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73节

  蔡京深知,如果蔡攸之言说的他蔡京有“不臣之心”这条罪证被做实,那可就证明了他蔡京有篡权夺皇位的野心了。到那时候,不光是杀他蔡京一个人的事了,而是要被灭九族的啊!

  蔡京在心里,恨不得把逆子蔡攸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

  特么的!

  蔡攸你这是为了在赵官家面前邀功,不仅把你亲生父亲给卖了,而且,你诬陷老夫有“不臣之心”,这是把咱们的老蔡家所有活着的亲族戚族,以及咱们蔡家的祖坟都要搭上的节奏吗?

  “唔唔唔……唔唔唔……”被堵住了嘴的蔡京,急得想喊冤枉却喊不出来,他急得想往前爬去,像以前那样被赵官家责备时去抱赵官家的大腿哭求官家开恩……

  可是,蔡京这个七十三岁的老头儿,又是文官,怎么能看押着的四名皇城司亲从官壮汉的看管下爬到赵官家的面前呢?

  蔡京刚向前爬出一再从步,就犹如小鸡般,被皇城司亲从官【上一指挥使】,给提着朝服的后颈领口,给揪了回来……

  “呜呜呜呜……”蔡京老泪纵横。

  蔡攸看着其父的狼狈样子,何曾还是进士及第后官运亨通的父亲大人呢?

  蔡攸的心里未免也有些悲然,小时候父亲蔡京教他习练书法的回忆场景、他入仕后父亲蔡京暗地里秘授他为官之道的法门,皆历历在目……

  不过,蔡攸有一些释然的是,其父蔡京秘授他为官之道时,有一条叫作‘为了升官掌权,定要不择手段……’

  如今,蔡攸感觉自己学成可以出徒了,‘为了升官掌权,定要不择手段’,儿子已经学会了,对不住了父亲大人,儿子拿你先试行之。

  思到此处,大学士蔡攸心静止水,继续念起其父蔡京的罪行,道:

  “蔡京其罪之四,贪赃枉法,受贿甚巨,挥霍公财。”

  “臣蔡攸在太师府住了数年,早知吾父蔡京在领取俸禄之时,又首创司空寄禄钱,多贪多占。

  吾父蔡京为相之时,太师府门庭若市,官吏来拜访者络绎不绝,按拜访者行贿钱财数额,来提升官吏……

  吾父蔡京,在我大宋最先提倡‘丰、亨、豫、大’之说,主张大兴花石纲,视官家财物如粪土,前代积累的财富被其当政为相之时,挥霍一空……”

  “蔡京其罪之五,为相后报复昔日党争之臣,立【元祐党人碑】……”

  “蔡京其罪之六,为相专权,排除异己………”

  “蔡京其罪之七,结党营私………”

  “蔡京其罪之八,举荐官员,唯亲是用………”

  …………

  蔡攸念完了他揭发其父蔡京的八大罪状及其证据。

  蔡京听到自己亲生儿子给他列出的八大罪状和证据后,他崩溃了……

  若这些罪,被定实了,他必死无疑。

  蔡京感觉:恐怕要步高俅和王黼的后尘了。

  唯一让他还能仅存一丝侥幸的是,他还有下策可以用。

  昨夜,蔡京与另外五个儿子密谋之时,准备的下策便是,若上策和中策不能实行时,就让他的儿媳妇茂德公主抱着一周岁大的孩子,来找赵官家这位父皇求请放过他蔡京和蔡家人……

  赵吉下旨,道:“大学士蔡攸,与朕的亲从官一起,将蔡京押赴大理寺送审……”

  “臣遵旨……”

  蔡京被押至大理寺受审,蔡攸则暂时留在大理寺当人证……

  此时,早前被赵吉派去大理寺监审的大宦官梁师成,震惊无比地看昔日权倾朝野的蔡太师……

  而精神被刺激得几乎崩溃的蔡京,在大理寺受审过程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他在被审问之时,就装疯卖傻了起来,想以此拖延时间,以便实施下策……

  …………

  捶拱大殿内,赵吉对蔡京送来的那由幅书法和《听琴图》,则让内侍宦官珍藏起来。

  虽然蔡京已经送去大理寺了,但是,这一书一画,可都国宝级的作品,赵吉觉得不能因蔡京有罪,就否定他的书法写得不好,更不能因为蔡京有罪,在《听琴图》画了蔡京在听赵官家抚琴,就毁掉了《听琴图》这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名画。

  赵吉感叹,蔡京数十年来宦海沉浮,当王安石为相得势之时,蔡京能靠着其弟是王安石女婿的关系,攀附上王安石并得到欣赏;

  当王安石失势后,反对派司马光掌权,恢复差役法时,蔡京又能在五天之内把其所辖之地全部实行司马光的差役法,推翻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蔡京能周旋两派,几度沉浮,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的。

  蔡京除能拍好赵吉身体原主宋徽宗的马屁之外,其本身除了书法、文章外,还是一定的为政能力的。

  蔡京为相期间,大力推行养老救助制度,如在州县设置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崇宁年间,蔡京还主持“崇宁兴学”,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效果之首。主要举措有: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学校……

  蔡京是有才华的,但是其德行甚劣,贪婪自用,人品奸恶,其实他就是个势力小人。

  故此,赵吉对搬倒蔡京并将其送到大理寺受审定罪,收拾这个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心里也高兴是占了百分之九十的,另外百分之十是叹惜有才无德之人若在高位上,祸害可真不浅啊!

第120章 茂德帝姬入宫求朕,诏张叔夜防宋江来犯

  第一百一十九章茂德帝姬入宫求朕,诏张叔夜防宋江来犯

  赵吉对搬倒蔡京并将其送到大理寺受审定罪,收拾这个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心里面高兴是占了百分之九十的,另外百分之十是叹惜有才无德之人若在高位上,祸害可真不浅啊!

  赵吉处理完蔡京之案后,并没有像原主宋徽宗那样,回到延福宫或是艮岳中享乐,而是继续留在捶拱大殿内批阅奏折……

  这些堆成小山的奏折,有的是数月前和数天前,呈上来都没有批复的。

  赵吉看到的奏折,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说天下天平、报喜不报忧的内容,比如,各地出现的各种祥瑞,如【黄河水清,必出圣人】等……

  赵吉对这些没有兴趣,分别在这些奏折上批示,以后这种歌功颂德的奏折就不用再呈上了……

  赵吉在众多的奏折中,终于翻阅到了三个令他能提起兴趣的来。

  这三个奏折,分别是齐州、濮州、亳州知州呈报上来的。

  赵吉看到,这三地的知州,都提到了曾被宋江带领的数千流寇强盗,攻打、进犯过他们辖所的州县……

  宣和元年,宋江聚众三十六人在梁山泺(即梁山泊)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转战青州、齐州至濮州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地,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赵吉看着齐州、濮州知州所写的奏折,

  他想起,在自己没有穿越前的小学时,就读过《水浒传》,长大后进入大学后学习历史,知道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属实是真实存在的,就是没有小说《水浒传》中所写的那般正义罢了。

  也就是说,《水浒传》的宋江起义是高举义旗,劫富济贫……

  而真实的历史里,宋江起义后,攻取过十几座县城后,确实是在劫富,但是济贫基本就没有记载了。如果说宋江起义也济贫的话,那么绝对是济贫给那些愿意入伙跟着义军一起攻城抢劫之人……

  而且,赵吉知道,真实的历史中,宋江所部的将领(头目),也没有一百零八将之多。

  正史上,没有确切记载宋江所部的大小头目具体都是谁,宋末元初的大画家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倒是记载过宋江起义的大小头目共计有三十六人,并记载着这些盗贼头目的姓名,如:

  宋江、吴学究(吴用)、卢俊义、鲁智深、武松、李逵,以及阮小七、刘唐、阮小二、戴宗、阮小五、关胜……

  穿越者赵吉对于流寇宋江这伙匪军,决定一定要趁早平定,绝对不能让他们做大做强。至于平定后,能不能让他们去征方腊,好让二虎相争,各自损耗呢?

  赵吉想一想,觉得不太实际。

  如果,还按照历史上那样,去征方腊的时间放在明年即宣和三年去进行,那么,还真有时间能让未来会被张叔夜伏击杀掉义军副首领后,宋江的义军因被围便接受招安。然后,再调他们参加征方腊之战……

  可是,那样的话,放任刚刚起义的方腊而不管,等到更有威胁的方腊起义势大之后,再去平定,自然是得不偿失……

  也就是说,宋江起义终究是流寇抢盗,不足为惧。

  而方腊起义就不一样了,那是有夺取江山的大野心。

  所以,先平定方腊起义是最先要做的,也符合诸葛亮曾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大方针。

  赵吉又仔细地翻看起亳州知州侯蒙的奏折……

  “臣亳州知州、侯蒙,上疏启奏陛下:

  今,宋江率数千盗贼,屡犯亳州治下之数县,攻入县城,抢夺粮钱……

  官军前去围剿,盗贼便皆逃遁。

  官军疲于长途追击,盗贼擅于逃遁流窜,却不得一决胜负之战。

  故官军无法歼灭宋江一伙盗贼……

  臣侯蒙,启奏陛下,对付宋江流寇,可行招安之策……

  若宋江不受招安,朝廷可派大军,讨伐平定之……”

  赵吉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奏折上,批复道:“朕准奏。”

  其实,赵吉知道像宋江这伙匪军,必须要先痛击,使其知道朝延的厉害后,方能招安成功。

  历史上,赵吉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也采纳了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议,招安过宋江,结果第一次招安并没有成功。

  不过,若按历史的发展,到了宣和三年二月,宋江率领匪军向南方转战,攻打过淮阳……

  之后,五月,宋江一伙匪军又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在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率部的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义军接受招安……

  思至此处,赵吉提笔,写了一份圣旨,传给海州知州张叔夜,令其做好海州厢军的训练,做好军备,防盗防贼、防匪军来犯,若有匪军来犯必要先迎头痛击,再行招安之策……

  …………

  赵吉在捶拱大殿内处理政务,批阅着奏折……

  这让内侍宦官和宫女们,都感觉非常地奇怪,但是他们也不敢非议半句。

  他只能在心中惊呼:赵官家一改往日里的不理朝政,这是要奋发图强了吗?

  ……

  而在皇宫之外,蔡京入宫前留下的那随行车驾及仆从,因久久没有看到蔡太师从皇宫里面面出来,他们都有些慌张了……

  蔡京的那些随从,经过打听后,才知道,蔡太师居然在捶拱大殿内,被其长子蔡攸当着官家的面告了罪状,如今赵官已经把蔡太师送至大理寺受审了……

  “哎呀,大事不好了!”

  “我等,可怎么办啊?”

  “还在这里等太师做甚?速速回太师府,将这天大的事,禀告给太师府的几位少主啊!”……

  蔡京留在皇城外的仆役们,立即慌了神,他们感觉犹如天塌下来一般,慌慌张张地回到太师府……

  正常情况下,太师府里的蔡京的五个儿子,按理应该是到各自所在的衙门上班的。

  可是,昨夜蔡京与诸子密谋后,决定让五个儿子在他入宫觐见赵官家时,全部告假一天留在府内,

  以做到能等他这个致仕的太师,入宫面圣回府后,方便一起商量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

  可是,太师府内蔡京的五个儿子,没有等来蔡太师回府,等来的却是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惊慌失措的数十名随行仆役……

首节 上一节 7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