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53节

  梁师成立即恭维道:“官家勤政,千古一帝!

  今日,官家既然无奏折可批,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官家可是许久没有入艮岳游玩了!

  官家今日要不要入艮岳游玩,以缓解疲敝呢?”

  “呵呵!”赵吉冷笑道:“朕若真的听从了梁大官的建言,朕还如何当得了千古一帝呢?”

  “呃?!”梁师成知道自己又没拍好皇帝的马屁。

  赵吉道:“武举会试,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朕还要赴武举会试的外场,以观天下英雄之比试!”

  “官家勤政,又如此重视通过武举会试,来选拔武将,实令老奴感动不已啊!

  我大宋历代皇帝,甚至武周和唐代的皇帝也没有任何一位,能像官家如此这般连赴武举现场者!

  官家如此重视武举会试为国选将,开历代帝王之先河啊!”梁师成继续恭维道:

  “唉~~!

  老奴就是担心官家日夜操劳朝政,又天天去观武举会试,龙体难得安歇啊!

  故此才有方才之拙见,想请官家八艮岳,游览山水,放松身心的。”

  梁师成说完,还硬挤出了两滴眼泪,以示自己的忠心爱主。

  赵吉却不相信梁师成的眼泪。

  虽然,赵吉知道梁师成以前贪财受贿,但是,就他梁师成还是忠于朕的。

  毕竟,离开了朕之后,号称“隐相”的梁师成,便什么也不是了!

  在赵吉所知道的历史中,当太子赵桓接受禅位,当上了皇帝后的不久,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钦宗迫于公议,还没有下达驱逐梁师成的圣旨。聪慧狡黠的梁师成便疑心重重,寝食不离钦宗,即使钦宗如厕,他也侍立于外……

  不过,历史上的梁师成,那小心思,并没有打动想要“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赵桓。

  宋钦宗赵桓下诏,历数梁师成罪状,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开封府衙吏押送梁师成去往贬所的途中,即走到了八角镇,他们把梁师成给缢杀了,然后报告朝廷说梁师成得了急病而暴死的。最终,梁师成被抄没家产……

  其实,敢把得宠二十多年号称“隐相”梁师成,杀死在贬谪路途中,没有得到皇帝的密旨,谁敢这么干呢?

  ……

  此时,赵吉意味深长地看着胖乎乎的梁师成,教育他道:

  “朕的龙体,是累不坏的!

  圣贤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今天下,金国崛起,吞辽过半。

  虽然,当今战乱未及大宋,然则不久后,朕的大宋岂能不被搅入其中呢?”

  “官家圣明!”梁师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

  “官家,今日莫非还要去武举会试的外场吗?”

  赵吉道:“正是!

  梁大官,速速为朕准备车驾随从去吧!”

  “老奴遵旨。”

  ……

  辰时三刻,在京城禁军的校军场中,参加武举会试第二日考试的六百余位武举子,都已经列好了队,即将要开始今日的外场骑射比试。

  可就在这时,他们远远地望到了皇帝的车驾以及御用仪仗队,向着他们所在的校军场方向而来。

  负责武举会试外场的兵部考官们,万万没有想到,昨日赵官家亲监了武举外场,今日怎么又来了呢?

  岳飞、吴玠等六百余位武举子,也万万没有想到赵官家今日居然又来到会试的外场观看他们的比试。

  他们翘首以待,心中感叹:

  “当今天子赵官家,甚至器重吾等武举子啊!”

  “吾定当在此次武举会试中,金榜提名,不负圣望!”

  “吾定当从军,征战沙场,保境安民,以报皇恩!”

  不仅是岳飞和吴玠这么想,其他武举子也都有类似的想法。

  武举会试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望见圣驾亲监外场外,他立即带头高喊道:

  “官家再次御驾亲临外场,吾等考官、兵吏和举子们,速速跪迎圣驾啊!!!”

  路允迪率领着手下考官和兵吏,以及岳飞、吴玠、吴璘等六百余位武举子,早早地跪在校军场中,准备迎接圣驾。

  ……

  “臣等恭迎圣驾……”

  “吾等武举子恭迎圣驾。“

  “吾皇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

  走下御驾的赵吉,望着意气风发的六百余武举子,他不禁开怀大笑道:

  “众爱卿、众武举子,免礼平身。”

  “微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等举子,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朕今日再临武举会试外场,便是要亲眼见证各地选拔入京的武举子之神勇表现。”

  “朕率领朝廷文武大员,在此观尔等武举子比试,亦可保证武举会试之公平!”

  岳飞、吴玠、吴璘等六百余位武举子,感念圣恩,心潮澎湃,壮怀激烈。

  他们被赵官家免礼平身后,抬眼看向赵官家身后,果然跟着一群身穿紫色朝服、头戴长翅官帽的朝廷大员。

  岳飞、吴玠、吴璘等武举子,虽然不认识这些朝廷大员,但是,从赵官家身后跟随着的官员的朝服颜色去分辨,这些绝对都是他们现在望尘莫及的当朝重臣。

  不错,跟随在赵官家身后的有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以及被赵官家最近新提拔上来的御史大夫曹辅、少宰李纲、枢密院副使宗泽等二十余位朝廷大员。

  其实,像忠臣郑居中、曹辅、李纲、宗泽等人,看到赵官家在最近半年之内的巨大变化,一改以往的昏庸无道,变得励精图治,大有中兴之象,他们是非常惊喜的。

  赵吉下旨让他们陪同前来武举会试外场,他们皆是发自内心地高兴。

  郑居中、曹辅、李纲、宗泽等忠臣们,也非常欣喜于赵官家能增开武举恩科,以此来选拔为国所用的良将英才,

  他们皆感,幸甚至哉!

  此时,赵吉对岳飞、吴玠等武举子,高声道:

  “朕率领朝中重臣再次前来,观尔等武举子会试外场比试,尔等莫要惊慌。

  将尔等多年来所练就的武功本领,悉数展示出来吧!”

  “吾等武举子遵旨,定不负圣望。”

  他又对武举会试的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道:

  “路爱卿不必陪在朕的身边,去安排今日武举外场之比试吧!”

  “微臣遵旨……”

  赵吉率领文武大员,还是登上了昨日观看武举子们比试的点将高台。

  今日,武举会试的外场,依然是比试射箭。

  只不过,不是昨日的步射比试,而是骑射。

  大宋兵部的《武士弓马及选试去留格》中规定:

  “凡初补入学,步射弓一石,若公、私试步骑射不中,即不许试程文”。

  这里所谓的“步骑射不中”,就是一箭都射不中。

  赵吉在昨日观看武举子的外场步射时,他看到,

  虽然,每人射五箭,根本就没有哪个举子连一箭都射不中的情况发生。毕竟,他们都是各州府通过解试而选拔进京的武举人。

  赵吉知道,大宋的武举中,以射技决定武举子的去留,是朝廷对武将射箭技能的高度重视。

  在冷兵器的战场中,用射箭击毙敌军兵将,显然是一种最为高效的杀敌手段。

  大宋朝廷对武举中的步射和骑射的高度重视,是多年以来面对着辽国、西夏这些骑射技能十分高超的马背民族们,在作战过程中,痛定思痛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教训。

  赵吉在心中感叹:大宋自开国以来至今,就面临着强劲敌人,他们分别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以及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党项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生活,皆擅长于弓马骑射。

  大宋每每与契丹人或是党项人作战,都讨不到什么便宜,就是因为这些蛮族夷敌擅长骑射,机动性强。

  这也就刺激了历代的大宋皇帝,都想让自己的宋军,也同样拥有高超的骑射箭本领。

  故此,大宋在武将的选拔,以及武举考试中,非常重视应试者的步射和骑射水平的。

  ……

  此时,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去而复还,他跪在点将台下,向赵官家启奏道:

  “微臣及众考官已准备好。微臣启奏官家,是否开始今日之武举骑射比试,请官家下旨!”

  赵吉脸色微微寒,旁人根本看不出赵官家表情的微弱变化。

  赵吉觉得这个武举会试的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好不讨喜。明明是朕已经放手让你路允迪全权负责今日武举会试骑射比试了,你们兵部的考官和武举子都准备好,你却却又来请示是否开考?!

  哼!朕所知的历史上的你这个路允迪,气节全无啊!不然,你也不会在金军兵临城下后,出城投降金军了!

  小路呀,你等着吧!朕派出的皇城司密探,若查出了你路允迪过往有贪赃枉法的罪行,你绝对立即收拾掉。

  小路呀,即便你现在没有把柄被朕抓到,你也别想受到朕的重用了。

  跪在点将台下面的路允迪,没有听到赵官家下旨,他又大声地重新请奏一遍,是否开始今日的武举会试外场的骑射。

  赵吉不耐烦地大袖一挥,高声道:

  “会试骑射,比试开始!”

  ……

  赵吉看到,在校军场中,兵部的考官早已命令小吏们,将外场骑射场上的器材和箭靶准备好了。

首节 上一节 25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