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19节

  “啊!”

  “啊!啊……”被乱石砸中的敌军盾牌手,痛苦地惨叫着……

  此时,方腊匪军的弓箭手们,不停地向南城开弓放箭。

  一排排箭矢,射向南城……

  只不过,方腊匪军的这些弓箭手,大部分出身自贫苦农民之家。

  以前,他们没有摸过箭弓。

  只是在方腊举事后,打下了数座州县后,从兵库内缴获了很多弓箭,便在义军中挑选出臂力较大者来充当弓箭手的。

  故此,他们箭法真的不行,射得不准;判断射程时,也出了错。故而,他们射向南城的很多箭矢,都落了空。

  即便如此,南城之上的守城兵卒,还是有七八人中箭负伤了……

  王禀用宝剑一指方腊匪军最后面的弓箭手,高声道:

  “弩手听令,射杀方腊匪军的弓箭手。”

  “遵令!”城上的二百名弩手,高声遵命。

  他们也从原本半跪着以城墙为掩体的姿势,迅速地站起了身,用双手擎着手中的单弩,架在了城垛之间的垛口处。

  他们俯身,侧低着头,将右侧的脸向下侧贴着单弩,闭上左眼,圆睁右眼,用来瞄准。

  他们用右眼的目光,透过弩机铜郭内的【望山】(即瞄准器),冷静沉着地瞄向城下的匪军弓箭手……

  每一位禁军单弩手,瞄准后,便果断地扣动了“悬刀“(即扳机)。

  “嗖……”

  “嗖……”

  “嗖嗖嗖……”南城上的禁军单弩手,瞄准后了目标后便发射,间隔时间不长,已经有百弩都扣发了。

  弩,射击出的箭,明显比弓射出的箭矢,要迅猛有力得多,故而其射程更远,精准也更高。

  喘息之间,方腊匪军的弓箭手,有七十多人被宋军的弩手射中,皆倒在了血泊之中。

  赵吉看到,南城上的这些弩手所使用的单弩,实际上就是一种装有臂的弓。这种单弩,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

  不过,弩比弓的射程要远还精准,上手学习也快,但是,弩比弓也有不足之处,弩装填箭矢有些慢。

  赵吉看到,南城上的单弩手射完第一发后,再次张弦装箭时,所用的时间,明显就要比“弯弓搭箭”要慢上一两分钟。

  不要小看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战场上,可能这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决定着生死。

  不过,此时的宋军因为是在守城,还有抛石手、弓箭手等诸多兵种的协同配合,故此,发射完第一波弩箭的单弩手们,缩蹲回城墙和城垛后面的他们,即便是张弦装箭时比“弯弓搭箭”略慢,但是在此次战斗过程中,并没有显出弱势来。

  赵吉看到,单弩手们张弦装箭时,手拉望山,奋力地张开手臂,弩牙便上升,钩心被带起,其下齿卡住悬刀刻口,这样,就可以用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弩臂上方的箭槽内,使箭栝顶在两牙之间的弦上。如此,便安装好了箭矢。

  赵吉对保护在身边的几名执盾亲从官问道:

  “王禀所部的这些单弩手,所用之弩,可是臂张弩?”

  保护着赵官家的执盾牌手们,心思都用在留意城下的敌军有无射来箭矢或是飞石;

  他们只盯着有可能飞来矢石的方向看,并没有像赵官家那样有雅兴去看王禀手下的单弩手所用的弩是臂张弩、还是踏张弩或是腰张弩。

  不过,大宋天子赵官家即便如此问了,在城楼靠前的凭栏处的一名皇城司执盾手,便向下面的城垛处望了一眼,便回奏道:

  “回官家话,官家圣明,王禀所部的单弩手所用之弩,正是臂张弩。”

  赵吉点了一下头。

  他知道,大宋的弩,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以及装有数把弩弓的床弩。

  虽然弩的装填时间,要比弓的耗时长,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也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赵吉回想着自己所知的历史知识,关于强弩的射程记载,强弩可射出六百米远,特大型的八牛弩(又称三弓床弩)的射程可达千米。

  不过,这只是记录强弩能射出多远的距离。

  只是,这么远的距离,在这大宋又没有狙击镜,根本就不可能精准地射到六百米或是千米之外的目标敌人。

  而且,越是强努,张弦填箭,便会越吃力,也越费时间。

  甚至,像八牛弩(又称三弓床弩)这样的强弩,张弦填箭时,没有数十人绞轴张弦,就根本别想张弦填箭了。

  想到这时的赵吉,突然之间,回想起来,朕在登城之时,看到了在城门之上,相隔丈余的四个垛口后面,共有四个蒙盖着大红布的如床般的大物件;

  那,莫非就是【三弓床弩】,又名八牛弩吗?

  此时,正在观敌并指挥的统制王禀,看到一里地之外有马踏人跑时扬起的尘土,并一路向这南城奔来。

  王禀心中暗道:“看来,方腊匪军的先锋官请来了援兵。

  远观那扬起的尘土之大小,这匪军的援兵,不下三万人马啊!

  本将应该先下手为强,射杀敌军先锋大将,以挫来援匪军的士气!”

  思至此处,大宋名将王禀,向城下望去。

  他通过之前在方腊匪军未来之前布置城防时,故意在城下每隔百步远,便填埋一块刚刚露出地面的巨大暗石,每隔十步远再作一个不易发现的记号。

  此时,王禀通过事先标记的距离记号,他已经看到原本还在二百四五十步远的敌军先锋大将,

  在这时,因其为了督战,并射杀不敢搭浮桥渡过护城河的逃兵,

  故此,方七佛催战马前进了四五十步。

  王禀看到,方腊匪军那员先锋大将和旁边,不远处的有事先暗埋的路边大石头,

  他已经算出此时,这员敌军的先锋主将,距离南城已有二百步远了。

  二百步远,这个距离,正是名将王禀事先准备好的那四件大杀器,发挥最佳杀伤力和精准度的位置。

  王禀兴奋地高喊:“请出四架【八牛弩】,射杀敌军那个骑在枣红战马之上,身材最为魁梧的先锋主将!”

  “末将得令!”四名负责【八牛弩】(即三弓床弩)的小校,得到军令后,立即掀开盖在八牛弩上面的大红布。

  站在城楼围栏边上的赵吉,也向下看去,只见城门上面的四处城垛口处,已经架好了四架【八牛弩】,露出了大杀器的‘庐山’真面目。

  赵吉看到那【八牛弩】,其大小和形状很像床榻,它机关重重。

  最显眼的就是,这八牛床弩的最前面,装置了三张劲弓(两正一反)。最前面的两张弓正放,第三张弓是背对着安置的,即反放。

  赵吉知道,古代的匠师是非常聪明的,在经过实验和实战,总结出了像【八牛弩】这样,两正一反装置三张劲弓,发射箭支时的威力,要比三张劲弓都正着放时,威力要足足地大上一倍多。

  此时,赵吉还看到,城上那四张结构非常精妙的【八牛弩】,早已装好了‘标枪’(即又粗大长的箭矢)。

  没错,赵吉在脑海里没有太好的形容词,他看着每张八牛弩上装好的那根两米来长、一手将将能握得住的粗长箭矢,他只能用“标枪”去形容,才最为贴切。

  八牛弩又称三弓床弩,标枪般的箭矢是用坚硬的木头为箭杆,再用三只铁片为箭翎,这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利剑一样,再加上前方与枪尖一样的锋利箭尖,故此,它被称为“一枪三剑箭”。

  八牛弩发射这种像“标枪”似的箭,主要是射杀敌军的将领。

  赵吉知道距今一百一十六年前,大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战中,宋军在城头安设了八牛弩(即三弓床子弩)。辽军攻城时,守弩兵士大惊,匆忙之中,都没瞄准,击“牙”发弩,箭矢雷动而出,不意正中辽军阵内的主将萧挞凛,使其当场毙命。辽军因主将被射死,无心恋战,遂与北宋议和……

  当然,穿越者赵吉也知道,这八牛弩还可以发射另一种箭——“踏橛箭”。

  踏橛箭,要比现在这种标枪似的箭,要短上一些,主要用于攻城。

  八牛弩发射踏橛箭的时候,在较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将踏橛箭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便会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军兵可以借此攀缘而上。

  ……

  正在浮想联翩的赵吉,被八牛弩的小校那高喊之声,给打断了思绪。

  “向左、偏下……”

  此时,离赵吉不远处的一名八牛弩小校,正在一边瞄准,一边高喊道:

  “好,已瞄准敌将先锋!击‘牙’发弩!”

  赵吉看到,随着那名小校的命令下达后,

  守在八牛弩旁边的一名身体健壮的军汉,手持一柄特殊的斧头,用斧锤奋力地狠砸八牛弩上的机牙(板机)。

  “嘣!嗡嗡……”

  八牛弩发射时,弩弦之声震耳。

  “呼……”

  形如标枪的巨型粗箭,破空飞出,向敌军先锋大将方七佛的胸口射去……

第161章 击溃敌军强攻

  第一百六十章,女元帅方百花,愿下嫁给英雄好汉

  “嘣!嗡嗡……”八牛弩发射时,弩弦之声震耳。形如标枪般的巨型粗箭,破空飞出,向敌军先锋大将方七佛的胸口射去……

  与此同时,在南城城门上方垛口处的其它三架八牛弩,也击下了弩牙(板机),

  “呼!”

  “呼!”

  “呼!”

  前后间隔不过瞬息的四条标枪般的巨箭,向方七佛的胸口、脑袋、腹部等处,n飞射而去。

  此时,正在弯弓搭箭射杀逃兵的方七佛,惊闻破空的呼啸风声,向他这里袭击来……

  恍惚之间,方七佛看到了的形如长枪般的巨型箭支,已经飞至近前。

  方七佛下意识地低头并准备俯身,想趴在战马的背上,躲过城上宋军射来的巨箭,

  可是,他能看到了八牛弩射来的巨箭,已至他近前之时,便为时已晚了。

  匪军先锋大将方七佛躲过了射向他头部的巨箭,

  还有,南城上的第四架八牛弩发射的巨箭射偏了,

  然则,方七佛却没有躲过向他胸口和腹部,飞射而来的巨箭。

  “噗!”

  “噗!”

  八牛弩所射出的巨箭,威力属实巨大,即便是身上穿着铠甲的方七佛,立即被犹如标枪般的巨箭给穿透了身体。

  “噗通”一声,巨箭射透了方七佛后,还带着他的尸体一起飞出,并在空中带飞了半丈来远之后,方七佛满身鲜血的尸体,一下子摔落在地。

首节 上一节 11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