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80节

  清理蔡京的党羽还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这老贼为相近二十年,党羽太多。当然,其党羽大都是墙头草。

  而蔡京的亲生儿子们,除了“大义来亲”的其长子蔡攸以外,蔡京的另外五个儿子显然不能在朝堂的高位之上混日子了。

  赵吉下旨,除了蔡攸之外,把蔡京的另外五个儿子的官职全部一撸到底,皆贬为庶人回归原籍,立即趋离出京,永不得入京。

  赵吉又下旨,从蔡京被查抄的家财中,拿出一小部-----十万贯钱,赐给自己身体原主最宠爱的第五女茂德公主赵福金。

  既然生育了蔡愉的公主赵福金,不愿意与蔡京的第五子蔡鞗离婚,那就让他们一家三口回到蔡京的原籍福建路,享受无官无职却比较富裕的生活吧!

  这也算是,朕这个穿越者,对原主最喜爱的一个女儿,最好的安排了。

  蔡京被抄家,其五个儿子被罢官免职,即刻驱赶出京逐回祖籍福建路……

  昔日,辉煌无比的太师府,此时,鸡飞狗跳,数十名小妾、上千名仆役和丫鬟皆做鸟兽散……

  蔡京的五个儿子,当天必须离开京城,终究没有机会亲眼去看其父蔡京被在刑场被绞死的场面了。

  至于给蔡京收尸,赵吉把这个留给了“大义灭亲”的蔡京长子蔡攸,以成全他那因“忠君爱国”而大义举报其父罪行的忠臣孝子,尽最后的孝道。

  当晚,蔡京的五个儿子及家眷,哭天嚎地,被官军驱赶离开了繁华的汴京城,赶赴遥远的福建路……

  茂德公主赵福金坐在马车内哭泣,她抱着一岁大的蔡愉,喃喃自语道:

  “呜呜呜……

  父皇不要女儿了……

  唉!愉儿,你皇外祖父居然真的对你祖父下手了,而且行此迅疾之手段……

  蔡家怕是永难翻身了……”

  当天必须离开京城的茂德公主赵福金,随其丈夫蔡鞗去往蔡京的原箱福建路。

  赵吉还是担心茂德公主在沿途之上,万一路遇强盗身遭不测,那岂不是丢了皇家的颜面吗?他便从京城禁军中抽调出五百名精锐,护送茂德公主及和蔡家人远行赶路……

  …………

  蔡京、高俅、王黼将在明日被行刑的圣旨下达后,朝野震惊……

  有暗自担忧自己前任命运者,也有拍手称快者。

  京城中的百姓,则是奔走相告。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上万名京城的百姓,涌到了西水门刑场,准备看曾经的朝廷大员蔡京、高俅、王黼被行刑时的千古难遇的大场面。

  贩夫走卒,听闻此消息后,感觉那西水刑场看热闹的人,一定不会少了,毕竟上次在西水刑场斩杀妖道林灵素是围观之人就有万余,他们没有抓住去人多处钱的机会,这次他们都想借机多卖出自己的商品。

  贩夫走卒们,早早地来到了城西的西水刑场,摆起了地摊,吆喝贩卖着自己肩挑背扛或是小车推来各种商品……

  “炊饼喽,刚出锅的热乎炊饼喽。大官人,买两个充充饥啊……”

  “雪梨喽,一咬嘎嘣脆、清甜多汁的雪梨喽。大官人,买几个带上,看行刑时,免得口渴……”

  ……

  京城的百姓们对于赵官家要杀蔡京、高俅、王黼这三位朝廷大员,奔走相告,不断地有人涌到了城西的西水刑场,准备等到了午时三刻,看曾经风光无限的这三位大员被当众处死的好戏。

  朝堂之上那些被赵吉派宦官通知来西水刑场看行刑的宫册们,心里虽是不想来,却都不敢违背如今强势得逆天一亲的赵官家的旨意。

  “铛嗡”!铜锣响一声后,

  监斩官梁师成宣布道:“押送人犯,上行刑台!”

第126章 朕连杀三大奸臣,御驾亲征平方腊

  京城的百姓们对于赵官家要杀蔡京、高俅、王黼这三位朝廷大员,奔走相告,不断地有人潮涌到了城西的西水刑场,准备等到了午时三刻,去看三位罪有应得的高官被当众处死的好戏。

  京城的西水刑场,位于汴梁西面外城门之内,汴河南面,平时也是集市。

  今日,西水刑场的行刑高台,四周皆由全副武装的禁军,手持兵器,背向着行刑台,面向着围观着的上万名百姓,严密地把守着行刑台,防止来看热闹的百姓涌上行刑台。

  行刑高台之下,最前排早就布置好了上百张的坐椅,此时被赵官家传旨应邀而来接受“蔡、高、王三贼反面教材”的警惕教育的在京朝廷官员,分别有太宰余深、左承张邦昌、右承李邦彦等百余位官员。

  他们皆身着朝服,各自怀着复杂的心事,坐在太师椅上,望向面前的行刑高台。

  因为还没有到午时三刻的行刑之时,这些被邀请而来的官员,时而望着那行刑高台心中惧怕,时而四处张望着,想看看赵官家在今日会不会像那日观看林灵素被斩时,突然前来呢?

  他们四下张望了挺时间,也没有看到赵官家的御驾……

  此时,他们微微地暗松了一口气,觉得赵官家不御驾亲临这刑场,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好事了。不然的话,自己在看到蔡京、高俅、王黼这几位原先的顶头上司时,万一流露出了同情的表情,被赵官家看到了,岂不是容易被官家记小帐,日后被抓了把柄,那又如何是好啊?

  毕竟,在这世道之下,身在官场的他们,没有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只不过是贪污受贿以及向上级行贿的数额大小不同罢了。

  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之下,这些朝廷官员们,相互之间都不敢有太多的言语交谈,偶尔想跟要好的同僚表达一下心里所想,只是偷偷地用眼神交流一下。

  百余名朝廷官员,大都在心里感叹着:

  “这是怎么了?”

  “赵官家的前后变化,也是大了。”

  “之前,像正真清廉、敢于上书让赵官家注意内忧外患的李纲,不是早就被赵官家给贬出京城了吗?

  按理来说,赵官家一向是不太喜欢像李纲这种正直敢言、还敢触龙之逆鳞者。

  不过,最近的赵官家,好像不太一样了……

  今年五十一岁的曹辅,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哲宗元符年间的进士啊!之前,曹辅为官的二十年间,都没有被提拔重用,只因其过于正直,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会给权贵送礼,不会阿谀奉承。

  曹辅在秘书省当一个小小的六品【正字】(官),却因为在前些日,敢于触龙之逆鳞,上疏进谏赵官家要注意皇帝形象,不要半夜三更地微服私访去逛青楼……

  虽然,当时赵官家大怒,把曹辅降为七口的监察御史,

  但是,近几日以来,曹辅居然屡屡得到赵官家亲点,去办赵官家最想办的差事……”

  ……

  在刑场前排坐着的朝廷官员们,在没到行刑时间前,他们都各自想着心事:

  “之前,无论是已经被斩首的国师林灵素,还是即将受刑的前太师蔡京、前太尉高俅和前少宰王黼,不是都是赵官家最宠信之人吗?

  赵官家为何说变脸就变了呢?

  而且,赵官家还专挑最宠信之人下手,这是要立威?!”

  “本以为,当今的赵官家继其皇兄哲宗之皇位后,所表现出来的,活脱脱地就是一个昏君!

  然则,万万没有想到,几天之前,这突然之间,,

  赵官家所表现出来的,不像是一位昏君了,

  反而,更像是一位暴君!”

  “唉!我大宋立国以来至今,厚待士大夫已成传统美谈!

  除了谋反罪之外,绝对不会杀士大夫的祖训惯例,这即将要被由昏君转变成了暴君的赵官家,给首开先河了!”

  “唉!我等,如今好似砧板上的鱼肉,说不定哪一天,赵官家就纠出我等以前巴结蔡太师的把柄,也会被押上这行刑的高台……”

  …………

  此时,已经到了午时,这些被邀请接受反面教育的朝廷官员们,反复多次的四下张望后,还没有看到赵官家的御驾前来,他们放心了不少。

  只是,他们感叹,自己被强行邀请来观看对蔡京、高俅、王黼的绞刑,居然还被赵官家强行命令必须写一篇所谓《观后感》的文章,字数还得三千字以上,警惕反省得还要深刻……

  这些朝堂之上的文官们,写文章是自然不话下,在科举考试时写文章或是写歌功颂德的文章,那就一个才思敏捷、下笔如飞!

  可是,让他们写这种《观后感》,他们想一想,就感觉心里虚得发抖,双手也会情不自禁地颤抖。

  来观看行刑的朝廷官员们,四处张望着,想看看赵官家在今日会不会像那日观看林灵素被斩时,突然前来呢?

  他们四下张望了挺时间,已经到了午时,就快要押解罪犯上场时,他们也没有看到赵官家的御驾……

  这些朝廷官员们觉得,今日,赵官家应该不会来。

  突然,在过道之中,来了一队二百余人的全副武装的皇城司亲从军,保护着几位身着便装的人,从围观人群的道之中,鱼贯而入,来到了他们这些朝廷官员们的身边。

  太宰余深因为今年七十多岁了,老眼昏花,没有看清这一队皇城司的亲从军所保护在中间的那几位便装者是谁。

  他太宰余深对左侧太师椅上坐着的左丞张邦昌问,道:

  “亲从军保护的来者,是何人?莫非是赵官家派来的哪位王爷?”

  其实,坐着的张邦昌也没有看清,被那么多亲从官保护着的几位便装者,具体都是谁。

  他站起身,手搭凉棚,向后面看去……

  坐在太宰余深右侧太师椅上的右承李邦彦,也站起了身,做着跟张邦昌一样向后眺望的动作……

  张邦昌和李邦彦,压低了声音,惊叹道:“赵官家,微服前来了!”

  “喔?!”太宰余深手拄着太师椅的扶手,努力地站出起身来,也向后观望,属实看到了正向他们这里越来越近而来的一队亲从官保护在中间者,可不正是微服而来的当今天子赵官家吗?

  距离赵官家一步远的左后侧,是今年十九岁的科举状元郎------郓王赵楷;

  距离赵官家一步远的右后侧,是往昔最不得宠、最近却突然得宠的英俊少年------康王赵构;

  赵官家领着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皆穿着富家翁般的便装衣袍,他们父子三人被上百名亲从官(兵)保护着,已经到了这些朝廷官员所坐的前排位置。

  除了太宰余深、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看到了赵官家领着两位皇子微服前来外,其他的官员听到身后的嘈杂声后,也纷纷回头,看到了赵官前来。

  他们立即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这些官员都是人精,见赵官家这是微服来访,应该是赵官家不想暴露皇帝亲临现场的身份。

  故此,百余名朝廷官员,都并没有急着下跪叩首,只是站在那里显得局促不安。

  赵吉对群臣,做了一个示意落坐的手势。

  百余名朝廷官员,立即会意,心有余悸地重新落坐。

  太宰余深、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却非常知趣,因为他三人的座位靠前又居众官的前面,故此,他们三人小声地对官家,道:

  “请三位贵人,坐在这里。”

  赵吉也没有客气,他坐在了太宰余深刚刚坐过的那把太师椅上,对着赵楷和赵构道:“你俩也坐下吧!”

  赵楷和赵构,分左右坐在了微服来访的父皇身边。

  太宰余深、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被比他们官职低的官员让了座,也入坐下来。

  今日,赵吉领着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这两个要好好培养的皇子,第一站并非是这西水刑场,而是皆身着朝服去阅兵了。

  赵吉检阅了即将要南征方腊时,用来保护他这位赵官家、以及作为督战队的共计三千名兵将精锐。

  今日上午,赵吉检阅兵将时,并没有微服;而是穿得很正规,他穿上了皇帝听朝时的以大红色为主的绛纱袍,头戴通天冠,腰束金玉大带,还挂着佩绶,足穿白袜,脚登黑舄,这样显得很有仪式感。

  当然,大宋皇帝的穿着,比穿大红色的绛纱袍还要仪式感的、即最有仪式感的是【冕服】。

  皇帝穿冕服时必须要戴着挺重的冕冠。冕冠前面十二旒,后面十二旒,在额头和眼前晃荡着的十二旒,就是小型的珍珠串成的门帘子。

首节 上一节 80/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