贤书,‘暮登天子堂’的自己,为何因懦弱怕死,而不忠于赵宋呢?

  张邦昌即便是倒地而死之时,双眼依然惊恐地圆睁着,似乎在用死不瞑目的方式,来辩解着那之前高喊的那句话:“非臣张邦昌失忠君之节,然则,实乃赵官家逼臣张邦昌失节是也……”

  南城上的宋军全体官兵,看到赵官家,接连三箭,将叛宋投敌的刘麟、刘豫、张邦昌分别射杀了;顿时,军心大振,士气高涨,群情激奋,高喊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守城主帅王禀,向赵吉问道:

  “赵官家,这百来人的方腊匪军执盾手,还放回去吗?”

  赵吉微微一笑,道:

  “岂能放回去?

  这城上主将乃爱卿,王统制指挥兵将如何守城、何时开打等,皆由王统制掌握,不要问朕。”

  统制王禀听到赵官家的话后,欣然领命。

  他知道,这是赵官家对他这位守城主帅的最高信任。

  王禀看到,因赵官家连射三箭,杀死了三名叛宋投敌的奸臣后军心大振、士气高涨,便立即下令道:

  “本将城墙上的第一队抛石手,速速砲砸方腊匪军执盾手!”

  军令如山,在他所站着的这城楼下的城墙上,一共每隔一丈来远,便架设一个抛石机,也称为“砲”,每辆抛石机上早已填装好了十几个石弹。

  当然,这南城的城墙上的其它地方,也架有抛石机,但是,王禀这位擅于守城的名将,他不可能为了“砲轰”那一百来名的方腊匪军执盾手,而动用全部的五十架抛石机。

  “末将遵令!”十架抛石机的队长领命。

  此时,赵吉也将御用之弓,交给了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他在一众皇城司执盾手的保护下,继续站在城楼的前沿,凭栏向下俯视。

  赵吉看到,这抛石机通身用木料制成,砲架上方横置着一个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起着杠杆作用。

  梢所选用的木料,是需要经过特殊加工的,使之既坚固又富有弹性。

  梢的另一端,系有“皮窝”(即弹窠),内装石弹,另一端系砲索(作为拉去杠杆的绳索)……

  赵吉知道,其实这种抛石机,其原本就是杠杆的原理,是由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边砲索,从而抛射杠杆另一边的石弹。

  没轮子的抛石机叫做【砲】,带有轮子的抛石机称为【行砲车】。

  只见,十架抛石机旁边的队长领军令后,让‘定砲人’目测敌方距离……

  此时,城上的每架抛石机后面,都站着一名‘定砲人’。他凭借着经验,去判定调整,决定方位角和炮梢的高低。

  ‘定砲人’一边高喊着向左或向右、向高或向低,调整抛石机的角度,再由二十余名砲手,一齐转动砲座,对准目标,

  需要向高处仰射时,就将炮的前脚垫高;

  如向低处俯射时,便将炮后脚垫高。

  城上那十架抛石机前,还各有二十余名砲手,而这抛石头机的炮杆后面的弹窠内,早已填好了共计上百斤重的十几枚石弹(石块)。

  ‘定砲人’瞄准定位完毕,他高喊一声道:

  “开砲!”

  二十余名砲手都紧紧地握住砲索,一齐喊着口号、一齐做着统一的快速用力向下猛拽的动作:

  “一、二、三。拽!”

  随着砲手们一齐高喊的最后一个“拽”字,脱口而出时,他们一齐奋力而迅猛地下拽着砲索,使抛石机另一端的砲杆,猛然向上方抬起,由于惯性作用,砲杆后面的弹窠内的十余枚石弹,腾空飞起,射向目标……

  “呼……”

  “呼呼……”

  十架抛石机几乎是一齐发射出的上百枚石弹,带着呼啸风声,在空地划出优美的弧线。大部分石弹,砸中了方腊匪军执盾手的身上或是盾牌之上。

  石弹因高空抛砸而下,其加速度更快,势能极大,砸在盾牌之上,立即将盾牌砸碎。

  从破碎的盾牌掉出下来的石块,依然很重,也能将方腊匪军给砸伤……

  一百余名方腊匪军的执盾手,被空中抛飞而落的乱石,砸得鬼哭狼嚎、惨叫声不绝于耳……

  即便是有些石弹,没有砸到方腊匪军,也砸进了地里足有三四尺深……

  站在城楼上指挥的统制王禀,再一次下达军令,道:

  “第一批弓箭手,射杀没死的匪军。”

  “嗖嗖嗖……”

  “嗖嗖嗖……”

  城墙下的第一批百余名弓箭手,一齐射向盾牌被石弹砸得破碎的方腊匪军。

  百余名匪军执盾手们,不但没有保护好投降于圣公方腊的张邦昌、刘豫、刘麟,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可能做到全身而退了。

  他们全部死于宋军那如雹的石弹,以及如雨的乱箭之下。

  南城下面,护城河前,倒在血泊之中的不仅有叛宋投敌的三位朝廷命官,还有上百人的匪军执盾手。

  其实,这场战斗,前后用时不过五分钟。

  南城之外,匪军的先锋军阵中,主将方七佛骑在战马之上,举目远望,早已看清了南城下面发生的这一切。

  方七佛气得暴跳如雷。

  他皱着卧蚕浓眉,怒瞪着一双虎目,心中暗道:

  “我家圣公方腊哥哥,这岂不是失算了吗?

  我家圣公方腊哥哥,本是想着让那三个归降的朝廷狗官,到南城下面的护城河边喊话,先大骂昏庸的狗皇帝失德、失义、失民心,再想法招降守城的官兵。

  即便那三个狗官做不成这些,足可以动摇杭~州守城宋军兵将的军心,让其士气低落。

  谁能想到,那个狗皇帝赵佶,居然亲手射杀了这三个归降义军的朝廷狗官,瞬间就稳定住了守城兵将的军心,甚至还让宋军士气高涨。

  不仅如此,保护着那三个狗官的百余名我义军执盾手,居然全部被歼灭在护城河前。

  这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吗?”

首节 上一节 11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