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64节

  他抬头望着高大而气派的东华门,此门尽显皇家城门的庄重威严尊贵之气……

  赵吉知道北宋的东华门,是天下最著名的门,是天下学子心皆向往之门。

  “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

  大学历史系学霸的穿越者赵吉知道:东华门下唱名,始于自己这副身体原主宋徽宗的血亲老祖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

  宋太祖时还没有太惯着读书中举后的进士们,也没有东华下唱名这种给进士们最高荣誉的待遇。

  宋太宗雍熙二年,是宋朝发动收复幽燕十六州的雍熙北伐的前一年,意气风发的宋太宗为了笼络天下人才,亲自在崇政殿组织进士殿试,并首次组织新科进士们在东华门点名,这就是唱名赐第的首秀。

  自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由皇帝亲自遴选士子,给予中举士子“天子门生”的最高荣誉,加上在东华下由皇帝唱名赐第,都表达出宋朝立国之初“兴文教”的导向,加强对及第进士的重视和恩宠,自然就能笼络住这些天下精英文臣。

  东华门唱名时,不同名次的举子,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作为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是有单独班次,唱完名之后同步会被赐予食物、量体制袍,还有资格向皇帝进谢恩诗。

  一直到第十名,为第一甲,后面是第二至第五甲。从状元到第二甲唱名完,会有一句“宜赐进士及第“;第三甲和第四甲唱名完毕,会有一句“宜赐进士出身“;到了最后的第五甲,就只有“宜赐同进士出身“了。

  这些科举精英们,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对江山社稷有威胁的统兵将帅。

  如此一来,就把文臣的地位无形之中,抬得很高,压过了武将。

  ……

  此时,东华门,缓缓地打开。

  赵吉看到,东华门外,时年五十一岁的曹辅恭于门外,他身着朝服头头戴长翅官帽,穿戴得很正规,看来是做好了面圣的准备。

  曹辅在当年进士及第之时,也被唱名于东华门下。如今,他看到东华门大开,却万万没有想到,大宋天子赵官家,居然亲自步行出东华门迎接于他。

  突然,曹辅心中一颤,被感动得双眼之中泪光流转,若不是怕自己失了体统,他必然要感动得大哭。

  “臣曹辅叩见官家。”曹辅立即跪在东华门外,行君臣大礼。

  “曹爱卿快快免礼平身。”赵吉边说着,边上前,扶起曹辅。

  曹辅从怀中取出奏折举于头顶,道:

  “今日臣曹辅接圣旨后,前往东作坊晋见康王,辅助康王巡查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发现我大宋京城此三处禁军兵器制造之所,皆存在上下官吏贪污腐败,即便是制造兵匠中小小的什长和伍长,亦存在用公家之精铁私造民器并偷偷携带而出之罪。

  臣本着奉公执法,要严查此事,即便是有罪的兵匠什长和伍长,也应抓捕问罪;

  然则,

  康王力阻臣曹辅禀公执法。

  奈何,康王为官家亲赐的巡查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之主官,臣曹辅只是巡查佐官,无法更改康王当场宽恕并免罪于近千名犯了国法的兵匠什长和伍长!

  臣曹辅当场力谏康王,奈何康王一意孤行。

  臣曹辅当面向康王言明,臣必要上疏弹劾康王此次巡查之错!

  弹劾奏疏在此,请官家过目。”

  赵吉接过曹辅的弹劾奏疏,简单地翻看了几眼,便道:

  “朕已召见过了康王赵构,他也说了此事。

  朕觉得康王宽恕了那些兵匠什长和伍长,不仅体现朕的宽仁,还可以让那近千名的兵匠们继续为我大宋制造出精良的兵器!”

  “扑通”一声,曹辅再次跪倒,向赵官家叩首道:

  “官家不可执法不一啊!

  臣曹辅在这几日,看到了官家法办妖道林灵素,又将太尉高俅和少宰王黼抓捕并送大理寺审其误国害民及贪污之罪,

  臣心甚慰,臣看到了官家警醒顿悟之势,看到官家向着明君圣主看齐。

  然则,执法不一,却非明君圣主之为!”

  赵吉听曹辅的话后,甚是不悦。他当然知道,忠直的谏臣,皆如曹辅这样喜欢怼皇帝……

  当然,曹辅说得有道理,但是,对于今日朕的九皇子赵构和你曹辅在巡查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时,朕觉得九皇子构儿只法办十几位主官,而让兵匠中的那些精于制造兵器的什长和伍长们戴罪立功,继续留在原作坊里为大宋的禁军生产兵器等用具,是着眼于眼下所需、顾全大局而随机应机的聪明作法!

  …………

  赵吉深感,跟曹辅这种认死理的大臣讲理,是讲不清楚了。

  朕就认定了九皇子赵构做得对了!

  何况,朕在这东华门外都听你曹辅唠叨了一刻钟多的时间了,朕还想去后宫走一走看一看,后宫的那一群又一群的金丝雀们没有朕的陪伴时,都是怎么打发久居深宫那无聊的寂寞冷呢?

  想至此处,赵吉不悦道:“曹爱卿只认死理,不知变通,朕认为在此事上康王赵构做得对!

  日已偏西,曹爱卿回府休息吧!

  朕也要回后宫休息了!”

  曹辅叩首挽留道:“官家不可姑息康王因年少不知国家法度而随心所欲。

  何况,执法不一,非明君圣主所为!”

  “哼!”赵吉听到曹辅说这句话时,他就来气,这特么的,你曹辅这是说朕不是明君圣主了吗?那朕是一个昏君了呗?!

  曹辅你若骂朕的原主宋徽宗不是明君圣主,朕这个穿越者倒是认可,甚至可以跟你一块骂原主宋徽宗,

  然则,

  朕这个穿越者,来到了大宋夺舍了原主宋徽宗的身体,特么的,在这短短的几日内,朕一心为国后宫那么的妃嫔和漂亮的小宫女们,朕都没有去临幸,朕一心想着如何铲除掉朝堂之上的奸臣贼子并付诸行动,已经将妖道林灵素问斩,已经把太尉高俅和少宰王黼送至大理寺受审……

  并且,朕还调动两路大军准备下东南平乱刚刚发生(你们这些京官还不知情)的方腊起义……

  甚至,朕也要御驾亲征,前去督战,只希望朕顶夺舍来的这大宋天子赵官家变成一位明君雄主,然则你就骂朕非明君圣主所为?!

  赵吉的灵魂本就是二十多岁,正值血气方刚之年,他大怒转身不想搭理正在进谏的御史曹辅了,他一挥袍袖,转身便走……

  “嘶啦”一声……

  当场所有的宦官和宫女们都惊呆了……

  即便是手里攥住赵官家袍袖一角的曹辅也惊呆了!

  赵吉扭头一看,

  真是“卧了个大槽”!

  特么的!

  曹辅居然手里攥着赵官家大红龙袍的衣袖的一角,吓得他目光呆滞地站在夕阳下的秋风中,瑟瑟发抖……

  火红色夕阳的余辉,洒在御史曹辅的脸上,把其面庞照得更红了……

  秋风瑟瑟,吹得曹辅右手里攥着从赵官家大红龙袍衣袖上撕扯下来的那块红绸,正如红旗般猎猎,迎风招展……

  “御史曹辅,你真好大的胆子啊!”率先从惊讶中反应过来的赵吉,怒道:

  “朕的袍袖,你也敢撕扯下来!你欲意何为?”

  “扑通”一声,被赵官家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曹辅,立即跪在赵官家的面前,连连磕头,道:

  “臣曹辅只是欲挽留住官家,听臣把进谏之言说完。

  臣曹辅急于之下,伸手去拽官家的袍袖,属实唐突了!”

  曹辅边说着,还边把那块被他扯掉的一段袍袖,双手奉于其头上,道:

  “臣将此袍袖归还给官家!”

  “呵!!”赵吉反而被气笑了,道:“曹辅,这被你扯掉的袍袖,朕还能缝上再穿了吗?”

  “臣曹辅不知官家能否缝上再穿,然则,臣读古书早知尧舜皆穿过缝补过的衣裳!”

  “呵!”赵吉质问道:“曹辅你这是要为你扯掉朕的袍袖而狡辩吗?这样说来,朕还要感谢于你了吗?”

  “臣曹辅不敢!

  臣曹辅已经知此行,必是万死之罪!

  然则,臣能如此急切,如此不顾君臣之体,冒死扯住官家的袍袖,其实臣也未能想到官家的袍袖如此不结实,臣能将其扯掉!

  这只因,除了臣已向官家进言弹劾康王宽恕兵匠污吏之外;

  臣还在陪同康王在巡查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时,隐隐地觉得,这三处兵器制造之所,所用之钢铁不纯,如此一来,即便是再好的兵匠,也难制造出精良的兵器啊!”

  赵吉皱着眉头,问道:“既然曹御史在陪同康王在巡查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时,已感觉供兵器制造所用之钢铁不规格,为何不当面质疑,并报于康王呢?

  难道是曹御史欲想不报此次巡查之主官康王,而自行报于朕,为的是就独揽此功吗?”

  赵吉问的这话,也是他心里所狐疑着问题。若真的如此,那么朕就枉把你曹辅当作如同大唐魏征似的人物了!朕不但不会重用你这种有心机之人,甚至还会以此次你扯掉了朕的袍袖而将你贬官出京远离朕的身边。

  曹辅再次叩首,道:

  “臣曹辅非如官家所言那般势力小人。

  臣当时陪同同康王在巡查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时,虽然发现用作兵器之钢铁好似有问题,

  然则,臣曹辅一介书生,中举及第后,又皆任文官,怎么懂得钢铁原料的成色及其品质呢?

  换言之,臣未有十足的把握指出那钢铁原料有问题,故此,当时未敢向康王言说。”

  赵吉怀疑地问道:“那如今,曹御史是如何知道那钢铁有问题的呢?”

  曹辅答道:“臣回府后,立即派遣属吏,暗中去彻查此事,并通过臣手下属吏在京城外煅钢坊内的亲朋,秘密地探查了此事。

  终于,让臣曹辅掌握了一些证据,证实了煅钢坊的主官有贪腐行径、兵匠为了省时省力,在煅钢之时,因捶打之次数不够,不能‘锻令相入’,即所煅之钢皆为粗制乱造的劣钢!劣钢用于军中兵器的制作,自然达不到精良!”

  赵吉大体是听明白了曹辅的话。他的意思就是,不禁大宋京城的东西两作坊及弓弩造箭院的主官有贪腐行为以及兵匠生产时,因怠工而粗制乱造,

  即便供货的源头京城外的煅钢坊,也同样存在主官贪腐行、兵匠因偷懒怠工而粗制乱造……

  曹辅又道:“臣如上所言,亦写在了奏书之中。”

  赵吉方才没有细看曹辅的进谏奏书,本以为那里面只是写了弹劾朕的九皇子小赵构的,没有想到这里还藏了这么重要的“大瓜”!

  赵吉绝对不是一个偏听偏信之人,他听了御史曹辅的进谏之后,必做要得到“实锤”,才能相信。

  赵吉问道:“曹御史所揭发煅钢坊之弊,所言如若皆实,那朕便不治你扯掉朕袍袖之罪。

  朕反而会庆幸,朕到了盛唐之魏征!

  曹御史,你能拿出人证与物证来吗?”

第112章 朕拟出新式炼钢法

  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拟出新式炼钢法

  赵吉问道:“曹御史所揭发煅钢坊之弊,所言如若皆实,那朕便不治你扯掉朕袍袖之罪。朕反而会庆幸,朕到了盛唐之魏征!曹御史,你能拿出人证与物证来吗?”

首节 上一节 64/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