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33节

  太子赵桓、郓王赵楷、康王赵构纷纷叩拜,表示定会遵从父皇的教导,对敌国来犯,定然勇于应战,绝不能畏敌而先逃,或提出议和……

  金国高到皇帝下到文武臣僚,皆是狡猾逐利之徒,其与我大宋结盟或议和,皆不可信之。

  尔等切记、切记、切记啊!”

  三位皇子表完决心后,立即又纷纷对父皇赞佩服不已,歌功颂德起来……

  赵吉并不是特别喜欢听拍马屁奉承的话。

  他对三位皇子叮嘱道:

  “今日,尔等被朕带出皇城,来到这郊外的火器制造坊所辖的演练场上,皆是朕对尔等较为器重的原因。

  故此,倘若有一天,宋金两国开战。尔等皆要记住父皇今日教导尔等之言,‘必要勇字当先’!

  尔等若惧怕金军的凶猛残暴,必将反受其更严重之欺辱!

  反之,如今我大宋的朝堂上有良臣辅佐,边疆有猛将悍卒保国,

  只要你等兄弟团结一致,把勇猛残暴的金军当作恶犬,必能奋勇而杀之!!”

  三位皇子纷纷,纷纷信誓旦旦地说道:

  “父皇高见,儿臣赵桓赞服……”

  “儿臣赵楷,谨记父皇之教诲……”

  “若宋金两国开战,儿臣赵构,必当悍不畏死,保我大宋江山社稷于不倒……”

  赵吉大笑道:“如此甚好,尔等定要记住今日之抗金的誓言!”

  三位皇子齐声道:“儿臣必当铭记今日之誓言……”

  赵吉看到,在历史上这三位皇子对凶残的金军,皆是畏惧认怂的人。

  如今,经过朕这位穿越的谆谆教导后,没想到他们都倍增了勇气,未来大宋对金国的大战,他们如果也能表现出来的所承诺的勇气,一定能振奋大宋兵将斗志。

  赵吉教育完三位皇子后,他一挥手,让他们三人退到一旁。

  ……

  赵吉坐在之前梁师成给搬过来的椅子上,端起茶盏,轻饮了一口茶水,一招手把火器制造坊的陈规和李季二人叫到面前。

  赵吉问道:“陈爱卿、李爱卿,朕来问你二人,我大宋军兵中若有扔不远手榴弹,将怎么呢?”

  火器制造副使李季率先回答道:

  “我大宋步兵应在平时,应勤加训练扔手榴弹,到了战场之上,才能能扔得远好!”

  赵吉一笑,问道:“即便如此,大部分军兵能把这手榴弹扔到多远呢?”

  火器制造使陈规回答道:“微臣曾观精选出来的投掷手在扔手榴弹时,能扔到四十至五十多步远。”

  赵吉知道大宋的一步,相当于后世现代社会的一点二米远。

  就算优秀的投掷手,能把手榴弹扔到五十多步远,只不过才是六十多米远,

  但是,大部分人徒手去扔手榴弹还真的扔不了六十多米远。

  赵吉微微一笑,说道:“陈爱卿、李爱卿,可曾见到有人能把手榴弹扔出百步至二百步者的吗?”

  陈规和李季皆摇头,称从未见过有如此之神力之人。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

  “朕有一法,可使普通人稍加训练后,就能把榴弹肥头掷出二百余步远!”

  “啊?”

  “啊?!”陈规和李季皆震惊不已。

  他们初听赵官家所言,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吉看到这两名火器制造方面的专家面露疑惑之色,便解释道:

  “当然,想把榴弹扔出二百余步远,凭借着任何一个人徒手去手,都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然则,朕想出一个妙法,即可以发明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就能把榴弹扔出那么远!”

  陈规经过赵官家的提示,恍然大悟般说道:

  “难道陛下是要用掷石机,去扔手榴弹吗?”

  赵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用掷石机去抛投手榴弹,固然能把手榴弹扔出较远,然则,其弊病也还是挺多的。

  一来,投石机过于庞大,在战场之上,其移动不便;

  二来,投石机使用时,需要数人协同配合,过于麻烦了……”

  李季觉得赵官家分析得非常在理,他点头称是。

  陈规深以为然地点头,不过擅于思考的他,又不解地问道:

  “微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赵吉微微一笑道:

  “梁大官,笔墨纸砚侍候。”

  “老奴遵旨。”梁师成躬身上前,将桌子上的宣纸铺开,然后,他双手将御笔递给赵官家。

  赵吉提笔在手,轻轻地蘸了一下梁师成刚刚研磨好的端砚中的墨汁,在宣纸上画出一个民~国27式掷弹筒的设计图来,并在其旁边标注了关键零件名称和尺寸数据……

  历史学霸兼军事爱好者赵吉知道,27式掷弹筒的全名叫民~国二十七年式掷弹筒,它诞生于后世的1938年,即民~国二十七年。

  掷弹筒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超轻型的迫击炮,它口径小、重量轻、可单兵携带。

  同时,掷弹筒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以发射多种弹头,比如它可以发射制式榴弹、也能发射普通手榴弹、烟雾弹、化学榴弹等。

  而掷弹筒的射程,正好可以填补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区域。

  其实,赵吉所画出的这种27式掷弹筒,是二战时,中国军工对日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高仿兼改进的山寨武器。

  日军最早装备的第一种掷弹筒,就是大正十年式50毫米掷弹筒。

  日军大量装备掷弹筒后,在中~国战场上灵活运用,发挥了很大杀伤力……

  当中国抗日军民缴获了日军的大正十年式50毫米掷弹筒之后,进行了大量仿制改进,并投入战场中使用,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者……

  民~国兵工厂在抗战时期,共生产27式掷弹筒4万多具;

  共~~党这边的根据地兵工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也大力生产这种掷弹筒,装备到前线军兵的手上……

  它能被如此大量地高仿生产出来,原因就是它的构造比较简单。

  它通体长,只有成年人的多半个手臂长,有小手臂那么粗。

  这也正是穿越者赵吉,为何要给火器制造坊画27式掷弹筒设计的原因。

  它易于生产制作,不像‘二战’后来日军装备的那种八九式掷弹筒那么难仿制。

  穿越者赵吉知道民国27式掷弹筒的性价比极高,它可以将一枚威力同手榴弹差不多的50毫米榴弹,像迫击炮弹一样发射到220米之外。

  ……

  此时,赵吉动用帝王的特权,一指刚刚画好的27式掷弹筒设计图,对火器制造使陈规,没有多解释半句话,

  他用命令的口吻说道:

  “朕赐此图给陈爱卿,限三个月内,制造出此图所画的掷弹筒!”

  火器制造使陈规以及副使李季,皆是震惊不已!

  真是时间短,任务重啊!

  与此同时,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赵官家在这观战高台上,之前画出了带膛线火枪设计图后,现在居然还能如此才思神涌,又立即设计出了看似很厉害的这种掷弹筒?!!

  赵官家真乃神人也!!

  ……

  【PS:本章4200多字,零点发布,今天争取万字更新。

  新的一周开始了,求好心的读者大佬支持一下本书,求票,求打赏、求分享转发本书。】

第242章 大杀器纷纷上阵

  赵吉将墨迹已干的掷弹筒设计图,亲手交给火器制造史陈规。

  陈规激动地叩拜感恩。

  他伸出颤抖的双手,举过头顶,接过了赵官家亲手递来的设计图。

  这幅很轻的掷弹筒设计图被陈规手捧在手中,他却感觉到了有千钧之重!

  赵吉微笑着,又一次提醒道:“陈爱卿,朕只给你三个月时间,就要按朕亲笔画出的这幅设计图,为我大宋军兵制造出这种掷弹筒来。”

  虽然,陈规感觉到肩负重担,完成此事的这难度很大;

  但是,他作为第一位发明出竹火枪的火器考家,他天生就对发明制造火药武器有着深厚兴趣和敢于攻坚克难的执着精神。

  “微臣遵旨”陈规坚定地回答道:

  “微臣定当带领火器制造坊的工匠们,按期完成!”

  赵吉满意地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陈规捧赵官家给他画出的掷弹筒设计图,只见那上面各部分的零件名称和设计原理,标注得都非常清楚。

  他不解地问道:

  “微臣愚钝,陛下所画的掷弹科筒内这个标注着‘压簧’的零件,为何物?该用什么金属去做呢?”

  赵吉微微一笑,他这位穿越者自然是知道在大宋还没有‘压簧’这个词。其实,‘压簧’是弹簧的一种。

  用力压下‘压簧’就可以使它缩紧发生弹性形变,再快速地一松开,这‘压簧’因为要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就产生了威力很大的弹性势能。

  古代利用弹性这个科学原理来制作武器的篮子很多,比如能射出箭矢的弓弩等。

  甚至,据穿越者赵吉所知,在他没有穿越前的现代社会,考古考家对湖~北

  ~襄~阳、河~北、山~西和河~南的一些春秋战国的墓葬进行发掘后,就发现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品中就有类似于弹簧的螺旋状或盘状的金属物件。

  据考家分析,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弹簧!

  只不过,当过它们叫什么名字,也没有记载在史书上,暂时谁也不知道它们叫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3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