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89节

  如今,赵吉看到宣纸上写出的这几个字后,他方才觉得,这里面有很多金属在如今的大宋朝,还真的没人认得。

  这主要是,有些金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世人所发现,也还没有被命名呢!

  比如,锰这种金属,是到了公元1774年,才由瑞典人甘恩,用软锰矿和木炭在坩埚中共热,发现一个纽扣大小的新金属。

  这种新金属是银白色的,质坚而脆。之后,柏格曼将它命名为manganese(即为锰)。

  锰,可用铝热法还原软锰矿制得……

  不过,赵吉却相信:朕在以后,亲赴京城的钢厂,去指导几次,有了朕的指导后,诸如新金属锰等,或许也能在大宋朝给提前炼制出来。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罢了。

  赵吉将写有那些金属名字的宣纸,交给大宦官梁师成。

  梁师成捧着赵官家的御书,满脸堆笑,小跑着到了曹辅的面前,道:

  “曹大夫,接御书。”

  新上任不久的御史大夫、兼京城锻钢坊督办的曹辅,欣然跪下,双手奉在头顶,接过了那张宣纸,道:

  “微臣曹辅定不负官家差遣,必当亲自将这份官家御书,送到京城锻钢坊,让参与此次实验的工匠们观之……”

  赵吉点了点头,又伸出右手爱抚在试验成功后生产出来的这块冰凉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块上。

  其实,赵吉知道,即便是这种用‘转炉炼钢法’生产出来的优质碳素结构钢,绝对于领先于全世界六百多年,也对于是牛笔克拉斯的存在了!

  赵吉道:“中书舍人张浚,为朕拟旨,转炉炼钢法实验成功,产出精钢,可喜可驾!

  朕召各路州府的煅钢坊优秀工匠,来京城锻钢坊学习转炉炼钢法。

  其学成后,回到州府,让官府出资建钢厂,进行新式炼钢。

  我大宋,要准备发展重工业……”

第217章 ,朕赐宗泽剑李纲锏;朕定计胜梁山好汉(求订阅)

  (7250字大章,拜求订阅!)

  中书舍人张浚按赵官家圣谕进行拟旨,急召各路州府的煅钢坊中优秀工匠,赶赴京城锻钢坊学习转炉炼钢法,为以后各地都能发展新式炼钢生产做人才储备……

  而对于那块用转炉炼钢法练出的第一块精钢样品,赵吉则下令让京城煅钢坊打造出两把兵器,一柄钢剑和一把钢锏。

  钢剑的剑身上,要镶嵌镀金篆字:“天子赐宗泽之剑”;

  钢锏的刃面上,要镶嵌镀金篆字:“天子赐李纲之锏”。

  钢剑和钢锏制成后,赵吉派出两名使者,分别远赴河东和淮南两地,将剑和锏分别赐给宗泽和李纲。

  此时,宗泽招安了河东、河~北等地的王善和李进两批乱匪后,暂留在河东,并对那两部共计一万多的人马,进行军事改编,并晓以忠义之道,进行思想改造……

  此时,李纲平定了京西、淮南两地匪患,并招安了王再兴、李贵、王大郎及所部近一万人马之后,也按赵官家圣谕学习宗泽的做法……

  李纲暂留在淮南当地,对受招安的义军进行改编,并学宗泽做法,对义军晓以忠义之道,进行着思想改造……

  十余日之后,当宗泽和李纲接到圣旨,得知自己权为(暂代)的官职转正了,又到了赵官家的一系列厚封重赏后,

  宗泽和李纲这二位贤良忠臣,激动不已,纷纷跪地,对突然转变成了明君圣主的赵官家所在的京城方向,遥拜称谢、喜极而泣……

  宗泽和李纲皆跪地,指天为誓:微臣定当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沥胆披肝、誓死效忠当今明君圣主赵官家……

  ……

  接下来,穿越者赵吉派遣名臣勇将,率大军去各地剿匪,并辅以招安大计,到了宣和三年二月,大宋境内的大部分匪患都已经平定了。

  现在,唯独还有从梁山泊的匪寇,因受到朝廷大军的围剿而被迫从梁山逃出来成了流寇,共计有五千多人马,尚未被剿灭。

  宋江等三十六位匪首,带领着那五千多残兵败将,被迫南下,乘虚夺取了官军巨舰十几艘,顺流南下……

  这段时间以来,赵吉在京城,始终密切地关注着各地往来的军情奏报,并有意地下令,让各路厢军逼迫宋江等流寇往南逃窜。

  至今为止,赵吉从收到的关于梁山宋江等流寇去向的军报,得知其已经逼近了海州……

  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知道,海洲有梁山“好汉”们的大克星——海州知州张叔夜!

  赵吉还知道,历史上的梁山好汉们,还真的没有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那么牛逼。

  文学作品的《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等一百单八将的英雄事迹,是与真实的历史中的宋江起义有很大出入的。

  甚至,在真实的历史中,梁山起义中大小头领加在一起,根本凑不足一百零八位,而是三十六位主要的大小头目。

  赵吉在没有穿越来到这大宋朝之前,看过宋末元初人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里收录的南宋人龚圣所写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一文。

  梁山“好汉”中的那三十六人分别是:

  “呼保义宋江:

  不称假王,而呼保义。

  岂若狂卓,专犯忌讳?”

  “智多星吴学究:

  古人用智,义国安民。

  惜哉所为,酒色粗人!”

  “玉麒麟卢俊义

  白玉麒麟,见之可爱。

  风尘太行,皮毛终坏。”

  “大刀关胜:

  大刀关胜,岂云长孙?

  云长义勇,汝其后尾。”

  “活阎罗阮小七

  地下阎罗,追魂摄魄。

  今其活矣,名喝大伯。”

  ……

  穿越者赵吉能记住梁山“好汉”排在前五名的赞词,

  剩下的三十一位“好汉”的赞词,赵吉记不全了,但是,他们的绰号和姓名,他是还能记得一清二楚的,分别是:

  “尺八腿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

  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

  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

  铁鞭呼延绰、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

  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插翅黑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

  急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

  病关索杨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

  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拼命三郎石秀、

  双尾蝎解宝、铁天王晁盖、

  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

  而近日以来,赵吉从被梁山流寇所抢掠过的几个州府呈上来的奏报得知:

  宋江所部的梁山流寇,在攻城过程中,也有攻打不下来的州城,在两军交战过程中,官军也俘虏过上百个梁山喽啰。

  官府对被俘的梁山泊喽啰进行严刑拷问,早已摸清了梁山泊流寇,是以宋江为首的共计三十六位头领;并掌握了他们的姓名以及基本情况。

  赵吉通过被梁山流寇侵扰过的那几个州府呈上来的奏折得知:

  他所穿越来到的这世界,梁山流寇的三十六位头领的绰号和姓名,还真的与自己没穿越前所读过的南宋人龚圣所写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那三十六人的绰号和姓名都一一对应上了。

  当然,赵吉在读史书时,发现有的版本史书中,也把玉麒麟卢俊义,写作李俊义。到底哪个版本正确,现在早已不可考正了。

  穿越者赵吉思至此处,心中暗道:

  “真实的历史中,梁山这三十六个大小头领,并没有完全对应上《水浒传》中的三十六位天罡星。”

  真实的宋江起义和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相差甚远。

  赵吉早就知道,历史小说是不能当成正史来看的!

  在历史长河中,本无绰号为“豹子头”林冲这位先是受尽欺辱、憋屈至极,而后爆发复仇、大快人心的英雄好汉。

  ‘林冲’这种能拉足读者对北宋末年腐败朝廷无限仇恨的英雄好汉,在真实的历史中,却根本就没有其人和其事!

  在真实的历史中,太尉高俅也根本没有养子高衙内。

  如此,便也没有了高衙内会看上了某位禁军教头的小娇妻的事情发生,

  更没有其“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落草、火并王伦等一系列故事发生了。

  ……

  其实,梁山泊在大宋,又被称为梁山泺。

  梁山泊在京东东西路(山东)寿张县东南梁山下,它原本是一个很小的湖泊。

  从五代到北宋神宗时期,滔滔的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原本的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

  而在当时,有许多“盗贼”便以梁山泊作为活动据点。

  赵吉没穿越前,曾读过《宋史·许几传》,其中记载:“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

  当年,大宦官杨戬曾镇守京东一带,在梁山泊‘括废隄、弃堰、荒山’,就是对梁山泊进行“围湖造田”,以便向当地百姓收取重税,达到更好的敛财目的。搞得当地民不聊生,落草为寇者增多,这也为后来的宋江能在梁山泊起义成事奠定了群众基础。

  等到了赵吉这副身体原主宋徽宗的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时,皇帝和官老爷们花天酒地,挥霍着搜刮上来的民脂民膏,而广大农民却饥寒交迫。

  宣和元年,大宋朝廷又下令,将梁山泊强行收归“公有”。

  如此一来,在梁山泊周围生活着的很多靠打渔、采藕为生的百姓,再想进入梁山的大小湖泊中去捕鱼采藕,就必须按船纳税了。

  如此沉重的租税,逼得梁山泊周围的百姓走投无路,于是,宣和元年农历十一月,宋江率众揭竿而起……

  宋江,郓城人,性情豪放、乐善好施、勇悍狂侠、喜欢结交江湖好汉,在当地百姓中颇有威望。

首节 上一节 18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