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82节

  赵吉又瞅向了右侧坐着的十三岁的康王赵构,问道:“构儿,有何见解?”

  康王赵构立即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儿臣觉得,蔡京、高俅、王黼能招至今日之祸,其实质便是,其德不能配位,故而有此祸。

  日后,我大宋所用的文臣武将,应该德才兼顾。无德之人居高位,轻则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重则将会连累到国家遭难!”

  赵吉听着小赵构的发言后,连连点头,称赞道:“构儿所言极是。”

  没有得到父皇表扬的郓王赵楷,心里甚是不服气。

  以他的才学,这种“德不配位”的话,他早就知道了,而且刚才父皇考问的时候,他也想过把德不配位等议论说出来,可是,本王明明是考虑到照顾一下父皇的颜面,故此没有说出口。

  毕竟,像蔡京和高俅这可都是父皇一手提拔,并重用起来的近二十年重臣。

  这种用人不察的错误,应该是父皇的错。故此,郓王在发表议论时,就留了心思,不能把话说绝。

  可是,郓王赵楷的小算盘,打得并不太好。

  此时,口中连连地喊着“冤枉”的王黼,被兵吏们也给带到了行刑高台中央处的木质绞刑架下面,兵吏们将绳索套进了王黼的脖子上。

  这行刑前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一声令下,把这三个大奸臣统统地绞死。

  此时,这刑扬下面的数万名百姓开始拍手叫好,欢呼雀跃了起来……

  毕竟前来这刑场的京城百姓,为了能得到了一个看热闹的好位置,从大早晨就来到了这西水刑场占位置,要看的就是即将上演的对蔡京、高俅和王黼这三位朝廷大员执行死刑时的好戏,回去好与没有观看的亲朋好友们,吹嘘着自己在刑场的所见所闻。

  对于大宋京城的百姓来说,这种一次行刑时,绞杀掉蔡京、高俅、王黼这样的三位朝廷大员们,可真是闻所未闻的旷古奇谈啊!

  ……

  行刑台之上的,临刑官梁师成的道:

  “午时三刻已到,立即行刑……”

  梁师成一声令下,执刑的兵吏立即开始动手,用力地拽拉着绳子,

  此时,好似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一般,蔡京、高俅、王黼被套在脖子上的绳索不停地被兵吏向后拉拽……

  不过一分钟,

  蔡京、高俅、王黼已经吊在了两丈多高的绞刑上呆木架。

  此时,他们三人痛苦无比,挣扎着、吱唔着,想大叫乱喊却发不出太大的声音……

  由于蔡京、高俅、王黼他们仨自身重力原因,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绳索套环,阻断受刑者的颈部大动脉和椎骨动脉,导致大脑缺血,出现了头晕眼花,甚至看到了幻象……

  与此同时,他们的的颈椎骨受重力原因在其身体被绳子吊起的过程中被拉断,颈椎折断导致中枢神经破坏……

  绳索勒在他们的脖子上,也导致了他们的气管闭塞而无法呼吸了……

  曾经在北宋政坛上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蔡京、高俅、王黼这三个大奸臣,在经过两三分钟的无力挣扎后,高悬在绞刑高架之上,身体一动不动了,只能随风犹如秋千般微微地荡晃着……

  行刑台下面围观看热闹的百姓,高呼声、庆祝声、附掌声不绝于耳……

  赵吉扭过头,看向不远处群臣中的大学士蔡攸。

  只见,蔡攸面色惨白,表现惊恐,双目无神地盯着行刑高台之上的悬空吊着的蔡京……

  赵吉心中暗道:“蔡攸啊,你并非大义来亲,而是为了权力为了利益灭的你亲爹。你这样的人,朕虽然能兑现对你的承诺,但是朕兑现完对你的承诺让你当上少宰后,你也别想当多少时间了。

  朕的身边可不敢用你蔡攸这样的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的狠辣小人啊!”

  此时,行刑高台之上的监刑官梁师成与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监刑官员,都抬起头望了望被执行了近一刻钟的蔡京、高俅、王黼三人那高挂着的尸体,合议后决定放下高悬着的尸体。

  三具尸体降落到了行刑高台的地面后,经过仔细的查验后,确定已经死亡……

  …………

  赵吉领着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在皇城司的百余名亲从官的保护下,先于群臣离开了西水刑场,回往宫中……

  他并没有去看蔡攸如何去收其父蔡京的尸体,也没有那个心思看了。

  “唉!”坐在轿中的赵吉不无感叹:朕这个穿越者,让蔡京、高俅、王黼这三个奸臣,早死了六年。奸臣早死,国家之幸!!!

  当赵吉一行车驾,从西水刑场行至皇宫的西华门前,却被一群太学生给跪拦了下来。

  赵吉坐在轿中,问道:“何人拦朕的车驾,欲意何为?”

  内侍宦官跑到那群太学生面前,去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

  内侍宦官又快速地跑回到了赵吉的御驾前,施礼回奏道:“启奏官家,西华门前跪拦御驾者,乃是太学生陈东率领着的三十余名太学生,说是想面圣上疏……”

  赵吉听后,心中狐疑。

  他的脑海里,疯狂地回忆着这个听起来好像有些印象的孙东之名……

  朕想起来了。

  在历史中,北宋“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的上书,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在历史上,宋高宗不敢坚决抗金,对李纲的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主张不采纳,暗地里和黄潜善、汪伯颜等小人奸臣谋划逃亡东南,随后,刚刚担任宰相仅七十七天的李纲被罢相。

  陈东见宋高宗罢免李纲,就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臣小人;

  当时正好赶上擅于谈论国家大事(还很有见地)的布衣(平民)欧阳澈上书:建议改革朝政,奋力抵抗金军,斥责黄潜善等人。黄潜善就用话来激怒高宗皇帝,说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等人,又会有鼓动众人伏阙上书的事发生。宋高宗为一己之私利,决定杀掉陈东等人,就和黄潜善密谋,以除掉陈东等人。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二十五,陈东与欧阳澈一起被杀于集市上。

  ……………

  如今,赵吉穿越来到北宋,是宣和二年十月,阵东还没有提出“六贼”之说。

  赵吉知道,阵东是一个有骨气的太学生,他是对金军主战一派的,还是个正直之人。

  陈东其人的才能有多高,赵吉并没有数。

  不过,陈东的德行人品,却是很高。

  正如在西水刑场,赵吉在问自己的皇子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时,他对康王赵构的回答很满意。就是因为年纪小小的赵构就知道“蔡京、高俅、王黼,其德不配位,故而有此祸”的道理。

  也就是说,用人不仅要用其才能,更要注重所要用之人的德行。

  如果所用之人德行不好的,很容易被其反噬。比如,董卓知道吕布武艺高强、带兵作战也厉害,便收吕布为义子,也算是重用了吕布,而结果呢?

  思到此处,赵吉还真想见见这位德行甚好、名气不小的陈东。

  他宣旨道:“召陈东来见朕。”

  “呃?!小奴遵旨。”内侍宦官都有些懵逼,虽然,太学生是大宋最高学府里的人才,但是,赵官家在以前怎么如此轻易地召见小小的太学生呢?

  内侍宦官屁巅巅地再次跪到西华门处,对那群跪地拦路的太学生们,宣旨道:

  “传官家口谕,召太学生陈东门面圣。”

  陈东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冒着挨板子或是被驱逐出太学的危险,率领三十余名太学生跪拦赵官家的车架,还真的没有想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赵官家的召见……

  那么,我陈东定要对赵官家好好地言说一军国大事……

  与孙东一起来西华门的其他太学生们,都向陈东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

  陈东跟在内侍宦官身后,来到了赵官家的御驾前。

  陈东跪在赵吉的御驾前,叩首道:“臣太学生陈升,表贺官家诛杀了三个大奸臣!”

  赵吉一听,这位正直的太学生陈东,居然也说起奉承拍马屁的话了吗?!

  不过,陈升话锋一转,道:

  “官家如今已经杀掉朝中的三大奸臣蔡京、高俅和王黼,

  然则,

  蔡京坏乱于前,已经被处死。

  梁师成阴谋于后,尚未被定罪。

  勔结怨于东南,依旧活得甚好。

  学生陈东率领三十余位太学生跪于西华门前,

  正是乞求赵官家:诛杀阳奉阴违的大宦官梁师成,诛杀在东南横征暴敛的朱勔。

  宜诛此二贼,传首于四方,以谢天下人!

  赵吉听得一愣,这位其貌不扬的三十岁左右的太学生,居然敢如此正直地说出其想法!陈东你不怕被权贵们打击报复吗?

  ……………………………………

第128章 浪子宰相被群殴,书生意气属陈东

  第一百二十七章浪子宰相被群殴,书生意气属陈东

  赵吉听得一愣!

  小小的太学生陈东居然敢煽动几十名太学生,跪在西华门前,拦在朕回皇宫的必经之路上,向朕‘示威’请愿!

  这群太学生在陈东的带领下,居然还联名请求朕,诛杀阳奉阴违的大宦官梁师成,诛杀在东南横征暴敛的朱勔。

  赵吉看到跪在朕车驾前的太学生陈东,其貌不扬,身高中等,一身儒生的蓝布衣袍,因其长年读书不用风吹日晒地劳作,其皮肤显得比较白皙,剑眉单凤眼,鼻正口方,八字胡,看上去年龄应该也有三十岁左右了。

  赵吉坐在帘子已经拉开的御驾之内,对跪在御驾前的陈东,问道:

  “太学生陈东,你不过一介书生,不好好地读圣贤书,却妄议国事,煽动三十余名太学生,跪在西华门前,拦堵朕回宫的御道之上,请求朕诛杀朝廷高官,可知罪否?”

  跪着的陈东面不改色,慨然以对,道:

  “启奏官家,吾陈东虽为一介书生;然则,书生岂敢忘忧国?!”

  卧槽!赵吉在心中感叹,这陈东还直的挺莽的啊!你陈东的回答,居然还给朕来了个反问,这是在怼朕吗?

  赵吉面沉似水,很是不高兴。陈东你并不知道朕的大谋划。

  不过,他也没有治陈东的罪,毕竟,赵吉知道史书上记载的陈东,是个如曹辅般的正直忠良之士。

  赵吉也知道陈东率领太学生请愿,要诛杀的梁师成和朱勔,是北宋六贼之中的两个。

  然则,梁师成暂时的表现还可以,朕不能把身边人全杀光啊!先留着梁师成,暂时还有些用处。

  至于,北宋六贼之一的朱勔,赵吉心中早就下定了决心,必须杀掉,不仅要杀朱勔,还要收拾其父朱冲。

  赵吉还记得自己没有穿越前,读史之时,朱勔的发迹史:‘朱勔,宋苏州人;朱冲子。(朱勔)谄事蔡京,父子皆得官。时,徽宗垂意花石,勔语其父,密取浙中奇石异卉,进献……”

  当年,赵吉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间,在苏州设置应奉局,摩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号称“花石纲”。

  朱勔在竭力奉迎皇帝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

首节 上一节 82/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