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25节

  想到这里的赵吉,敲打道:“无论是此次伐夏之战,还是以后我大宋对外敌之战时,都要精诚团结,莫要害怕友军将领的功劳高过自己,而暗中使绊子啊!”

  中军大帐中的各路将领,闻听圣言在敲打自己,吓得纷纷面色大变,各自都担心自己被赵官家怀疑会对友军使绊子之人。

  “哈哈哈……”赵吉大笑,话锋一转道:

  “朕只是提醒一下诸位爱卿,并没有怀疑任何人做出了对友军使唤绊子之事。当然,朕知卿等以前没有,朕更不希望以后在卿等之中,出现对自己人使绊子的小人!”

  在场的诸将松了一口气,原来赵官家这是在提醒这里的所有将领们,并非是只针指对自己的啊!

  赵吉一挥手,让宗泽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本《将领奖惩条例》,分发给在场的诸将。

  宗泽一边分发,一边讲道:“《将领奖惩条例》,此乃赵官家在京城时,与枢密院和兵部官员共议后,由官家亲自执笔编撰并印刷成册的。”

  众将接过《将领奖惩条例》,因为是赵官家亲自编写的,他们感觉到分外的沉重。

  赵吉说道:“军中将领的领奖,但已形成制度,众爱卿回去之后,仔细阅读。”

  众将纷纷遵旨谢恩。

  赵吉又道:“大宋如一座参天大厦,卿等皆是我大宋的一根根擎天白玉柱,卿等只有精诚团结,一起为国出力,才能擎起我大宋这座参天大厦啊!”

  众将再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决不敢忘记今日的圣训……

  特别是姚古,他之前是挺嫉妒立下军功比他多的钟师道、种师中二人的。

  可是在今日,他听到赵官家的敲打后,在他心中却暗自提醒自己,时刻要记住赵官家的圣训,一定不能给自己的友军使绊子啊!

  要不然的话,按赵官家所撰写的《将领奖惩条例》中的惩处:那重则可要被处死,轻则也要被贬官,甚至是流放啊!

  赵吉看到了姚古的神色变化,他又看了一眼满脸正气的种师中,心中暗道:

  ‘希望朕所穿越来的这个世界里,种师中别像历史里那样,因为友军姚古所部的袖手旁观,而导致他种师中力战不过强敌,最终以身殉国!”

  ……………………

  接下来,赵吉在中军大帐内,与众将共议,等到大宋军中补给充足了火器和弹药后,如何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攻取夏国的西京西平府城……

  种师道等众将各抒己见……

  其间,赵吉也通过韩世忠和岳飞的奏报,得知了在他们俩拷问所抓到的夏军俘虏时,得知现在的西京城内的最高军事长官是:西京留守、濮王李仁仲。

  李仁仲是西夏宗室,李景思之子。

  他爹李景思,在夏国的上一朝惠宗(李秉常)时期,就是朝中大臣。

  李仁仲通西夏、汉文字,有才思,善歌咏,始任秘书监,后擢礼部郎中。西夏元德二年十一月,三十岁的李仁仲,被晋封濮王……

  如今,西夏濮王李仁仲,率兵死守西京城绝不再出战,已经有半月有余了。

  ……

  赵吉耐心地听着,韩世忠和岳飞汇报的关于西京守城主帅李仁仲的信息,他知道这些都是从俘虏来的夏军兵将的口中拷问出的。真实性应该很高。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当然知道西夏历史上,有一位正直的大清官濮王李仁仲。

  史载:“李仁仲,性谨严,持法峻,人不敢为私。大德元年(即公元1135年),以晋王察哥暴虐,上疏弹劾,崇宗嘉其风,由左枢密进中书令。”

  “李仁仲,持法无私,以弟舒王仁礼监军韦州,私受吏民贿,遗书责之,勉以官箴,仁礼辄还所受。生活清廉,与家人日食粗米。”

  “仁宗时,权臣国丈任得敬潜令任太后干预朝政,太后亦惮其(李仁仲)严不敢与闻。人庆五年(即公元1148年)十一月卒,追赠吴王,谥恭显。”

  …………

  “卧槽!朕居然遇到了李仁仲来守夏国的西京城!”赵吉在心中惊叹一声。

  他回想起自己没有穿越前,读史书时看到的关于李仁仲的一系列记;

  他知道越是像李仁仲这种清正廉洁的好官,领兵守城,就越能得到兵将和老百姓们的爱戴。

  李仁仲这种人守城,据说会众志成城,都是很厉害的。

  不过,赵吉倒想看看,若在朕的宋军使用上碾压这个时代的先进的火药武器,能否轰炸开李仁仲所守的西京城呢?

  最后,赵吉为了攻城时万无一失,他还是悠悠地说道:

  “朕曾读《孙子兵法》,其中所写‘围城必阙’,朕深以为然。”

  在场的西北军将领们,纷纷点头赞同赵官家的观点。

  赵吉继续说道:“等到我军的火器弹药这些后勤补给运到后,我军兵分三路,用火炮轰开西平府城西城门、南城门、东城门,而我军故意不进攻西平府的北城门。”

  “这便是符合孙武所提倡的‘围城必阙’的战法。”

  “朕为的就是,要给敌军能看得见的一条可逃生的出路!”

  “如此一来,朕料定:守城的夏军,必然丧失死战到底的决心,这无形之中会减少我军的伤亡。”

  “官家圣明!”

  “官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场的很多将领都拍马屁地赞扬赵官家懂军事、英明神武……

  赵吉继续道:“朕放敌从西平府城的北城门而逃,并非是真的要放他们北返回夏国腹地。那样的话,朕岂不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了吗?”

  “官家所言极是啊!”在场的很多将领,在听到赵官家想用运《孙子兵法》中“围城必阙”的战术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想到:

  ‘可派大军兵埋伏在半路,劫杀从平西府城中逃出来的西夏败军。’

  可是,他们看到赵官家谈到军事战术上,非常兴奋的样子,哪个开眼的将军还愿意打扰官家的雅兴呢?

  故此这几路西北军的老将们,皆知而不言,故意让赵官家自己说出接下来的战术。

  可是,岳飞却是一位心性耿直的忠臣良将,他出列,启奏道:

  “臣飞认为,我军可在距离西平府北城五里地之外的大路上,设伏静待溃敌,一举而歼之。”

  赵吉点了点头,道:“鹏举之计,正合朕意。”

  急于立功的刘光世一看,岳飞抢先说出了他想说并没有敢说的话。

  他立即担心赵官家把设伏歼敌的任务,派给韩世忠和岳飞二人。

  刘光世急忙出列,跪请道:“微臣光世,启奏官家。”

  赵吉一看是未来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他又看了一眼他的老子刘延庆,心中暗道:

  ‘刘氏父子在西北为将戍边,没有功劳也还有苦劳呢!何况历史上的刘延庆属实对大宋立下过不少战功,朕不给刘光世面子,也要给他老子刘延庆的面子啊!’

  赵吉笑呵呵地看向刘光世,道:“朕准奏。”

  刘光世欣喜道:“微臣光世,谢主降恩。”

  刘延庆却皱起眉头,担心起他的爱子刘光世能否担得起这个重任。

  在西北领兵戍边多年的刘延庆深知:西夏军的战斗力都是很强的,而留守在夏国龙兴之地的西京西平府的夏军,那战斗力应该更强。

  刘延庆在心中暗道:“别看赵官家制定的‘围城必阙’之计,极妙!

  然则,具体执行起来会是如何呢?

  即便敌军中了赵官家的‘围城必阙’之计,西京城内的守军抵抗不住数路宋军的正面猛攻,那么夏军的主力出城北逃,负责伏击败逃的敌军这个任务,那是重如千钧啊!

  吾儿延庆,至今还未曾领兵独当过一面啊,吾儿延庆能否胜任如此重任呢?”

  赵吉仿佛是看出了刘延庆的小心思,对他说道:

  “刘老将军,你与刘光世,共领你部两万人马,按计而行,准备伏击从西平府出城向北溃逃之敌。”

  刘延庆听到圣谕,他感激地叩拜道:

  “微臣延庆领旨,谢主降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刘光世却噘起嘴来,略有不满。

  他感觉父亲参与进来,父子一起领兵去伏击敌军,即便伏击成功了,也显不出他刘光世的本领啊!

  赵吉又说道:“朕为万全计,还应该再派一千骑兵马,作为机动之师,设伏在刘延庆部伏军之后,防止北退敌军中重要将领,成为漏网之大鱼。”

  刘光世听闻圣言,他心中暗道:“吾与父亲一起领两万精锐兵马沿途设伏,溃逃向北的敌军,皆会成为吾父子伏军的瓮中之鳖,岂能让他们再逃掉不成?”

  不过,刘光世谨记父亲的教导:官家面前,帐中议事,多听少说,谨遵圣言,莫要抗旨……

  故此,刘光世虽然认为赵官家的此举没有必要,但是,他也不敢多言违逆圣意。

  赵吉继续说道:“鹏举,听旨!”

  “臣飞听旨。”

  赵吉道:“朕令你领一千骑兵马,作为机动之师,二次伏击敌军漏网之兵将。”

  “臣飞领旨,绝不负圣望!”岳飞遵旨谢恩。

  赵吉点了点头,因为他派岳飞去执行这种“捡漏”的任务,也是对其进行重用和保护。

  现在,岳飞的年岁相比之下还很小,他也不能像各路西北军主帅那样可以指挥数万兵马去攻城,这种“捡漏”的任务很适合他。

  若让岳飞真的捡到了漏,便又是大功一件,好让朕继续重用提拔时,不被旁人非议;若其捡不到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起码保护他远离攻城时的危险。

  接下来,赵吉与众将商议了攻打西夏西京城之事,他还提醒众将,每天都要派出多轮探马,远去探听是否有西夏的援军来救被围的西京城。

  众将纷纷汇报,他们各部派出的多匹探马,打探回来的军事,皆是因西夏的铁鹞子援军被宋军大败于西京城外,西夏军暂时没有来解西京之围的迹象……

  反而,此地向北数百里外的数个城池关隘,都出现了增兵的情况,摆出了一副守在死守住北上通篇在西夏国都的重要通道,以阻宋军不要打到他们的西夏京城**府。

  赵吉听着汇报,分析道:“朕也料定敌军因先前之惨败,不敢再像李察哥那样,轻易率部来解救他们的西京之围了。不过,诸位爱卿,依然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加强防卫,以防有来援之敌偷袭我军身后……”

  众将领纷纷领旨,表示谨遵圣训,在率部围困敌城之时,定会每天都派出多轮探马,并做到守好营寨,时刻都做好敌军来偷袭的准备……

  大宋官家和诸将在中军大帐内议事,已经一个时辰了。

  赵吉在参考诸将的建议下,制定出了总攻西京城的详细军事计划。

  数年前,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刘延庆这几路西北军的老将,曾奉诏分批回京拜见过赵官家,那时,他们眼中的赵家官所做所为之事,极其昏庸……

  如今,他们这些西北军老将眼中的赵官家,不仅在治国理政上是明君圣主,就连在军事作战的安排部署上,赵官家的杰出表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圣君雄主啊!

  这次军事议,众将更加敬仰崇拜赵官家了。

  在他们心中,赵官家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了,由一个无能昏庸之群,变成了千古难寻的一位圣君雄主了!

  此次军事会议,开了将近一个时辰,已经接近尾声了。

  突然,报事官在中军大帐外的高声启奏道:

  “启奏官家,敌俘李察哥苏醒了,他虽绑住手腿且不能言,但他却挣扎不停。”

  “呵呵……”赵吉微微一笑,对帐内众人道:

首节 上一节 325/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